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实验建立了参绒洁阴泡沫剂中苦参、赤芍、蒲公英、鹤虱、白鲜皮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赤芍、蒲公英、白鲜皮及鹤虱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泡沫剂主药苦参中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中药品与对照品相应位置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苦参碱在0.502μg~2.51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002%(n=6)。采用TLC和HPLC鉴别和测定参绒洁阴泡沫剂具有专属性强、方法简单、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参绒洁阴泡沫剂中蒲公英、赤芍、白鲜皮、鹤虱以及苦参质量标准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冰荷洗剂最佳醇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苦参 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浸出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用 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用60%乙醇 回流提取3次,溶媒加量分别为8、6、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1.5、1.5 h。结 论本实验为冰荷洗剂醇提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溶剂、提取次数、碱化条件的选择,用离子交换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其工艺为60%的酒精提取、沉淀、浓缩、酸化后上阳离子交换柱,已交换的树脂碱化后用氯仿萃取,浓缩回收氯仿后用乙醚萃取,沉淀用丙酮结晶得氧化苦参碱,醚层回收乙醚后,在石油醚中结晶得苦参碱.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山豆根氧化苦参碱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设计,采用分步萃取的试验操作,对超临界CO2萃取山豆根氧化苦参碱最佳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萃取阶段,萃取物质量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第1步萃取的条件为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45MPa,携带剂乙醇浓度100%,携带剂用量80mL·100g-1;第2步萃取的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5MPa,不使用携带剂.提取条件经试验验证,切实可行.原料中氧化苦参碱的萃取率为98%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取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苦参中苦参碱的最佳工艺,采用响应面法(RSM)进行试验设计,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夹带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苦参碱萃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苦参碱萃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获得的苦参碱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6℃、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230 min、夹带剂用量为物料质量的3.5倍,在此条件下,苦参碱的萃取率为2.38%,与模型预测结果相符。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性较好,可为苦参中苦参碱的提取工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分步萃取山豆根苦参碱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豆根为试验材料,以山豆根萃取物质量和萃取物中苦参碱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设计,采用分步萃取的试验操作,对超临界CO2萃取山豆根苦参碱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萃取阶段,萃取物质量和苦参碱含量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第1步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80℃,萃取压力45 MPa,携带剂乙醇浓度100%,乙醇用量80 ml/100g;第2步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25 MPa,携带剂乙醇浓度100%,乙醇用量80 ml/100g。萃取条件经试验验证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张航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23-5125
[目的]研究参薯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参薯叶为原料,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参薯叶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超声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65℃,料液比为1∶30(g/ml);在此条件下,薯叶黄酮的提取率为5.17%。[结论]该方法优选出了薯叶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参薯叶资源的加工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白晓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3989-13990
[目的]优选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OM-PBCA-NP)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可生物降解的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聚合材料,采用乳化聚合、一步法载药制备OM-PBCA-N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正交设计法精选,优化制备工艺;以RP-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含量。[结果]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得载药毫微粒:平均粒径118.3 nm,分布范围90~130 nm,载药量16.9%,包封率72.7%,RSD 1.23%(n=5)。[结论]优化筛选后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开发OM-PBCA-NP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番茄灰霉菌菌丝体和孢子的抑制作用,以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野生型菌株38B1)为供试靶菌,采用平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灰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菌培养时间相同,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灰霉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抑制浓度为8和10mg·mL-1。处理8h后,苦参碱浓度为3mg·mL-1、氧化苦参碱为4mg·mL-1时即能抑制孢子萌发。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浓度、处理时间相同时,孢子悬浮液的滴加体积为0.06mL,孢子萌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江珊  韩豪  江海  田姗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7-18,20
建立分析测定苦豆和狼牙刺种子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色谱法能用于苦豆和狼牙刺种子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检测,并测得其含量在苦豆和狼牙刺种子中各有优势;狼牙刺种子在氧化苦参碱制备方面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速离心分离游离的苦参碱(MAT)和氧化苦参碱(OMT),应用HPLC法测定MAT和OMT的浓度并计算包封率,建立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包封率的HPLC测定方法。结果显示,MAT进样量在0.074~0.370μg/mL、OMT进样量在0.263~1.315μg/mL时,两者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高加样量0.148μg/mL和低加样量0.111μg/mL下,MAT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8.2%,RSD分别为1.07%和2.38%;OMT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和100.2%,RSD分别为0.75%和0.66%。制剂中MAT和OMT的包封率分别为80.43%和74.70%,RSD分别为1.03%和1.11%。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E和CarE活性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氧化苦参碱对GST和AChE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928和0.717 mg/mL,而苦参碱对CarE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0.436 mg/mL;而体内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对GST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48 h,GST活性达到最低,仅为同时期对照组的39%;而氧化苦参碱对AChE和CarE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72 h,AChE和CarE活性最低,分别为对照组的44%和40%。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GST、AChE和CarE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苦参和狼牙刺植株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生苦参和狼牙刺各组织器官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ZORBAX SB-C18(1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20 am,流动相:0.04mol/L磷酸-甲醇(90:10),流速:1.0 mL/min,柱温:20℃.结果表明,野生苦参的苦参碱舍量较高,作为药用部分的苦参根,其苦参碱含量达到0.34%;狼牙刺的氧化苦参碱含量较高,其种子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达到2.45%.狼牙刺植株在苦参类生物碱开发利用方面有较高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口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波、冷凝回流及常温浸泡3种方法从苦参中提取分离生物碱,经初步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运用药理学方法对得到的生物碱进行了抗鱼体车轮虫试验,结果显示:苦参生物碱能对鱼体鳃部车轮虫起到有效的驱杀作用;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中由于生物碱的成分与含量有差异,对车轮虫的杀灭效果也有显著差异;超声波提取物中苦参碱的含量最高,对车轮虫的杀灭效果也最好,表明苦参生物碱中对车轮虫起驱杀作用的成分主要是苦参碱.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苦参叶生物总碱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所含的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苦参叶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苦参叶生物总碱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90℃水浴,80%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2 h;苦参叶中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含量较高。[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生物总碱提取率高,稳定性、重现性好;苦参叶含有5种指标性成分,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总和符合药典规定含量,叶的潜在应用价值大,为苦参叶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宁夏苦豆子中产苦参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E5这3株能够产生苦参碱的内生真菌,均属于Simplicillium属真菌,其菌丝中苦参碱的含量分别为20.4、17.4和37.6 μg•g-1。【结论】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该3株产苦参碱内生真菌均为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相似文献   

17.
齐香君  刘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23-8824,8842
[目的]为药用成分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来源提供新途径。[方法]考察了R1601菌株对苦参不同外植体在不同浓度乙酰丁香酮和侵染时间影响下苦参毛状根的诱导率;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组分和浓度对苦参毛状根继代生长的影响。[结果]以苦参幼芽为外植体,在R1601菌液中添加100μmol/L乙酰丁香酮,侵染20 min,(25±1)℃,MS共培养基上暗培养2 d,苦参毛状根的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28.6%,存活率46.7%;苦参毛状根在改良的继代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结论]苦参毛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以生长1周的苦参幼芽为外植体,R1601为菌株,添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侵染20 min,(25±1)℃暗处诱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狼牙刺中氧化苦参碱积累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一植株狼牙刺各器官中氧化苦参碱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每年5月初幼果形成是氧化苦参碱从叶向果实转运的转折点,幼果形成后,叶中氧化苦参碱水平从1.1%持续降至8月的0.5%,而幼果中氧化苦参碱水平从最初的0.77%持续增加到成熟果实的3.6%。[结论]狼牙刺叶器官是氧化苦参碱合成的主要器官,成熟果实是氧化苦参碱积累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9.
不同助剂对苦参碱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0.3%苦参碱对棉田蚜虫的防效,研究在苦参碱减量的情况下与8种农药助剂复配的防治效果,筛选最佳用量和助剂种类,为合理选药、科学减药、安全施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9年在阿拉尔地区选用0.3%苦参碱水剂和8种助剂复配,采用茎叶喷雾法,分别喷施正常用量、减量10%+助剂、减量20%+助剂、减量30%+助剂作为药剂处理,清水作为对照,测定并计算药后1、3、5和7 d的田间防效。【结果】0.3%苦参碱药量为200 mL/667m2对棉蚜的防效在59.08%~81.34%,虫口减退率在59.34%~77.47%,减量10%~30%与助剂复配后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为37.76%~81.16%,其中添加激健对棉蚜的防效最好,减药20%用量下与正常用量的防效差异不明显。【结论】激健、丝润和丰展等助剂与0.3%苦参碱减量20%配合使用,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与正常使用剂量相当,增效减量作用明显,优于橙皮精油、青皮桔油等助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