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黎明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37-12438
[目的]完善湘西烤烟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探索了不同种植密度(1.2m×0.60m;1.2m×0.55m;1.2m×0.50m)和施氮量(90、105、120kg/hm^2)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地上部分的生长势、株高、茎粗和有效叶片数均增加,而种植密度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同一种植密度下,施氮量为120kg/hm^2时,烤烟产量最高,而施氮量为105kg/hm^2时,烤烟产值最高;当种植株距为0.55m,施氮量为105kg/hm^2时,烤烟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同一施氮水平,各种植密度间烤烟的产量、产值差异不大。[结论]确定了湘西烤烟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  相似文献   

2.
以南阳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为供试材料,设置了16个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组合的对比试验,探究了施氮量和留叶数对豫南烟区高成熟度烤烟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当地烤烟上部叶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留叶数组合。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留叶数对云烟87烟株的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当留叶数相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上部叶的产量和产值上升,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烟碱和总氮含量增加,糖碱比下降,钾氯比和氮碱比增加,香气物质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烟气质量、烟气丰富程度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相同时,随着留叶数的增加,烤烟上部叶的产量和产值下降,烟碱和总氮含量显著下降,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提高,香气物质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烟气质量和感官总分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施氮量为60 kg/hm2、留叶数为18片/株处理下的烟叶整体质量最好,表现为产量和产值较高,叶片疏松程度高、油分足、烟叶成熟度高、化学成分比例较协调、香气物质充足、感官品质较好,可用于指导当地高成熟度烤烟上部叶的生产和收购。  相似文献   

3.
采收成熟度对南丹山地烤烟质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广西南丹山地烤烟质量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烟株中部尚熟、成熟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试验。[结果]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先由差变好,再由好变差;上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单叶重持续下降;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值先增加后减少,总氮、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趋于下降;烟叶香气成分总量及其中性组总量、酸性组总量先升高后降低,碱性组总量趋于升高;烟叶香气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烟叶香气型指数趋于升高,过熟采收对香型风格稳定有不利影响。[结论]南丹山地K326品种中部烟叶不宜尚熟采收,更不宜过熟采收,必须成熟采收。  相似文献   

4.
杨学书  李佛琳  韩伟  陈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10-18811
[目的]探索烤烟品种云烟87的最佳施氮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施氮处理(N60、75、90、105 kg/hm^2),比较各施氮量下烤烟的生长和产质量表现。[结果]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烟株株高及各部位叶片的生长,产量由2 328.0 kg/hm^2增加到3 306.0 kg/hm^2,产值由32 058元/hm^2增加到45 728元/hm^2。但施氮量低于或高于N75 kg/hm^2都会降低中上等烟叶的比例,使烤烟均价下降。[结论]从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施氮量以7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用量对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雨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72-773,823
[目的]探讨氮用量对烤烟质量的营养调控技术。[方法]设置6个施氮处理(施纯氮45.0、52.5、60.0、67.5、75.0、82.5 kg/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对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纯氮量不高于75.0 kg/hm2时,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烤烟香气成分的形成,其中以施纯氮75.0 kg/hm2时效果最好;施纯氮量高于75.0 kg/hm2时,烤烟的品质均下降。评吸结果表明,施纯氮75.0 kg/hm2处理的烟叶香气较丰富,饱满;杂气较轻;余味微滞,品质最佳。[结论]施纯氮75.0 kg/hm2处理的烟叶中性香气成分最高,感官评吸质量表现最好;其次是施纯氮67.5 kg/hm2和施纯氮82.5 kg/hm2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吉林敦化烤烟烟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技术对2006~2007年5种施氮水平处理下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单料烟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总含量是增加的,到达中等施氮(纯氮90kg/hm2)水平时,烟叶香气物质成分总量积累达到高峰,之后,烟叶中总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水平相比较,以中氮处理(处理③)烟叶中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最高,其次是中低氮处理(处理②)和中高氮处理(处理④),施氮不足(处理①)或过量(处理⑤),烟叶香气质量均最差。进一步的评吸结果也表明,烟叶感官质量的变化与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均匀设计在黔南烟区烤烟栽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研究烤烟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烟叶平均单叶重、产量、产值、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评吸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黔南烟区无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施氮量8~8.5kg/667m2,密度1000~1100株/667m2(行距为110cm,株距为55~60cm),留叶数20~22片,可获得较理想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留叶数对彭水烤烟品质的影响,为重庆市烤烟生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试验分析了不同留叶数对重庆彭水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评吸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彭水烤烟两糖含量整体较高,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还原糖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烟碱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钾含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留叶数为20片叶处理的烤烟劲头和烟气浓度中等,杂气微有,香气质较好,香气量尚足,余味尚净尚舒适,同时其产值收益和工业利用较均衡.[结论]综合考虑,彭水烤烟留叶数20片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中、上等烟叶量和烟叶化学成分是反映烤烟品质的二个主要的方面.打顶时期和单株留叶数是影响烤烟品质的主要农艺因素.现蕾和现蕾前打顶留20叶,中、上等烟叶率稳定在80%左右;现蕾和现蕾前打顶,增施氮肥提高中、上等烟叶量.烟叶中烟碱和糖的含量可变性较大,全氮、钾等含量可变性较小.打顶早、留叶数较少时.烟碱和全氮含量较高;留叶较多时增施氮肥,有使烟碱含量增高趋势.含糖量以现蕾打顶处理的较高,与施氮量、密度不呈相关趋势.早打顶、较少留叶可提高烟叶含钾量.本试验条件下.N(90)水平现蕾留20叶打顶为烤烟优质丰产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0.
黄继魁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66-5768
[目的]筛选适宜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为乐业中稻生态条件下Q优6号高产及增收节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Q优6号为研究材料,设2个施纯氮量150、225kg(N)/hm^2和4个栽培密度24万、30万、36万、427)万蔸/hm^2。[结果]Q4L6号产量主要受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影响,其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施氮量为225kg/hm^2、栽培密度为36万蔸/hm^2时,有利于Q优6号的增产。[结论]较高的施氮量和362万蔸/hm^2左右栽培密度有利于Q优6号在乐业中稻区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福建烟区烤烟不同部位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福建烟区不同部位烟叶品质间的差异状况,以期提高福建烤烟的工业可用性。[方法]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于2006年对福建烤烟主产区三明、龙岩和南平上、中、下3个部位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物理特征特性和感官质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3个部位烟叶的单叶重、叶片厚度、密度和单位叶面积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烟叶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粗烟碱含量、有机钾指数、施木克值及糖/碱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及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刺激性、余味和总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福建烟区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中,比例协调,尤其是多酚类物质和乙醚提取物的含量较高,香气物质含量丰富,工业可用性较强。总体评价以中部叶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遮阴对烤烟叶片结构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烟草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为培育合理的株型、确定适当的栽培密度和烟草品质与生态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5为供试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用遮阴网营造不同的光照环境(覆盖1层遮阴网,约透光50%;覆盖2层遮阴网,约透光25%),研究了遮阴对烤烟叶片结构、光合性状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烟草叶片组织厚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增加。致香物质多为烟草叶片次生代谢产物,而光照对植物次生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遮阴改变了烤烟生长的光照条件,因而影响烟株体内生理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13.
烤烟香型的重要影响因子及香型指数模型的构建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烟叶香型风格的定位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地区烤烟的中部叶片为材料,测定其香气成分及常规化学成分,并对烟叶进行单料评吸。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烟叶香型指数模型。[结果]烟叶中有9种香气成分对其香型的影响较大。对烟叶浓香风格形成贡献由大到小的影响因子为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异戊酸〉二氢-β紫罗兰醇〉法尼基丙酮〉苯甲醇〉巨豆三烯酮;对烟叶清香型风格形成贡献由大到小的影响因子为大马酮〉棕榈酸〉甲酯。当Y香型指教〈2.8时烤烟为清香型,Y香型指数在2.8~3.8之间时,烤烟为中间香型,Y香型指数〉3.8时烤烟为浓香型。[结论]所建立的烤烟香型指数模型对烤烟香型风格的判断准确率为87.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优化清香型烟叶采收成熟度,提升清香型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设计烟叶的4种成熟度档次处理(未熟、初熟、适熟、过熟),分析不同成熟度对初烤烟叶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初烤烟叶评吸质量得分以及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烟叶适熟采收,初烤烟叶评吸质量得分较高,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较高;烟叶初熟采收,评吸质量次之;烟叶未熟采收、过熟采收,评吸质量较差.[结论]综合考虑,烟叶适宜采收的成熟档次为适熟的烟叶,其次为初熟烟叶,不宜采收未熟烟叶和过熟烟叶.  相似文献   

15.
海洋  毛多斌  张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55-19558
[目的]研究了河南不同地区烤烟中致香物质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河南14个不同地点的2年C3F烤烟中提取致香物质,通过GC/MS分析这些成分,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南14地的烤烟可分为5个等级。禹州、临颍和邓州为第1等级;卢氏、睢阳、内乡为第2等级;许昌县、宜阳、灵宝、郏县为第3等级;方城和鹿邑为第4等级;济源和嵩县为第5等级。[结论]综合主成分F值越接近于0,烤烟的香气量品吸评分越高。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兴山烟区气候因素与烤烟质量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兴山县烟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综合分析湖北省兴山县烟叶产区适宜种植烤烟的海拔、气象等气候因素,并将该区烟叶的外观质量、感官评吸质量与津巴布韦烟进行比较。[结果]兴山烟区具有与津巴布韦相似的气候环境条件,具备生产优质烤烟的气候条件,属优质烤烟适宜产区。2006~2007年兴山县烟叶质量取得较大进度,烤烟质量接近进口烟叶质量水平,兴山烤烟的内在化学成分特别是香气质、香气量与津巴布韦烤烟相似,出丝率、还原糖含量、两糖比值等理化指标表现出优势,香气质量有独特表现,但与国外优质烤烟仍有差距。[结论]兴山烟叶在保持原有质量优势的基础上,应提高烟气细腻程度和余味舒适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河南烤烟上部叶烘烤质量的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进行上部叶适宜成熟度密集烘烤试验。[结果]试验表明,上部叶提前采收烤后烟叶油分减少,身份较厚,组织紧密。适度推迟采收,烤后烟叶橘色烟比例增加,组织变疏松,油分增多,色度变强;促进叶内致香物质转化,提高烟叶香气,减少杂气、刺激性,使余味更加舒适。采收过晚,容易导致烟叶干物质过度消耗,烤后杂色烟增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结论]上部烟叶推迟7 d左右采收,可有效改善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提高评吸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减轻,值得在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全面、完善地应用烟叶化学指标表征其品质特征的方法.[方法]以红大、K326、云87等5种具有代表性的烤烟品种的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的评吸结果、常规指标、致香成分、有机酸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红大烟叶清甜韵好,香气量充足;在常规指标中表现为烟碱、总糖、还原糖、pH高于其他品种;在致香成分中表现为直链脂肪酸及酯高于其他品种烟叶;在有机酸中表现为异戊酸、2-甲基丁酸、十六酸、苯甲酸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烟叶.[结论]研究可为应用化学指标表征红大品种烟叶的品质特征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烤烟生产技术改进方向。[方法]2013年采集全国主要烟区烟叶样品,进行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鉴定,分析外观质量与其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烟叶身份与香气质、刺激性得分相关性较强,其次是烟叶颜色,均起正作用;烟叶叶片结构对香气量得分的负面影响最大,其次为烟叶颜色,起正作用;烟叶颜色对烟叶杂气得分的负面影响最大;烟叶颜色与余味得分的关系最紧密,其次为烟叶油分,均起正作用。[结论]初步认为现阶段国产烤烟生产主要改进方向为通过调整栽培调制技术改善烟叶颜色和叶片结构,提高烟叶油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