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外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原产地域标志 法律定义的比较   1999年 8月 1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规定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部门规章,标志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开始在我国得到初步确立。之后,根据该规定,浙江省有关地方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绍兴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了该申请。经形式审查和技术审查,于 2000年 1月 31日正式批准对绍兴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绍兴酒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种受保护的原产地域产品。 2000年 4月 20日,中国…  相似文献   

2.
原产地名称是受到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知识产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国际上又称原产地名称权保护或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有效保护本国的特色产品所采用的主要作法。它起源于法国,并逐步形成了四种主要的保护模式,即专门立法模式、商标法模式、混合立法模式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模式。通过学习和借鉴有关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发布实施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在国内全面推行和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由于与地理来源相关联的原产地域产…  相似文献   

3.
实施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的确立,为保护民族精品和文化遗产,培育世界名牌,树立产品原产地形象,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1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发展及现状1.1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在国外的发展及现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较为艰难的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世界基本上只有法国实施这一保护制度,直到1992年欧共体才明确规定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原产地名称或地理标识进行保护,随后以…  相似文献   

4.
继去年甘肃省永靖县1.20万亩无公害蔬菜获得原产地认证后,近日该县关山、徐顶、陈井三乡(镇)近2万亩百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核,获得"兰州百合"原产地保护认证。 原产地域保护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制度,对确定为原产地域产品的,国家将允许使用原产地域产品的标志,予以特殊保护。甘肃省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毗邻兰州市,其东部山区的关山,徐顶、陈井三乡(镇)与兰州市七里河区百合产地山脉相通,属二阴山区,历史上一直是"兰州百合"种植的理想之地,有着近20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县  相似文献   

5.
三、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现状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农耕文明悠远、历史文化悠久、加工工艺独特,有着许多原产地名称意义上的名优土特产品,如绍兴黄酒、金华火腿、龙井茶、茅台酒等,这些名优特产的良好声誉大多是通过民间连续使用、长期积累而树立起来的,与其原产地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些产品的贸易过程中,众多的具体经营者往往没有自己专门的商品标志,而是共用同一种名称,这种长期共用的结果就形成了众多事实上的原产地名称。由于以往对原产地名称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没能尽…  相似文献   

6.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1999年在我国推广实行,至今我国已有近百种产品申请获得原产地域产保护。  相似文献   

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不久发布公告,宣布对邵东黄花菜、桃源大叶茶等20种产品实施原地域产品保护。此前,湖南省已有浏阳花炮和南山奶粉两个品牌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这两大名产因原产地这块“金字招牌”销售连年看好,市场地位日益巩固。  相似文献   

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不久发 布公告,宣布对邵东黄花菜、桃源大叶茶等 20种产品实施原地域产品保护。此前,湖 南省已有浏阳花炮和南山奶粉两个品牌产 品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这两大名产因 原产地这块“金字招牌”销售连年看好,市 场地位日益巩固。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场》2004,(3):41-42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起源于法国,1999年正式登陆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国际上普遍承认、颇具影响的产品质量监控保护制度.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主要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质检部门先后颁发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1999年8月17日),《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2001年3月5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2005年6月7日),特别是2007年12月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在我国的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一个新起点.截至2011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十多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受理了地理标志保护申请1170件,产品范围涉及白酒、葡萄酒、黄酒、茶叶、水果、花卉、工艺品、调味品、中药材、水产品、肉制品以及其他加工食品等多个领域,产地范围涵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准867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产值近7000亿元.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保护后,经济效益普遍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自然环境优越,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历史上出现多个知名的茶叶品种,目前,当地的古茶种质资源已被严重破坏,保护较差。但古茶树散落的种子、根茎、枝条等生成的后代茶树在其原产地还有少量分布,及时保护利用,可为产业建设提供较好物质基础。对黔东南州主要古茶种质资源凯里香炉山云雾茶、黄平回龙茶、镇远天印茶、岑巩思州绿茶和从江滚郎茶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茶树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凡  王云  杜晓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6):1277-1282
条形名茶是主要绿茶品类,但大部分产品趋于单一化,缺乏风格特征,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对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重视和研究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四川群体品种、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特早213和天府茶1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这6个茶树品种的新梢生长特性观测、内含品质成分分析测试以及采用感官审评方法,系统研究和评价了6个茶树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为条形名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191个获湖南省各级名优茶称号的茶样中,通过感官审评筛选出有代表性的82个名优茶样,对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在全面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将湖南名优茶生产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就今后名优茶的发展提出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全县茶叶生长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质量,明确安溪茶产业未来的拓展战略与发展方向,2009年在安溪县茶叶主产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茶园设立3个监测点,对监测点土壤和灌溉水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茶园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全部达到清洁水平。以此,表明安溪茶叶主产区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毛峰茶是我国产区最广、产量最高的一种名优绿茶.长期以来,沿用手工炒制或半机械炒制.本研究主要完成了机制毛峰茶的关键设备——毛峰茶提毫机以及毛峰茶全程机械加工工艺.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效,已在贵州、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之杨  熊晚珍  孙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23-1224,1234
大别山片区地处安徽、河南、湖北3省交界地带,集革命老区、粮食主产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该片区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其茶叶有5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茶文化遗产有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岳西翠兰竹山古茶园。笔者研究了大别山片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闽台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交流与合作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茶产业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该文从茶树种植品种、生产现状方面简要概括了闽台两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茶树品种结构变化、茶叶机械改进,以及茶叶生产中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理念等方面总结了闽台茶产业交流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促进闽台茶产业交流与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4-2095
取各茶树品种的中开面2-3片鲜叶,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技术加工出茶样,并对不同品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早年从福建引进的毛蟹、梅占和武夷菜茶等群体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最优;近年引进的龙井长叶、浙农113等无性系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与毛蟹、梅占等品种相近;茅麓群体种、宜兴群体种等当地群体种和福鼎大毫茶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