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蜇养殖时间短,见效快,池塘养殖60天可收获。海蜇在我国北方可养殖2~3茬,5月1日可放苗养殖第1茬,6月底7月初收获。而7~8月份由于海蜇苗种缺乏,常常无苗可放,浪费了池塘养殖水体。如果在春夏季节采取低温保种,解决海蜇苗种生产需求,便可确保一年养殖2~3茬海蜇。笔者根据几年来海蜇育苗和养殖生产情况将海蜇螅状体春夏低温保种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农牧渔业部科技处的要求,在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姜庄养殖海区进行石花菜人工养殖试验。苗种是由山东胶南沿海运来,共分苗589绳,分挂在4台浮筏上,折合0.74亩,经过2个月的养殖管理,基本  相似文献   

3.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是制作琼胶业的重要原料,经济价值很高。近几年来,琼胶原料的海藻,特别是石花菜的生产正急剧下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要,因此国内外都急需解决琼胶原料的海藻生产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未达到人工养殖增产的目的。我国对石花菜的人工养殖曾经有过长期的探索。八十年代初,始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对石花菜的人工筏式养殖技术才获得了初步成功,从而开辟了新的养殖途径。  相似文献   

4.
祖國各地     
石花菜切段再生苗种研究成功石花菜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红藻,也是提取优质琼脂的原料。石花菜传统的增殖方法是劈枝繁殖,即先把其叉枝分枝分开,后把分枝夹在基质上,再在海上进行养殖。显而易见,这种养殖方法有种菜消耗大、劳动强度高等局限性。为了探索一种理想的增殖方法,浙江水产学院养殖系裴鲁青副教授等科研人员经过几年的研究,根据石花菜藻体可以无性繁殖的原理,成功地用切段再生的方法育出了苗种。  相似文献   

5.
一、及时分苗与倒笼扇贝在一年中有2个适温生长期,栉孔扇贝由苗种养殖到成贝要经过3个适温生长期,所以,生产上要求在当年8月底以前分苗,这样到年底扇贝苗种的壳高可达到2cm~3cm。翌年4月倒笼养成时,要将大小苗种分开养殖,大的苗种到年底10月~11月就可收获;小的苗种到第三年春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海水养殖事业的稳步发展,对虾养殖模式不断更新,由过去单茬养殖发展到现在的双茬或三茬养殖,苗种由过去一茬培育,发展到今天的双茬培育。这样就给广大苗种生产场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头批苗,由于外界水温较低,水质环境比较稳定,苗种培育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二茬苗种培育是在6月中旬以后进行,此时外界水温、气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工养殖的裙带菜主要集中在大连和山东地区,是海上筏式养殖的主要品种。早期的苗种生产是以半人工采苗方式来解决苗种来源的。现在海上养殖基本上都是全人工苗种。与传统的半人工菜苗相比,全人工苗种的诸多优点也很明显:省时省力,苗的密度人为可以控制,菜的品质和产量都大幅提高。裙带菜全人工育苗在室内培养阶段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条件,如光照。温度、营养盐等,生产出小苗孢子体。随着孢子体越来越大,室内的环境条件越来越满足不了其生长的需要,必须进入海上暂养。由于海上环境变化大,不同于室内可以人为控  相似文献   

8.
正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为提高泥鳅养殖效益,本文详述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要点。辽宁省盘锦市泥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时间较早,但由于受气候、技术等原因,泥鳅人工培育苗种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需求,泥鳅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野生苗种,成活率低,生长期短,养殖效益差。自2010年起我们进行了泥鳅人工繁育与养殖试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的养殖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苗种运输、苗种质量、食用鱼养殖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光倒刺鲃人工繁、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张士达 《水产科学》1998,17(4):40-42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是藻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养殖,各养殖单位都在努力提高质量与产量,并已认识到全人苗种的优越性,但在实际生产安排中又出现了全人工苗种与半人工苗种如何合理搭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大连水产养殖公司海珍品场利用人工苗种与半人工苗种总结的经验,综合裙带菜生长习性,制定了一个全人工苗种与半人工苗种结合的方案,为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  相似文献   

11.
鱼类的无公害养殖,环境是前提,鱼种是基础。苗种培育不仅是鱼类无公害养殖的重要环节,更是无公害商品鱼养殖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在鱼类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鱼类苗种培育的管理工作。苗种的培育主要分夏花培育管理、春片培育管理、2龄鱼种培育管理等三个阶段。夏花的培育比鱼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海蜇池塘2茬养殖生产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益。6月1日放苗养殖第1茬,7月底8月初收获。8月1日放养第2茬8—10cm大规格苗种,10月份收获2茬海蜇。  相似文献   

13.
正黄鳝(Monopterusalbus)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特色淡水鱼类之一,其养殖已遍布全国,靠自然捕获的苗种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黄鳝苗种供应问题严重限制着黄鳝大规模养殖生产的发展。2018年开始引进良种黄鳝进行选育,并着重在人工繁殖条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养殖试验。经过近3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人工繁育技术和经验。现将黄鳝人工孵化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维明 《海洋渔业》1987,9(2):88-88
<正> 石花菜孢子育苗,是实现石花菜全人工栽培的前提条件,是藻类人工栽培生产中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之一,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外都有人在进行研究,但大多处在实验阶段。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承担了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和山东省水产局下达的该项课题。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使石花菜孢子育苗研究成功。1986年12月11日,山东省水产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在荣成县石岛对这一成果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5.
四、技术管理网箱养鱼的成败与经济效益的高低其关键就在于生产中技术管理。1.鱼苗的运输目前人工养鱼,其苗种来源有人工苗和自然苗两种。其养殖品种繁多,各地因条件不同其养殖对象也不尽相同。其中,河豚、牙鲆、真鯛、黑鯛、黑鲪、梭鲻鱼等,人工育苗技术已逐渐成功,已可为生产提供部分人工苗种。象鳗鲡、鲈鱼、鬼鲉等鱼类的人工育苗技术尚未彻底过关,仍需要依靠采捕自然苗种。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鳝鳝种剔选与运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Monopterus albus)网箱养殖成功的关键是黄鳝苗种的质量。目前在黄鳝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尚未突破的情况下,人工养殖黄鳝的鳝种主要来自天然苗种,由于天然野生黄鳝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其进行严格剔选在生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野生收购来的黄鳝苗种进行剔选并安全运抵养殖基地,我们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黑蛤,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江苏等外省的自然苗,而自然苗种因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歉不定,加上近年来自然海区苗种被滥采酷捕,青蛤资源衰竭,养殖苗源日趋匮乏,从而严重阻碍了青蛤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弥补自然苗种资源的不足,笔者于2003至2004年在乐清市成功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现将相关技术工艺总结如下,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末,因海水污染和捕捞过度等原因,青蛤资源急剧衰退。随着青蛤自然资源急剧减少,青蛤人工养殖逐渐发展起来,对青蛤大规格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将人工繁育而成的青蛤幼苗培养成大规格苗种,仍是苗种培育生产的难点,制约着青蛤规模养殖的开展。池底是青蛤苗种生长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侯洪建  黄道毅 《河北渔业》2003,(3):13-13,37
<正> 刺参的池塘养殖是一种新兴的产业,有着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因而,给苗种生产带来巨大商机。许多育苗厂家利用对虾育苗室从事刺参的人工育苗。可是,因为许多条件的影响,产量一直不是很稳定,给刺参的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将刺参的人工育苗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