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皱纹盘鲍在福建沿海的繁殖季节一般有春、秋2季,春季5~6月份,秋季10~11月份。近年来随着工厂化育苗规模的不断扩大,采苗季节对亲鲍需求量逐年递增,其价格也不断攀升,2010年达520元/kg。在采苗季节能够提供充足、健壮、质优的亲鲍尤其关键,不但能降低育苗成本,而且也是苗场生产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现将皱纹盘鲍秋季人工育苗亲鲍促熟培养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鲍的人工育苗过程中,要求成熟亲鲍能在较短的预期的时间内集中排放精卵,集中采苗。而在生产实践中,即使亲鲍的性腺达到成熟的程度,在比较恒定的环境条件下很少能自行集中排放精卵。即使能集中排放,其排放的时间也难以人为掌握。采用刺激催产的方法,可使亲鲍预期集中产卵、排精。多年来,人们研究采用过阴干流水升温刺激法、紫外线照射海水刺激法、过氧化氢刺激法、雄鲍性腺搅碎  相似文献   

3.
在鲍鱼人工育苗过程中、稚鲍期是历时最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饲育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左右人工育苗的效果。在稚鲍培育前期,即采苗板培育阶段,底栖硅藻饵料如不能满足,则往往导致稚鲍生长缓慢、成活率低,单位水面出苗量不高。特别是当稚鲍进入壳长3-5毫米以后,由于摄食能力的增强,如果继续使用采苗板方式培育,  相似文献   

4.
在鲍的人工种苗生产技术中,以初期生活史研究(村山,1935,猪野,1952)为基础,继而在采用透明波纹板作采苗器(菊地,1965)、育苗用亲贝的成热管理(菊地、浮,1974a)、紫外线照射海水以诱导产卵(菊地、浮,1974b)以及鲍的足部分泌物对幼体附着的诱引作用的发现(关、营野,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沿海,皱纹盘鲍秋季人工育苗效果明显优于春季育苗.采取异地引进亲鲍、用面积1 m2的透明塑料薄膜培养硅藻饵料并用于采苗,薄膜投放密度14片/m2,担轮幼体布池密度10×104~15×104个/m2等技术措施,匍匐幼体平均采集密度200~300个/片,稚鲍的前期培育时间可延长至44 d,剥离规格达4.64 mm;稚鲍剥离至池底水泥板上进行继续培育,培育密度2000~2500个/m2,至壳长10 mm时成活率可达79%;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1200个/m2.  相似文献   

6.
黄健 《福建水产》2006,(2):64-67
本研究将海水水源水处理技术应用于九孔鲍苗种培育生产中,连续三年每个年度育苗均获成功,累计培育出商品鲍苗116.18万粒。而仅使用常规砂滤海水培育鲍苗的对照组,相同的季节在不同场所用相同的管理办法,采苗后15~40天,鲍幼体全部死亡。因此,认为水源水处理的海水培育鲍苗是稳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日本大鲍与皱纹盘鲍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大鲍,与我国产皱纹盘鲍进行了杂交育苗试验,在540m^2鲍育苗池中,1999年6月常温采苗至当年11月份,培育出平均壳长17.9mm的皱纹盘鲍雌与日本大鲍雄的杂交鲍苗180余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300余粒/m^2。这些杂交鲍苗,经过1年多的室内饲育,至2000年11月平均个体壳长达37mm,最大个体壳长达45mm,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状和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北方皱纹盘鲍和南方杂色鲍的育苗及养殖生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量死亡,使我国鲍的增养殖生产出现了滑坡,经济损失惨重。笔者自1997年以来先后在辽宁、山东开展了日本盘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苗的大规模生产性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亲鲍的促熟培育1.亲鲍的选择应取壳长7c m~10c m、体质健壮、无创伤、足肌活动敏捷的天然鲍或人工养殖的成鲍作为亲鲍,雌雄比例为4∶1。2.设备要求选用适于保温和控制光线的育苗池作为升温蓄养亲鲍池,可将亲鲍装入笼内吊养于池中,或在池底放置深色塑料板或瓦片制成的拱形巢穴,供亲鲍栖息。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后期面盘幼虫不同采苗密度、不同底栖硅藻与稚鲍不同培育密度,对鲍苗的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认为最佳采苗密度应为2万个/m2后期面盘幼虫;当地底栖硅藻混合种的饵料效果优于纯种,剥离后稚鲍的培育密度不直超过4000粒/m2。在640m2水面中有出壳长1.2~1.5cm鲍苗201.6万粒,平均出苗量3150粒/m2。专家鉴定认为,本课题在皱纹盘鲍不同育苗密度、不同饵料对育苗效果的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杂色鲍(haliotis diverioclor)俗名九孔鲍,是名贵海产品,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主要贝类养殖品种.要发展鲍鱼的养殖,首先要解决种苗生产问题.鲍鱼的人工育苗技术是指在鲍鱼的性腺成熟季节以及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亲鲍排精、产卵,以达到孵化大批量的鲍鱼苗来满足市场要求.在湛江,每年的4~6 月和8~12 月是鲍鱼的繁殖季节,这时鲍鱼的性腺成熟度好且水温合适,是进行人工育苗的好季节.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7,(9):74-74
福建省平潭县是坛紫菜育苗和养殖大县,一年一度的采苗季节又到了,许多菜农纷纷提早采苗,提早收割,目的是为了抢个先机,图个好价钱。平潭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王云认为,坛紫菜正常采苗季节在9月中旬前后,也就是“白露”至“秋分”节气。  相似文献   

12.
南方杂交鲍一般是指以南方皱纹盘鲍为母本,以北方黑鲍为父本,2者杂交得到的子代鲍。近年来,南方杂交鲍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普及,普通养殖户也能掌握其技术。但在育苗过程中出现了幼鲍在季节转变(特别是冬季转春季和春季转夏季)和高温季节易发病,进而造成大面积死亡的情形影响了苗种生产。其实在育苗过程中,苗场生产者会关注水质、幼苗本身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鲍育苗设施的设计原则与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聚  施宝 《齐鲁渔业》1996,13(3):15-17
研究了鲍工厂化育苗设施设备的场址选择,平面立体配置,沉淀贮水池容量,亲鲍培育室、鲍育臻育苗池的技术参数以及育苗用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臭氧在鲍鱼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实验,证明了臭氧处理海水在鲍育苗中对水质改良、敌害生物处理、采苗,及底栖硅藻培养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是鲍鱼育苗现阶段重要的海水处理与活化手段之一,在生产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虾夷扇贝增养殖生产的发展,亲贝资源量逐渐增加,在繁殖季节海区出现大量虾夷扇贝浮游幼虫,为充分利用浮游幼虫资源,获得优良虾夷扇贝苗种,协助采苗业户及相关苗种收购业户对特定海域采苗进行技术支持。技术路线如下。一、海区采苗预报及采苗时机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九孔鲍苗脱板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九孔鲍育苗连续出现严重脱板和剥离后暴发性死亡等现象,致使九孔鲍苗育苗量大幅度减少,已严重制约我国南方地区鲍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笔者根据近年对海南省九孔鲍育苗病害调查及鲍苗病害防治试验结果,对九孔鲍苗“脱板病”的病因进行浅析,并提出几点病害防治的建议,以供科研与生产人员参考。一、应注重亲鲍的培育工作亲鲍培育是繁育优质鲍苗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没有培育出性腺成熟的亲鲍,就不能获得优质的受精卵,而劣质的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容易出现发育不良、大量死亡的现象。培育优质亲鲍可采取如下措施:1.…  相似文献   

19.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的越冬成活率及抱卵量是直接影响当年生产和成本的因素。我们于1994~1995年在赣榆县榆城育苗场进行河蟹人工育苗,将购进的1500公斤雌蟹(共12000只)经交配促产后,散养于3个室外土池(面积共3600多平方米)中越冬,采苗获得抱卵亲蟹11031只,越冬成活率为91:9%,每只抱卵亲蟹的平均采苗量为26万只,育苗取得成功。现将亲蟹越冬饲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紫菜人工育苗有三种方式,即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体细胞有苗。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是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据笔者实践,并结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教训,简述对紫菜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的几点看法。1影响贝壳丝状体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照、营养盐比重、pH值等。在生产管理中必须随时注意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符合藻丝各生长阶段的要求1.1温度的控制9月份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露”降温季节池内水温低于22.5℃时苗易早熟,并自然放散,出现“跑苗”现象,影响了采苗生产。1993年我市采苗单位就遇到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