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获得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和培养形态特征,试验在不同饲养温度和时间点注射角鲨烯的奥尼罗非鱼进行腹腔巨噬细胞分离;通过培养基血清筛选和瑞氏染色对分离的巨噬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及其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9~25℃饲养温度有利于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大于28℃对分离效果有明显影响;注射角鲨烯后48~72 h是分离腹腔...  相似文献   

2.
通过猪伪狂犬、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三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与单独注射试验,对比两种注射方式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三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健康仔猪后,三种疫苗的抗体都维持了较高水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且猪伪狂犬抗体较单独注射能够较早产生,抗体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疝气病(又称赫尔尼亚)是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内的疾病,是猪的常见病,除极少数由外伤引起,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缺陷。在猪的各种先天性缺陷中,先天性疝气的发病率居于前列,最常见的有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现阶段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性。本试验以注射地塞米松和摘除脾脏的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及PCR方法对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情况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血液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地塞米松组、摘除脾脏组和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8~10天相继达到高峰,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24天猪附红细胞体消失,注射地塞米松组在感染后第32天消失,而摘除脾脏组在试验结束时仍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经血液常规检测,各组BALB/c小鼠在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0.01)。本试验证实猪附红细胞体对低免疫力的BALB/c小鼠具有一定感染性,并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连续5天分别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1、10和100 mg/kg甲醛,及生理盐水,检测小鼠的肝脏和肾脏系数、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发现,甲醛对小鼠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变化均不显著 (p>0.05),10、100 mg/kg甲醛组小鼠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略有下降(p>0.05);各组小鼠肾脏MDA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连续5d腹腔注射1~100mg/kg的甲醛可以使小鼠肝脏发生明显氧化损伤,且与甲醛的剂量正相关;而小鼠肾脏的氧化损伤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连翘酯苷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连翘酯苷(FS)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56只昆明系小鼠颈椎脱臼致死,无菌操作制备腹腔、骨髓和脾脏巨噬细胞,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连翘酯苷(40、80、160mg.L-1)和脂多糖(LPS),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 和NO量,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 与LPS组比较,FS组腹腔巨噬细胞和LPS+FS组骨髓巨噬细胞吸光度A值极显著提高,但FS组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以及LPS+FS组腹腔和脾脏巨噬细胞A值明显降低;此外,FS极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注射的小鼠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增值但明显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增殖。FS组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分泌TNF-α 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PS组;FS明显增加LPS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NO分泌量,而脾脏巨噬细胞NO分泌量明显减少,且有显著剂量依赖性,骨髓巨噬细胞NO分泌量变化不明显;FS明显抑制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分泌NO但不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FS提高了LPS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 结论 连翘酯苷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增殖、TNF-α和NO分泌以及吞噬能力都有影响,这可能是连翘酯苷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生猪重大疫病"三苗两点注射"免疫方法,是指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猪瘟疫苗稀释液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按1∶1∶1的比例稀释后一次性注射到猪一侧颈部肌肉内,另一侧颈部同步注射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方法。1.操作要点一是稀释疫苗。疫苗稀释前应恢复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其对肿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从海参废液中提取海参皂苷,通过建立S180皮下肿瘤小鼠模型,采用经口灌胃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给药后,将小鼠称重,断颈处死,然后剥离的肿瘤组织、胸腺、脾脏,称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海参皂苷能显著抑制S180皮下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通过2种给药方式相比较,腹腔注射给药方式抑瘤效果(60.29%,P<0.01)明显优于经口灌胃给药方式(37.70%;P<0.05);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相比,海参皂苷对小鼠的生长影响较小,而且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对小鼠免疫器官有促进作用。本实验为今后海参皂苷抗肿瘤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酿酒业特别是啤酒酿造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酒糟。酒糟可用作猪的精饲料,但酒糟经酿造发酵后呈酸性,且残留部分酒精,猪采食后易发生酒精中毒;水分含量较高,容易腐败变质;缺乏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钙质,猪长期采食易出现营养缺乏症。因此,要充分发挥酒糟的饲喂效果,必须科学地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猪圆环病毒感染,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以仔猪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和体质下降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仔猪和架子猪的感染性较强,该病多发生于运输疲劳时或应激而引起,临床以肺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往往并发感染于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疾病,由猪圆环病毒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的案例较为常见。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猪、羊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效果,防止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杜绝疫情隐患,对白碱滩区2016—2019年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后,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进行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2016—2019年猪群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为75%、96%、85%和92%,羊群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为79%、100%、95%和93%,均符合农业农村部关于畜群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护水平。白碱滩区猪、羊群口蹄疫免疫整体效果良好,且2017—2019年猪、羊群口蹄疫免疫效果明显提高,好于2016年。  相似文献   

12.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以全身呈现青紫色打火印为典型症状,多散发,主要发生于夏、秋炎热季节,育肥猪更易发病,正确诊断加上治疗及时一般均可痊愈。一、病例介绍平正仡佬乡红心村郝某饲养有育肥猪1头,体重约110千克。乡兽防员于2014年9月15日对该猪注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2毫升,17日即发病,临  相似文献   

13.
常建军  文英  李莉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0):112-116
为研究牦牛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对藏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试验采用MTT法探索不同浓度淋巴细胞、犊牛血清(FCS)、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探讨牦牛TF对藏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藏绵羊淋巴细胞浓度为5.4×106个/mL,犊牛血清含量为8%,ConA为1 μg/mL时,刺激效果最佳,且TF单独或协同丝裂原时,对淋巴细胞都有促进增殖的效果,且最佳浓度为1.5 mg/mL。体内注射TF后,各剂量组在注射第3天时,淋巴细胞再次受到TF单独或协同ConA刺激时,其增殖效果与细胞组单独增殖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至第5~7天时,其增殖效果明显高于细胞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2 mL剂量组转化增殖效果优于1 mL和3 mL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牦牛TF能够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是一种很好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4.
免疫注射在保护猪群健康的同时,也对猪群造成一种应激。所以,结合自己猪场生产实际,确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减少免疫注射造成的应激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通过口灌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方式,研究伊维菌素在虹鳟体内的药动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研究了以0.3 mg/kg剂量分别单次口灌和腹腔注射伊维菌素后,药物在虹鳟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口灌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虹鳟血浆、肌肉中的药物浓度和时间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而在肝脏、肾脏中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腹腔注射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虹鳟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时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口灌给药后,伊维菌素在血浆中主要的药动学参数:AUC为123.709 mg/(L?h)、Ka为3.749 h-1、t1/2ke为 466.569 h、Tmax为0.454 h、Cmax为0.319 mg/L。腹腔注射给药后,伊维菌素在血浆中主要的药动学参数:AUC为52.560 mg/(L?h)、Ka为5.033 h-1、t1/2ke为103.236 h、Tmax为1.317 h、Cmax为0.350 mg/L。说明在两种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虹鳟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伊维菌素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下吸收和消除速率均较口灌给要快。  相似文献   

16.
供试真两性畸形猪表型雌性,有不规则的雌性情期.该猪为38,XX/XY嵌合体.X染色质阳性率30.66%.左侧阴囊内为卵睾,卵巢表面有发育成熟的滤泡,睾九曲细精管内无精子,Leydig细胞被结缔组织替代;右侧卵睾隐于腹腔内,睾丸曲细精管缺如,Leydig细胞增多,卵巢发育良好.在发情周期中雌激素(E)和睾酮(T)呈规律性波动.在连续5周的血样分析中,血浆T含量高出雌性对照一倍,与雄性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E含量与雌雄对照差异均极显著(P<0.01).给予LH负荷后,血浆T2小时达峰值,是注射前的近5倍;第3小时降至基础值.本研究通过对真两性畸形猪卵巢的发生和性染色体嵌合型以及性激素和副性器官分化的分析,探讨了性别畸形发病机理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免疫应激对不同品种猪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通过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构建免疫应激模型,旨在探讨免疫应激对不同品种猪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分别选用6头体重为32±3.6 kg莱芜猪、鲁莱猪和大约克夏猪,采用2×3因子设计(免疫应激*品种类型),实施回肠末端T型瘘管手术。试验猪单栏饲养,术后经过14 d适应期,进行氨基酸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16种氨基酸中,除了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免疫应激降低了不同品种猪的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 < 0.01)(P < 0.05);大约克猪对总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的降低量高于鲁莱猪和莱芜猪(P < 0.05)。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克隆表达了猪源三型干扰素,可有效抑制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为猪流行性腹泻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抗病毒研究杂志(Antiviral Research)》上。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可导致猪只呕吐、水样腹泻,且哺乳仔猪高死亡率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外源性环核苷酸对动物体内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哈白兔为试验动物,通过注射外源注射环鸟苷酸、环腺苷酸及其等量混合物的腹腔注射液,研究了不同处理组4天内不同时间点动物血脂、血糖及血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cGMP单独处理后,血脂含量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加了17.63%,而经过cAMP处理后的血脂含量有较小幅度的减小;cA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平均增加了1.79%,而cGMP单独处理后血糖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率超过了10%;经过cGMP,cAMP和混合处理后血蛋白平均增加率大约为5%左右。此外,cGMP对促进脂肪的合成代谢有明显作用,通过注射cGMP在10h内对血脂没有影响,10~21h对血脂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21h后血脂才保持一定的增加幅度;而cAMP对降解有较小作用,通过注射cAMP在45h以内对血脂有降解作用,而45~65h又转为合成作用,65h以后作用消失;注射CNT 6~21h时,糖异生作用促进了动物体内血糖含量的增加;注射CNT对血蛋白的作用不明显。这些主要代谢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应用CNT调控动物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侬卿 《科学种养》2012,(12):45-45
一、一般问题的处理1.小动脉出血。手术时用力过猛或摘除卵巢时伤及子宫动脉,引起较严重出血时,应用止血钳止血或结扎血管。2.膀胱破裂。手术造成膀胱破裂时,应扩大创口,找出膀胱破裂口,施行全层连续缝合和内翻缝合,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缝合腹膜和皮肤创口。3.肠管脱出和肠管破裂。阉割后因创口过大、创口感染或腹压过大造成肠管脱出(包括脱至皮下)时,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缝合腹膜和皮肤,对肠管脱出(包括脱至皮下)的处理时间越早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