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统计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长沙市PM_(2.5)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并分析其季节特征、温度特征及其与工作日和周末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城市PM_(2.5)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部和南部的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程度大于长沙市,长沙市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天春天秋天夏天;冬季空气污染较重,PM_(2.5)日均值(75.32±38.12)μg/m~3超过我国空气质量(PM_(2.5))二级标准;夏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日均值(32.40±14.25)μg/m~3,达到我国空气质量(PM_(2.5))一级标准;长沙市PM_(2.5)质量浓度与月平均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月平均温度最高达29.71℃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低,为29.71μg/m~3,当月平均温度最低为5.07℃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高,为80.9μg/m~3;PM_(2.5)质量浓度在工作日和周末存在显著差异,冬季周末质量浓度高于工作日,而夏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杭州市城区大气中PM_(2.5)、PM_(10)的浓度变化特征,在采荷监测区内对PM_(2.5)、PM_(10)浓度变化和气象特征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结果表明:PM_(2.5)质量浓度呈冬春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出现最高值(104.35±99.86)μg/m~3;颗粒物PM_(10)呈冬季远高于其他季节,浓度为(274.39±160.92)μg/m~3,春秋两季相较于夏季高约1倍,说明颗粒物PM_(10)比PM_(2.5)的污染来源更为多样,成分更为复杂。PM_(2.5)、PM_(10)在不同的季节中,二者的相对浓度和变化规律有所不同。细颗粒物浓度日间变化过程在季节间大势体变化趋势规律类似,在观测时段内从峰值逐渐减小,伴随季节间的差异而呈不同的波动。PM_(2.5)/PM_(10)值范围为0.26~0.58,春冬两季的均值分别为0.51和0.50,夏秋两季的均值分别为0.34和0.32,表明春秋两季污染物中PM_(2.5)比例高;颗粒物PM_(2.5)、PM_(10)质量浓度与温度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619、0.640;与气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9、0.583。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年泸州4个环境监测站点(九狮山、市环监站、兰田宪桥、小市上码头)的PM_(2.5),PM_(10)的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泸州2016年大气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泸州市城区2016年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64.4μg/m~3,冬季最高,春秋季其次,夏季最低.重污染天气集中在冬季,且污染程度高、持续时间长.与对照点相比,城区PM_(2.5)质量浓度高9μg/m~3,小市上码头的差异最大,市环监站的差异最小.夏季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最为平稳,中午与夜间有所升高,冬季PM_(2.5)质量浓度呈现夜间高于日间的污染模式. PM_(2.5)质量浓度总体呈现出工作日低,周末高的"周末效应". PM_(2.5)与PM_(10)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全年PM_(2.5)/PM_(10)比值范围为0.73~0.83,夏季PM_(2.5)/PM_(10)比值最高,与当地地形、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统计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长沙市PM_(2.5)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并分析其季节特征、温度特征及其与工作日和周末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城市PM_(2.5)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部和南部的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程度大于长沙市,长沙市PM_(2.5)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天>春天>秋天>夏天;冬季空气污染较重,PM_(2.5)日均值(75.32±38.12)μg/m3超过我国空气质量(PM_(2.5))二级标准;夏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日均值(32.40±14.25)μg/m3超过我国空气质量(PM_(2.5))二级标准;夏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日均值(32.40±14.25)μg/m3,达到我国空气质量(PM_(2.5))一级标准;长沙市PM_(2.5)质量浓度与月平均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月平均温度最高达29.71℃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低,为29.71μg/m3,达到我国空气质量(PM_(2.5))一级标准;长沙市PM_(2.5)质量浓度与月平均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月平均温度最高达29.71℃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低,为29.71μg/m3,当月平均温度最低为5.07℃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高,为80.9μg/m3,当月平均温度最低为5.07℃时,对应PM_(2.5)质量浓度最高,为80.9μg/m3;PM_(2.5)质量浓度在工作日和周末存在显著差异,冬季周末质量浓度高于工作日,而夏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利用WRF-Chem模式MOSAIC气溶胶变量建立起的PM_(2.5)和PM_(10)气溶胶同化系统,对2015年12月华北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资料同化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同化能够有效改进模式初始场PM_(2.5)和PM_(10)的空间分布,其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3.7μg/m~3和71.0μg/m~3,相关系数均提高了0.52,重污染区的初始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接近。同化对于预报也有明显的改进效应,24 h内PM_(2.5)和PM_(10)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17.9μg/m~3和24.0μg/m~3,相关系数分别平均提高了0.20和0.18;由于排放源的持续强迫作用,初始场同化的改进效果在18 h后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霾天气下大气能见度与颗粒污染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庆沙坪坝站2013-2015年逐时环境气象资料,对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PM_(2.5)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区霾都是在相对湿度大于65%的条件下产生的,重度霾时相对湿度达到86%左右,重庆粗细粒子质量比PM_(2.5)/PM_(10)在霾发生时大于65%,重度霾情况下粗细粒子质量比达82%,说明伴随着细粒子比例的增加, PM_(2.5)细颗粒对能见度的影响作用明显,重庆霾进一步加重, PM_(2.5)相对PM_(10)来说对霾影响作用更大.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能见度与PM_(2.5)颗粒物关系不同,在70%≤RH80%湿度条件下PM_(2.5)与大气能见度相关性最大,非霾天气下PM_(2.5)阈值仅为30μg/m~3.相对湿度在40%~90%之间,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颗粒物逐渐吸湿增长,其产生消光效应逐渐加剧,导致能见度不断降低,在PM_(2.5)质量浓度大于85μg/m~3情形下,不论相对湿度大小,都极易形成霾天气,而PM_(2.5)质量浓度小于85μg/m~3情形下,如果相对湿度较高,随着湿度变化颗粒物吸湿增长,也极易形成霾天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究冬季不同类型猪舍内颗粒物与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为改善规模化猪舍内空气质量提供基础数据。采用TSI粉尘监测仪和ZYK-6型六级筛孔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对妊娠舍、分娩舍和保育舍三种类型猪舍内的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_(10)、PM_4、PM_(2.5)和PM_1)浓度以及微生物气溶胶进行监测和采样。监测和采样高度均设为距离地面0.8 m处,每日监测7次(3:00、7:00、9:00、11:00、15:00、17:00和22:00),连续监测3 d。结果显示:妊娠舍内TSP、PM_(10)、PM_4、PM_(2.5)和PM_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34、0.760、0.313、0.270 mg·m~(-3)和0.249 mg·m~(-3),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6800~25 600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170~870 cfu·m~(-3);分娩舍内TSP、PM_(10)、PM_4、PM_(2.5)和PM_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02、1.385、0.492、0.408 mg·m~(-3)和0.369 mg·m~(-3),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4100~22 100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440~2480 cfu·m~(-3);保育舍内TSP、PM_(10)、PM_4、PM_(2.5)和PM_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84、0.572、0.271、0.245 mg·m~(-3)和0.230 mg·m~(-3),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2120~6850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范围为160~1110 cfu·m~(-3)。三种猪舍内细菌气溶胶浓度比较发现,妊娠舍最高,其次是分娩舍,保育舍最低;真菌气溶胶主要分布在粒径小于3.3μm的范围内。颗粒物与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性关系分析发现,真菌气溶胶和粒径小于1.1μm的细菌气溶胶可能是以孢子或者菌丝的形式独立漂浮于空气中。  相似文献   

8.
2016年宁夏全区开展PM_(2.5)手工标准方法和自动监测方法比对核查监测,依据相关性和相对误差两个指标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16年宁夏PM_(2.5)手工和自动监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PM_(2.5)手工和自动监测值相对误差为-55.2%~33.3%;其中,手工和自动监测值绝对误差在25%范围内占58%,负误差占82%。(3)所比对的城市间PM_(2.5)自动和手工监测数据值的RE平均值在6.4%~30.9%波动,显示各城市间的PM_(2.5)监测数据质量参差不齐。(4)当PM_(2.5)浓度较低时,相对误差在±25%范围内的数据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9.
霾污染是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导致的可察觉到的能见度降低的天气污染现象,主要为PM2.5污染,水溶性阳离子是PM2.5的主要成分。为了探讨霾与非霾期间PM2.5水溶性阳离子污染特征,对上海市的PM2.5颗粒物连续采样1个月,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K+、Na+、NH+4、Ca2+、Mg2+5种水溶性阳离子。结果表明,上海市霾天气期间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103.03μg/m3)是非霾天气日均质量浓度(37.64μg/m3)的2.74倍,Na+、NH+4、Ca2+、Mg2+和K+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28、1.74、1.42、0.20和0.23μg/m3,PM2.5中水溶性阳离子组分占PM2.5质量浓度的20%左右。对大气气溶胶污染物、水溶性阳离子及气象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显示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OX、NO和CO,SO2和NO2,Na+和CO,Mg2+和CO、NOX,可能存在共同来源。霾动态变化过程分析表明,水溶性阳离子浓度在霾与非霾天气时发生较大变化,Na+、Ca2+和Mg2+是霾天气的主要污染阳离子。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春季农田近地表空气中PM_(10)浓度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于2019年3月1日至5月31日,用PM_(10)采样器、自动气象站以及土壤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山东泗水县开垦农田近地表80 cm处空气中PM_(10)浓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使用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曲线回归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PM_(10)浓度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5月,山东泗水县典型农田近地表80 cm处空气中PM_(10)浓度平均值为117.06μg·m~(-3)、变化范围为16.67~333.33μg·m~(-3)。同时,PM_(10)浓度变化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和指数函数关系(y=151.66e~(-0.19x),R~2=0.162、P0.001),与相对湿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y=-0.48x~2+6.14x-62.47,R~2=0.103、/P0.05);PM_(10)浓度变化与气温呈显著S曲线函数关系(y=e5.00-5.28/x,R~2=0.089、P0.01)。另外,PM_(10)浓度变化与风速、气温、相对湿度、5 cm土壤温度和湿度因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风速影响达到显著水平(y=-16.824x_1+150.420,x_1为风速,R~2=0.126,F=9.658、P0.01)。研究表明,在春季,受风速等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山东泗水县农田近地表空气中PM_(10)污染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以杭州国家半山森林公园和采荷社区为研究地点,揭示城市森林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了周期为1年的定点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半山监测点的TSP、PM_(10)、PM_(2.5)以及PM_1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早上9:00到达最大值,然后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减少,在下午14:00到达最小值,分别为:182.2、124.2、68.2、20.6μg·m~(-3);在采荷社区,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由早上9:00开始降低但到下午17:00时又基本上升到早上9:00的水平;在半山监测点相比采荷,PM_(2.5)和PM_1浓度年变化的峰值均延迟了1个月的时间,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结论】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均为半山森林公园高于采荷社区;在半山和采荷2个监测点的PM_(2.5)和PM_1浓度的差异分别显示为有高度统计意义和有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大金山岛典型大气污染物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以气溶胶粒径谱仪、气体采样袋与测汞仪对大金山岛大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大气重金属汞进行监测、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45.76,60.97金山码头(43.80,56.45)大金山岛(37.92,53.63);大气总VOCs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338.01)大金山岛(318.72)金山码头(303.93);大气重金属汞浓度(n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7.33)大金山岛(6.02)金山码头(4.65)。后向轨迹模型分析表明,到达大金山岛的气团主要来自西北方位的河南中西部及长三角西北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城市不同道路等级对空气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特征及其日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的金水路(快速路)、文化路(主干道)和东三街(支道)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的日均值表现为金水路文化路东三街,3条道路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均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质量浓度限值。文化路PM_(2.5)和PM_(10)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7:00-8:00。金水路PM_(2.5)和PM_(10)日变化波动性较小,且整体保持较高质量浓度水平。东三街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6:00-8:00,在12:00之后随着车流量的变化呈现波动。3条道路PM_(2.5)/PM_(10)值为0.64~0.73,且在13:00-14:00之间出现峰值。PM_(2.5)/PM_(10)的平均比值:文化路(0.69)东三街(0.68)金水路(0.66),说明机动车尾气对PM_(2.5)的贡献大于PM_(10)。3条道路的PM_(2.5)、PM_(10)质量浓度与车流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细颗粒物(PM_(2.5))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城市森林可以通过削减大气中的PM_(2.5)来提升空气质量,为城市环境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采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UFORE(Urban Forest Effect)模型的核心方法,估算了上海城市森林对大气中PM_(2.5)的削减量。结果显示,2013年上海城市森林对大气PM_(2.5)削减总量为442.4t,小时浓度削减量为0.44μg/m~3,大气中PM_(2.5)浓度的改善率为0.07%。2013年上海不同类型林分PM_(2.5)削减量排序为常绿针叶林(290.6t)落叶林(76.1t)混交林(56.6t)常绿阔叶林(18.9t)。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控和宜居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在线气相色谱监测系统对上海市某典型化工园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自动连续监测,对VOCs浓度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8月,该区域VOCs每1h平均浓度水平为144.5μg/m~3,其中,烷烃、烯炔烃、芳香烃和卤代烃的每1h平均浓度分别为71.4、18.8、36.8和17.4μg/m~3。该区域VOCs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Φ_(OFP))为450.1μg/m~3,其中,烷烃86.7μg/m~3,烯炔烃192.4μg/m~3,芳香烃166.4μg/m~3,卤代烃4.5μg/m~3。烯炔烃和芳香烃是该区域大气VOCs中的关键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6.
轮台白杏树体营养盈亏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通过对新疆轮台县9个乡镇轮台白杏叶样的采集与分析,旨在了解轮台白杏树体营养盈亏状况,以期为轮台白杏的优质丰产提供施肥需求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轮台白杳叶样常量元素N、P、K、Ca、Mg和微量元素Fe、Mn、Cu、Zn浓度,并运用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DRIS)分析轮台白杏树体营养盈亏状况.[结果]轮台白杏DRIS诊断指标为叶片Zn、Ca浓度和N/P、N/Fe、N/Mn、N/Cu、N/Ca、N/Mg、P/Fe、P/Mn、P/Cu、P/Ca、P/Mg、K/N、K/P,K/Zn、Fe/K、Fe/Mn、Mn/K、Mn/Cu、Mn/Ca、Mn/Mg、Cu/K、Cu/Fe、Cu/Ca、Cu/Mg、Zn/N、Zn/P、Zn/Fe、Zn/Mn、Zn/Cu、Zn/Ca、Zn/Mg、Ca/Fe、MS/K、Mg/Fe、MS/Ca浓度比值;轮台白杏树体养分浓度平衡值为N:1.68 g/kg、P:0.54 g/kg、K:2.36 g/kg、Ca:7.43 g/kg、Mg:0.23 g/kg、Fe:246.23 mg/kg、Mn:25.03 mg/kg、Cu:0.95 mg/kg、Zn:26.43 mg/kg.[结论]新疆轮台县轮台白杏树体K、P、Cu、Ca、Fe以缺乏为主,Mn、Zn、Mg、N以供应充足为主,科学、合理施肥是轮台白杏优质丰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WRF-Chem模式MOSAIC气溶胶变量建立起的PM_(2.5)和PM_(10)气溶胶同化系统,对2015年12月华北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资料同化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同化能够有效改进模式初始场PM_(2.5)和PM_(10)的空间分布,其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3.7μg/m3和71.0μg/m3和71.0μg/m3,相关系数均提高了0.52,重污染区的初始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接近。同化对于预报也有明显的改进效应,24 h内PM_(2.5)和PM_(10)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17.9μg/m3,相关系数均提高了0.52,重污染区的初始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接近。同化对于预报也有明显的改进效应,24 h内PM_(2.5)和PM_(10)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17.9μg/m3和24.0μg/m3和24.0μg/m3,相关系数分别平均提高了0.20和0.18;由于排放源的持续强迫作用,初始场同化的改进效果在18 h后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黄花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黄花菜中7种金属元素(K、Ca、Mg、Zn、Fe、Cu、M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花菜中K、Ca、Mg、Zn、Fe、Cu、Mn含量分别为14 118.75、27 480.83、1 212.08、479.58、23.54、18.75、45.88μg/g。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56%~114.23%。[结论]黄花菜中含有丰富的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垃圾发电项目的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某垃圾发电项目为案例,在分析其工艺流程、排污环节和前期污染的基础上,采用AERMOD模型定量模拟评价该垃圾发电项目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SO_2、NO_2、HCl、HF、H_2S和NH_3的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7.84、16.53、0.16、0.17、21.23和3.61μg/m~3;PM_(10)、SO_2、NO_2、HCl和HF污染物日均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6.52、0.11、2.84、0.28和0.30μg/m~3,相应占标率分别为4.35%、0.07%、3.54%、0.19%和0.43%;PM_(10)、SO_2和NO_2年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78、0.21和0.44μg/m~3,占标率分别为1.12%、0.35%和1.10%。[结论]该项目总排放的各污染物对区域年均浓度最大贡献值均可达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康乃馨花茶的开发及明确其营养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选自滨州药店和超市的康乃馨为试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康乃馨花茶中K、Ca、Na、Mg、Fe、Mn、Cu和Zn8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结果]康乃馨花茶中含有较丰富的K、Ca、Na、Fe、Mg、Mn、Cu、Zn等金属元素,最丰富的是K含量,达21.6585mg/g,其次是Ca和Mg含量,分别是3.9631和1.6741mg/g,还含有Na、Fe、Mn、Cu、Zn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8种金属元素含量大小顺序是K>Ca>Mg>Na>Fe>Zn>Mn>Cu。[结论]康乃馨花茶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