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祁门县境内的油茶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祁门县油茶种群可分为圆平青桃、两尖青桃、红青桃、红桃、黄桃等9个类型。各类型油茶树的外形特征差异明显,其果与籽表现出不同的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各类型油茶籽油的生化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从筛选的9个类型看,1号圆平青桃1、2号红桃1、1号黄桃1、0号红黄桃表现较好。综合各方面性状,黄桃、红黄桃、红桃等稍好。红黄桃可以作为筛选优良油茶新品系的标志,并筛选了一批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油茶果的品种品质,选取德兴、腾冲、广宁3种红花油茶果为原料,测定果皮厚度、果直径、内壳厚度、籽直径、单果重、鲜出籽率、鲜出仁率、籽含油率和仁含油率9项主要经济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3种红花油茶果实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其中,德兴红花油茶与腾冲红花油茶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显著,但与广宁红花油茶所有指标都差异显著,而腾冲红花油茶与广宁红花油茶则只有内壳厚度与籽直径差异不显著;3种红花油茶的鲜出仁率与鲜出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3个品种中出籽出仁率最高的是腾冲红花油茶,出油率最高的是德兴红花油茶.  相似文献   

3.
以8年生“湘林210#”油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下氨基酸肥浓度和沼液浓度对油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丰产栽培提供液体肥及其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氨基酸肥对油茶果鲜籽重、果体积、鲜出籽率有显著影响,对茶籽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沼液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对鲜出籽率、茶籽含水率、总果重、果皮厚度有极显著影响;果实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9(成熟期采用叶喷+根灌600倍氨基酸肥及10倍沼液)较好,茶籽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7较好,即在9月以1 200倍氨基酸肥和100倍沼液配比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果生长,降低茶籽含水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高海拔地区油茶栽培良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武陵山区海拔1020m环境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及对照品种油茶样本为对象,对其果实鲜果出籽率、鲜籽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仁出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长林53号”油茶鲜果出籽率最高,平均为48.94%,“长林4号”平均鲜果出籽率介于34.16%~36.84%之间,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为58.95%、75.53%,“长林4号”干仁含油率最高,为55.31%,对照品种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最低,为53.59%和67.15%,“长林53号”干仁含油率最低,为48.58%;“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果油率指标均高于8%,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分析“长林4号”“长林53号”经济性状比较好。【结论】在武陵山区海拔1000 m左右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53号”油茶良种具有进行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6.
北部边缘区油茶长林系列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北部边缘区油茶生产,选育适宜豫南山区栽培的优良油茶品种,通过对引种油茶长林系列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各品种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长林系列的8个果实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各性状在品种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产果量、单位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48%,单果重、单果鲜籽重的变异系数在12%~32%之间,其他4个性状遗传稳定性较强;除产果量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果实性状的差异,可将9个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综合评价显示,53号表现最好,品种选择潜力较大,可做主栽品种,23号、18号、40号、4号、3号表现一般,21号、166号、27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7.
对6~10年生岑溪软枝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形态主要呈球形,占78.95%,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和黄色2种,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45.75%和29.55%;果实各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均单果重>平均单籽重>平均单果籽粒数>平均果皮厚>平均鲜出籽率>平均果实横径>平均果实纵径>平均果形指数;果实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变异,属于数量性状遗传,而且呈正态分布规律,并具有集中性和分散性;果实性状多数指标间都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只有单籽重与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和鲜出籽率与果形指数、籽粒数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以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测试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果实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尤其是单果重、鲜籽数和单粒籽重3个指标,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33.14%和35.15%,为选择果大、籽粒重的油茶优良品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同胞家系子代的单果鲜籽数和单粒籽重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和鲜出籽率在各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果重、单果鲜籽数、单粒籽重和鲜出籽率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遗传强度,其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分析岑溪软枝油茶同胞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对下一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单株的评选以及高世代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油茶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以岑溪软枝2号和3号油茶为材料,研究了成熟过程中油茶果各加工性状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采摘时间不同,油茶果含油率、含水率、果径和果形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加工性状的差异显著;岑溪软枝2号的单果重与果径、岑溪软枝3号的单果重与果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6和0.7803;岑溪软枝2号和3号最佳采收时间分别在11月15日和10月26日.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不同用途的沙棘品种(系),发掘功能性沙棘种质资源,以7个不同亚种的沙棘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深秋红为对照,对不同沙棘亚种间果实基本性状、果油、籽油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实基本性状不同,杂交沙棘果实较小,百果重小,但果实结实密度大,单株产量高,果油含量及果实总黄酮含量均超过蒙古沙棘,其中晚黄沙棘单株产量11.25 kg,果肉含油率37.93%,总黄酮含量2.27 mg·g-1,显著高于其他沙棘品种,其熟期晚,果实经冬不凋,适合多种采收方式,可作为生产加工型品种在沙棘产业中应用。蒙古沙棘果实体积大,色泽鲜艳,百果重大,但果实密度低,单株产量低于杂交沙棘,特别是丘依斯克品种,虽然籽油含量略高于杂交沙棘,但熟期过早只适于手工采摘,因此在沙棘产业应用中,可用于观光采摘及鲜食加工。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油茶资源圃为例,选取了产果率、果形、果实大小、果粒数、鲜果重、产籽率、出油率、果皮厚度等7个经济性状指标作为油茶品种评价的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粗糙集属性约减理论对其进行筛选,最后保留产果率、果实大小、产籽率、出油率4个指标,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DTOPSIS综合分析法对油茶果实的4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排序,选取了排名前5的油茶品种作为广西较优的油茶品种,分别是立农106,立农2,立农71,立农62,岑溪781088.  相似文献   

13.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选取在江西省广泛栽植、具有代表性的29个油茶品种,对其1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重复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聚类结果,探讨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树体、叶片和果实相关性状均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11.09%,平均相对极差达38.08%,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为2.356 5;果实(0.99)与叶片性状重复力(0.95)极显著高于树体性状(0.71),相同选择强度下,对果实性状的选育具有更高的遗传增益;表型性状与出籽率及种仁含油率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均将29个油茶品种分为5个大类。不同品种表型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果实性状和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差异由其遗传差异造成,而环境条件对树体性状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相关性,可选取重要指标预测单株(系)产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均能较好区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具有相似表型,表明其遗传距离更近。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系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始果期果实形态和品质等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果高、果径等果形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产油量、千粒重、鲜出籽率和干籽含油率等可作为主要经济品质性状.赣无1、赣永5、赣石84-8及赣石84-3等无性系其果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6.
海南油茶优良单株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50个不同油茶优良单株的果实和大陆油茶‘华金’(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优株及其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显著不同,变异系数6.73%~46.92%;用主成分抽提出5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844%;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优良单株前3个主成分(油品质因子、果实大小因子和出籽率因子)的分布情况;50份海南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名前10位分别为:TCPX-7、CMJL-6、QZWL-3、CMJL-4、QZCZ-3、QZCZ-4、CMZX-1、TCPX-3、QZWL-2和TCNK-1,而对照‘华金’排名21名.本研究找出了海南油茶果实经济性状评价的5个主成分,揭示了海南油茶不同优良单株的茶油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指导普通油茶优良种质的筛选,选择生长健壮的油茶植株30株,对来宾地区普通油茶农家品种的种植成效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地区粗放管护的普通油茶农家品种油茶林年产鲜果4 376.40kg/hm2,折算林地平均茶油产量273.45 kg/hm2,较2019年全国平均茶油产量高97.71%;植株单株果实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2.12%和83.90%,且不同单株之间果实经济性状9个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根据目标性状筛选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新品种的经济性状,以这5个8~10年生油茶新品种2011-2013年的调查数据为材料,对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赣州油’1~5号油茶新品种果实性状指标的差异明显,果形以桃形、球形、橘形等3种为主,果色主要有红色、黄色和青色,果实越大,果皮越厚,500 g鲜籽个数越少,平均果形指数为1.07;产油量是由含油率及产果量决定,鲜果含油率大小依次为‘赣州油3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赣州油1号’,666.67 m2产油量分别为‘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果实经济性状指标间相关性显著,果径与果皮厚度之间(r=0.944 3);果形指数与500 g鲜果数(r=0.858 0),鲜果出籽率(r=0.807 1),干出籽率之间(r=0.849 7);500 g鲜果数与500g鲜籽数(r=0.842 6),干出籽率(r=0.896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837 4);500 g鲜籽数与干出籽率(r=0.800 4),种仁含油率(r=0.804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46 4);鲜果出籽率与干出籽率之间(r=0.892 2);干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917 8),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形指数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0 6);500 g鲜果数与鲜果出籽率之间(r=0.684 2);鲜果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66 0,);种仁含油率与鲜果含油率之间(r=0.656 4),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高与500 g鲜籽数(r=-0.748 4),种仁含油率之间(r=-0.812 4);果径与果形指数(r=-0.746 0),500 g鲜果数(r=-0.977 0),500 g鲜籽数(r=-0.932 3),干出籽率(r=-0.863 9),鲜果含油率之间(r=-0.889 4,);果皮厚度与果形指数(r=-0.847 0),500 g鲜果数(r=-0.958 9),500g鲜籽数(r=-0.872 7),鲜果出籽率(r=-0.803 3),干出籽率(r=-0.981 3),鲜果含油率之间(r=-0.934 6),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果径与种仁含油率之间(r=-0.663 4)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9.
以9个授粉品种对5个长山核桃无性系进行人工授粉,探讨不同授粉品种对长山核桃坐果率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的父本方差贡献率均高于5 0%,同一母本下,不同父本的杂交组合之间坐果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父、母本之间表现出交互作用,除核果质量的父本间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 5个杂交组合内7个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很大,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无性系2 1号单果质量,达到2 6.3 3%,最小的是无性系1 3号核果径,为1.5 3%;根据各杂交组合单株间坐果及果实性状的差异情况,为5个母本筛选了适合的父本作为与其配置的授粉品种,如3 5号和建林1号可为无性系1 0 4授粉,1号、3 4号和建林1号可为无性系2 8号授粉,5号和1 2 7号可为无性系2 1号授粉,3 4号和6号可为无性系1 3号授粉,以及3 5号、5 2号和建林1号可为无性系1 1号授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油茶园合理施肥及促进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年生越南油茶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施用复合肥(M1处理)、复合肥搭配蚯蚓土(M2处理)、复合肥搭配蚯蚓土和生物肥(M3处理)、复合肥搭配缓释肥(M4处理)、复合肥搭配专用复合肥(M5处理)5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试验结束时测定分析各处理的株高、地径、冠幅、新梢长度、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果实成熟期测定单果重、鲜果皮厚度、果径、果高、单果籽粒数、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和鲜籽水含率等经济性状指标,并分析果实经济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1处理的越南油茶株高净增量为0.26 m,极显著高于CK和M2处理(P<0.01,下同);M4处理的越南油茶地径净增量为1.4 cm,较CK显著增加133.3%(P<0.05,下同);M5处理的越南油茶冠幅净增量为0.52 m,较CK极显著提高271.4%.在新梢和叶片生长方面,M4处理的越南油茶新梢净增量为17.1 cm,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M5处理的越南油茶叶面积净增量为4.5 cm2,与CK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M5处理的越南油茶叶绿素SPAD值净增量为12.8,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果实经济性状方面,M4和M5处理的越南油茶果实单果重分别较CK提高12.4和19.8 g,鲜籽水含率分别较CK降低1.3%和3.7%,种仁油含率分别较CK提高34.5%和24.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越南油茶的单果重与鲜果皮厚度、果径、果高和单果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种仁油含率与鲜籽水含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影响越南油茶种仁油含率的主要指标为鲜籽水含率.[结论]复合肥30.0 g/株+缓释肥1000.0 g/株或复合肥30.0 g/株+专用复合肥34.0 g/株的施肥模式可有效实现越南油茶化肥减量增效,促进越南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新梢、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长,改善其果实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