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蒋义文 《四川蚕业》2005,33(3):30-31
为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世界各养蚕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国家检疫对象.微粒子病在我市历史上多次发生,1989年最为严重,微粒子病超标损失蚕种15万余张.1990年四川省科委将“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技术”作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将遂宁作为防微区重点攻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微阻击战,成功地控制了微粒子病危害与蔓延.近年来,大批技术人员,20年工龄以上的工人离岗退职,技术力量大大削弱,同时,生产量的减少,蚕种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导致价格的降低,蚕种生产十分困难,基础设施老化,再生产与消毒投入严重不足,蚕季生产又面临着新一轮微粒子病的威胁.因此,再次强调加大防微力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东台市蚕桑场始建于1989年,是一家生产一代杂交蚕种的专业种场。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一旦发生该病就会给蚕种生产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范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我场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病特点,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微工作成效明显,蚕种质量显著提高。现将我场防微工作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唯一需要检疫的蚕病对象,对蚕种生产危害极其严重。柳州市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且有全年多批养蚕、批次重叠的生产特点,极利于微粒子病广泛流行。柳州市于2008年正式建成投产两家蚕种场,填补了当地无蚕种生产的空白。两家蚕种场建立之初就把防治家蚕微粒子病("防微")工作始终放在事关蚕种场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蚕种质量稳步提升,"防微"效果显著,病毒率控制在行业要求之下。但  相似文献   

5.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传染性蚕病,一旦被传染,将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建湖蚕种场因微粒子危害造成蚕种烧毁。为了战胜微粒子病,建湖蚕种场在防治微粒子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防微体系,加强了防微力度,基本控制了微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完善了防微硬件设施1.1改善养蚕硬件条件近几年来,建湖蚕种场陆续将原有的泥土场地改成水泥场地,便于冲洗和消毒,每个生产小组都建  相似文献   

6.
柴秀萍  张节伯  张凤春 《中国蚕业》2010,31(4):76-78,81
回顾了盐城市近十多年来蚕种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工作,分析了家蚕微粒子病病毒率变化的态势及成因;针对目前蚕桑生产环境,提出了强化"防微"意识、完善生产运行机制、净化桑园环境、提高生产质量水平等"防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8.
漂白粉精和防微灵对种茧质量和制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2,43(3):27-28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和危害,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在生产上应采取控制胚种带毒,控制桑园病虫害,控制食下感染途径,严格防病消毒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就目前蚕种生产环境而言,如果没有对桑叶进行叶面消毒,就会造成蚕种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影响蚕种平衡。药物防微所用药物有2类,一类是治疗性药物,如防微灵;另一类是消毒性药物,如消特灵等。  相似文献   

9.
<正> 一、建国后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经下传染和胚胎传染而寄生子蚕体内所造成的一食种传染性病害、该病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轻则降低养蚕收入,重则全部失收,并严重威胁着蚕种生产,是一种列为国家检疫对象的蚕病。解放前,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危害严重,使农村蚕茧生产受到很大损失。建国后,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了蚕种监管机构,强化了蚕种检验,实行全部袋蛾集中镜检,坚决淘汰超毒蚕种,不断提高合格毒率标准,并制定了防微措施,落到实处,杜绝传染途径。从而至1954年起江苏省实现了母蛾  相似文献   

1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通过蚕种遗传给下一代的传染性疾病,被列为蚕种质量的检疫对象,蚕种一旦感染了此病,将给蚕种生产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在2013年春季曾大爆发微粒子病,引起了总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通过狠抓落实防微工作措施,不仅于2013当年秋季打了个翻身仗,之后两年连续几期生产中微粒子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近两年防微工作总结如下。1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场近四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在防微方面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场遭受过严重损失。为探索一条有效的防微控微之路,我场按照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从建立原蚕生产保护区、增强防微控微意识、贯彻消毒防病卫生制度等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近3年,所生产蚕种100%合格,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结合我场实践,谈谈蚕种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防治。1发病规律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属原生动物家蚕微粒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养蚕量的增加和多批次养蚕的推广,微粒子病大有发展蔓延之趋势,特别是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山高树多,野外昆虫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在原蚕区蚕种生产中,不但给微粒子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同时易发生僵病。通过几年来对石泉蚕种场生产成绩的分析来看,有时僵病带来的损失甚至大于微粒子病的危害。因此,在从事原蚕区蚕种生产工作中,不但要重点抓好防微,也要搞好防僵。  相似文献   

14.
正家蚕微粒子病严重影响蚕种质量,关系到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为有效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降低带毒率,提高蚕种质量,总结近年蚕种生产防微工作,谈谈经验与教训,与同行讨论。1强化管理,增强责任意识1.1完善制度,严格逗硬落实种场生产管理制定充分体现以防微为中心,坚持技术操作规程,微粒子病作为重要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3,34(1):61-62
袋蛾和蛾盒管理是养蚕制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准确反映蚕种质量和控制微粒子病蔓延、扩散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一代杂交种生产安全、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 近几年来,由于微粒子病在某些蚕区种场内的发生蔓延已严重污染了养蚕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微防工作已成为蚕种场一项  相似文献   

17.
杭州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蚕种微粒子病发生有所上升的情况,分析了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3个原因,介绍了杭州蚕种场牢固树立“防微”意识、建立新一轮“防微”措施,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暴发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罗凯 《四川蚕业》2010,38(2):41-4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我场蚕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我场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家蚕的的微粒子病、白殭病本是一种严重的蚕病,解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采取彻底消毒严格蚕种检验;贯彻科学养蚕创用防僵药剂,现已基本上消灭了微粒子病和控制了白殭病的发生。现在夏秋蚕生产的主要蚕病是脓病和软化病,脓病中又以中肠型脓病在秋期危害较严重,是当前养蚕生产中的薄弱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西家蚕一代杂交种有95%以上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原蚕区的养蚕环境的好坏对蚕种生产有直接的影响。蚕种生产单位一般只注重养蚕环境的消毒,而忽视桑园环境的消青。多年的实践证明桑园环境被污染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把蚕种生产中通过加强桑园环境消毒,提高防“微”效果的一些措施加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