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题讲座河蟹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杨先乐(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蟹奴病症状及危害蟹奴是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一种寄生虫,长约2~5mm、厚约1mm,体扁平、圆枣状,乳白色或半透明,属甲壳动...  相似文献   

2.
将体质量(127.07±10.92)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成体雄蟹和体质量(86.16±6.80)g雌蟹离水,分别暴露于室温(20~22℃)下0 h(对照组)、8 h、16 h和24 h,随机选取12只蟹(雌、雄各6只)采肝胰腺和肌肉样品,测定组织匀浆清液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酮酸、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肌糖原比,探讨不同干露胁迫时间对河蟹成体呼吸代谢、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雄蟹肝胰腺中LDH活性随干露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24 h时最高;雌、雄蟹肌肉中LDH活性均随干露时间延长而下降,而SDH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8 h时最高;(2)雄蟹肝胰腺中的糖原含量随干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雌、雄蟹肝胰腺中的丙酮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24 h最高;雄蟹肌肉中的糖原含量在24 h时最高,而肌肉中MDH活性显著下降;(3)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T-AOC和CAT活性均在24 h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雌...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蟹的病虫害防治河蟹一般不易生病,但池塘水质恶化、过肥,塘底污泥太多,也容易引起河蟹的疾病发生。人工养蟹的病虫害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1.寄生虫危害。“蟹奴”是一种寄生虫,专门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体液为营养。“蟹奴”为白色,呈扁平,圆枣状,...  相似文献   

4.
吴自飞 《水产养殖》2011,32(9):37-38
1合理放养大规格优质1.1选择优质蟹种优质蟹种是指养殖河蟹的品种要纯正,蟹种质量要优良。选择优质蟹种要做到四看:一看蟹种的腹部,如雌蟹腹部已变为近似圆形,即已呈团脐,脐周围长有绒毛,腹甲第四、五节变宽,则表明该雌蟹己性早熟。雄蟹腹甲内的交接器若已发育成白色坚硬骨质化的管状物,则表明该雄蟹已性成熟。  相似文献   

5.
陈再忠 《水产学报》2005,29(5):630-634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在520nm波长测定了未成熟、早熟和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与性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1)各组蟹肝胰腺ACP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性腺;(2)早熟蟹肝胰腺中ACP活性都显著高于未成熟蟹而低于正常成熟蟹,在各发育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早熟雌蟹和正常成熟雌蟹卵巢中ACP活性都较早熟雄蟹和正常雄蟹精巢低,早熟与正常成熟个体没有差异;(3)早熟雌蟹肝胰腺ALP活性显著高于未成熟和正常成熟雌蟹,而与三组雄蟹处于同一水平,但是,早熟和正常成熟雌雄蟹的性腺中ALP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1)性腺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动员或合成主要与肝胰腺ACP有关;(2)性早熟的发生与肝胰腺中ACP和ALP活性的显著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专题讲座河蟹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杨先乐(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蟹奴病症状及危害蟹奴是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一种寄生虫,长约2~5mm、厚约1mm,体扁平、圆枣状,乳白色或半透明,属甲壳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崇明岛内不同区域大规格河蟹的养成效果,对崇明岛东、中、西部3个区域共12个试验点河蟹的养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试验点雌雄河蟹的平均规格为170.56 g,略高于中部(166.46 g)和西部(164.08 g)试验点。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雄蟹规格上,东部试验点雄蟹规格显著高于西部(P<0.05),而3个区域雌蟹的生长规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区域河蟹的肥满度非常接近(0.59~0.60),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区域内雄蟹的肥满度均显著高于雌蟹(P<0.01)。3个区域大规格河蟹(雌150 g、雄200 g以上)的平均比例为36.11 %~40.00 %,呈现出从西到东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对3个区域内蟹种放养量及放养规格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当前崇明岛采用的几种不同的蟹种放养量和放养规格均可取得较好的养成效果。  相似文献   

8.
池养幼蟹成活率,生长及雌蟹性成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4口池塘试养幼蟹的结果。各池雌蟹与雄蟹的甲宽无显著差异(p>005),放养密度及饵料对生长和存活率有一定影响,成熟雌蟹与未成熟雌蟹腹部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尤其是2002年自南向北绝大多数生产场家出现了亲蟹不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抱卵率低、越冬成活率不高所致。为了保证育苗生产用亲蟹的质量与数量,在亲蟹交配、越冬时应掌握如下技术要点。一、亲蟹选择所谓亲蟹即性腺发育趋于成熟且尚未交配的雌雄绿蟹,当黄蟹脱壳变为绿蟹后,它标志着河蟹已进入性成熟期,雌蟹卵巢发育快,雄蟹精巢也逐渐粘稠,在自然条件下,此时的河蟹已开始生殖洄游,这是挑选亲蟹的大好时机。亲蟹的挑选应到河湖池塘中去精选,不宜在商贩的手中去挑选。具体选择标准应掌握如下几点:①必须为二秋龄蟹;②…  相似文献   

10.
正2.回捕两个池塘分别投放蟹苗1100只,经过晚捡、地笼、抽水翻塘后捕蟹量分别为594只和579只,回捕率分别为54%和52.6%。回捕的河蟹中雄蟹和雌蟹分别为691只和482只。雄蟹的残蟹率占7.52%,大于雌蟹。250克/只以下的雄蟹有198只,400克/只以上的雄蟹占3.87%;88.59%的雌蟹在150~250克/只,超过一半的雌蟹体重在150~200克/只,150克/只以下的雌蟹只占1.45%。  相似文献   

11.
河蟹亲蟹促熟培育中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药物对蟹栖拟阿脑虫的敏感性试验及其对河蟹亲蟹毒性的定性分析,确定苯扎溴铵25~30×10-6、福尔马林20~25×10-6、孔雀石绿+福尔马林(0.05+20)×10-6为防治河蟹亲蟹纤毛虫病的最佳药物浓度。记述了河蟹亲蟹纤毛虫病的病原体、症状及病因,确立了防治该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蟹奴(Sacculina)属甲壳纲、蔓足类,根头目。有关蟹奴病的流行及其对中华绒螯蟹的危害情况,国内尚未见详细的报道。1987年,作者在南汇县进行河蟹饲养试验过程中,发现蟹奴病危害河蟹相当严重。现将观察结果初步报导如下。一、病症寄生有蟹奴的蟹,外表上没有十分明显的病灶,仅腹面的脐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看到长有直径为2~5mm、厚为1mm 的  相似文献   

13.
河蟹人工育苗中亲蟹促产及抱卵蟹培育是关系到育苗成效的两个重要生产环节。作者通过多年来的生产性试验,亲蟹的抱卵率和抱卵蟹成活率均达90%以上。促产处理宜在3月上中旬进行(水温在10℃以上),促产地面积在1000m2上下,投放亲蟹密度为750kg/10-1公顷,雌雄性比掌握在2~3:1,待绝大多数雌蟹抱卵后应及时将雄蟹捕出。抱卵蟹培育的关键是防逃、合理投饲及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发现,在养殖的一龄蟹种中有不少个体出现性腺早熟。未成熟蟹种不论雌雄个体,腹部都狭长,呈钟形或略成三角形,雄蟹腹部交接器为软管状,掌节绒毛、步足前节和腕节上的刚毛均短而稀疏,打开头胸甲可见桔黄色肝脏,头胸甲背部颜色为黄色,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背部蟹纹不明显,背部较平坦。而性腺成熟河蟹雌蟹腹部变圆,并且周围密生绒毛,雄蟹腹部交接器已经骨质化,坚硬成管状,掌节绒毛稠密,并且较长.颜色也较深,步足前节和腕节上的刚毛粗长、稠密、坚硬,打开头胸甲肉眼可见雌性肝区上面有两条紫色长条卵巢,卵粒清楚,雄性肝区有两条白色块状精巢,背部颜色较深,为绿色甚至为黑绿色,蟹纹明显,背部凹凸不平。河蟹性腺成熟后,蟹体脱壳困难,90%以上因蜕壳不遂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有的养殖户甚至因此而亏损。  相似文献   

15.
二、怀卵蟹饲养(孵幼) 亲蟹交配产卵后,其腹部所携带的受精卵就进入胚胎发育阶段,直至幼体出膜,怀卵蟹才算完成生殖使命。因此怀卵蟹的饲养过程,同时也是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怀卵蟹的饲养管理是河蟹繁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饲养方法 怀卵蟹可采用散养或海中笼养办法进行饲养。 海水池塘散养:与饲养亲蟹相比,怀卵蟹除要求海水环境外,一般的管理方法基本相仿,只是管理更需要精心些。 (1)必须雌雄分养:因为如果有雄蟹混养在怀卵蟹中,雄蟹会追逐纠缠怀卵蟹,重复交配,你争我夺,容易造成怀卵蟹步足伤残或卵粒散落。 (2…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海南岛自然气候条件、探索河蟹早育技术。1998年在海南省三亚市桐牛村新开挖的土池中开展冬季河蟹育苗高产试验。整个育苗自12月初开始至翌年1月中旬结束、在总面积为5亩的幼体培育池中、共培育出大眼幼体1344万只,计重84公斤。1 亲蟹来源亲蟹从浙江肖山、上虞等养殖户处由长江或钱塘江天然蟹苗养成的商品蟹中直接选购、雌雄性比例3:1。雌规格每公斤12只左右,雄每公斤10只以下。1998年12月6日共选购亲蟹188.5公斤,其中雌1510只.雄580只。用聚乙烯网袋外加泡沫箱包装空运。促产池为…  相似文献   

17.
刘瑞兵 《内陆水产》2005,30(11):13-14
2004年利用10667m。池塘进行的河蟹生态养殖试验,结果产成蟹1456kg,平均125g/只,最大雄蟹个体重210g,最大雌蟹个体重165g;每667m^2产成蟹91kg,产值4681元,纯利3237元。  相似文献   

18.
正由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雌蟹相对于雄蟹性成熟较早。常州地区市场消费规律一般是中秋国庆双节起开始有雌蟹少量上市,此时河蟹价格处于"尝鲜价",相对较高,而本地雄蟹上市要到11月中下旬。武进区前黄镇河蟹养殖户钱建国瞅准了这个商机,大胆创新养殖模式,在2014年河蟹雌雄分养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养殖模式,2015年进行了"河蟹雌雄8∶2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塘口情况试验塘口面积15亩,呈长方形,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河蟹在淡水中生长 ,在河口浅海的半咸水处 (盐度 8% -3 3 % )繁殖。河蟹大多数为二令性成熟。当黄蟹变成绿蟹时 ,标志着河蟹的性腺进入成熟期 ,开始降河生殖洄游。我们应掌握河蟹养殖的基础理论知识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总结和探索河蟹的池塘养殖规律和技术措施 ,提高河蟹的池塘养殖产量 ,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 河蟹的生物学特点河蟹 (Eriocheirsinensis)是十足目动物 ,由头胸部、腹部、胸足等部分组成。它的头部与胸部愈合在一起称为头胸部 ,是蟹体的主要部分 ,头胸部的腹面被腹甲所包。它的腹部退化 ,拆迭在头胸部后下方 ,腹…  相似文献   

20.
防治河蟹蜕壳障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因引起病理性蜕壳不遂的几个主要原因:①黑亮蟹不蜕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无水处十足撑起、腹部悬空,口不吐泡沫,蜕壳困难;②长毛蟹不蜕壳,在河蟹体表大量原生动物及霉菌附着生长,蟹不吃食;③黑鳃、藻类鳃、烂鳃、甲壳溃疡引起的不蜕壳症;④河蟹因水肿病、肠胃炎引起的不蜕壳症;⑤因寄生虫、蟹奴寄生而引起的不蜕壳。 二、症状与病变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甲交界处出现裂痕,但无力蜕壳或蜕出部分壳而导致死亡。 三、流行情况本病在池塘养蟹中较为常见。大规格蟹种、后期成蟹等常会发生此病,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