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基配方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培养基配方对5个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株,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其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以豆粉、蛋白胨作氮源最佳,其次是麦麸即碳源,玉米粉和牛肉膏不适宜作为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氮源。5个菌株在PDA、无机盐组合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率明显不同。在PDA上,菌丝生长的快慢依次为天山2号、L1、白灵菇1号、W1W2和江都菌株。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固体培养条件下,B4、B3、B2、B1、B11配方比较适合于各菌株生长,但来自于江都的白灵菇菌株表现出对无机盐类有较强的适应性,菌丝生长较其它菌株快,日均生长率达10 mm以上;液体培养条件下,B9、B14和B16配方的菌丝生物量最大,其次是B1、B3、B5配方。表明,固体培养下的配方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作液体培养基配方。5个菌株的对峙实验表明,白灵菇1号与L1菌株间亲缘很近,江都菌株与白灵菇1号、天山2号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而与L1、W1W2菌株间亲缘关系比较近。W1W2菌株与白灵菇1号、天山2号、L1、江都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探究段木栽培模式及代料栽培模式对不同灵芝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确定灵芝子实体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以段木及代料(木屑、麦麸、石膏)为栽培原料,比较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灵芝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以及灵芝子实体单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采用药典及国标方法检测灵芝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供试灵芝菌株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供试灵芝菌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段木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117.15 g),生物学效率最高(7.54%),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40.58 g),生物学效率最高(9.02%)。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灵芝菌株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7子实体中三萜及甾醇含...  相似文献   

3.
秀珍菇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在棉籽壳培养基中,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 cm.d-1;杭农1号及秀珍菇5号原基形成时间最早;生物学效率以秀珍菇5号最高,达87.97%。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5种培养基配方,观察比较6株银耳芽孢菌株在这些培养基上的银耳菌丝萌发情况,筛选出能够较好萌发银耳菌丝的培养基.结果表明,2和5号培养基,芽孢生长没能够萌发成菌丝,特别是5号培养基,芽孢形态清淡,流动性强;1、3和4号培养基银耳芽孢形态呈粘稠状,部分银耳菌株芽孢能够萌发成银耳菌丝,较为合用于银耳菌种的扩繁和保藏.3号培养基用作银耳芽孢萌发成菌丝培养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山西同朔地区沙棘木上采集到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并筛选出适宜不同碳源的母种菌株株系及适宜不同主料产区的原种菌株株系,为母种和原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组织分离培养等研究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以葡萄糖、玉米粉、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母种菌株,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料培养原种菌株。[结果]Fomitiporia yanbeiensis在3种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玉米粉为碳源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2.22mm·d-1,其次是葡萄糖,为2.12mm·d-1,第三是可溶性淀粉,为2.05mm·d-1。其中1号菌株在玉米粉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葡萄糖培养基中,5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而在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中,6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2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小麦、玉米和小米三种原种培养基中,接种后30d和45d时,满袋率及平均满袋率最高为玉米培养基,其次是小麦培养基,第三是小米培养基。在玉米培养基中,1号菌株的满袋率最高,而小麦和小米培养基中,6号的满袋率最高。[结论]Fomitiporia yanbeiensis可确定为嗜蓝孢孔菌属的一个新种。筛选出适宜玉米粉培养的母种菌株为1号,适宜可溶性淀粉培养的为6号菌株,适宜葡萄糖培养的为5号菌株。适宜玉米培养的原种菌株为1号,适宜小麦和小米培养的均为6号菌株。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6个灵芝品种进行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菌种在同一温度下的母种培养基上及不同温度下的原种培养基上的性状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在母种培养基上,灵芝大盖G9、灵芝444、灵芝265、泰山仙芝菌丝生长势强,菌丝生长粗壮、旺盛、颜色纯白;在原种培养基上,温度在26℃时,灵芝265、灵芝大盖G9两种菌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7.
主要比较了生产上常用的12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落特征,同时,对12个菌株的胞外酶,如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的活力进行了测定,以期找出菌丝生长速度与胞外酶活力的相关性,为正确评价菌种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个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在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较快的菌株是9号和12号;在模拟出菇培养基上生长较快的菌株是7号、8号和12号。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菌株是5号,木聚糖酶和漆酶活力最高的菌株是1号。胞外酶活力大小表现的顺序与生长速度偶联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茶枝屑代料栽培灵芝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韩芝8号、G10033和0786等3个菌株为茶枝屑代料栽培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人参灰霉病新流行成因,对来源不同寄主和地区的1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PJAR1、PJAL3、PYCL1和PJLL1最适培养基为PSA,FSYL1、PJAL1、PJAL2、PYLL1、PBLL1、PQAL1、PHLL1和LSYF1最适培养基为PDA,其余菌株最适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均为5~25℃,FSYL1、PJLL2、PRHL1、PHLL1和LSYF2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其余菌株在20℃时生长最快;供试菌株在p H值3~11的范围内均能生长,PYCL1和LSYF2菌丝最适生长p H值为6,PJAR1、PJAL2、PJAL3和PYLL1最适生长p H值为4,其余菌株最适生长p H值为5;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和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直径影响不显著。接种供试灰葡萄孢菌株后均能引起人参叶片发病,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按病斑大小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菌株(PJAR1、PJAR2、PJAL2和LSYF1)、中等致病力菌株(PJLL1、FSYL1、PHLL1、PRHL1、PBLL1、PQAL1、PJLL2)和弱致病力菌株(PJAL3、LSYF2、PJAL1、PYCL1和PYLL1)。  相似文献   

10.
6种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白术白绢病菌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培养基对不同来源白术白绢病菌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种培养基上,4个不同来源地菌株菌丝生长和菌核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菌株LA20,在几种供试培养基上长势均较其他3个菌株差,产核量也最少。比较几种培养基上供试菌株生长状况和产核量的关系发现,供试4个菌株产菌核量与菌丝的生长状况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在同一个培养基上菌株菌丝生长越好,产核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2个核盘菌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菌核萌发及致病力的研究表明:各菌株在生长速度、菌丝扩展方向、菌核排列方式、菌核产量及致病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与各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亦有差异.来自新疆的12号菌株菌丝呈扇形扩展,生长速度最慢,菌核在培养基上零散分布,致病力最弱,不同于其它所有菌株.来自吉林和云南的菌株生长速度快,致病力强.各菌株的致病力与其生长速度趋于一致.对各菌株转代培养物及菌核后代的培养特性比较结果说明它们的分化特性是稳定的.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12个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4种限制性内切酶(AluI,HhaⅠ,MspI,HaeⅢ)酶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酶切图谱基本相同,在供试的向日葵核盘菌菌株中不存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白灵6号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氮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菇有较广的氮源适应性,菌丝长势、菌丝生长速率、菌丝生长指数均表现为添加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优于添加无机氮源的培养基;且有机氮源以添加蛋白胨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最好,菌丝浓密、颜色浓白、生长指数达19.82,是实际生产中氮源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不同棉花副产物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棉花副产物培养基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棉籽壳、棉杆为主要培养基,采用试管斜面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灵芝菌种A和R生长的影响。[结果]以棉籽壳为主要培养基配方中,菌株A的最适配方为棉籽壳90%、麸皮8%、石膏1%、白糖1%;菌株R的最适配方为棉籽壳85%、麸皮13%、石膏1%、白糖1%。以棉秆为主要培养基配方中,菌株A、R的最适配方为棉秆90%、麸皮8%、石膏1%、白糖1%。[结论]以棉杆为培养基的灵芝日均生长速度均高于以棉籽壳为培养基配方的灵芝;在同一培养基配方中,菌种A除在棉籽壳配方2外,在其余培养基中日均生长速度均高于菌种R。相对于菌种R,菌种A更适合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找出适合白灵菇菌丝生长的谷物颗粒培养基,为白灵菇菌丝体的培养、提取与白灵菇栽培料的制备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在微生物实验室内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白灵1号与白灵801为供试菌株,通过对菌丝萌发时间、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不同谷物(脱壳与不脱壳)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脱壳与否,白灵1号与白灵801在供试的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最适合供试白灵1号菌株菌丝生长的是脱壳高粱培养基,其次为不脱壳的小麦和高粱培养基,最适白灵801生长的是不脱壳大麦培养基,其次为不脱壳小麦、荞麦、高粱米培养基;通过对比,在脱壳谷物培养基上(除荞麦外)白灵1号菌丝生长指数较高,在不脱壳谷物培养基上(除大黄米外)白灵801菌丝生长指数较高。综合各项因素,不论脱壳与否,高粱、小麦、大麦培养基相对适合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10个秀珍菇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lO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原基形成时间、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比较研究表明:在棉籽壳培养基中,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cm/d;杭农1号及秀珍菇5号原基形成时间最早;生物学效率秀珍菇5号最高达88%,而以秀丽1号最低仅35%。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到适宜茶枝屑代料栽培的食用菌优良菌株,对灵芝、平菇、香菇、杏鲍菇以及榆黄菇等11个食用菌菌株在茶枝屑和常规杂木屑栽培基质配方上的菌丝生长状况、产量和商品经济性状等筛选指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杂木屑配方相比,平菇菌株在茶枝屑配方上的菌丝生长状况更好、产量更高、商品经济性状更优;灵芝菌株在茶枝屑栽培配方上除菌丝生长速度显著低于杂木屑配方外,其他菌丝生长状况指标、产量以及商品经济性状指标间均差异不显著,其他食用菌菌株在茶枝屑配方上的筛选指标均显著差于杂木屑配方组,因此以灵芝和平菇分别作为复筛菌株.菌株复筛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枝屑代料栽培配方上夏灰1号和灵芝92菌株菌丝长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0.92、0.45 cm/d,产量最高,分别达436、45 g/棒,商品经济性状最优.经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得到夏灰1号平菇以及灵芝92是适宜茶枝屑代料栽培的优良食用菌菌株.  相似文献   

17.
为找出适合白灵菇菌丝生长的谷物颗粒培养基,给白灵菇菌丝体的培养、提取与白灵菇栽培料的制备提供一定依据。在微生物实验室内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白灵1号与白灵801为供试菌株,通过对菌丝萌发时间、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不同谷物(脱壳与不脱壳)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脱壳与否,白灵1号与白灵801在供试的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最适合供试白灵1号菌株菌丝生长的是脱壳高粱培养基,其次为不脱壳的小麦和高粱培养基,最适白灵801生长的是不脱壳大麦培养基,其次为不脱壳小麦、荞麦、高粱米培养基。通过对比,在脱壳谷物培养基上(除荞麦外)白灵1号菌丝生长指数较高,在不脱壳谷物培养基上(除大黄米外)白灵801菌丝生长指数较高。综合各项因素,不论脱壳与否,高粱、小麦、大麦培养基相对适合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灵芝富硒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Na2SeO3对灵芝产量、质量和硒富集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自然选育法对灵芝菌种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菌种进行栽培试验,以生物量和菌丝多糖产量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的Na2SeO3对灵芝产量、质量和硒富集量的影响。[结果]平板筛选结果表明,泰芝一号灵芝的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多糖产量最高,因此选择泰芝一号作为富硒栽培试验对象;在液体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2SeO3,可有效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对于菌体多糖的合成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添加的Na2SeO3浓度达到0.08%时,菌体生物量达到最大;栽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2SeO3对灵芝的生长和多糖的合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灵芝子实体中硒含量随着Na2Se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栽培培养基中添加Na2SeO3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及多糖的合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灵芝子实体中硒含量随着Na2Se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液体菌种制作,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及产量等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3个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子及其亲本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出菇期、有效成分含量;评价了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进行灵芝杂交育种的可行性.测定结果表明,3个杂交菌株中,"杂交1号"分别比亲本"广东赤芝"和"灵芝5.75"提早22和3 d出菇,产量比"广东赤芝"高178.5%,比"灵芝5.75"高34.9%;"杂交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快于2个亲本菌株,子实体三萜含量比"广东赤芝"高198%,比"灵芝5.75"高121.2%;这2个杂交子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说明这种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有实用价值,可用于灵芝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