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对流域泥沙治理的目的及现状进行了叙述,着重对泥沙治理技术措施进行阐述,列举了一些国内外泥沙治理技术及方法,阐明了泥沙治理应与泥沙利用、生态发展紧密结合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引黄灌区泥沙处理措施,在阐述新形势下传统泥沙处理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肯定了渠道长距离输送泥沙处理的发展方向,并阐述了设置提水设施对渠道泥沙利用、处理和输送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考虑了泥沙吸附和解吸、沉降和再悬浮对水相和泥沙相核素浓度的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吸附动力学方程和泥沙工程学建立了河流核素迁移的整体模型,进而得到分相模型.运用所得的模型对资江核电站排出的Sr在河流中迁移转化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基本上能反映Sr在水体中随水-悬浮泥沙-底泥沙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河流泥沙对一些主要的水利工程的危害,泥沙淤积的原因,主要针对泥沙对水库和泵站的危害论述了防止泥沙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对一些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这些措施对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物理模型研究了梭锥管上下两锥管内泥沙沉降时间关系及锥圈的安装位置对泥沙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圈的存在,缩短了沉降距离、阻碍了絮团间的絮凝,提供了泥沙下降通道和清水上升通道;在静水沉降中,随着沉降时间的推移,大量泥沙进入到下锥管,泥沙在下锥管中所用沉降时间占总沉降时间的70%多.下锥管为泥沙沉降的主要场所,下锥管中安装锥圈更有利于泥沙沉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引黄泥沙对滨海黏质盐土盐分吸附与淋洗的影响机理,利用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亟需处理的大量淤积泥沙,对滨海黏质盐土进行室内和田间配施泥沙试验。室内试验采用土柱模拟的方法,主要研究配施泥沙对土壤水盐吸附和盐分淋洗的影响与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田间试验配施泥沙量范围。结果表明:(1)配施泥沙可降低黏质盐土对盐分和水分的吸附能力,土壤含盐量和饱和含水量均与配施泥沙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2)随配施泥沙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指数递增,但是土壤淋洗脱盐效率并不随饱和导水率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配施泥沙量12.9 kg/m~2至139.4 kg/m~2内保持较高水平。(3)配施泥沙能有效抑制黏质盐土表层含盐量,但表层含水量降低明显,当田间配施泥沙量为35 kg/m~2时,与未配施泥沙对照(CK)相比,2016年、2017年表层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26.5%、26.6%(P0.05)。(4)配施泥沙后小麦产量均显著提高,2016年、2017年小麦产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了64.4%、29.3%(P0.05)。因此,黏质盐土配施泥沙不仅能有效抑制土壤对盐分的吸附,而且可提高土壤盐分淋洗效率,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高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89-10293
基于由WEPP模型提取的甘肃天水罗玉沟和吕二沟小流域单元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资料,采用分形维数理论,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分异规律、泥沙输移比的影响因子以及泥沙输移的尺度转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均泥沙输移比有相当大的变幅,不同流域尺度上的泥沙输移比为0.03~1.00,对于一定尺度的流域,泥沙输移比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值;小流域泥沙输移过程具有分形特征;根据研究区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分形特征,综合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建立了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尺度转换模型,同时建立了研究区适用尺度范围更广的流域泥沙输移比尺度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8.
头屯河是一条多泥沙的河流,研究分析了泥沙的产生及特性,对开展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和防治泥沙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就头屯河泥沙产生的类型及泥沙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流域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赋存了大量的泥沙侵蚀特征和侵蚀环境变化信息。它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和历史侵蚀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小流域泥沙来源主要从传统方法、元素示踪法及REE稀土元素示踪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小流域泥沙来源及泥沙侵蚀研究的发展,为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赋存了大量的泥沙侵蚀特征和侵蚀环境变化信息。它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和历史侵蚀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小流域泥沙来源主要从传统方法、元素示踪法及REE稀土元素示踪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小流域泥沙来源及泥沙侵蚀研究的发展,为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模糊集合理论,在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的32处大中型电力提灌泵站中,以泵站单泵实测指标为基础,提出了水泵老化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这对于配置多台水泵的泵站做好水泵维修、更新决策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长输管道运行优化分析过程所涉及的泵特性约束问题、不同性能泵并联适用性判断和并联特性方程的数值方法。应用数值方法编制的分析软件,可以根据泵型特性对由泵配置所决定的所有可能运行组合方式进行快速适用性判断,在排除不满足设定约束值和因性能差异过大而不宜采用的组合方式后,可以结合输量范围和管路特性,确定实际可用的并联方式。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为选择最佳泵组合和泵型合理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离心泵调速节能工艺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莲  杨纪云 《油气储运》2000,19(10):38-41
结合离心泵实际运行情况,在分析离心泵调速节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泵调速节能进行了数学分析,推算出了离心泵调速前后的功率关系式,并对变频调速进行了经济分析,以实例说明了离心泵调速节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开源软件OpenFOAM在化工泵数值计算中的准确性,以OpenFOAM5.0为平台,在0.3 Qd^1.4 Qd(Qd为设计工况流量)的工况范围内对IH型化工离心泵进行稳态和瞬态全流场数值计算。流动控制方程选取标准k-ε湍流模型,稳态和瞬态计算分别采用simpleFoam和pimpleDyMFoam求解器。通过后处理软件ParaView显示计算得到的泵内流速、压力及流线分布,分析泵内旋涡与流动损失的关系,预测计算泵的扬程、输入功率及效率等外特性参数。在同样的计算模型、网格及边界条件下,将开源软件OpenFOAM和商用CFD软件预测计算的泵性能参数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OpenFOAM在化工泵性能预测方面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以离心泵特性曲线换算图为原始数据,建立了离心输油泵性能换算数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法优化了数学模型,将泵效率换算系数准确描述为与流量、扬程、原油粘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在建模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建立了离心输油泵性能自动换算系统,该系统能够简捷、准确地优化泵机组设计或运行方案,实现泵性能的自动化换算.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液压传动教学实验现状,研制子液压泵性能实验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实验数据的计算机采集,系统软件是以Windows为平台,BC++为编程语言,运用面向对象技术编制而成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该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或手动完成液压泵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实验,并能够完成结果显示和打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泵干燥装置探讨了绿竹笋脱水特性 .建立了置信水平 >99%、吻合性好的因素指标回归方程 .分析了杀酶时间、风温、风速及装料量等因素对脱水效率、能耗量、制品色泽、粗纤维及总糖质量分数等指标的影响 .以脱水效率最高、能耗量最低、制品粗纤维及总糖质量分数变化最小为目标函数 ,制品色泽优良为约束条件 ,优化出切分厚度为 (2 .5± 0 .5 ) mm的绿竹笋热泵脱水工艺方案 :杀酶时间 90 s、风温 65℃、风速 1.5 m·s-1、装料量 3.4 kg· m-2 .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长输管道工频输油泵与变频输油泵并联运行工况下,管道输油量的调节.分析了工频输油泵、变频输油泵单独工作和并联工作的系统压力、流量的变化情况,指出在工频输油泵与变频输油泵并联运行的工况下,需要通过调节输油泵阀门开度与变频输油泵的转速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针对调节工频输油泵阀门开度存在节流损失的问题,认为对工频输油泵叶轮进行拆级改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快速拟合离心泵性能曲线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生奎  齐永生 《油气储运》2000,19(7):49-51,57
根据工程数学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离心泵性能曲线方程的两种数学模型。经计算机测试,验证了数学模型的精确性。这两咱拟合法适用于各种离心泵性能曲线的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