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4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中后期,封建制的萌芽已经陆续出现,奴隶制也随之趋于土崩瓦解,中国社会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从生产工具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胡泽学 《当代农机》2011,(12):60-61
三晋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绵长,科技发达,是研究中国农业史不可或缺的地方。三晋地区的犁铧与犁壁有相当的特点,特别是阳城犁镜,闻名天下,是中国犁镜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3.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交融最直接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的农业生产至少有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纵观山西农业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感受到山西农业的久远与悠长。  相似文献   
4.
三晋农耕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共性 山西农耕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一脉相承,具有中国农耕文化的所有特点。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农耕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显性文化、主导文化,它浸润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元末明初,由于山西遭受战乱破坏相对较轻,人口密度较大,因此,政府曾多次在山西采取移民行动,这些行动对当时全国及后世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清朝时期,农业生产在经过短暂的凋敝后渐渐复苏,这主  相似文献   
6.
胡泽学 《古今农业》2011,(4):117-117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1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17日至19日在日本北海道网走市东京农业大学鄂克茨克校区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史学者代表约50多人出席会  相似文献   
7.
阳城犁镜     
犁壁,又称犁镜。犁壁在犁铧的上方,与犁铧形成一个不连续的曲面。犁铧只能耕开土壤,不能翻转土壤。汉代犁壁的发明,使破碎和翻转土壤的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耕地时,犁壁将犁起的土块向一侧翻转,起到翻压杂草、杀虫的功效,同时使用犁壁还可以减小犁体所受的阻力。  相似文献   
8.
过去,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们便会将地里的禾穗收割后运送到场院里晒打,尽量做到颗粒归仓。农村收获用的主要工具是镰刀类的工具,而运输工具主要有独轮车、牛车、驴驮和担类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犁耕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更迭、历代统治者的重农与革新、土地利用方式的增加、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人口迁移与生产环境的变化、科技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交融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些因素的推动,使我国古代犁的形制一次次改变,犁耕技术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犁在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次次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华农耕文化是我们祖先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具有整体观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强调可持续发展,依靠自然规律来运行。我们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物质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体系。在农艺、农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生态农业等方面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国家粮食安全、循环农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汲取营来加以解决,因而,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