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ISSR分析油茶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3个油茶无性系叶片的DNA作为实验材料,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最优引物,并扩增出10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比率为68.6%,谱带大小为200~2000bp。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为0.4793,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000和1.519;遗传距离为0.1542~0.6931,油茶无性系之间具有较高多态性。运用平均聚类法分析23个油茶无性系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在遗传距离为0.392时,23个油茶无性系聚为4类:湘林156、湘林210和湘林4号等18个油茶无性系为第1类;岑软2号和湘林97号为第2类;湘林34号和湘林11为第3类;湘林81号单独为1类。其中,湘林4号与湘林29的亲缘关系最近,湘林34与湘林78的亲缘关系最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茶ISSR聚类结果与油茶农艺学性状的关系,从而为油茶优良无性系甄别、亲缘关系分析以及种质资源利用,在分子水平上积累了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选择江西省内常用的7个油茶无性系品系,通过测定其1d中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比较分析出该7个油茶无性系苗期光合生理特性之间的差异。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在生产中我们可以从中选育出光合生理特性较强的优良品系进行大量培育,提高油茶产量。对于光合特性生理较弱的品系相应地提出改良措施,以提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松阳县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新品种长林系列良种油茶,努力培育油茶产业为当地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松阳传统油茶产区,采摘油茶时间就在霜降节气的前后几天,因各品种的花期、成熟时间不同,统一的采摘油茶时间会造成部分油茶籽掉落,或部分品种没有完全成熟,影响出油率。本文探讨在建设油茶基地的过程中对长林系列无性系良种油茶的特性观察,提出选择花期相近,成熟期相同的3-4个品种混栽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使农民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4.
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油茶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的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结果和结论】1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32个,多态性位点占比为95.6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距离介于0.255 6~0.738 4,平均遗传距离为0.599 9,表明这些油茶无性系的地理来源相近.在遗传距离为0.528 0处,可以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分为5组.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构建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每一对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均可以用于25个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5.
优良无性系油茶果大壳薄,干籽出油率达35%以上。传统油茶品种一般种植后3年开始试花试果,5年丰产。而无性系油茶品种种植后2年开始试花试果,密植园3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无性系油茶抗旱能力强、耐瘠薄,高抗各类病虫害,是荒山荒坡造林的首选品种。1.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27该品种物候期较迟、抗性特强,树形开张、冠幅均匀,产量稳定、大小年不明显,果球形青褐色。经过四年测产鲜果出籽率52.3%,干籽出油率35%以上,每667平方米(1亩)产油80.61公斤。2.湘林科所油茶无性系17该品种主要特点:物候期早,4月底春梢停止生长,枝条分布均匀,丰产性能好,大年每…  相似文献   

6.
王东雪  曾雯珺  金颐熙  张乃燕  陈国臣  叶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87-15789,15803
[目的]研究鉴定引种到南宁的4个油茶无性系的耐热、耐寒性。[方法]取4个油茶无性系的成熟叶片,分别进行0、-2、-4、-6、-8、-10、-12、-14、-16℃低温处理和30、35、40、45、50、55、60、65、70℃高温处理,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拐点温度(LT50),即半致死温度。[结果]在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油茶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基本呈"S"型;其半致死温度在-10.7~-13.3℃,耐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长林4号﹥长林166号﹥长林55号﹥湘林86号。在高温处理过程中,4个油茶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S"型升高;其半致死温度在52.0~55.2℃,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长林166号>湘林86号>长林55号>长林4号。[结论]研究结果为油茶品系的早期鉴定、引种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田林县油茶是当地重要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产业,但是目前的油茶种植存在品种混杂、林龄老化、产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田林县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因此,通过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是解决当前田林县油茶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分析了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然后从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技术和成林经营管护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提升广大油茶种植户的油茶种植水平,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桉树大径材无性系中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在广西山口地区适合桉树大径材培育的优良无性系,探索桉树大径材无性系良种中期选择的可行性和培育潜力。[方法]调查与大径材培育密切相关的20个5.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主要性状,运用方差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无性系间性状的差异,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生长量最优的是DH32-28,其单株材积达0.1262m3,是平均值的131.0%,是最差无性系的198.5%。材质最优的是TH9211-LH5,其木材基本密度与弹性模量分别达0.48g/cm3、6.166GPa,是平均值的116.4%、130.5%,最小值的130.6%、179.5%。应用指数选择法选出各性状指标均优良的5个无性系,分别是DH184-1、DH167-2、DH32-28、DH33-9和DH32-26。[结论]以生产指标、形质指标、材性指标可以选择出适宜做桉树大径材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来自中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花期物候的观测,将花期物候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油茶品种(无性系)明显分为三大类:早花类、中花类和晚花类。早花和中花类型油茶品种(无性系)的盛花期持续时间明显早于晚花组,授粉期间受低温霜冻影响较晚花组可能要小。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经济性状好、抗性好的油茶对于提高湖北油茶产量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可为湖北油茶造林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赣油茶25个优良无性系品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油产量、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赣油茶各无性系品质,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5个赣无性系的品质进行了比较与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赣油茶各无性系间性状差异明显,达到中等强度的变异;评价油茶品质的11个性状指标中,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亚油酸、产油量和油酸起决定作用;品质优劣依次为赣石84培,赣无1,赣无11,赣石83-4,赣抚20,赣无16,赣71,赣石83-1,赣6,赣无24,赣石84—3,赣8,赣兴48,赣55,赣永6,赣兴46,赣68,赣无15。赣70,赣无12,赣无2,赣77024,赣190,赣447,赣永5。表5参13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连续3年对3片试验林74个油茶无性系经济性状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油茶经济性状的相互关系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干籽率对果含油率的直接效应最大,红桃、红球、黄桃、黄球等果实类型含油率较高,青桃、青球等果实类型含油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不同油茶无性系苗期光合效率特征差异,以国家审定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2 a生苗木为试材,开展其光合速率与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油茶苗净光合速率日均值长林4号与40号,分别显著高于18号,其它无性系油茶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相对含量中,长林4号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优良无性系;不同无性系的形态指标差异显著,其中长林4号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全株叶面积最大,23号的叶长、叶宽和全株叶面积最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油茶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11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更多适合在洞庭湖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对引进的11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南林-95和南林-895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对7年生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中,有4-6、7-40、1-20、7-45、2-2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超过了南林-95和南林-895.其中无性系4-6最具生长...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肇庆螺岗镇引种的18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成活率、树高、冠幅面积、感病虫害情况、开花状况及树型存在差异;18个无性系的平均树高介于0.64-0.89m之间、平均冠幅面积为0.14-0.34m2,其中岑软3、长林40、赣州油1号、湘林210号成活率较高、开花较早、不易感病害适宜在螺岗镇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于2010-2012年在光泽县进行了油茶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对油茶树高、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水平带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反坡梯田整地3种整地方式中,以反坡梯田整地效果最好;腐熟鸡粪作为油茶种植基肥,效果较农家堆肥、钙镁磷效果好,其中,鸡粪施放量以2kg/穴为宜;参试的长林系列4个无性系和闽优3个无性系幼树生长上,长林40总体表现最佳,长林27、闽43也表现较好,长林4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6.
有机油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优良普通油茶和无性系闽43、闽48、闽60等品种定植。  相似文献   

17.
岑软油茶不同品种无性系和家系变异与优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岑软油茶系列品种是油茶优良种质,在其种子繁殖植株中存在较大变异,可以进一步选择改良。以广西省三江县4个岑软品种的10年生嫁接无性系和实生自由授粉家系对比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品种的无性系和家系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结果显示:果高、果径、果型指数、鲜果质量、果皮厚、单果籽数、果籽质量在无性系间有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重复力在0.14~0.95之间。果高、果径、鲜果质量、果皮厚、果籽质量、出籽率、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在家系间有极显著差异,家系遗传率在0.1~0.91之间,相同品种无性系内与家系内的单株间也有较大变幅,家系内单株间变异幅度的上限明显超过无性系,为岑软品种的优株选择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在15项种实指标中,有14项的家系平均值超过无性系平均值,其中家系果油量平均值超过无性系达83.64%,4个种实质量指标(鲜果质量、果籽质量、干籽质量和干仁质量)均值超过45%,3项种实含油量指标(果实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均值超过20%。与嫁接繁殖相比,实生繁殖植株在种实质量与含油率指标方面的优势明显,虽然该发现有待更大规模调查证实,但应该引起对油茶优良种质繁殖利用策略的思考。对主要经济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5%入选率,从4个岑软品种家系内共选出6株综合评价值高的优株,优株果油量均值与无性系和家系均值的优势比分别为4.1和2.2,可作为当地的优良种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可在贵州玉屏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47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受果数及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果产量对干籽质量的间接正效应最显著;干籽含油率受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最大;单株产油量受鲜果产量、果数及干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籽质量对单株产油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分为2个类群,第Ⅰ、Ⅱ类均可划分为3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不同小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系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始果期果实形态和品质等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果高、果径等果形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产油量、千粒重、鲜出籽率和干籽含油率等可作为主要经济品质性状.赣无1、赣永5、赣石84-8及赣石84-3等无性系其果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加对33个割手密无性系成熟期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辐射对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具有明显的影响;(2)33个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锤度响应范围分别为-27.86%~69.90%、-28.88%~34.58%和-18.90%~26.21%;(3)割手密无性系锤度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年际间差异,从选择的10个无性系来看,从2003年、2004年到2005年,6个无性系锤度变化率增加,4个无性系锤度变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