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甘蔗中酚类色素、铁、氨基氮、总胶体、淀粉、蛋白质等的非常规分析成分的分析方法,测定了云南某厂及广西某厂甘蔗中多种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了这些成分对甘蔗制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80%以上的甘蔗种植在旱地,干旱缺水是影响甘蔗生产的主要因子。研究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生理生化特性对于抗旱甘蔗品种选育和抗旱栽培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对抗旱性有差异的F172(抗旱性强)和YL6(不抗旱)2个甘蔗品种在苗期及伸长期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探讨了不同甘蔗品种抗旱性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强的甘蔗品种F17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中氧自由基清除酶系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氧化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非可溶性蛋白(ISP)、可溶性糖(SS)含量显著提高;与不抗旱甘蔗品种YL6相比,甘蔗品种F172叶片中丙二醛(MDA)、非可溶性糖(ISS)含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不抗旱甘蔗品种YL6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中氧自由基清除酶反应较迟钝,MDA和ISS含量上升幅度相对较大,而可溶性蛋白(SP)、ISP含量下降。说明甘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是品种耐干旱胁迫存在差异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由于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较高功能活性的酚羟基团,其在抗菌、抗氧化、抗癌等医药功效方面均优于其他水溶性多酚类物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黄素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为其在医药与食品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选用高、中、低三类不同等级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香气成分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低两类等级的普洱茶相比,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醇类香气成分总量、杂氧化合物香气成分总量、黄酮总量以及茶色素含量等,一般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等级的普洱茶与高或低等级的普洱茶相比,除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茶多酚含量和黄酮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理化成分的含量一般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抑制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黄酮总量、茶褐素含量以及醇类香气成分总量等是区分普洱茶等级的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等级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中、低三类不同等级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香气成分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低两类等级的普洱茶相比,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醇类香气成分总量、杂氧化合物香气成分总量、黄酮总量以及茶色素含量等,一般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等级的普洱茶与高或低等级的普洱茶相比,除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茶多酚含量和黄酮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理化成分的含量一般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抑制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黄酮总量、茶褐素含量以及醇类香气成分总量等是区分普洱茶等级的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饮品,茶叶中具有丰富多样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赋予了茶叶一定的保健功能.黄酮类化合物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目前关于茶叶中黄酮类物质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通过研究证明了该物质能够对抗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疾病.本文综述了当前茶叶中黄酮类物质对肠道健康的保护作用机制,提出饮茶在肠道健康方面...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 4 种黔引迷迭香的多酚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 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 种方法评价多酚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 4 种材料均富含类黄酮、酚酸和二萜酚等多酚类化合物,总酚含量介于 4 345.5~5 673.0 mg/100 g 。其中槲皮素、迷迭香酸、阿魏酸、绿原酸和鼠尾草酸是迷迭香最主要的酚类物质。黔引迷迭香 4 号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利用 DPPH、ABTS 和 FRAP等 3 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依次为 184.4、290.0、155.6 μmol/g。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与总抗氧化活性能力显著相关,迷迭香酸对总抗氧化活性能力贡献最大,其次为鼠尾草酸、槲皮素和水杨酸。本研究对于了解黔引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以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菜籽中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为抵御机体的氧化损伤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油菜籽来源的诸多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油菜籽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有肽类、多酚类、多糖类、生育酚和其它抗氧化成分,其中的肽类主要有三种产生方式:非消化酶酶解、消化酶酶解和发酵。针对油菜籽来源的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测定方法(化学检测)和细胞内抗氧化实验和动物实验。综述还探讨了油菜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为油菜籽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类黄酮化合物是茶树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对茶树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还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保护肝脏等多种健康功能,是茶叶重要的功能成分。茶树类黄酮组成及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并与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围绕茶树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的光照、温度和干旱这3个重要环境因子,从3个层次系统探讨了其对茶树类黄酮物质合成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为高效利用茶树类黄酮物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猪屎豆种子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猪屎豆种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70.52%。同时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对猪屎豆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为560.3μg/mL。  相似文献   

12.
橄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果实中富含丰富的营养功能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酸、挥发性芳香物质、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物质等,与橄榄的药理功效具有密切的关系。橄榄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具有抗氧化能力。本文综述了橄榄的功能成分以及抗氧化作用,以期为橄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普洱茶挥发性物质,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采用DPPH和FRAP法对不同发酵阶段普洱茶挥发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分析抗氧化活性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挥发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随发酵程度的加深呈显著上升趋势,发酵出堆后分别提高了100%和296%;挥发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与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和芳樟醇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有关炒青色泽形成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绿茶色泽形成的研究,如叶绿素在初制中含量的变化,有过一些分析数据,但总的来说还不够深入。至于其他色素在炒青色泽的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则研究更少。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我国绿茶工艺技术水平,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迫切有待开展。本文根据我们的实验,就炒青色泽形成等问题,如初制中色素物质变化及炒青色泽形成过程,绿茶汤色物质组成成分,茶汤中各种色素物质含量水平及其对汤色的影响,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用离子交换纤维+大孔吸附树脂组合设计的工艺提取蔗汁酒精废液中的抗氧化物质,通过对其回收效果、抗氧化性和成本核算进行分析,确定从甘蔗酒精废液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一套适合热带水果蔬菜中的硒准确测定的方法.[方法]以各类蔬菜及水果为测试对象,选择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其硒含量进行测定,并优化测定参数[结果]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热带水果蔬菜中硒含量,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Se:O.24p-g/kg通过对国家标准物质的测定,以及加标回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适合对大批量的水果蔬菜硒的普查检测[结论]氢化物-原子荧光法适合对大批量的水果蔬菜硒的普查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和分析红甜菜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本研究以红甜菜块根为试验材料,通过酶标仪-微孔板建立了3种微量FRAP、DPPH和ABTS体系,来评价红甜菜水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甜菜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最高清除率分别达91.92%和83.79%。通过国标法提取并测定红甜菜块根中甜菜红素含量,约为2.53%。对甜菜红素含量与以上3个抗氧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5~0.995,证明甜菜红素是红甜菜中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红甜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深度开发和利用红甜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亚精胺是在大豆中发现的又一功能性营养因子,作为一种无毒的天然物质,可通过诱导自噬作用发挥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功能,同时对神经变性还具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大豆种子中亚精胺含量水平较一般谷类、蔬菜、块根农作物等植物高,研究表明大豆食品中亚精胺含量更高,说明大豆品种亚精胺含量对大豆食品保健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亚精胺的营养保健作用、亚精胺含量检测方法、亚精胺在植物抗逆中的生理作用和大豆及其制品中亚精胺的研究进展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亚精胺含量大豆材料的筛选、开展大豆亚精胺基因挖掘、选育高亚精胺含量大豆品种及开发大豆保健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皮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获得了提取马铃薯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测量了马铃薯皮中体现抗氧化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试验中,对马铃薯皮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DPPH)的清除率作为马铃薯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溶剂、温度、时间、料液比等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程度。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从而确定马铃薯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马铃薯皮中黄酮类抗氧化物的提取最佳条件为50℃的温度下用80%丙酮溶液按照料液比1:10的比例提取,提取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测得DPPH的清除率为84.62%。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马铃薯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并测得每克烘干后的马铃薯皮中含有约10.95 mg的黄酮类物质,与其它类果实果皮中具有相似的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相比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初步了解藏区紫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理化特性,对7个不同紫青稞品种(系)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总黄酮抗氧化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供试紫青稞总黄酮含量为0.21%~0.32%,6个紫青稞品种中,只有旱地紫青稞与对照隆子黑青稞具极显著差异(P0.01);槲皮素含量为55.1~97.1 mg/g,其中,易贡隆和北青2号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杨梅素含量为3.7~10.4 mg/g,其中,江当蓝与QB35含量相当,并与其他品种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儿茶素含量为6.9~20.7 mg/g,且只有江当蓝比对照含量低;抗氧化活性为11.0%~19.2%,且相同青稞品种(系)所含的不同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不呈现正相关性,除北青2号与隆子黑青稞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品种间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