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为了探讨肉用仔鸡在育雏期最佳的光照制度,本试验利用3000只美国爱拔益加AA肉用仔鸡,在自行设计的间歇光照制度及低光照强度的环境中(1 L:3 D,3 lux),观测不同时期实施控光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肉仔鸡育雏期(7日龄)时实施控光的第一组(1 L:3 D,3 lux)比21日龄时实施控光的第二组(1 L:3 D,3lux)出栏群平均个体重提高4.70%(P>0.05),饲料利用率提高6.67%;比第三组(24L、25 lux)出栏群平均个体重提高11.36%(P<0.05),饲料利用率提高20.85%。证明,肉仔鸡在育雏期(7日龄)开始实施人工控光,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肉用仔鸡生产中采用间歇光照管理制度,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提高有一定效果,这方面研究已为国外报道所证实.目前,国内许多单位肉用仔鸡的生产仍采用自然光照制度或采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的连续24h光照制度,虽然光照度均可达25lx以上,但这种不合理的光照制度和程序,使肉用仔鸡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低,个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生产成本大.我们在借鉴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光照日周期与光照度,通过对21~49日龄肉用仔鸡提高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1中,12头奶牛(L处理)每天接受自然光照(平均8小时),增加光照10小时(平均强度为481勒克司)及无光(即平均黑暗6小时)的试验。另外一组12头奶牛(N处理)只接受自然光照(平均8小时)及其它时间无光照(即平均黑暗16小时)的试验。试验共进行8周。增加光照能提高产奶量和增加采食,而体重则有减轻。在L处理中,尽管牛奶中乳脂密度趋向减少,但对牛奶的整个物质组成并没有什么影响。虽在L处理组中增加光照期间采食增多,但对日常采食时间并不产生影响。尽管L处理组的奶牛在增加光照期间静卧时间较少,但每天因光照所增加的时间大都花费在躺卧上并减少了行走的距离。在两个处理组中,每天白日发情行为占有时间增加。但在L处理组中,奶牛发情行为活动率比处理组明显减少。 在试验2,16头奶牛分别接受自然光照(平均9小时)和光照强度平均为0、101、191及529勒克司等设计强度变化不同的10小时增加光照的试验。在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变化上,增加光照及其光照强度并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接受光照强度为101和529勒克司的奶牛,其奶牛乳脂密度明显减少。接收529勒克司光照强度的奶牛,其奶中蛋白质密度也有减少。  相似文献   

4.
间歇光照对肉仔鸡免疫器官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间歇光照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的240羽AA+肉仔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光照1组(L1)和光照2组(L2),于7~30 d期间对3个试验组分别采取24L∶0D、22L∶2D和20L∶4D的间歇光照措施,30 d后均恢复为连续光照,并于14、21、28、35、42 d观测各试验组肉仔鸡血液中免疫参数的变化,于14、28、35、42 d测定各组的免疫器官指数。[结果]在14~42 d观测期间,间歇光照L1和L2组可提高肉仔鸡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脾脏和法氏囊指数,但仅L2组的白蛋白于21和35 d极显著高于C组(P〈0.01),其余各指标值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L1和L2组的球蛋白值和ND效价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22L∶2D和20L∶4D的间歇光照措施对肉仔鸡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间歇光照对青脚麻鸡饲养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析了1L:2D和2L:4D夜间间歇光照程序对我国的一个地方鸡种青脚麻鸡的饲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死淘率方面,1L:2D组低于对照组和2L:4D;因此,采用间歇光不影响青脚麻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从存活率来看,采取夜间1L:2D的光照制度最好.采取夜间间歇光照,每只鸡节省用电0.022度,有助于减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6.
光照对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的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下,测定小球藻、斜生栅藻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光照强度为3000lx,光照周期为24L:0D、18L:6D、12L:12D、6L:18D、0L:24D共 5个梯度组下,光照周期为18L:6D时,两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227个/d、0.201个/d;当光照周期为12L:12D时,在光照强度为500、1000、3000、5000、7000lx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强度为5000lx时,两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234个/d、0.26个/d;在红、绿、蓝、白光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以白光下两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44个/d、0.200个/d,而且在蓝光下培养的藻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光照对两种藻的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鸡舍氨气浓度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 2 1日龄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丝兰属植物提取物 (其有效成分为丝兰皂角苷 ) ,研究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对降低鸡舍中氨气浓度和提高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效果。经过 2 8d试验表明 ,试验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 4 .75mg L ,对照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 13.80mg L ,试验组比对照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降低了 9.0 5mg L ,经t检验 ,两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 (P <0 .0 5 ) ;并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饲料报酬提高了 8.92 %。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增加光周期,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来探讨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将1080只雄性肉仔鸡随机分到12间舍中。每6间舍为1个处理组,其中1个处理组在1~51d,采用强度为15尺烛光下进行强光照,而另1个试验组在前1~9d,采用强度为0.5尺烛光下进行弱光照,后10~51d,采用强度为0.1尺烛光下进行弱光照。  相似文献   

9.
肉鸡预混料作为肉鸡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对饲料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寻找价廉且又能提高肉用仔鸡增重效果的饲料添加剂,我们于2002年12月12日至2003年1月24日在原太和正泰饲料有限责任公司肉鸡试养场,用自制5%肉鸡预混料对肉鸡增重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便为肉鸡预混料的开发提供依据。现就有关试验情况分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及试禽的选择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法。从合肥正大种鸡场购买肉仔鸡160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800羽,对照组使用“大江”牌5%肉鸡预混料,试验组使用自制5%肉用仔鸡预混料(分别为3310…  相似文献   

10.
光照对4种单胞藻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不同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下,测定了小球藻Chlorellasp.、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青岛大扁藻Platym 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杜氏藻Dunaliella viridis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3 000 lx时,在光照周期为24L∶0D、18L∶6D、12L∶12D、6L∶18D和0L∶24D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周期为18L∶6D时,4种藻的生长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227、0.150、0.175、0.360个/d;当光照周期为12L∶12D时,在光照强度为10 000、5 000、3 000、1 000、500 lx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强度为5 000 lx时,4种藻的生长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225、0.188、0.174、0.261个/d;在红、绿、蓝、白光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以白炽灯下4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85、0.165、0.257、0.322个/d,且在蓝光培养下小球藻、等鞭金藻和扁藻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测定了在4种光源培养下扁藻的细胞周期,结果以在红光下培养的扁藻G1期占的比例最低,白光下次之,而在绿、蓝光下培养的扁藻G1期所占比例比在红、白光下高出3.8%~5.9%。因此,培养上述4种藻类的适宜光源为白光或红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低温环境下间歇光照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320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常温对照组(NC)常规控温,24h连续光照;低温对照组(LC)、低温间歇光照1组和低温间歇光照2组采用低温诱发PHS,并从9d起分别实施24 L﹕0D的连续光照和21L﹕3D、19L﹕5D的间歇光照(IL)制度,30d后都为连续光照。记录PHS发病数、体重和耗料量,并分别于14、23、30、37和44 d从各组随机抽取10羽肉鸡采血和扑杀,测定肺动脉的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等指标;【结果】环境低温使PHS发病率升高,反映血管重构指标的WA/TA和mMTPA值也显著升高,而间歇光照能够有效地降低寒冷诱发的PHS发病率和上述各项值。限制光照期间IL组肉鸡体重低于LC组,但最终体重和料重比与LC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肉鸡生长早期实施间歇光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低温诱发的PHS发病率,抑制肺小动脉重构可能是其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照条件下褪黑素对雏鸡淋巴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雏鸡机体内不同褪黑素水平对淋巴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时间,将30日龄雏鸡分6h光照组、12h光照组(对照组)、18h光照组饲养,每组15只。控制光照3周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解剖,采集胸腺、腔上囊、脾脏3种淋巴器官样品置于10%甲醛固定液中,常规方法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拍照,并用测微尺测量胸腺小体直径、腔上囊小结面积、脾小结直径。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由于褪黑素分泌受到抑制,胸腺小体直径、腔上囊小结面积、脾小结直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镜下观察:6h光照组与对照组、18h光照组相比较,胸腺小体直径增加,数量增多,淋巴细胞致密;腔上囊淋巴小结面积增大,淋巴细胞排列密集;脾小结直径增加,生发中心明显,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数据经EXCLL软件整理数据,SPSS软件分析表明试验组胸腺小体直径、腔上囊小结面积、脾小结直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lt;0.05)或极显著差异(p&lt;0.01)。说明:不同光照条件下褪黑素能够影响雏鸡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从而影响整个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1600羽红宝肉鸡分分为4组,饲喂4种含不同制霉素预混剂饲料,活性分别为(0.70×108,1.4×108,2.1×108μ·t-1).进行了为期54d(1~54d日龄)的饲养试验,对各组鸡群成活率,日增重、料重比进行测定,并观察鸡群发病情况,并对制菌素饲料防霉变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8日龄成活率(0.7×l08μ·t-1)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1.4×108,2.1×108μ·t-1)差异极显著(P<0.01).日增重随日粮中制每菌素的增加呈提高趋势(P>0.05);料重比随制霉菌素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54日龄成活率对照组与添加制霉菌素组差异极显著(P<0.01);日增重对照与添加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料重比随制霉菌素增加而下降(P<0.05).制霉茵素能提高日粮中Glu,Lys和Vai三种氢基酸的代谢率,饲料中添加1.4×108μ·t-1以上剂量制霉菌素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菌和生长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预防雏鸡曲霉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整形素(Morphactins)最一类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试验的目的在探讨整形素 E(9-hyd roxy-fluorehe-(9)-carboxylicacid)对肉鸡生长发育、饲料转化及其安全性等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整形素 E 混入饲料,在其浓度为10、30、90ppm,连续混饲3周,或以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30毫克,每周一次,连续4周,对肉鸡增重,饲料转化率(p>0.05)和临床症状,病理检验,肉质品味等均无不良影响。因而,初步认为饲料中投入或饲草中含有整形素 E90ppm 以下浓度时,对肉鸡作用是安全、可靠的;对肉鸡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的功能还不明显,是否与剂量、剂型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蛋鸭产蛋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随机选取120只33周龄健康蛋鸭,平均分成A、B、C和D组,第1~42天,光照程序分别为11.5L∶13.5D、14L∶10D、16L∶8D和18L∶6D(L:光照light,D:黑暗dark);第43~70天,光照程序均为18L∶6D,试验过程中统计产蛋量、蛋质量、耗料量,在第42、70天采血测定促黄体素、雌二醇、孕酮、褪黑素等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第1~42天试验期间,D组产蛋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平均日产蛋数极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1),平均日产蛋数A、B、C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平均蛋质量为4组中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蛋比最低;第42天测定生殖激素发现,除D组促黄体素和孕酮水平显著高于B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第43~70天试验期间,各组的产蛋率、平均日产蛋数、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70天测定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18h持续光照能显著提高蛋鸭产蛋率和饲料回报率,提高生殖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灯作为光源,探讨孵化期间歇性单色光刺激对肉仔鸡出雏后生产性能、胸肉化学成分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1 480枚爱拔益加(AA)鸡商品代受精蛋(蛋重65-70 g,平均重68 g)被随机分配到绿光组(560 nm,490枚)、蓝光组(480 nm,490枚)和黑暗组(对照组,500枚)3种不同处理的孵化器中,采用间歇光照(15 min开灯,15 min关灯),光照强度为15 lx。肉仔鸡出壳后,从每个处理组各选取120只公雏分配到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自由采食和饮水,统一采用30 lx日光灯补光,光照时间23L﹕1D。【结果】各处理组种蛋孵化率、肉仔鸡初生重及平均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黑暗组和蓝光组相比,胚胎期绿光刺激可显著增加肉仔鸡21和42 d体重(P<0.05)。42 d时,绿光组肉仔鸡的胸肌重和胸肌率均最高,分别较黑暗组提高了38.3 g和0.67%,较蓝光组提高了44.6 g和0.78%。整个生长期绿光组饲料转化率为1.81,显著优于黑暗组(1.88)和蓝光组(1.92,P<0.05)。各组肉仔鸡42 d胸肌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蓝光组胸肌24 h肉色b*值显著高于黑暗组和绿光组(P=0.05),而绿光处理组胸肌滴水损失(P=0.10)和蒸煮损失(P=0.07)均较黑暗组和蓝光组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孵化期15 lx间歇绿光刺激可促进肉仔鸡肌肉生长,提高胸肌产量并改善饲料转化率,对胸肌化学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但绿光组肉仔鸡胸肌系水力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北京鸭作为中国典型的肉鸭品种,饲养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尚未有其标准化的光照参数。文章旨在探究不同光照节律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北京鸭的实际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320只1日龄健康北京鸭,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鸭(公母各半)。试验采用5种光照节律处理,分别为间歇光照(3L﹕1D)、渐增光照、短时光照(16L﹕8D)、渐减光照、连续光照(24L﹕0D)。光照强度统一设置为5 lx,光照来源统一采用白炽灯。以各重复组为单位,记录1—2 w、3—5 w、6 w及1—6 w耗料量和体增重,并计算各阶段的平均耗料量、平均体增重和料重比(耗料量/体增重)。6周龄末,每个重复随机选取6只北京鸭(公母各半)进行称重并屠宰,测定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6周龄末每个重复组随机抽取4只北京鸭(公母各半)进行翅根静脉采血,血样处理后,及时测定褪黑激素(Mel)、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不同光照节律对北京鸭整个生长阶段(1—6 w)的平均采食量、平均体增重及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育雏期(1—2 w)时短时光照组的平均采食量和平均体增重显著低于间歇光照组、渐减光照组和连续光照组(P0.05),同时渐增光照组的采食量显著低于间歇光照组和渐减光照组,但料肉比却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生长期(3—5 w)和肥育期(6 w)时各组间的平均采食量、平均体增重及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光照节律对北京鸭屠体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连续光照组的全净膛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不同光照节律组血浆中褪黑激素含量、MDA含量、GSH-Px活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短时光照组血浆中T-SOD活性显著低于间歇光照组、渐减光照组和连续光照组(P0.05),渐增光照组也显著低于渐减光照组(P0.05)。【结论】在育雏期尽管短时光照(16L﹕8D)在育雏期不利于北京鸭的采食量和体增重,但不影响其最终出栏重。而渐增光照则能显著提高育雏阶段的饲料转化率。但短时光照和渐增光照显著降低血浆中T-SOD的活性,不利于机体抗氧化功能。此外,24 h连续光照会降低北京鸭的全净膛率,降低产肉率。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捕捞的野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玻璃鳗苗为对象,通过控制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研究在可调控的循环水系统中,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日本鳗鲡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交叉分组无重复的试验设计,即将光照强度A(10 lx、100 lx、300 lx)和光照周期B(12L∶12D、18L∶6D、24L∶0D)按照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进行分组,两两相互对照,比较其生长性能和动物福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10 lx条件下日本鳗鲡的终重(36. 43±5. 19) g、日增重(0. 27±0. 4) g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100 lx(44. 58±6. 50、0. 34±0. 06)和300 lx(46. 13±8. 20、0. 35±0. 07)(P 0. 05),而300 lx条件下日本鳗鲡的饲料转化效率、饲料系数显著优于10 lx、100 lx(P 0. 05); 10 lx条件下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100 lx(P 0. 05);皮质醇在12L∶12D、24L∶0D光周期下10 lx显著低于100 lx(P 0. 05),18L∶6D条件下相反;不同光周期下:24L∶0D终重(49. 62±6. 40)、日增重(0. 35±0. 07)和特定生长率(1. 81±0. 12)显著优于18L∶6D、12L∶12D(P 0. 05),24L∶0D、12L∶12D条件下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18L∶6D(P 0. 05),24L∶0D条件下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高于12L∶12D(P 0. 05)。10 lx和300 lx时12L∶12D组SOD活性显著低于18L∶6D(P 0. 05),而100 lx下相反,12L∶12D皮质醇活性显著低于24L∶0D(P 0. 05),且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光照强度下,300 lx时日本鳗鲡生长指标达到最佳,各项生理指标处于正常状态,同时在光周期24L∶0D时,日本鳗鲡的生长指标达到最佳,但福利条件并不是最优状态。综合生长和动物福利,12L∶12D是日本鳗最佳光周期。即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日本鳗鲡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和福利条件为300lx、12L∶12D。研究结果为促进鳗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