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生如茶     
正平素喜爱喝茶,绿茶的清凉,红茶的浓香,苦丁茶的苦涩,花茶的花色,都令爱茶人痴迷。一杯开水冲泡,一会儿工夫,蜷曲的茶叶就全身舒展,先是漂浮,后是沉淀,其中芳香氤氲,慢慢品味,一杯茶的一生在这一刻就会暴露无遗,是甜美还是苦涩,就会自见分晓。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08,(4)
太平猴魁简介: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的时间虽不长,其茶树却是一个古老的原生品种——柿大茶。柿大茶承云天之甘露,黄山之灵秀,加以传统的植茶之法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便成太平猴魁。《南京市茶商业历史资料》中评论的徽茶分南北二路,南茶又名尖茶,以猴魁为最佳,全国名茶之极。其外形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扁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色泽苍绿匀润,素有绿金王子的美誉.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缓缓开展,或沉或浮,犹如刀枪云集、龙飞凤舞,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汤色清绿明净,兰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  相似文献   

3.
地处湖北省中部、汉江北岸的天门市,过去称为竞陵,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驰名中外的茶圣陆羽,就出生在这里。陆羽,字渐鸿,又名季疵,号东岗子。关于他的出生,颇具戏剧传奇色彩:唐玄宗21年(公元733年)的一天清晨,竞陵龙盖寺和尚积公长老外出,当走到西湖边时,忽然听到一阵大雁啼叫,并伴有微弱哭声,驻足细看,原来在茂密的芦苇丛中,三只大雁以翼覆盖一婴儿,积公毫不迟疑,将可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11,(4)
走进聚茗缘茶馆,仿佛置身于城市中央的一片绿洲。这里有天下各色好茶的芬芳四溢,山间汩汩的甘泉清甜可人,茶艺师娴熟优雅的泡茶身影,毛主席和蔼亲切的笑容,假山水榭的涓涓吟唱,笼中小鸟的亢舞和鸣,水池里金鱼的追逐嬉戏,古筝名曲的悠悠诉说,大厅古榕树茂盛而苍老,就连池里的千年老龟也早已安静地习惯这里的一切。时光倒流,随手取一本茶书,细细读来,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切。在聚茗缘,茶可以让我们重新返璞归真,争吵在这里止声,不满在这里和解,生意在这里成交,朋友在这里相聚,心情在这里静养……来吧,朋友,让我们静下心来品一杯聚茗缘的仙露茶,听一段优雅的琴曲,真正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相似文献   

5.
探访碧螺春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淡雅清香,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它造就的闲适和愉悦的情调。我喝茶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讲,足有三十年,我几乎喝遍我国所产的名茶。这在于环境的熏陶,我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1,(6)
秦代置县的潇湘历史文化古城益阳,地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资水南岸,与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驰名中外的桃花江遥相呼应。益阳是有名的文化之乡,有着深厚、持久、绵长的文化底蕴。她是爱国诗人屈原呵壁问天的洞阁,是黎锦辉曲中丽人如云的美人窝,是周立波笔下翠绿成荫的竹海,是画家眼中如诗如画的丹枫白露,是墨客骚人行道雅志的黑茶之乡。湘楚文化的灵魂,山的精神,水的灵性,竹的品质,茶的清韵,贯穿着益阳的历史,丰富着益阳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30年来,化学肥料的广泛应用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效应,而且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肥料投入大、流失多,环境污染严重,作物产量增加但品质变差,作物抗性弱,土壤地力下降等.  相似文献   

8.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斯文一脉,在福建,始终不断。其杰出者,必掷地有声,影响深远。默默耕耘于茶学天地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其茶学精神如醇酒经年,甚值品味。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是中国著名的茶叶大省,目前全省有300万人从事茶业和相关行业,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这蔚为壮观的茶人大军中,张天福的名字何等响亮,数华夏茶人,象张天福先生这样事茶时间之长、涉猎的领域之广、培养的人才之多、茶学思想体系之深厚,无  相似文献   

9.
五月的安溪大地,蛰伏着一股巨大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表面被春雨挡住步伐,但一坐下来就是满腹的茶经;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八年从事茶行业,让我越来越淡定,我想这是茶力量的觉醒,因而我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0.
日前,笔者在贵州省黎平县一茶农的茶厂了解到,该厂今年夏季用铁观音茶青开发出来的红茶,因口感特别,自试制成功上市,立即被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产品供不应求。该厂是一个私营茶厂,位于黎平县高屯镇境内,是黎平县第一个种植铁观音茶的茶农,现有茶园420亩,其中铁观音茶150亩。  相似文献   

11.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因个别茶类存在氟含量超标现象,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研究茶叶中氟超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茶叶氟含量现状、茶树吸氟耐氟机制、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因素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控氟、降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论证镉污染土壤种植茶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盆钵茶园试验研究了湖南9个主栽茶树品种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和茶汤中镉元素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pH值4.1的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的镉元素从根系到主干,再到侧枝枝干和茶树叶片的转运过程中,各器官的镉含量依次递减,茶树嫩芽(叶)中镉的富集系数仅0.13~0.24;茶树种植在土壤镉含量低于3.0 mg/kg的土壤中,茶叶没有出现镉超标现象;镉元素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为9.87%,利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茶叶和茶汤中的镉含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供试茶叶样品中的镉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4.
蒋敏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0,(1):145-151
泛文化现象在中国茶文化界的突出表现为在茶文化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存在的对有关茶文化概念的混淆模糊、区分不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茶文化相关概念的严重“泛化”。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和各种商业行为对茶文化的过度消费和过度开发,以及茶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严重滞后于茶文化实践的发展等是引起茶文化概念“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学界需进一步对茶文化、茶艺、茶道等概念及其内涵加以区分、界定,以期达成共识,从而促进茶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茶园土壤性状及茶树营养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优质安全的茶叶离不开养分条件、环境安全和茶园的土、水、肥的管理。本文在茶园土壤、茶树养分功能和分子营养机制、茶树施肥技术、茶园土壤重金属及茶树累积特点和机制等方面,对近五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茶园土壤研究方面,除了关注植茶后茶园土壤有机质变化特点外,茶园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演变的研究,并在茶园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酸化原因以及应用生物质改良酸化茶园土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茶树养分功能和调控技术方面,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的营养功能及其在茶叶品质成分代谢中的作用和茶树吸收特性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茶树养分转运子基因克隆、氮营养分子生理机制、抗环境胁迫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在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控释肥施用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施肥的环境效应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伴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茶叶产地土壤重金属和稀土等的安全状况、茶树累积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6.
茶业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样,经历了10个年头,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茶叶产量、国内消费和出口量都翻了一番。然而,由于各项改革措施的不配套和地区间的不平衡,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如茶叶流通体制不完善,宏观控制不力,出现了“统”与“放”的矛盾;另外,茶叶生产基础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出现了国内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生产后劲不足的矛盾等等。对此,从战略上考虑,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化茶业改革,理顺关系,放开搞活,依靠科学,增加投入,强化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使中国茶叶生产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梁月荣  李娜娜 《茶叶》2011,37(4):207-212
本文重点总结了2010年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包括茶树育种资源研究、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茶树品种化学成分与适制性研究、茶树品种生理和抗性育种、茶树品种繁育与栽培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以后,中国茶叶大量销往欧洲,带动了欧洲的饮茶文化。茶具伴随着饮茶的兴起,在欧洲广泛使用。早期欧洲人所使用的茶具大都从中国进口,在中国也随之出现了特定的外销茶具。随着对茶具需求的增大,欧洲逐渐开始了本土的茶具制作,并出现了具有强烈本土特色的茶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求适合高山茶园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作物对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川西北茶园主要叶部病害种类;通过对茶-黄豆、茶-玉米、茶-李树、茶-厚朴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山茶园主要叶部病害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圆赤星病和茶赤叶斑病;4种间作作物中黄豆和玉米是较为理想的间作作物。茶-黄豆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发病率最低,两种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和74.34%;茶-玉米间作茶园炭疽病发病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49.76%。茶-厚朴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7.82%,是单作茶园的11.50倍。同时茶-厚朴间作茶园9月份炭疽病的发病率高达51.67%是单作茶园发病率的2.73倍。因此,黄豆和玉米是替代厚朴等林木类较为理想的高山茶园间作作物,间作黄豆可显著降低茶园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朴龙求 《茶叶》2000,26(Z1):287-299
Mr. Taeryum, an envoy of Shilla Dynasty brought tea seeds from China during Tang Dynastyand the seeds were planted at Jiri Mt. by the order of King Heungduk at AD 828. During Koryo Dynasty (918-1392), Buddhism spread rapidly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the tea culture reached its highest stage of prosperity. At the Chosun Dynasty. However, the ceremonial drinking of tea vanished almost completely due to the flourishing Confucian tradition, a kind of substitution of Buddhism. But a few people have supported the traditional tea culture by themselves. Since the independence of Korea soon after the World War II(1945), the cultivation area of tea plants has been increased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ea drinking has become popular again.At present, the cultivation area has been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ea production has also been lifted up year byyear. In spite of continuous increased tea cultivation area, there still is a severe problem of shortage of tea in thecountry. Tea farmers and the Korean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everal actions to solve to remedy the situation.In this paper the prospect for shortage of tea demand is discussed after 2003 when the high special customs du-ties for tea products is lowered from 536% to 30 or 40% in Korea and the trade situation of tea products oncountries around Korea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