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摘要本文根据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东姜庄贻贝养殖海区的两年调查研究资料,概述了中华豆蟹对贻贝人工养殖的危害情况,着重探讨描述了中华豆蟹的繁殖、早期发育和幼体发育变态及其生活特点: 1.中华豆蟹的繁殖期是6月下旬到10月下旬,繁殖盛期是在7月下旬~9月上旬,正值全年的高温期。雌雄蟹的特征主要靠腹部的形态来区分。雌性亲蟹在抱卵前已交尾,排卵时即已受精,受精卵附着于雌蟹腹部4对附肢刚毛上进行早期发育。中华豆蟹有14~25%的个体具有在一个生殖季节进行两次繁殖的现象,按不同大小的个体,第一次散籽量为817~11533尾,两次合计散籽量为1588~16378尾不等。雌蟹参加繁殖的最小个体一般为5毫米以上,个别曾发现有4.5毫米的个体也参加繁殖。 2.中华豆蟹的早期发育是指自受精卵到破膜成为第一期溞状幼体阶段,这阶段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渡过的,时间约需一个月左右。卵裂方式为完全均等分裂类型。胚胎发育经过2、4、8、16……多细胞期,再经过囊胚、原肠,逐渐形成原潘状幼体,最后破膜离开母体到水体中营浮游生活。 3.中华豆蟹的幼体变态发育是指从溞状一期到幼蟹阶段,这个阶段需经5次蜕皮后才能完成。每蜕皮一次就变态一次,也就分成一期。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幼体发育阶段: (1) 溞状幼体:前部宽大,后部细长,外观呈“逗号”状。有头胸甲,头胸甲上无刺,有一对复眼,出现口器和消化器官,靠外界摄食生长。体躯分6节。各对附肢先后出现。共分三期,以两对长附肢末端的刚毛数目为各期形态的主要鉴别特征。有极强的趋光性,靠附肢及腹部的尾节运动在水体中营浮游生活。 (2) 大眼幼体:已初具豆蟹的雏型,体型扁平,头胸甲近梯形,一对螯足和4对步足已经出现,眼大。腹部平时伸出,且可以卷曲。这时已降至底栖生活,有弱趋光性,靠腹部各节卷曲,各对附肢及步足的摆动偶而可脱离容器底在水体中游动。 (3) 早期幼蟹:已具豆蟹趋型。头胸甲近方形,额部稍突。一对步足和4对螯足增长。腹部不再伸出或卷曲,紧贴于头胸甲的腹面。已营底栖生活,靠各对步足爬行。有时受水流冲击可在水体中游动,腹部呈锐三鱼形,性别不能区分。再蜕一次皮,成为幼蟹,雄性腹部的附肢伸长成为交接器,雌雄性征出现。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紫贻贝人工养殖事业的发展,生活在紫贻贝外套腔内的豆蟹对紫贻贝造成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据调查:在河北秦皂岛沿海人工养殖的贻贝中有中华豆蟹和戈氏豆蟹两个种,以中华豆蟹为主,占82.1%。其与贻贝的宿生率一般为50—60%;每年8—10月间对贻贝危害程度在30%以上的时间有两个月;危害高峰在每年的9月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东姜庄贻贝养殖海区三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概述了中华豆蟹对贻贝养殖的危害和繁殖习性,着重探讨了中华豆蟹的世代交替情况,并提出两项改变现有贻贝养殖周期以防止中华豆蟹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1986年的对虾育苗工作从4月14日至6月6日共历时53天,在有关领导和各单位的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831.23M~3水体中一茬共培育出0.7~3.8cm的仔虾150 699 378尾。比去年81 29 53 92尾(682.9M~3)增加了6940.4万尾。1986年平均单位水体一茬出仔虾181297尾/M~3,比去年119044尾/M~3提高62253尾/M~3。单位水体一茬出仔虾最高350320尾/M~3。1986年从山东共收购生殖洄游亲虾5989尾、入池5487尾,运输死亡469尾,运输成活率总平均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东姜庄沿海贻贝的繁殖规律:一年有二次性腺成熟和产卵。第一次在春季水温升到8℃以上开始产卵,到水温20℃结束,时间在4月中旬~5月下旬。第二次在水温下降到19℃以后开始,时间在10月份以后,这次产卵数量少。附苗期水温13℃~24℃之间,时间是5月中旬到7月上旬。附苗盛期在水温14℃~18℃之间。时间是5月下旬~6月上旬,但随每年春季水温的不同,附着时间会提前或推迟。附苗水层以表层附苗最多,个体最大。靠近养殖区和迥流海区附苗量最大。贻贝的附苗绳可选用稻草绳,它来源广,成本低,附苗数量能满足生产需要。投放时间应在附着期以前。采苗器形式,目前以苗绳垂挂为好,在采苗期间,浮筏注意不能下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栉孔扇贝在秦皇岛海区夏季大批死亡的原因,在近两年来的工作基础上,1982年我们在室内外进行了(八)组对比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东姜庄养殖区的扇贝死亡与该海区夏季水温偏高和养殖方法有密切关系,与水的混浊度无关。海区试验历时106天,从观侧的结果看:(1) 不同养殖密度扇贝的存活率有所不同,挤塑网笼的养殖密度以120个/笼以下为宜。(2) 不同规格的扇贝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小个体扇贝的存活率比大个体高。(3) 底层扇贝生存率较其它水层高。(4) 孔径1厘米的小网目网笼中的扇贝存活率较孔径2—3厘米的为高。(5) 开放式的粘贴养存活率可达100%,而封闭式笼养又因养殖器材不同而有差异,以挤塑网笼养殖存活率最低。(6)自然海区笼养的扇贝,当水温升至25℃以上,体弱个体开始死亡,随温度上升死亡速度加快,水温下降至25℃—23℃死亡速度减慢,23℃以下扇贝恢复正常。开放式养殖的扇贝,能适应较高水温,在旬平均水温26.9℃的条件下,生长正常。(7) 在室内人为条件下,水温升至26℃时第16天开始死亡,随温度上升死亡速度增快,水温27℃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为25天,28℃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为18.5天,31℃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仅2.5天。(8) 扇贝在混浊度180克/m~3的条件下,饲养14天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7.
<正> 中华豆蟹 Pinnotheres sinensis Shen(图1)是生活于双壳贝类外套腔的一种小型蟹类(秦皇岛沿海的个体其头胸甲宽最大不超过15.5毫米)。近年来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据我们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贻贝养殖区三年来的调查表明:在一周年间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滨临渤海,海岸线长达640华里,北部秦皇岛沿岸为岩礁,中部沿海为沙泥,南部沿海为泥沙,入海河流二十余条,饵料生物比较丰富,除有各种经济鱼虾在此产卵、索饵外,也有海参、扇贝等海珍品种自然分布。我省海珍品生产能力极低,一般年产干品海参在1000斤之内,扇贝产量除76年77年自然采捕鲜贝几千万斤外,几乎停止生产。为了将我省海珍品生产赶上去,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如有不妥,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提前为人工育苗提供亲贝,和缓育苗后期温度高、饵料供应发生困难的矛盾,提前育出大规格的苗贝,以缩短养成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根据今年初试资料写成,着重介绍栉孔扇贝亲贝的育肥促熟方法和催产效果。作者通过小水体高密度培育的方法,在栉孔扇贝自然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将处于性腺分化期阶段的成贝饲养成成熟亲贝,并用人工育苗的方法培育出苗贝。培养过程中,亲贝几无死亡,繁殖期比自然海区最少提前五天,雌性亲体排卵量比自然育肥亲贝提高数十万乃至百万以上,催产反应也较快,幼体的发育正常。作者认为:继续开展试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亲贝的培育方法,扩大培育规模,可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农牧渔业部科技处的要求,在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姜庄养殖海区进行石花菜人工养殖试验。苗种是由山东胶南沿海运来,共分苗589绳,分挂在4台浮筏上,折合0.74亩,经过2个月的养殖管理,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