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三江平原低湿地大豆"高垄平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高垄平台耕作法与垄作对照土壤温度的对比调查,结果表明,高垄平台可明显提高白天温度,14:00高台提高5%,常规台提高2.8%;7:30高台提高4.96%,常规台提高3%;降低夜间温度,高台为垄作的98%,常规台为垄作99%,这样可以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小垄变大垄,增加土壤库容,平作改垄作,有利于排涝,是旱涝综防的栽培模式。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模式在大豆生产上推广应用已有六年,已逐步为广大种植户接受。但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效果。在品种选择、密度设计、耕作、施肥、病虫草防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技术措施不到位,田间作业标准水平不高,导致增产效果不显著。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好实施过程中各项配套技术措施要点,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现把"大  相似文献   

3.
前言: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有六年的时间,效果显著,已经逐渐被广大种植户所接受,但是此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着大豆的高产高收,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有:品种的选择上,密度的设计上,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它们致使田间作业的水平无法满足标准,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豆减产,种植者收入降低。究其原因还是对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技术掌握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无法将各项配套技术措施要点实施出来。因此,为了使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技术的增产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本文主要对此项技  相似文献   

4.
低湿地大豆高垄平台增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低湿地采用高垄平台耕作法土壤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着手研究其对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探讨低湿地大豆高垄平台耕作法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5.
对原垄卡种与传统耕作种植大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原垄卡种的株高、干物质和叶面积从最初苗期低于传统耕作种植到结荚期后逐渐高于传统耕作种植。原垄卡种的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而土壤容重低于传统耕作;原垄卡种较传统耕作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8%。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6,(2):22-22
20世纪80年代初,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大豆机械化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称之为“三垄”栽培技术。所谓“三垄”,是指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三种机械化操作技术:一是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二是分层深施底肥,三是垄上双条精播。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黑龙江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大豆机械化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称之为“三垄”栽培技术。所谓“三垄”,是指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三种机械化操作技术:一是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二是分层深施底肥,三是垄上双条精播。以上三项作业由机械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模式的增产情况,采用大区对比研究方法,在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进行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苗期及始花期,原垄卡种模式的大豆株高、干物质和叶面积低于传统耕作种植模式,而在结荚期至成熟期高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原垄卡种模式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而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均低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原垄卡种较常规大豆耕作模式产量增加10%。  相似文献   

9.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已推广好多年,为大豆增产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有一些关健的技术还不到位,没有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在此把大豆“大垄密植”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它的栽培特点是集美国“平作定植”与中国“垄作”于一体的综合栽培法。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1,(1):13-13
素有“大豆之乡”美誉的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旗每年种植大豆在400万亩以上,以县为单位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连续多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地县标兵”称号。2010年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用高产品种,推行“垄上3行窄沟密植”技术,平均增产15%以上,总产超过7.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豆大垄密栽培机械化生产全过程的田间对比试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和技术先进的大豆种植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并以此为例,建立各作业机组费用与作业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了机组经济可行域和线性规划理论分析,对田间机械化作业项目所选的动力和机具进行数量配备,形成一套最优的机具配套方案.经实践证明该方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2.
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评估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没有统一和规范的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的问题,利用高精度RTKGPS接收机,采用单点静态定位的测量方法,以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的起垄作业为测试对象,采集4块起垄作业地块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垄向直线度和垄间平行度作为评估指标,对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垄向直线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70和4.59cm,最小和最大均方根分别为3.36和5.55cm;2)垄间平行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5.16和16.88cm,最小和最大均方根6.76和24.72cm;3)根据垄向直线度和垄间平行度,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在1号地块的作业精度最高,3号地块的作业精度最低,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该评估方法可实现对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的量化评估,能为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精度的评估提供一种有效地测试及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是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能够有效地拦蓄降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本研究针对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的自然灾害特点,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生物性状指标,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单株粒数底荚高;在垄三栽培模式下,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 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 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推广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对兴聚农业合作社社员和周边个体农户实地调查,比较两种生产方式下大豆生产技术需求的差异和投入产出情况。农业合作社技术需求次序为:农业机械和设施>新品种>栽培与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经济分析咨询、信息服务与政策扶持;个体农户技术需求的次序为:新品种>栽培与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农业机械和设施>经济分析咨询、信息服务与政策扶持。农业合作社和个体农户在同类技术的需求内容及最终效益方面亦有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依据不同生产规模种植户的技术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提高中国大豆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数学模型,明确了种植密度、磷酸二铵和钾肥3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并获得相应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方法及模型存在问题,研究典型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轮作、轮耕制度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特点,确定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过程,初选农业机器型号,设计农事阶段图;设置四维下标决策变量,选择作物适时性损失,以机器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规模化生产,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 000 hm2基准规模单作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研究。采用LINGO(V14)软件计算结果显示优化系统与现实机器系统相比,农业机器配备量减少26.21%,农业机器总投资降低20.79%,年费用降低22.57%,单位功率服务规模提高40.74%,有效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单位科学合理选用和配置农业机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单垄双行、单垄单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温湿度、行间气温等环境因素变化规 律,及马铃薯植株光合能力与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院与单垄单行栽培相比,单垄双行的马铃薯在产量、商品 薯率上均有所降低;在存在有效降水的情况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提高土壤截留和积蓄降水的能力;在缺乏有效降 水的条件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两种栽培模式下,植株叶绿素含量与离体叶片光合 速率变化无明显规律;与单垄单行模式相比,单垄双行模式除了在水分利用上对马铃薯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外,但在 其他方面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起垄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重要环节。为了深入系统了解我国起垄机械关键技术,文章综述了我国丘陵山区起垄机械及其在烟叶生产中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丘陵山区运用较为广泛的整型式、开沟式和圆盘式起垄机研究进展。在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现有丘陵山区烟叶生产起垄机械研发投入不足、宜机化条件差、耕层浅导致起垄高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同时指出未来起垄机械一机多用、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起垄机械装备及其在烟叶生产起垄机械化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