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文明 《南方农机》2024,(7):88-90+110
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进行介绍。然后指出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学生农村就业率偏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涉农高职院校资金拨款较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乡村振兴实际环节脱钩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政府引导,统筹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优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合适的农业技术人才;加强与乡镇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创建高质量师资团队,优化专业设置。为涉农高职院校如何高效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娟 《南方农机》2024,(2):119-122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农业技能人才的任务。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属性,不仅是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以农业特色劳动教育内容为引领、以系统化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涉农专业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强农兴农本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荆东星 《南方农机》2023,(18):195-19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更好地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意义。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要主动融入地方政府共同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将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实践基地、教师资源、先进技术等嵌入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进行优化配置,打造一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对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资金、项目支持等方式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给予经费支持,以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服务三农的现实意义,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是大学功能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研究发现: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强化学农兴农思想,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三农,丰富社会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严重短缺,正是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掣肘。涉农职业学校是培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职业人才的一支中坚力量。培养造就大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和能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服务“三农”的职业人才,是涉农职业学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培养人才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王莉 《南方农机》2023,(21):101-104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职业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作用,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党总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了该基层党组织党建赋能区域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成效,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研究发现,该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微学习”武装师生,“微宣讲”引导群众,“微培训”强化服务,“微公益”汇聚爱心,“微创业”夯实基础,通过“党建+五微一体”的工作机制赋能区域乡村振兴。当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实践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明确党建引领目标,增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切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之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遏制返贫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民生主题之一,它将会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对脱贫攻坚战略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方法论基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略实践中应解决好扶贫对象的“所需”与扶贫主体的“所能”之间不能实现精准契合的问题,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智力与技术支持、校企合作引导地方产业发展等为突破口,建构职业教育服务地方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8.
胡晓惠  汪振国  卜琰婷 《南方农机》2023,(3):103-106+110
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起步较晚,在乡村人才培养服务以及以科技特派员作为载体的科技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问题。但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所趋,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的中坚力量,是科技服务的主力军。课题组以江西省M地方农业高校为例,调查分析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服务和科技服务两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根据已有经验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深化涉农高校对自身责任与义务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涉农专业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涉农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涉农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措施,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卢静  史志刚 《南方农机》2023,(21):132-135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重要使命。为了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有必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以探索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小组从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出发,分别论述了高职院校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然后,从院校层面、乡村层面、政策层面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统筹机制不健全、乡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政策保障缺少协同联动等。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谋划布局,拓展路径,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文化服务、强化协同治理等方式,真正为乡村人才、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1.
张雯  王燕 《农业工程》2021,11(10):122-126
针对全国农民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的基本构型,并提出落实措施,对于促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需求特点,分析了传统为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气象服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结合点,提出在打造为农气象服务品牌、开展直通式服务、探索多方合作模式等方面推进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路。按照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的理念,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提出了为农气象服务的双向交互、为农气象服务需求识别和分析、为农气象服务产品深加工和自适应匹配及精准靶向推送的全流程智慧为农服务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气象为农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何秀成  孙步功 《农业工程》2022,12(1):126-129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等农业院校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对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仍然非常严峻,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高等农业院校农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提升农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时代意义,针对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探究提升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农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朱海波 《农业工程》2019,9(3):95-98
高职院校正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争创一流专业和一流学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突出专业特色,避免同质化,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内涵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特色专业内涵和涉农高职院校特征,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环境保护专业1个立足、2个服务、3个面向和4个突出的“1234”特色发展思路与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一流环保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备受关注,同时文旅部的成立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的高质量提升。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农文旅3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改进传统的耦合协调模型应用到山东省农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实证评价中,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别对山东省17地市农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及演进进行研究,并对“两圈四区”格局下不同区域农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文旅各产业综合发展态势良好,耦合协调度水平稳步提升;各地市及“两圈四区”各区域农文旅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呈缩小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17.
田争运 《农业工程》2022,12(3):157-160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技术培训、产业共建、消费扶贫等方式,在完善产业帮扶顶层设计、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打造产业综合体、利用体量优势开展消费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陕西省G村食用菌和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高校产业帮扶须统筹科技、人才、资金等力量同步进行,聚力构建村域经济可循环产业链,夯实其产业基础,帮扶其产业升级;二是注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提升群众技术技能,提高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陕西农业合作社创新发展,有助于调整陕西省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陕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该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农业合作社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杨娟  于朝  李伟娟 《农业工程》2020,10(2):13-16
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市虽然是工业强市,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整个山东省处于落后状态。为更好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倡导,该文结合东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机装备结构、资金投入、教育培训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推进东营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乔斐 《农业工程》2021,11(7):109-112
创新创业教育和“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部署。以安康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安康学院农学一流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