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专题讲座河蟹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杨先乐(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蟹奴病症状及危害蟹奴是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一种寄生虫,长约2~5mm、厚约1mm,体扁平、圆枣状,乳白色或半透明,属甲壳动...  相似文献   

2.
河蟹蟹奴病和纤毛虫病的防治措施1.蟹奴病症状:蟹的腹部内侧能见到一些形如绿豆大小的白色颗粒。数量为几个至几十个,这些颗粒即为蟹奴。寄生蟹奴的河蟹生长缓慢,肉味恶臭。患病蟹雌雄难分,雄蟹的济呈椭圆形,近似雌蟹。雄蟹腹部、腹败与足雌性化,精染与输输管退化,雄蟹体内精巢甚至变成两性性腺或变成卵巢。雌蟹也有卵巢与输卵管退化现象。这是由于蟹奴内体蔓延到神经系统和生殖3官所致。防治方法:一旦蟹奴寄生,用一般药物治疗很难有效,应以预防为主。预防:(1)不购有寄生蟹奴的蟹林。(2)彻底清塘:将池水放至10cm以下,每亩…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蟹的病虫害防治河蟹一般不易生病,但池塘水质恶化、过肥,塘底污泥太多,也容易引起河蟹的疾病发生。人工养蟹的病虫害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1.寄生虫危害。“蟹奴”是一种寄生虫,专门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体液为营养。“蟹奴”为白色,呈扁平,圆枣状,...  相似文献   

4.
专题讲座河蟹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杨先乐(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水产大学,上海200090)蟹奴病症状及危害蟹奴是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一种寄生虫,长约2~5mm、厚约1mm,体扁平、圆枣状,乳白色或半透明,属甲壳动...  相似文献   

5.
据几年来的初步调查和研究,目前严重影响我国河蟹养殖业发展的病害有上岸症、黑壳病、黑鳃病、颤抖病、蟹奴病、肠炎病、烂爪病、性早熟等十多种。以上河蟹病害的发生,其病原大致为:细菌性、病毒性、原生动物性及生理性几大类,以细菌类的疾病危害最大。影响最深的细菌以弧菌属的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创伤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为主;气单胞菌属中以嗜水气单胞菌、气单胞菌为主;原生动物中以钟型虫、聚缩虫等纤毛虫类为主;生理性的以性早熟蟹为代表,加上投饵不科学,摄食量降低,导致营养奇缺,  相似文献   

6.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河蟹抖脚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自 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后,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 3月至 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 3克的蟹种至 300多克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损失惨重。因此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河蟹已成为人工繁育与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河蟹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导致蟹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科学使用渔药治疗蟹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注点。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给药疗程和药后处理简单阐述蟹病的治疗过程,以期为蟹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境 《淡水渔业》2002,32(2):25-27
近年来 ,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 1999年 ,江苏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 ,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对此 ,去年以来 ,在省、市、县各级水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各地河蟹生产逐步开始了健康养殖的试验示范 ,并且成效显著。笔者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 :1 严把蟹种关1 1 品种要纯正 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大水系 ,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实践证明 ,不同水系的河蟹 ,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1 1 长江水系蟹种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从事鱼病门诊近30年积累的经验并综合国内有关报道,将生物法巧治水产动物病虫害验方总结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混养法1.混养鲤鱼抑制河蟹蟹奴病在蟹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鲤鱼,可吃掉或抑制蟹奴幼体数量。2.混养泥鳅防止黄鳝发烧病病鳝表现焦躁、互相缠绕而死,在鳝池(箱)内放入少量泥鳅,一方面可利用泥鳅吃掉残饵,另一方面通过泥鳅上下窜游,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拟阿脑虫病(Paranophrysiasis)已成为河蟹抱卵蟹培育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造成抱卵蟹大批死亡,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河蟹的育苗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对抱卵蟹拟阿脑虫病的病原体、症状、流行情况、危害、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我们生产实践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4,(11):76-76
十四、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拟单缩虫、单缩虫及杯体虫等。[症状]危害虾蟹的卵至成体。严重时体表有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对低溶氧敏感,常引起幼体大量死亡。[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良饲料,保持良好水质,提高机体抗病力。2.疾病早期可加大换水量,投喂鲜活饵料,促使幼体脱壳。3.疾病严重时,用10~15克的茶籽饼,或0.3~0.5克甲壳宁全池泼洒,保持24小时,促使脱壳后再大换水。十五、蟹奴病(河蟹)[病原体]由蟹奴寄生于…  相似文献   

12.
薛美 《科学养鱼》2002,(2):42-42
河蟹纤毛虫类疾病是河蟹养殖生产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各期幼体、蟹种、成蟹等均有危害,尤其对二龄蟹危害最为严重。该病在上海地区全年都有发生,一般6~9月为发病高峰期。纤毛虫类常见种类有聚缩虫、累枝虫和单缩虫等,主要寄生于河蟹的腹甲、附肢、口器及鳃等部位。中度感染的病蟹放在水中,肉眼可见体表、附肢上有少量土黄色的绒毛,腹甲表面尤为明显。当河蟹严重感染时,肉眼明显可见河蟹整个甲壳、附肢和口器等部位都被土黄色或黄绿色绒毛(体表还附着绿色丝状藻类等)所覆盖,不易清除,导致河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食欲下降乃至…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特种水产品的偏爱和河蟹高利润的刺激,河蟹养殖在全国遍地开花,与此同时,人为过多的调控和干预,使河蟹疾病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尤其是令蟹农谈抖色变的“抖抖病”,更是来势迅猛,损失惊人。笔者在多年的技术推广中认为,只有树立蟹病“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兼施、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做好“六消毒”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降低“抖抖病”造成的损失。 1 做好蟹种的消毒工作 生产实践证明,即使是体质健壮的蟹种,或多或少都带有各种病源菌。放养未经消毒处理的蟹种,容易把病源体带进池塘,一旦条件合适,便大量繁殖而引起疾病。因此,在放养前将蟹种浸洗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或减  相似文献   

14.
河蟹颤抖病是当前河蟹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严重地阻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九九年该病的发生率达50%以上,死亡率达30%以上,甚至个别池塘达到死亡率在8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业者谈“抖”色变。河蟹颤抖病,又叫“宽爪病”或“抖抖病”等,其主要症状为:病蟹的援食减少,活力能力减弱或爬到池岸边或伏于水草之上,反应迟钝,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背部向下很难翻身。病蟹解剖后,蟹体的肉质糊化,甚至步足肌肉萎缩,中空。有些病蟹肝脏病变,肠道发炎,无食或少量食物,有些病蟹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15.
目前河蟹有报道的常见病共有二十多种,其中有些病害对河蟹养殖的危害很大,如何正确防治蟹病,并且如何正确用药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已经被国际上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17.
<正>苏州市吴中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是河蟹养殖老区,蟹农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令广大养殖户担心的是河蟹颤抖病似有卷土重来之势。2018年8月至11月,吴中区临湖镇现代渔业示范园、东山镇俞家厍、车坊镇澄湖养殖场共16个蟹塘先后发生程度不一的河蟹颤抖病病例。我们对疑似颤抖病的病蟹进行细菌学检测,同时送样到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中华绒螯蟹螺原体PCR检测方法(SC/T 7220-2015)检测是否存在螺原体。本文报道2018年吴中区河蟹颤抖病发病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病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河蟹幼蟹期的主要敌害生物有鱼类、青蛙、蟾蜍、鼠和水鸟等。其中早期阶段以鱼类、青蛙、赡蜍危害较严重,后期以鱼类、鼠、水鸟危害较严重。 1.鱼类对幼蟹的危害 鱼类中以鲤鱼对幼蟹的危害最大。鲤鱼是底栖性鱼类,食性杂,喜食底栖动物和人工饲料。鲤鱼能捕食幼蟹和蜕壳蟹。如果养蟹塘清塘除害不彻底,池中留有鲤鱼,则河蟹的  相似文献   

19.
呼肠孤病毒引起河蟹颤抖病的人工感染与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5年发现河蟹“颤抖病” (或称“抖抖病” )以来,到 1999年止,全国各河蟹养殖主要省区均发生了颤抖病的报道。刚开始发现颤抖病时,以池塘河蟹精养池发病为多,流行季节在 5~ 10月,高发季节在 6~ 9月,主要危害 2龄蟹;至今,除池塘精养池仍发病外,其它不同养殖方式下的养殖河蟹也有发病,只是池塘精养池的发病率最高, 1龄蟹发病现象也很严重,流行季节呈明显延长,从 4月到 11月均有发病,高发季节在 5~ 10月,具明显的暴发特征,疫区损失严重。国外对蟹类病毒已有一定研究,但不涉及中华绒螯蟹〖 1、 2、 3、 4、 5〗,国内…  相似文献   

20.
宋长太 《齐鲁渔业》2002,19(12):19-19
近年来,养蟹的病害频频暴发,给河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研究证明,河蟹的病害与蟹池的底质关系很大。因为河蟹是爬行动物,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底泥中度过的,所以蟹池的底质不仅对成蟹的色泽、鲜度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许多蟹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的流行、发生都与藏污纳垢的底质有关联。 养蟹池塘经过1年或多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蟹的粪便、残剩饲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池埂下塌的泥沙混和,使池底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蟹池中的淤泥过多,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往往使池塘中本来就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