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冷藏是减少枇杷果实采后衰变、保持品质以延长其果品供应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枇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冷害,出现果实褐变和凹陷等冷害症状,造成品质劣变,带来经济损失,研究枇杷果实冷害发生机制与预防技术,对枇杷保鲜贮藏及冷链运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枇杷果实冷害的影响因素、冷害症状、枇杷冷害发生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害对细胞膜系统、活性氧代谢、可溶性糖代谢、呼吸和乙烯代谢等的影响;概述了枇杷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总结了预防枇杷冷害的技术措施,包括低温预贮、热处理、化学物质、生物材料等,同时对减轻冷害发生的新技术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枇杷果实采后的保鲜贮运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对枇杷冷害的研究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市冬小麦低温冷害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利用重庆市34个测站1960~2008年冬季(2月)日平均气温资料,根据小麦低温冷害的标准,分析重庆市冬小麦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低温冷害多发区域集中在东部高寒山区,多为局部发生;从时间分布上,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1960~1972年)为冷害的频发时段,90年代以后为冷害低值期。可根据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选择抗寒品种、掌握最佳播期等措施尽量减少低温冷害对冬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2008年1月底至2月中旬期间湛江地区农作物遭受严重冷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持续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和相应栽培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运用是造成这次冷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农作物冷害发生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3年米泉市水稻低温冷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米泉市春季遇到低温,水稻育苗、插秧推迟,先遭受到延迟型冷害,后期又遇到异常低温,导致了严重的障碍型冷害.给稻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多家单位对冷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冷害发生的原因与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预防冷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春玉米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对三江平原冷害发生的规律。不同生育期对低温的反应及低温对玉米生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并分析三江平原宝清,佳木斯,汤原等典型市县历年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因素。结果表明:三江平原玉米低温冷害每3-4年发生一次,气象概率为28%;严重低温冷害每5年发生一次,低温冷害类型为延迟型;低温冷害的敏感期为6月份低温;低温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延迟生育,降低了粒干物质积累速率,玉米减产22.5%-34.3%。玉米低温冷害主要防御措施为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催芽座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内容:根据东北地区水稻冷害、虫害发生情况,阐述水稻虫害发生类型、特征特性及冷害类型,提出防控措施,为水稻有效控制虫害,减轻冷害造成的损失,科学防控虫害,减轻冷害造成的损失,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吉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冷害空间地理分布及发生规律,总结出吉林省防御水稻低温冷害的主动性防御措施和应急性防御措施,对吉林省科学预防水稻低温冷害,指导低温冷害年安全生产,减轻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减少农民经济损失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利用抚顺市50个乡镇(站点)195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抚顺地区常发生的冷害和冻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活动积温为基础,计算出了抚顺地区50个乡镇的低温冷害指标;并提出了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辉  李莉  梁涛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47
本文统计分析了义县低温冷害发生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低温冷害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农业应对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为农业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北地区夏季旱涝及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确立了在山区及平原地区旱涝、年度低温冷害发生的指标以及减产幅度。利用VB6.0编程语言和AUTHORWARE多媒体软件建成了东北夏季旱涝及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价系统和防御服务系统。该系统可利用预报气象信息对旱涝和低温冷害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精细化风险,为新疆棉花种植业规避冷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51~2015年新疆66个农业气象站点逐日数据为基础,利用并分析MODLT1M中国1KM地表温度月合成产品2000~2016年每年9月LTN AVG数据资料,以日平均气温连续3 d≤20oC为棉花障碍型冷害判定指标。根据已有的冷害风险评估指标概念模型,计算冷害强度与频率分指标。通过将次冷害强度和次冷害频率升尺度为年冷害强度和冷害年频率构建综合冷害风险指标,将原本松散的冷害频率和强度关系突显出来,依据二者之间的稳定函数关系,确定冷害年频率等级来对应冷害年强度等级,划分冷害风险指标各临界阈值。以地理因子归一化加合趋势面+温度趋势面校正的方法,准确推算新疆棉花冷害风险指标。紧密结合风险等级划分与风险指标推算结果,评估新疆棉花冷害风险。【结果】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发生风险北疆高于南疆和东疆,北疆西部沿天山一带棉花种植区冷害风险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模型模拟冷害风险指标值与站点实测计算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散点图线性拟合R2为0.97,结果准确。【结论】研究构建的评估方法能够实现对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风险的客观评价,所构建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棉花,还可适用于其他作物冷害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温度下培育的不同抗冷级别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将其幼苗经不同低温处理数天后,测定其形态指标和冷害症状,并与未经低温处理的相应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育苗温度对棉花幼苗的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冷害症状减轻,幼苗承受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燕  赖军臣  傅玮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7-12179,12183
2013年北疆垦区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下滑,明显不如2012年.通过对宜棉区、次宜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指标判断得出,宜棉区是低温阴雨寡照造成棉花一般延迟性冷害;次宜棉区是各生育阶段热量条件持续不足和夏季严重冷害造成棉花严重的延迟性冷害,加之两地区初霜冻均明显偏早,造成了棉花气候减产.建议今后应根据不同年份的气候波动调整品种结构和品种布局,确保棉花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棉苗经低温胁迫后喷施调节剂,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低温冷害的修复作用,为棉花幼苗抵御低温冷害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在子叶期4℃ 24 h处理后,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7种不同植物调节剂溶液后,置于25℃ 14 h/10 h(昼/夜)的人工气候箱内恢复,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冷害的生长情况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与清水处理比较,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棉花幼苗的株高增加了5.10%~9.87%,茎粗增加了5.28%~8.71%,主根长增加了5.24%~9.33%,鲜重增加了2.26%~5.98%,干重增加了2.38%~8.61%,冷害指数下降了1.79~5.29个百分点,脯氨酸增加了5.04%~5.5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5.07%~5.67%,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5.05%~5.87%;CAT酶活性增加了2.21%~7.95%。SOD酶活性增加了3.79%~5.56%,POD酶活性增加了2.18%~5.56%。【结论】在低温胁迫后,在常温恢复过程中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有效的提高棉花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植株生长,修复低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棉花幼苗抗寒性。其中,调节剂对低温胁迫后棉花幼苗恢复效果的综合作用排序为“阿泰灵”>α-萘乙酸钠>胺鲜脂>“碧护”>复硝酚钠>腐殖酸>黄腐酸钾Ⅱ型>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棉花基因型幼苗耐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棉花幼苗耐寒特性,筛选耐低温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棉花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为棉花耐寒新品种选育、推广及大规模品种耐寒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15个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5℃、12 h)及恢复处理(25℃、24 h)下幼苗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12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作为衡量耐寒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为7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5个棉花品种(系)按耐寒性强弱划分为3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棉花幼苗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D=0.275-0.244Fo1+0.206Fv/Fm1+0.326gs2-0.056SS+0.225MDA+0.038REC(R2=0.995),估计精度大于94.25%,并筛选出6个耐寒性鉴定指标,分别是Fo1、Fv/Fm1、gs2、SS、MDA和REC。【结论】耐寒性强的棉花品种(系)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受到伤害较轻,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经常温恢复后叶片气孔导度较高,便于光合气体交换,有助于光合能力的恢复;在相同逆境下,通过测定Fo1、Fv/Fm1、gs2、SS、MDA和REC等6个鉴定指标,可进行棉花品种耐寒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对冷害后存活的棉花的出叶及干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棉苗损伤程度的加重,棉苗出现第一真叶的频率显著增大;真叶出现的频率与单株真叶干物质重呈显著正相关;第一真叶展平棉苗的单株真叶干物质重与真叶出现棉苗的单株真叶干物质呈显著正相关;一片子叶守好或损伤轻微,另一片子叶损伤严重的棉苗第一真叶出现的频率很高,单株真叶干物质的累积最快。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临界生长温度锻炼对棉苗抗冷性的影响,本文将棉苗经过不同低温(12℃、14℃、16℃)锻炼7 d后,对其进行较长时间(7 d)的低温(4℃)胁迫,然后测定与抗冷性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与其相关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经不同(12~16℃)低温锻炼7 d后,在冷胁迫下所有参试棉花品种的幼苗,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比相应的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都比相应的对照明显降低。其中尤以锻炼温度为12℃时效果最明显。由此可以认为:用临界生长温度(12℃)锻炼棉苗,由于提高了P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从而保护了膜结构,提高了棉苗对4℃低温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北疆棉区棉花盛夏受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实地调查和各种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虫害的猖獗、严重的障碍型冷害和天晴后的快速升温是造成2001年盛夏北疆棉区棉花大面积受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外源钙对棉花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以冷敏感性基因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分别对棉花幼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2溶液,5℃低温胁迫3 d后进行叶面伤害指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测定和分析。【结果】外源钙可以显著降低棉花幼苗低温胁迫后的叶面冷害指数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棉花幼苗叶面冷害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显著相关。【结论】外源钙能够增强棉花幼苗对冷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北疆棉区棉花低温冷害的初步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由于沙漠增温效应的良好作用,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中、西部绿洲农区得以发展成世界上最北的棉区.北疆棉区低温冷害表现在4、5月播种--出苗时期及7、8月开花--结铃时期,尤以后者危害更大.冷害主要发生在温度原本不高、但又首先遭遇入境强冷湿气流的北疆棉区,是北疆棉区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急需加强研究.目前总结出的克服办法应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开花-结铃时期的冷害以筛选、选育抵御冷害能力较强的早熟、丰产品种,建立包含有抵御冷害的新技术体系;播种-出苗时期的冷害以当地气候、土壤特点采用适期早播,育苗移栽杂交棉,实施相应农业措施等,减轻、避免冷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