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女真民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的历史与女真族的文化史同样久远,它曾谱写过女真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篇章,为此它又构成了女真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它作为女真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衰亡也都将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2.
女真民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的历史与女真族的化史同样久远,它曾谱写过女真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篇章,为此它又构成了女真民族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它作为女真民族的一种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衰亡也都将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苗族传统宗教对生态维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安华 《古今农业》2004,(4):99-102
崇拜一切有生命的自然物,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观的核心思想。他们认为那些自然物和人一样,具有思想和灵魂,也有喜怒哀乐,冒犯了它们,人类就会遭到报复。在苗族地区,各种自然物都可以成为崇拜和信仰对象。这种信仰,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几乎可以在不花任何代价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借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力量,我们的生态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农业信仰和崇拜丰富多彩,其对象大致有山神、土地神、龙神、西王母、祖先、家畜等。随着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这些农业信仰和崇拜习俗正在日益淡化乃至消亡。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和保护,是民俗学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省直至清代仍然有着较为常见的土地崇拜、稷神五谷神和农神崇拜,土地崇拜和对土地神的祭祀仍然非常活跃。与前代土地信仰相比较,清代四川民间抽象化的土地之神的地位大大下降,土地崇拜中自然崇拜的色彩渐渐消失,社神信仰、土地神信仰及田祖信仰等人格化土地神信仰成为主要形式,庙宇化和世俗化成为神灵信仰的展现方式,民间对土地的崇祀体现出典型的务实性、世俗化甚至功利化。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西域尤其是西域环塔里木地区各民族普遍的信仰特征,体现在他们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在他们的民俗文化生活中仍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信仰遗迹,比如袄教、景教、摩尼教、萨满教、道教等,它们长期影响着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逐渐形成一幅传统的民俗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7.
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它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随之产生.许真君民间崇拜中的农耕文化,是以崇拜许真君为主要特征,在江南各农村地区存在最为广泛,对当地社会生产、生活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马克思摘录约.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的原始状态》一书,对宗教发展表达为七个阶段:(1)无神论;(2)拜物教;(3)自然崇拜;(4)萨满教;(5)偶像崇拜或拟人观;(6)神成了造物主;(7)道德和宗教联系了起来。(1)较高等级的宗教及祭祀文化是文明要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文  相似文献   

9.
高中华 《农业考古》2002,4(3):88-91
广西的雨神形象包括风雨雷电神崇拜 ;以对雷神的崇拜为突出 ,可从祭祀的时间、场所、祭品和主持者等方面加以区别。雨神崇拜的观念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且这种自然崇拜 ,作为宗教信仰 ,有其存在的思想基础和自然基础。广西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 ,既融合了其他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信仰 ,又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增辉添色。  相似文献   

10.
东岳信仰源于对泰山神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多重义涵,后成为道教山岳信仰的表征之一。日本阴阳道借鉴道教东岳信仰,崇拜以“泰山府君”为首的天神地祇八百万神,把泰山府君信仰贯穿于日本各类祭祀活动中,并使原本属于阴阳道土御门家的“泰山府君祭”逐渐发展成隆重而热烈的国家祭祀。本文以阴阳道的泰山府君信仰为例,来探讨道教东岳信仰的多重义涵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我国民族新闻业者的杰出代表,受西方新闻观念特别是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影响,在社会动荡、历史变革的现实语境中,改变传统的政争至上、政党为本的新闻运作模式,以新闻为本位,以受众为中心,以业界发展为目标,在新闻观念的引进、记者地位的提高、新闻学教育的兴办、新闻思想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尝试。综观这一时期新闻学者的观念、言行及新闻业界的发展轨迹,无不显现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如影随行的境象,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成为20世纪初民族新闻业得以勃兴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2.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historical emerald artifacts from the Gallo-Roman period to the 18th century indicate that during historical times, artisans worked emeralds originating from deposits supposedly discovered in the 20th century. In antiquity, Pakistani and Egyptian emeralds were traded by way of the Silk Route. Together with Austrian stones, they were the only source of gem-quality emeralds. Immediately after the discovery of the Colombian mines by Spaniards in the 16th century, a new trade route was established, first via Spain to Europe and India and then directly via the Philippines to India. Since then, Colombian emeralds have dominated the emerald trade, and most of the high-quality emeralds cut in the 18th century in India originated from Colombia.  相似文献   

13.
刘章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55-5956
学界对于茶何时在英国实现普及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种认为是在18世纪中叶,指出这2种看法都不确切,资料证明茶在英国实现普及是在18世纪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十七至十八世纪之际,中国东北地区的谷物和大豆的生产与贸易的数量变化。经过十七世纪的恢复性发展,18世纪中叶,东北地区垦殖面积扩大,大豆产量增长较快并部分用于输出。作者从清政府海关关税档案、历史文献记载的耕地数字以及当地用于口粮的谷物生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考证了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量及贸易量,得出了与以往学术界不同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汀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享有"女莎士比亚"的称号。电影《成为简.奥斯汀》通过解析她的创作,以求得多方位、多层次的介绍,并凸现这位作家:奥斯汀并非冷酷、尖酸的女权卫士,而是一个以其女性特有的视角来观察、描绘这个世界,充分显示出其客观和中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依据成书于18世纪中英两国的具有代表性农书《知本提纲》(zhiben ti gang)与《马力中耕农法》(The Horse-hoing Husbandry),加以较为详尽的论述对比,来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农业生产的情况及特点。并证实其前期的水平,是以劳动集约为主侧重种植业的中国,在总体成就上高于英国。而英国的农业在此之前虽已呈现变革的肇端,但尚未完成;至于工业革命是在本世纪后期方始启动仍在进行之中。如仅就农艺学角度来看,18世纪的中国似更先进,实际上英国粮作单产与畜产品供应却都有所增加,其原因则可归之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此之后的发展变革趋势,侧重工程技术的英国随即超过仍沿袭精耕细作仅以生物技术为主的中国,而先于中国实现了农业的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朝鲜16世纪开始的士林书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打压,士林系书院观发生了由原先的讲学转到研究学问再到重视祭祀的变化。到18世纪,书院的讲学功能逐渐丧失,而祭享成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人们开始经营果树产业时,就已经意识到水肥的重要性。果园水肥管理的历史也从此而开始。从18世纪的喷灌、滴灌、渗灌以及膜下灌等灌溉技术手段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衡施肥技术。今天,人们对施肥技术的深入研究表明,生态平衡施肥是最合理、有效的一种施肥技术。它不仅提高了果园产量,而且还有利的保证了果品品质。生态平衡施肥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实现手段可以有效地消除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成为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果园水肥管理理论可以概括为:果园灌溉技术、果园覆盖技术以及生草技术。果园施肥理论可以概括为:叶面喷施天然油菜素内酯(NBR)、DRIS法诊断施肥以及生态平衡施肥。详细介绍了果园水肥管理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果园合理管理水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包法利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自由平等思潮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女性运动序幕,女性的个人权利和政治、宗教信仰自由,女性对于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选择权以及自我决定权开始广泛受到关注。《包法利夫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女性主义的进步性,同时也揭示出在父权制主流社会下女性(书中的女主人公)注定要走向堕落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接连掀起公路、运河和铁路建设的高潮,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交通网络,这对于沟通农业与市场的联系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农业所需物资及农产品通过发达的交通能迅速便利地交流,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英国农民对市场反应的灵敏也有赖于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刺激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又促进了市场的扩大与完善,这对于英国农业,对于英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