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加强广西地方大豆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了解种质资源的主要特征特性,进一步为广西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于2015-2019年全面普查与收集广西全区域地方大豆种质资源,2018-2019年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考种、品质检测分析等方法,针对9个质量性状和11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评价鉴定.结果 表明:在66个县市共收集到广西地方大豆种质资源382份,其中春大豆45份、夏大豆308份、秋大豆29份.对356份材料的性状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该批广西地方大豆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个质量性状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209 ~0.7348,其中荚色、脐色、粒型和种皮色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11个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57% ~48.50%.筛选出具有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特大粒及适合加工的优异种质资源黄姚黑豆、马渭秋黄豆、烟墩黄豆1、河池黑豆、朝阳黑大豆、老街黄豆和九月黄等.  相似文献   
2.
曾维英  杨守萍  喻德跃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7,33(10):1637-1643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是以栽培大豆组合(N8855 ´ N1628)F2不育株为母本,以N1628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N1628(或NJCMS2B)为其同型保持系。对NJCMS2A和NJCMS2B的二胞花粉期花药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获得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分子量18.4~116.0 kD、等电点4~7线性范围内,检测到约217个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蛋白点25个,包括在NJCMS2A 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的蛋白点13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的蛋白点10个,另有2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在NJCMS2B中比在NJCMS2A中明显增强。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鉴定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0个在NJCMS2A中出现而在NJCMS2B中缺失和4个在NJCMS2A中缺失而在NJCMS2B中出现。对热激蛋白22 kD、半胱氨酸蛋白酶、V型H+-ATP酶A亚基、MADS盒蛋白和淀粉分枝酶等主要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NJCMS2A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淀粉合成受抑制和花器官发育调节基因作用失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春大豆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甘蔗春大豆间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利用9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同甘蔗间作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和1.0 m)的筛选试验,调查大豆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蔗行距1.0和1.2 m栽培模式春大豆生育期和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 =0.0142)和0.69(P =0.038)。华春2号在1.2和1.0 m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22.22和2083.33 kg/ha。在甘蔗行距为1.2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泉豆7号产量较高;而在甘蔗行距为1.0 m的栽培模式下,桂春10号和华春5号产量较高。【结论】华春2号、桂春10号和泉豆7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2 m栽培模式下间作,华春2号、桂春10号和华春5号适宜与甘蔗在行距1.0 m栽培模式下间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桂春8号在不同地区间作条件下适宜的间作播期和夏繁时间,为广西大豆生产及大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以桂春8号为试材,在广西武宣县、武鸣县和都安县进行播期试验。【结果】在不影响间作主体作物的条件下,武宣县3月中上旬播种大豆产量为1459.5~1597.5 kg/ha;武鸣县2中旬~3月下旬播种大豆产量为2476.5~2877.5 kg/ha;都安县2月初~3月上旬播种大豆产量为2262.0~2499.0 kg/ha,6月上旬~7月上旬为2122.5~2409.0 kg/ha。【结论】在间作条件下,桂春8号在武宣县适宜的播期为3月中上旬;在武鸣县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中旬~3月下旬;在都安县适宜的播期为2月初~3月上旬,夏繁适宜的播期为6月上旬~7月上旬,且在适宜的播期内可适时早播。  相似文献   
6.
不同浸水时间对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春8号和桂春11号大豆种子在不同浸水时间处理条件下的受害表现,筛选出大豆种子耐浸水胁迫处理方法。【方法】以去离子水浸泡12-168 h后,分别测定浸泡溶液电导性及种子的发芽势、出苗率和正常苗率等。【结果】浸水处理对大豆种子产生严重的危害,浸水后大豆种皮消融,种子内溶物外漏,种子萌芽子叶出现坏斑,部分真叶坏死,生长点消失;根部主根发育受到破坏,长出不定根,严重时根部不能发育,部分种子向地性消失。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大豆浸泡液电导率不断增加,发芽势、出苗率、正常苗率逐渐降低,浸泡液电导率与发芽势、出苗率、正常苗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854和-0.811,达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桂春11号的发芽势、正常苗率均显著高于桂春8号。【结论】桂春11号的耐浸水胁迫能力高于桂春8号。浸泡液电导率可作为大批量初步筛选大豆耐浸水种质资源的指标,发芽势、正常芽率等可作为进一步筛选大豆耐浸水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华南春大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及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华南春大豆生产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选用桂春豆106开展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和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配施可明显提高华南春大豆产量,各肥料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增产效应依次为磷氮钾,氮、磷、钾三因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氮磷磷钾氮钾;经模型最优分析表明采用三元肥效函数模型做出施肥决策是合理可行的,经回归模型的拟合得出推荐施肥量,达到最高产量时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80.6,21.6和58.4 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氮(N)、磷(P_2O_5)、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75.5,21.3和54.1 kg·hm~(-2)。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华南地区春大豆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和2011年采用桂春8号春大豆新品种,在木薯间作大豆模式下,研究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期固定时,木薯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大豆木薯同期播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茎秆变细,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减少,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5日播种时,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合分析,大豆和木薯在3月25日之前播种的大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间作体系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0个南方夏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大豆倒伏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级别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以显性效应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是14.3%和90.3%。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倒伏级别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产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由于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因此可以在早代对株高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大豆的倒伏性。利用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抗倒伏性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4类材料倒伏程度轻且具有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西大豆接种根瘤菌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为广西大豆生产推广接种根瘤菌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宜州和都安大豆产区,以广西主推大豆品种桂春8号、桂夏3号和华南品种华春6号、华夏3号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根瘤菌种植试验,于苗期、分枝期、开花期、鼓粒期、成熟期取5株长势一致的大豆植株,调查其根瘤数、植株鲜重,并测产。【结果】不同试点的大豆品种接种根瘤菌后,其产量均较未接种根瘤菌的增产1.06%~8.74%,桂春8号在宜州点和都安点接种根瘤菌后较对照增产幅度比华春6号高;大豆接种根瘤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区域的大豆根瘤数均较对照增加,且大豆地上生物产量也增加。【结论】在广西大豆生产上通过接种根瘤菌来提高大豆产量是可行的,但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根瘤菌及与其适宜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