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李娟 《南方农机》2024,(2):119-122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农业技能人才的任务。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属性,不仅是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以农业特色劳动教育内容为引领、以系统化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涉农专业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强农兴农本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专业几乎是备个高职院校的必设专业,作为科类的专业之一,如何突出高职特色、进行教学改革一直是一个难点.本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周娟  郝铭 《农业工程》2018,8(2):115-117
针对“互联网+农业”给人才需求带来的变化,以及国家提出的“双创”战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就当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涉农专业实践训练、强化师资队伍和构建协同培养体系等对策,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着力发展12大特色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专业技能人才培育以高职院校为主力,从贵州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特点分析涉农高职院校的空间分布特点,就涉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及分布特点、涉农专业结构要素与专业规模三个方面剖析贵州省涉农高职院校对接特色产业概况,最后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涉农专业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涉农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涉农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措施,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耕读教育是培养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强农兴农使命和知农爱农情怀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开展耕读教育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国家培育更多兴农人才的重要作用。在耕读教育板块选取上,要坚持开展农业物质生产实践、“三农”社会实践和农业科学文化实践。在构建耕读教育体系时,要进一步明确耕读教育的时代内涵,发掘区域资源拓展耕读教育的实践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耕读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施行成体系的耕读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熊学忠 《湖南农机》2007,(7):80-81,9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产物。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必须突出高职院校"职"的特点。按照"立足现实、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体现特色"的原则来进行,才能真正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学徒制在涉农类专业教学中有效开展,针对涉农专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工坊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构建思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该模式的设立原则、设立情况以及运行途径,旨在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工匠工坊"精神的育人体系,增强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需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并根据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课题组以四川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四川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现状,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状态数据监测中心的数据为依据,研究各专业大类开设院校数量以及在校生人数,分析四川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在文献调研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四川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专业规模没有完全体现产业发展需求、专业设置尚未完全体现四川特色产业体系的战略需求等问题,并提出以下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契合度的对策:成立产业发展研究平台,确定研究方向;优化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产业需求与区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适配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将自治区2020年高职院校专业备案情况与2020年普通高校就业质量报告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区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背离。针对分析结果对改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专业设置统筹区域管理、专业布局规划需以地方产业需求为依据、规划建设区内高水平专业群凸显特色。  相似文献   

11.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浩  梁爽  逯洲  赵晓峰  侯志广  逯忠斌 《农业工程》2021,11(11):109-111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在高素质植物保护卓越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吉林农业大学从《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改革入手,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两性一度”建设;同时,通过“导师制”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力争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建设成为“金课”,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植物保护一流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网规划建设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相关的电力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责。针对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以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法,以期为培养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兼备的全面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慧 《农业工程》2018,8(3):113-115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农业院校应将职业能力作为培养核心,加快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形成完善的农业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不断地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分析了农业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目前农业院校存在的困境,结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对农业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从多维度进行构建,以加快农业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康鹏 《农业工程》2019,9(6):116-118
该文以我国涉农院校农业推广专业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简要地归纳了我国涉农院校在农业推广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优势与机遇,就政府、行业和涉农企业3个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在涉农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方式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此为我国涉农院校农业推广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乔斐 《农业工程》2021,11(7):109-112
创新创业教育和“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部署。以安康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安康学院农学一流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环境下,肩负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在分析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凝聚共识、精准定位、育训结合、拓展办学空间,构建科研及服务平台,形成服务模式,打造多元融合“双师”队伍、完善校内长效保障机制,探索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功能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而高职院校更加侧重人才培养,其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是其产出(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适应性,通过专业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二级管理模式,从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各专业建设主体的角色分工及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考核基本都实行综合测评办法,评价内容大体分为思想道德表现、学业表现及文体表现三大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