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明上海地区留鸟麻雀中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水平、分布模式及其区域性地理分布特征,本研究以上海为典型研究区域,检测了不同功能区域内麻雀肌肉中PBDEs的含量。结果发现,上海麻雀肌肉样品中Σ7PBDEs含量(BDE 28、BDE 47、BDE 99、BDE 100、BDE 153、BDE 154和BDE 183含量之和,以脂质质量计)范围为9.0~83.6 ng·g-1,BDE 209最高含量达292.0 ng·g-1,BDE 209平均含量是Σ7PBDEs平均含量的2倍左右,表明十溴联苯醚(Deca)商业品是上海地区麻雀中PBDEs的主要污染源。上海工业园区和城市中心地区样品中Σ8PBDEs含量(Σ7PBDEs和BDE 209含量之和)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的麻雀样品,Σ8PBDEs地理空间分布遵从填埋场>工业园区>城市中心地区>城郊结合部>农村的规律,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是上海区域潜在的PBDEs的释放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排放强度得到控制后,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在典型电子垃圾回收区农业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迁移转化情况,根据2010年本课题组布置的采样点进行二次布点,于2017年8月在贵屿及周边区域采集了74份土壤样品,共测得55种PBDEs浓度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解析了55种PBDEs的潜在来源;通过与2010年所测数据对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区域土壤中PBDEs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以BDE209为例,建立环境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其在介质间迁移转化的动态。结果表明:一到十溴联苯醚的几何平均浓度范围为0.08~42.27 ng·g~(-1),相比于2010年的0.03~230.00 ng·g~(-1),最大值明显降低;源解析结果显示,贵屿农业土壤可能仍受商用五、十溴联苯醚工业品影响,且该地区的PBDEs的降解过程可能为一个逐步、连续的脱溴反应;PBDEs时空分布特征显示,从2010年到2017年间,一溴联苯醚在研究区域土壤内浓度呈增加趋势,污染均匀扩散到全研究区,其他溴代的PBDEs浓度多以贵屿镇为中心显示岛状分布向周围扩散并呈下降趋势;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BDE209在研究区域中主要汇集于土壤和沉积物中,且其消失途径以土壤降解为主;通过一溴联苯醚储量估算,其在贵屿地区一年间(2020年)的新增储量保守估算仍有0.42 t。本研究表明,排放强度得到控制后,土壤中PBDEs的最主要组分BDE209及其他高溴代PBDEs会逐级脱溴降解为低溴代PBDEs,最终转化为一溴联苯醚(BDE1、BDE2、BDE3),已有研究证实其具有生物毒性,目前对人类的毒理学研究尚为空白,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乐清湾海域鱼类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科  沈晓飞  江锦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40-11043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化学离子源(GC—MS-NCI)检测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10种同系物(∑10PBDEs)在海洋鱼类(红鲈、黑鲷、鲈鱼)中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红鲈、黑鲷、鲈鱼肌肉中∑10PBDEs的含量分别为252.6~662.2、454.6~1413.4、147.4-760.5ng/kg湿重(ww)。鱼肌肉样品中BDE47的相对含量最高。鱼肝对多溴联苯醚的富集能力强于鱼肉。  相似文献   

4.
在贵屿及周边区域128 km2内,采集了131份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表层农业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41个多溴联苯醚的含量。结果表明,贵屿镇及周边农业土壤41个多溴联苯醚含量范围为30~9400 ng·g-1,其中十溴联苯醚(BDE209)为Nd~9200 ng·g-1,检出率达90%以上的有18个多溴联苯醚同系物,PBDEs已经普遍存在于电子垃圾拆解区域的农业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除BDE209以外的40个多溴联苯醚之和(∑40PBDEs)和BDE209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40PBDEs含量呈水稻田 >果园 >其他水田 >菜地 >树林 >废弃地,BDE209呈现出废弃地 >菜地 >其他水田 >水稻田 >果园 >树林的趋势。根据HJ 25.3-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美国环保署(EPA)优控的BDE47、BDE99、BDE153、BDE209等含量,按照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了皮肤接触途径、经口摄入、随土壤颗粒物直接吸入三项的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皮肤接触途径 >经口摄入 >随土壤颗粒物吸入风险。虽然三者均未超出美国环保署参考剂量,但农业土壤中多溴联苯醚经农作物吸收造成的暴露风险亟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乐清湾海水养殖贝类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特征.[方法]以乐清湾海域为例,研究了3个采样点(青屿、七一塘、八一塘)9个贝类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化学离子源检测方法对PBDEs的39种同系物在海水养殖贝类(泥蚶、蛤蜊、蛏子)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该海域中泥蚶和沉积物中PBDEs含量做定量分析.[结果]泥钳、蛤蜊、蛏子样品中∑PBDEs的含量分别为1 349.3~2288.9、1378.2~2927.9和1 509.8 ~3057.8 ng/kg(干重).贝类中PBDEs的浓度为1.35 ~3.06 ng/g(干重),平均值为2.01ng/g(干重),3个站位总PBDEs的浓度从高到低排列是青屿、七一塘、八一塘.该海域泥蚶和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台州沿海养殖环境沉积物中PBDEs的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6.
为了证实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6种常见多溴联苯醚阻燃剂(PBDEs)及2种羟基代谢物(OHPBDEs)可行,以该方法对土壤中6种常见多溴联苯醚阻燃剂(PBDEs)及2种羟基代谢物(OH-PBDE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6种PBDEs和2种OH-PBDEs分离效果较好,色谱峰峰形较好,无拖尾和重叠;基质效应|ME|为2.2%~10.5%,说明基质干扰较低;0.001~0.020 mg/L范围内8种物质线性良好,检出限(3 S/N)为1.046~2.830μg/kg (S/N=3),加标回收率为71.7%~109.7%,相对标准偏差(n=5)为0.7%~16%。证实本文建立的测定土壤中多溴联苯醚及羟基代谢物的分析方法满足批量土壤样品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珠江河口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所采集的鱼类(鱼、大黄鱼、银鲳、舌鳎、龙头鱼),虾类(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及虾蛄类生物样品肌肉组织中10种PBDEs(BDE28,47,66,100,99,85,154,153,138,183)的含量分别为37.8~407.1 ng·g-1(脂肪归一化浓度)、49.0~239.1 ng·g-1和142~444.5 ng·g-1.所有样品中,BDE47相对含量最高,其相对于∑<  相似文献   

8.
东江野生鱼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东江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污染的环境风险,采集东江南支流东莞河段7种野生鱼(花鲈、罗非鱼、黄唇鱼、大眼华鳊、鮻、大鳞鮻和棘头梅童鱼)并研究了其PBDEs污染特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10种PBDEs的结果表明,∑10PBDEs(BDE28,47, 66,100,99,85,154,153,138,183)的含量范围为21~363 ng·g-1.lip(脂肪归一化浓度)。浓度最高的为杂食性的大鳞鮻,均值为96 ng·g-1.lip , 范围为56~168 ng·g-1.lip;浓度最低的为肉食性的黄唇鱼,均值为41 ng·g-1.lip,范围为25~58 ng·g-1.lip。总体来说,鱼肌肉中∑10PBDEs含量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在国外处于中端水平。所有样品中,BDE47相对含量最高,占∑10PBDEs的比例为41%~77%。不同鱼类肌肉中∑10PBDEs、BDE47和BDE100与鱼重、鱼长和脂肪含量之间相关性不同,只有大鳞鮻与大眼华鳊肌肉中的PBDEs与鱼重、鱼长和脂肪含量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一种用Tenax萃取快速评价土壤中多溴联苯醚生物可利用性的方法,本研究以商业多溴联苯醚DE-71和DE-79中6种主要同系物(BDE-47,99,100,154,153,183)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染毒浓度的土壤用Tenax萃取6h,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土壤-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生物富集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位质量土壤中被Tenax萃取出的PBDEs的质量随土壤中PBDEs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各同系物lgKou值的增大而降低.6 h Tenax萃取的富集因子TSAF6与蚯蚓的生物富集因子BSA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6 h Tenax萃取能够有效表征土壤中PBDEs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养殖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性并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从而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分别以普通活性炭(PAC)和磁性活性炭(MPAC)为修复材料,将其应用到受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的养殖池塘底泥中,以菲律宾蛤仔(R.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通过底泥生物有效性实验和生物累积实验分别探究活性炭对底泥中PBDEs的原位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磁化前后,MPA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略低于PAC,平均孔径显著增加,两者均能较容易地对PBDEs进行吸附,与PAC相比,MPAC虽对PBDEs的吸附速率较慢,但吸附量却小幅度增加;目标养殖池塘水产品的食用风险较低,但底泥中四溴、五溴联苯醚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且水产品对底泥中目标化合物已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富集性;修复效果表明PAC和MPAC均可对PBDEs污染养殖环境进行修复,尤其是对底泥中可能产生生态风险的四溴、五溴联苯醚修复效果较好,且最优投加比例分别为3%和1.5%,但在实际现场修复过程中考虑到MPAC具有较低的投加量及磁性可回收循环利用的特点,因此可能更适合作为PBDEs污染养殖池塘底泥的修复材料。研究证实,MPAC在修复底泥中PBDEs方面有积极作用,不仅可控制底泥中PBDEs的迁移性,还可显著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对水产品养殖环境的改善及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质联用仪(GC-NCI-MS)对台州地区表层土壤和灰尘样品中PBDE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了PBDE同系物的分布模式,比较了不同功能区域PBDEs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结果显示:PBDEs在土壤和灰尘中的含量分别为227~8447 ng·g-1(均值2090 ng·g-1)和313~29 787 ng·g-1(均值8723 ng·g-1);不同功能区域土壤和灰尘样品中均显示BDE-209是最主要的同系物,且土壤中BDE-209所占的比例高于灰尘;随着与污染源的距离增加,PBDEs总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和灰尘中特定BDE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土壤TOC与所有PBDE同系物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土壤TOC对PBDEs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迁移转化等有重要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十溴工业品可能是当地PBDE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徐海鸡的肉用性能。[方法]以13周龄徐海鸡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4只(12公鸡,12母鸡)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13周龄徐海鸡公、母鸡活重分别为771.92和644.17 g,屠体率分别为92.42%和90.02%,全净膛率分别为67.11%和65.88%。公、母鸡腿肌的p H分别为5.94和5.93,系水率分别为71.66和72.04,剪切力分别为3.05和2.89,且差异均不显著。公鸡腿肌的L值大于母鸡,a、b值小于母鸡,且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徐海鸡经多世代提纯选育后,可用于优质肉鸡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给罗非鱼喂食含十溴联苯醚(BDE-209)的饲料,研究了BDE-209在鱼体内的代谢产物与生物可利用性,同时研究了罗非鱼肉中多溴联苯醚(PBDEs)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BDE-209在鱼体中主要代谢产物有BDE-208、-207、-206、-154及六溴、七溴与八溴联苯醚,其中代谢产物贡献鱼肌肉PBDEs为(97±0.8)%,说明BDE-209主要以其代谢产物形式被鱼体富集,且BDE-209在罗非鱼体内的生物可利用性为(3.7±0.9)%。水煮和蒸的烹饪方式对罗非鱼体内PBDEs的摄食暴露风险的影响不显著,但高温油炸过程中BDE-209会生成降解产物,包括BDE-153、-183、-196、-197、-203、-206、-207、-208,将增加其的摄食暴露风险。因此,有机污染物的人体膳食暴露风险评估需考虑其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36只零日龄云南屏边大围山微型鸡进行为期14周饲养试验,对相关的种质特性进行了测定。从体形和毛色来看大围山微型鸡具有典型东南亚原鸡的外表特征。14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为778.81g和712.50g;母鸡的胸宽、胸肌率、脂肪重和脂肪率显著地比公鸡的高(P<0.05),公鸡体尺和屠宰的其它指标均显著地比母鸡高(P<0.05)。公母鸡屠宰率平均分别为88.23%及90.23%,全净膛率平均分别为66.16%及59.58%。母鸡有较高的法氏囊、胸腺重量及其指数。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速度比其它生态类型鸡种较慢,均属于目前所报道的我国地方鸡种中体重较轻的地方鸡种。尽管大围山微型鸡的体重较小,但从屠宰性能指标显示,该鸡具有较高的屠宰率。  相似文献   

15.
用慢羽黄鸡作母本,与D型矮洛克配套组合,其后代公鸡为正常型,母鸡为矮小型、雏鸡可根据羽型自别雌雄,准确率达98.73%,有色羽为83%,12周龄体重公母平均达1514.30g,屠宰性能良好,饲料转化率为3.19: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京海黄鸡的肉品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京海黄鸡为试验素材,研究不同日粮蛋白和能量水平对京海黄鸡肌肉中IMP和IMF沉积规律的影响。[结果]试验4组公鸡胸肌中IMP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1),在腿肌中IM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肌肉中IMP含量在同一部位、不同组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混合后IMP含量随着蛋能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在相同部位、不同组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4组公鸡腿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极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1),在胸肌中的IM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肌肉中IMP含量在同一部位、不同组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混合后,试验2组腿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1)。[结论]不同蛋能水平与京海黄鸡肌肉中IMP的沉积呈正相关,与IMF沉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岩鹰鸡的保种选育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四川凉山购入岩鹰鸡组建基础群,针对生长速度,进行连续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结果]岩鹰鸡基础群生产性能为:成年公鸡体重为2.3~2.8 kg,胫骨长为125~139 mm,成年母鸡体重为1.9~2.2kg,胫骨长为100~115 mm。在5世代选育中,从2周龄到18周龄,公母鸡之间体重差异逐渐增大,公鸡增重明显快于母鸡。随着选育世代数的增加,5世代公鸡成年体重达2.2 kg以上,其体重明显增加,而母鸡成年体重降低。各世代公母鸡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增重的高峰期均在6~16周龄,从18周龄开始,体重的增长呈减缓趋势。[结论]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岩鹰鸡公鸡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母鸡的生长速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饲养方式对凉山岩鹰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71-1872
[目的]为凉山岩鹰鸡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管理方式饲养的100日龄凉山岩鹰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公、母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不同饲养方式下岩鹰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差异不显著,腿肌的肉色测定值小于胸肌。笼养条件下岩鹰鸡的嫩度和失水率均高于散放饲养。在宰后45 min,岩鹰鸡胸、腿肌pH值接近7,而宰后24 h有所降低。[结论]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的肉用性能优于笼养,主要与其在散放饲养条件下活动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