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华北储粮生态区的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分另q在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开展稻谷储藏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仓房隔热改造、仓顶喷涂反光隔热漆、冬季自然通风降温和夏季机械制冷降温等多种措施优化组合,可以将储藏稻谷的最高温度控制在26℃以下,储藏三年稻谷的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0.7mgKOH/100g,稻谷品质良好。对照仓稻谷最高粮温约为30℃,储藏稻谷两年后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3.4mgKOH/100g,接近不宜存,被安排出库。因此,这种优化组合技术适合北京地区的稻谷安全度夏储藏,在保护粮库工作人员健康,保护环境,增强粮油食品安全和推动绿色储粮科技的发展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和霉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水分、温度下模拟储藏的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进行定期的脂肪酸值测定和霉变情况观察。结果表明:储藏温度越高,稻谷含水量越大,其脂肪酸值上升速度越快,也越容易发生霉变。相比较而言,含水量分别为14.5%、13.5%晚粳稻谷和晚籼稻谷,在20℃储藏3个月,脂肪酸值变化很小,也未发生霉变。在相同储藏温度下,同一水分晚粳稻谷的脂肪酸值比晚籼稻谷更容易上升,也更容易发生霉变。脂肪酸值与稻谷霉变相关,一般而言,当稻谷脂肪酸值超过25 mgKOH/100g,开始霉变,所以脂肪酸值可作为稻谷是否发生霉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选取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优质稻谷在储藏一年中的脂肪酸值、还原糖和品尝评分值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了这些品质指标的变化与稻谷储藏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逐渐增大,还原糖先显著增加后逐渐下降;品尝评分值缓慢下降,但不同品种的稻谷的变化程度有所不同,中晚籼稻谷扬两优6号的品质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高水分晚粳稻谷(水分15.3%)在高大平房仓散装储藏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械通风、粮面压盖及环流熏蒸等技术,能有效杀虫防霉,延缓品质陈化,可使高水分晚粳稻谷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鲁西地区高大平房仓内散装储藏稻谷过程中温度、水分含量、出糙率、整精米率、脂肪酸值、发芽率、粘度、品尝评分值的变化规律。定期对储存期间的稻谷进行品质、质量指标测定,然后采用软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稻谷储存损耗及延缓稻谷品质劣变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储粮和仓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科学合理储藏稻谷。  相似文献   

6.
糙米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模拟仓试验表明,安全水分的糙米在15℃以下低温和20℃以下准低温条件下储藏20个月,其储藏品质顺序为:低温仓、准低温仓、CO2仓、O3仓和常温仓。低温储藏糙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糙米品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糙米,可以安全地保持糙米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7.
富氮低氧储存稻谷品质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在富氮低氧条件下储存三年的稻谷与常规磷化氢熏蒸储存稻谷品质变化.试验仓稻谷的发芽率下降了32%,对照仓下降了42%.试验仓脂肪酸值增加为4.0(KOH/干基)/(mg/100g),对照仓为6.3 (KOH/干基)/(mg/100g).品尝试验中,试验仓的品尝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选择含水量在11.6%~14.5%的30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籼稻谷样品,分别在20℃和28℃恒温条件下储藏6个月,对其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下,试样品质劣变速度与水分成正相关性,水分越高,劣变越快,28℃储藏的试样劣变快。  相似文献   

9.
含水量不同的籼稻在不同储藏温度下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5℃、20℃、30℃、40℃四种储藏温度下和调质保湿密封恒温与自然通风恒温两种储藏状态的环境条件下,分别对水分为13.0%、14.0%、15.0%左右(±0.1%)的“鄂香1号”、“二优培九”、“汕优63”三个不同优劣品种的籼稻谷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验室模拟储藏试验,每间隔10天对其脂肪酸值、粘度、发芽率等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稻谷品种越优,含水量越大,储藏温度越高,其储藏品质劣变率和劣变速率越大。相比而言,稻谷含水量在14.0%以下,储藏环境温度在20℃以下,品质下降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大米低温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鹏程  叶真洪  陈兰 《粮食储藏》2010,39(1):17-20,28
将2006年、2007年收获的稻谷分别加工成精白大米和标一大米,在15℃、17℃、20℃及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储藏1年。结果表明:试验大米在15℃、17℃、20℃的条件下,均可保质储藏1年,常温条件下的试验大米不能安全度夏;在15℃、17℃、20℃的温度条件下储藏,同种试验大米的品质变化差异较小,影响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大米的加工精度;大米除在15℃情况下不发生害虫生长繁殖外,17℃、20℃和常温均不能避免害虫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1.
宋伟  张明 《粮食储藏》2014,(2):28-32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储藏的粳稻谷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峰值粘度变化进行监测(储藏时间为180d,测定周期为30d),结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在研究储藏条件对粳稻谷品质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品质变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在温度为30℃、25℃、20℃、15℃条件下储藏180d后,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残余活力依次下降至16.74%、23.85%、38.35%、40.17%;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温度越高,上升的趋势越明显,在30℃条件下储藏180d后,峰值粘度上升至3495cP,而在温度为25℃、20℃、15℃条件下储藏的粳稻谷样品,峰值粘度依次上升至3307cP、3262cP、3018cP。粳稻谷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值粘度的预测模型依次是:lnAt=-e-31007.16/RT×t+4.6052、lnAt=-e-24467/RT×t+7.7337。动力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1%~12%之间,可以对储藏期间粳稻谷品质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规定:籼稻谷宜存要求脂肪酸值≤30mgKOH/100g干基,粳稻谷宜存要求脂肪酸值≤25mgKOH/100g干基。对于中央储备稻谷来说,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在稻谷入库、保管直至出库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反映稻谷的品质情况,又能根据品质变化反映稻谷保管方式的适合情况,指导科学储粮。  相似文献   

13.
荆门市国库储粮重量及质量损失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荆门市国库常规储存稻谷在1~6年的不同储存期平均自然损耗为0.22%,薄膜密闭储粮的损耗率为0.13%;露天常规储粮损耗率为0.38%,薄膜密才储粮损耗率为0.29%。储粮虫蚀率:仓内常规储粮为0.17%,薄膜密闭储粮为0.1%;露天常规储粮为0.25%,薄膜密闭储粮为0.18%。储藏稻谷品质测定结果:只要在通风控温措施,无论仓内或露天存放,其差异不明显,一般储存期在两年以内的回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密闭和防虫磷三种储藏方式保藏两种稻谷,经过二年试验,观察储藏品质劣变规律。结果指出:“广陆矮”早籼稻谷和“691”中籼稻谷在武汉地区以储藏二年为宜,“691”稻长期储藏安全水分,必须控制在13%以内;应用粘度、发芽率和脂肪酸值变化预测品质劣变,是一种灵敏科学办法,应首先在储备粮的品质检测中推广应用;三种储藏方式,以防护剂预防害虫的效果最好,应在农村储粮中大力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臭氧杀虫除霉实仓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浓度为100~120ppm的O3在房式仓中对储藏的稻谷进行墙角局部(约2m^2)杀虫和防霉试验,3天后玉米象全部被杀死,6天后谷蠹全部被杀死,10天后赤拟谷盗全部被杀死,同时粮食的上、中、下层的平均水分由处理前的14.6%降至11.5%。经过1天处理后。粮堆原有轻微霉味的部位气味明显消除;经对样品的带菌量、菌相检测,处理5天后的粮食霉菌带菌量由处理前的3000个/g下降为45个/g,储藏性霉菌也由多种典型真菌减少到只有2种,而且检出率明显下降:黄曲霉由6%降为2%,灰绿曲霉由10%降为4%,白曲霉、黑曲霉和青霉均下降为零。经对处理前、处理结束时、处理后15天样品的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脂肪酸值、粘度、裂纹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没有发现明显加速劣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优质稻谷保鲜干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分为16.0%~18.6%的新收割优质稻谷采用包装打围、中间散存的方式储藏,分别使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低温储藏干燥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同时也使用低温烘干机和自然晾晒等方法进行干燥处理。结果表明:各种干燥处理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期干燥水分,干燥均匀,未增加裂纹粒(爆腰粒),发芽率、黄粒米率、整精米率、脂肪酯值和粘度等重要品质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新鲜。通过试验找到了稻谷保鲜干燥方法,可与保鲜储藏稻谷的方法配套,为保鲜大米加工常年提供新鲜稻谷原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仓房隔热保温处理,采用空调制冷控温、表层压盖等技术手段,实现糙米准低温条件储存,研究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糙米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仓温控制在20℃以内,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的糙米粮温保持在15℃以下,可以安全储存一年时间,糙米脂肪酸值低于27mgKOH/100g、品尝评分值77分、发芽率保持在90%以上、整精米率大于87%。  相似文献   

18.
李颖  李岩峰 《粮食储藏》2014,43(4):26-30
在20℃、25℃、30℃、35℃四个温度下对稻谷进行充氮气调储藏,通过对发芽率、脂肪酸值、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游离巯基含量等理化指标的测定,探讨不同温度下充氮气调对稻谷品质的劣变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充氮气调组与对照组相比延缓了稻谷品质的变化;稻谷充氮气调,低温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小但不明显,高温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下稻谷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稻谷的试验表明:稻谷的发芽率、粘度和脂肪酸值等指标均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不同。高温条件下稻谷的陈化速度最快,不利于粮食储存与保鲜;变温条件下品质陈化速度次之;而低温条件下的稻谷品质指标变化最小,都与原始数值相差无几,说明在低温下储存能够很好保持稻谷原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地区不耐储晚粳谷(水分13.8%~15.8%)在高大平房仓采取科学储粮管理模式,通过多种控温储粮手段,综合应用“四舍一”储粮技术,保持储粮新鲜品质,实现晚粳谷安全度夏,并为高水分晚粳谷在高大平房仓长期储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