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根据牙釉质基因在牛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的差异设计巢式引物,对牛静脉血基因组DNA样本以及10枚牛早期胚胎DNA样本进行巢式扩增和电泳分析,以鉴定性别。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能够对牛10 pg量血液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鉴定性别,雌性产生1条片段长度为311 bp的源于X染色体的条带,雄性产生1条源于X染色体的条带(311 bp)和1条片段长度为251 bp的源于Y染色体的条带,对10枚胚胎进行鉴定,6枚为雄性,4枚为雌性。说明牙釉质基因巢式PCR扩增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方法可靠,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牙釉质(amelogenin,AMEL)同源基因在山羊X、Y染色体上存在不同程度碱基缺失的特点,设计1对引物,对山羊血液基因组DNA混合样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纯化、克隆并测序;然后对46个山羊血液DNA样本(♀:22个,♂:24个)进行性别鉴定。结果显示,雌性山羊样品经扩增只产生一条非特异性条带,雄性山羊样品产生一条非特异性条带和一条特异性条带;非特异性片段长度为349 bp,特异性片段为289 bp;46个山羊血液DNA样本鉴定结果与实际性别对比,雌性准确率为100%(22/22),雄性准确率为100%(24/24)。  相似文献   

3.
牙釉质基因鉴定麇鹿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会娟  张林源  王文  孟浩  李凯  高庆华 《野生动物》2012,33(4):177-179,195
性别鉴定是调查野生种群雌雄性比的重要方法,对野生动物种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牙釉质(AMEL)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鉴定动物性别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次试验采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15头糜鹿组织样本,其中11个来自雄性麇鹿鹿茸,4个来自雌性糜鹿静脉血液。对所取样本分别进行基因组DNA提取、AMEL基因片段PCR扩增、纯化、测序。得到了AMEL基因鉴定和实际雌雄性别个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雌性麋鹿产生1条322 bpX带和1条N带,雄性麋鹿则产生322 bpX带和277 bpY带以及1条N带,雄鹿(10/10)和雌鹿(4/4)性别鉴定结果分别都与实际性别符合,所以,使用鹿茸角和血液样本进行AMEL.基因扩增电泳分析可以对糜鹿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Sry-PCR扩增鉴定狍(Capreolus capreolus)的性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C1、C2,应用PCR技术对野生狍(Capreolus capreolus)Sry基因(哺乳动物Y染色体DNA雄性特异区)进行扩增.结果在野生狍雄性样本扩增出1条带(221bp).而在雌性样本未见扩增带.显示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应用这1对引物对42个未知性别狍肌肉组织样本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雄性22个,雌性20个。对Sry-PCR产物克隆测序,得到185bp的Sry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本试验为狍种群性别比率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一套简单、快速鉴定性别的方法,试验根据牛的Beta基因及SRY基因,设计2对引物(β-1,2和SRY-1,2),对牛96个牛肉DNA样本进行PCR性别鉴定。结果表明:雄性样品扩增出了300 bp和429 bp 2条片段,而雌性样品只能扩增出300 bp 1条片段。40个牛血液DNA样本鉴定结果与实际性别对比,雄性、雌性准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6.
根据牛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F1、R1。应用PCR技术对羚牛(TAKIN)Sry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在羚牛雄性样本扩增出1条带(230 bp),而在雌性样本未见扩增带,显示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应用这1对引物对60只未知性别的羚牛组织样本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雄性14个,雌性46个。该试验为羚牛种群性别比率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根据绵羊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基因中的同源序列,设计跨度为170 bp两对半嵌套式性别特异性引物,同时根据β-珠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40 bp常染色体引物作为内标引物,对绵羊胚胎细胞DNA样品进行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确定了绵羊胚胎性别鉴定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该反应条件下,雄性胚胎具有170 bpSRY基因序列扩增带及240 bp β-珠蛋白基因序列扩增带;而雌性胚胎只有240 bp常染色体基因序列扩增带.因此这个鉴定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利用牛牙釉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牛血液、成纤维细胞和胚胎DNA,旨在优化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结果表明:实验利用两温度PCR扩增母牛DNA样品获得1条来自X染色体458 bp产物,PCR扩增公牛DNA样品获得2条产物,其中395 bp扩增产物来自Y染色体,458 bp扩增产物来自X染色体,60头已知性别牛样品鉴定的准确率为100%。实验优化了一种两温度PCR快速鉴别奶牛及其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山羊的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基因序列设计跨度为437 bp和346bp的两对嵌套式雄性特异性引物,同时根据GenBank中山羊的β-珠蛋白基因序列设计跨度为304 bp和174 bp的两对嵌套式常染色体引物作为内标引物,对提纯的萨能奶山羊血液DNA样品和胚胎细胞DNA样品进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以准确鉴定早期胚胎性别.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通过10μL、20μL体系,56℃退火条件下,雄性胚胎具有346 bp SRY基因序列扩增带及304bp和174 bp常染色基因扩增带;而雌性胚胎只有304 bp和174 bp常染色基因扩增带.  相似文献   

10.
狍Sry基因PCR扩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狍性别决定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野生狍(Capreoluscapreolus)(n♀=2,n♂=2)Sry基因(哺乳动物Y染色体DNA雄性特异区)进行扩增。根据人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1,2。结果在野生狍雄性个体中扩增出1条带,大小约为220bp,而在雌性个体中未见扩增带,表明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为探讨野生狍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的功能,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肠炎沙门菌IDH编码基因icdA缺失突变株c50336ΔicdA,对其进行生长和生化特性检测,并通过体外模拟应激试验、药敏试验、生物被膜检测、抗蛋清杀伤、胞内存活和动物感染实验,分析icdA基因在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icdA基因缺失不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在热应激(42℃)、酸应激(pH3.5)和高渗应激(NaCl2.4mol/L)条件下其存活率也未出现显著变化,但icdA基因缺失能够显著降低肠炎沙门菌对碱、低渗透压和过氧化氢应激的抵御能力,降低肠炎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同时,该基因缺失能够降低肠炎沙门菌对蛋清杀伤的防御能力、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对小鼠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icdA基因参与肠炎沙门菌的抗应激能力、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抗蛋清杀伤能力,从而影响细菌的毒力。本研究为肠炎沙门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植产生大量的作物残渣,其中只有20%用于工业和生活用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水稻秸秆常常被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原料。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和二氧化硅含量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受到限制。青贮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促进其合理利用。影响青贮饲料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微生物菌群和原料的收获条件。饲料添加剂可以控制发酵过程,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稳定性。本文综述了青贮饲料加工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利用添加剂提高水稻秸秆发酵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 Met)对舍饲滩羔羊生长、消化、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19.06±0.46)kg的健康去势滩羊公羔6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3%、0.06%和0.09%RP Met的饲粮,每组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只。预试期7d,正试期85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舍饲滩羊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0.06%和0.09%RP Met显著提高了屠宰率(P<0.05);饲粮添加RP Met有降低胴体骨重/胴体重的趋势(P>0.05);随饲粮RP Met添加量的增加,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呈线性增加(P<0.05);0.06%RP Met组滩羊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RP Met可提高舍饲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适宜添加量为0.06%。  相似文献   

15.
80只14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人工感染,感染后5 d和7 d分别进行试验组及对照组气管黏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IBV入侵门户气管黏膜在感染IBV后的超微病变特点。结果表明:感染IBV后,气管表面纤毛集结成束,有大量黏液附着,纤毛粘连。气管黏膜结构受损,局部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固有层裸露,大量炎性细胞渗出。随感染期的延长,症状有加剧趋势。研究结果为IBV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超  李秋月  郭斌  庞艳梅 《草地学报》2019,27(3):711-718
利用草地生态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高原的石渠和若尔盖为代表站点,基于试验站多年牧草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在川西北高原草地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吻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48,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4 g·m-2和122.4 g·m-2,CENTURY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牧草地上部生物量,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川西北高原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验证后的CENTURY模型对1961-2017年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模拟结果显示,近57年来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5.4 g·m-2·(10a)-1和17.2 g·m-2·(10a)-1。  相似文献   

17.
养猪生产中产(活)仔数和胎儿初生重是影响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产仔数和初生重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母猪繁殖生产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仔猪初生重并降低初生重变异。氨基葡萄糖是一种饲料原料,其制作原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期研究发现氨基葡萄糖应用于母猪妊娠后期可调控仔猪的胎盘发育和初生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能量、功能性添加剂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简述了氨基葡萄糖的性质、来源及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母猪妊娠后期使用氨基葡萄糖在维持胎儿果糖浓度稳定、促进母猪胎盘发育和改善胎盘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分析了氨基葡萄糖通过促进胎盘基质和胎褶双分子层发育、刺激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增强胎盘功能等途径调控胎盘发育、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可能的机理;提出了氨基葡萄糖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人工建植的羊草草地施不同水平N(0、100、200、300、4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肥,测定不同N素水平下羊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沙地羊草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可显著提高第1茬沙地羊草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随施N水平的增加,羊草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下部叶片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施N显著增加第2茬沙地羊草叶片中POD活性,且N1水平下上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下部叶中MDA含量降低显著;追施氮肥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POD和SOD活性,推迟羊草衰老。综合不同N水平下活性酶强弱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科尔沁沙地羊草人工草地建植最佳施氮量为N1(1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旨在通过研究鸭miR-21的分子特征、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探索骨骼肌发育机制提供支撑。本研究选取180枚(98±5)g鸭蛋,相同条件孵化。从孵化第11天到第27天每天取3枚鸭蛋(分别表示为:E11、E12、E13……E26、E27),无菌状态下逐只采集鸭胚胸肌样品。E27时另取3只鸭胚逐只采集腿肌、心、肝、肾、肌胃、小肠、腹脂和皮脂。混合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时期分别过表达和干扰miR-21表达,利用荧光定量、蛋白杂交、EdU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miR-21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miR-21的表达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E19天时到达最高,然后逐渐降低;E27时,miR-21在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增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荧光定量PCR检测CDK2和CyclinD1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增加(P<0.01),EdU检测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2期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S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增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表达,所得结果相反。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qRT-PCR检测MyoG和MyHC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杂交(WB)检测结果显示,MyoG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yHC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yHC阳性细胞数和10核以上的肌管数都极显著增加(P<0.01)。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的表达,所得结果相反。结果表明,miR-21具有促进成肌细胞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CAT)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饲粮养分消化率以及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二元杂交(长白×大白)经产母猪160头,按母猪预产期、胎次体重、体况相近均衡分布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A、B、C组),饲粮中CAT添加量分别为0、50、100、150U/kg,每组40头,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试验周期从妊娠第90天开始至仔猪断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CAT对总产仔头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对降低哺乳仔猪腹泻率效果显著(P<0.05);在母猪妊娠第104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和C组中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 AOC)分别提高60.03%和53.70%(P<0.05);试验B组中血清CAT活性较对照组、试验A和C组都有显著提高(P<0.05)。在母猪哺乳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中血清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初乳中T AOC提高119.10%(P<0.05);试验B和C组的初乳CAT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6.24%和76.95%(P<0.05);各试验组在粗蛋白质消化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为显著(P<0.05);各试验组在粗脂肪消化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为显著(P<0.05)。综上,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总产仔数、母猪妊娠第104天及哺乳第14天血清中T AOC、CAT活性、初乳中T AOC、CAT活性,母猪抗氧化能力在饲粮中添加100U/kgCAT时提升最明显;在母猪饲粮中添加CAT可以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粗蛋白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