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周龄健康艾维茵内鸡120羽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感染组和药物治疗组。人工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并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测定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中,感染组及感染治疗组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感染治疗组与感染组比较,血清中IL-1β的含量给药后1、7、14、21、28d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IL-2的含量7、14、21、28、35d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TNF-α的含量5、7、14、28d差异显著(P〈0.05)。由此认为上述3种细胞因子参与了鸡葡萄球菌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且IL-1β、TNF—α以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兽药喹胺醇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2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2和IL-6的含量.结果:中剂量组雄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药物剂量组(P<0.05),药后7 d雌鼠低剂量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药物组(P<0.05);药后7 d雄鼠中剂量组血清中IL-6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 d雄鼠中、高剂量组IL-6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药后7 d雌鼠中、高、最高剂量组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 d低剂量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雄鼠血清中IL-2含量在7 d和14 d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喹胺醇对小鼠血清中细咆因子TNF-α、IL-2和IL-6水平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和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禽呼肠病毒(ARV)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变化和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ARV感染后1、7、14、21、28、35d感染组和对照组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含量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18、IFN-γ、TNF-α基因mRNA相对转录时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SPF鸡感染ARV后7d和14d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7d,CD8+T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1、21、28、35d感染组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感染1d后CD4+、CD8+T细胞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外周血T细胞亚型变化是ARV感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β、IL-6(除7d外)、IL-18(除14d外)和TNF-α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上调,IL-17和IFN-γ除感染1d外,均表达下调,说明IL-1β、IL-6、IL-17、IL-18、IFN-γ和TNF-α均参与了ARV的感染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叶多糖对1~28日龄粤黄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00只1日龄粤黄鸡母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A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B组为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添加量为0.020%; C、D、E组为人参叶多糖组,人参叶多糖添加量分别为0.005%、0.010%、0.020%,多糖均采用饮水添加饲喂。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 14日龄时,E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D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 28日龄时,B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E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28日龄时,B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A组(P0.05)。2)人参叶多糖组与A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3) 21日龄时,B、C、D、E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8日龄时,D、E组血清中IL-2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C、D、E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1日龄时,A组血清中IL-1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28日龄时,E组血清中IL-12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14日龄时,C、E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1日龄时,D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 28日龄时,B、C、D、E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14日龄时,C、D、E组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 21日龄时,C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 28日龄时,D、E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4日龄时,D组血清中自然杀伤(NK)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28日龄时,E组血清中NK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人参叶多糖能通过提高粤黄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中IL-2、IL-12、TNF-α、IFN-γ、NK细胞的含量来提升粤黄鸡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臭氧与药物治疗兔骨性关节炎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比较臭氧及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效果。方法新西兰兔80只,采用II型胶原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法诱导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10ug/ml臭氧关节腔内注射组;20ug/ml臭氧关节腔内注射组;40ug/ml臭氧关节腔内注射组;低剂量药物灌胃组;中剂量药物灌胃组;高剂量药物灌胃组;每组10只。造模4周后进行臭氧干预,同时进行药物灌胃治疗,每周2次,共4周。末次注射及药物灌胃后4周抽取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及模型组的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臭氧治疗组与模型组间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灌胃治疗组与模型组间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出现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说明造模成功;(2)臭氧无抑制已升高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作用;(3)药物灌胃治疗均能抑制已升高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黄芩苷的抗炎作用,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1.0±1.2)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黄芩苷剂量分别为按体重25,50,100 mg/kg添加)6组。饲喂7 d后,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提前0.5 h肌肉注射给药,然后与LPS组一起按体重0.1 mg/kg腹腔注射LPS,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 6 h后再次给药1次。检测注射LPS后3,24小时时猪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并于注射LPS 24 h后检测血管和腹膜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刺激仔猪3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能显著抑制血清中IL-6含量的升高(P0.05),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LPS刺激仔猪24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氟尼辛葡甲胺对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升高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100 mg/kg黄芩苷能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1),显著抑制IL-1β含量的升高(P0.05)。LPS刺激24 h后,仔猪血管和腹膜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管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表达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抑制腹膜中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上调(P0.05)。说明黄芩苷能有效地抑制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分泌及血管和腹膜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在小鼠LPS致炎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中药方剂清温消热饮的抗炎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12例用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治疗过程中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抗炎因子(IL-10)含量。与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组比较:清温消热饮组在18、24 h血清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清温消热饮组在6、12、18 h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6、18 h差异显著(P0.05),12 h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血清中的PGE2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在6、18、24、36 h时血清中的PGE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在18、48 h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清温消热饮组与地塞米松组在各时间段血清中TNF-α、IL-1β、IL-10、PGE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清温消热饮在急性炎症模型中能有效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含量水平,提升抗炎因子(IL-10)含量水平以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膜丁酸钠(CSB)对断奶羔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2日龄的断奶羔羊24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抗生素对照组(A CON组)和包膜丁酸钠A组(CSB A组)和包膜丁酸钠B组(CSB B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CON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A CON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的黄霉素,CSB A组和CSB B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和3 g/kg包膜丁酸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各组分别在试验第14天和第28天选取3只羔羊屠宰取样。结果表明:在试验第14天和第28天,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对羔羊的肝脏、脾脏、胸腺指数均有所提高(P0.05)。在试验第14天,与CON组相比,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 0.05),A CON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 (IL-2)、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A CON组相比,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试验第14天,与CON组相比,CSB B组肝脏中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与CSB B组肝脏中IL-2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在试验第28天,与CON组相比,CSB A组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T-SOD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与A CON组相比,CSB B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SB A组与CSB B组血清中T-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试验第28天,与CON组相比,CSB A组与CSB B组肝脏中TNF-α、IL-1和IL-2的含量显著下降(P 0.05),而肝脏中T-AOC和T-SOD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可以抑制断奶羔羊血清和肝脏中促炎因子含量的升高并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羔羊免受断奶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2 g/kg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烧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4只。烧伤创面涂以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14 d,并于给药后第3、7、14天分别采集各组8只大鼠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后第3天,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第3天、第7天,生肌玉红膏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给药后第7天,生肌玉红膏组血清中IL-6含量下降(P0.05)。生肌玉红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PCV2 B1株经鼻腔接种40日龄SPF仔猪,于接种后3、7、14 d宰杀,收集皮肤源树突状细胞(D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仔猪皮肤源DC的IL-10、TNF-α、IFN-α、IL-8、趋化因子受体1(CCR1)、CCR5在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FN-α在接种后3 d(3DPI)显著下调(P<0.05),TNF-α、IL-10在7DPI时显著上调(P<0.05);趋化因子IL-8在3、7、14 DPI时均下调,差异接近显著;MCP-1在感染后3、14DPI下调,7DPI均上调,但不显著;MIP-1β在3、7DPI明显上调,14DPI恢复正常;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3、7和14DPI均上调,且7DPI显著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PCV2在感染早期可抑制DC炎性反应的能力,免疫应答失调,影响了动物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8):1-4
为检测绵羊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TNF-α、IL-8、IL-10及IFN-γ含量。结果显示:两组羊在感染后IL-1β浓度均升高,第21天巴什拜羊的IL-1β含量降低,且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感染后两组的TNF-α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TNF-α含量开始下降,且第14天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第21天极显著低于杂交羊(P0.01);感染后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的IL-8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且杂交羊IL-8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两组羊的IL-10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且杂交羊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而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杂交羊;感染后两组羊的IFN-γ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的IFN-γ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杂交羊。结果提示:绵羊感染MO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明显,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细胞因子变化也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自然病例中致炎因子IL-1、IL-6和TNF-α含量,进而阐述HP-PRRS的致病机理,为养殖生产中的HP-PRRS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在成都地区4个发病猪场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猪血清(含5头濒死猪)35份与无临床症状猪血清23份,利用RT-PCR分别检测出HP-PRRSV阳性血清25份和11份。将检测出阳性表现症状的25份血清、检测阳性无临床症状的11份血清及检测阴性的12份血清分成3组,分别标注为病猪组、隐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运用ELISA方法进行IL-1、IL-6和TNF-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IL-1含量在三组中差异极显著(P0.01),病猪组极显著高于隐性感染组与健康组(P0.01),隐性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IL-6含量在三组中差异显著(P0.05),病猪组显著高于隐性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隐性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NF-α含量在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表明IL-1与IL-6在HP-PRRS感染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老鹳草膏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效果,测定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老鹳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试验采用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试验对照组、老鹳草组和甲氨喋呤(MTX)组,模型组尾根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定时测定关节肿胀度,第10天开始药物干预试验,第45天乙醚麻醉后眼底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表明:老鹳草可降低AA大鼠血清高浓度的IL-1β、TNF-α水平,与试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MTX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助于恢复机体免疫稳定状态。说明老鹳草能降低大鼠足关节肿胀度,可在免疫水平进行保护性调节,提示对治疗人RA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8周龄健康肉鸡 6 0只随机分成 2组 ;其中试验组 4 5只 ,对照组 15只。试验组每只鸡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10 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 ,研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类风湿因子 (RF)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鸡血清中 RF水平自第 1天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第 2 8天达到峰值 5 .5。血清中 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在接种后第 3、5天差异显著 (P<0 .0 5 ) ,第 14天差异极显著 (P<0 .0 1) ;血清中 IL- 6的含量在第 2周上升的幅度最大 ,随后持续至少 3周 ,第 14天开始该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与关节炎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季节室内外饲养对鸡IL-1、TNF-α含量的影响,在夏、冬季对35日龄黑脚麻鸡进行室内平养和室外放养,49、63、77、91日龄时用ELISA法测定鸡血清中IL-1、TNF-α含量。结果:(1)夏季49、77、91日龄,室内平养组IL-1、TNF-α含量均低于室外放养组;冬季试验除49日龄外,室内平养组IL-1含量均显著高于室外放养组(P0.05)。(2)两季节比较,49、63、77日龄时冬季室外放养组IL-1含量高于夏季放养组(P0.05);冬季室内平养组除49日龄外,IL-1含量均显著高于夏季平养组(P0.05)。TNF-α含量上,冬季室外放养组除91日龄外,均显著高于夏季放养组(P0.05);冬季室内平养组TNF-α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夏季平养组(P0.05)。结论:夏季室外放养可提高鸡IL-1、TNF-α含量;冬季室内平养可提高鸡IL-1、TNF-α的含量。贵州冬季产生的冷应激可提高鸡血清IL-1、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免疫机制,试验采用给患有明显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早、晚各灌服宫炎散1次,连用7 d,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IgA、IgG和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用药后第5天和第7天,治疗组血清IgA、IgG含量极显著高于疾病组(P0.01);用药后第1天,治疗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用药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极显著低于疾病组(P0.01);血清TNF-α含量在用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均极显著低于疾病组(P0.01)。说明中药复方制剂宫炎散能够增强子宫内膜炎患牛的免疫防御机能,调节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复方中药偶蹄康对奶牛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3个血清型疫苗抗体水平、10种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将健康成年奶牛分为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0头,连续拌料给药7 d后注射口蹄疫三联苗,注射疫苗后0、14、28、56 d分别采血,检测血清疫苗效价、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注射疫苗后0、28和56 d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疫苗后14 d药物对口蹄疫3种血清型抗体效价的提升作用均极显著(P<0.01)。药物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低,0、28 d差异显著(P<0.05),56 d差异极显著(P<0.01);28、56 d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葡萄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0 d血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未超出正常生理值范围,且后续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疫苗后14 d药物组血清CD4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注射疫苗后28 d药物组血清CD4、IL-2、IL-6、IL-10、IL-12、IL-18、IFN-γ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注射疫苗后56 d药物组血清IL-6、IL-12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D4、IL-2、IL-4、、IL-18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偶蹄康对奶牛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3个血清型疫苗效价有显著提升,对奶牛肝脏和肾脏功能无明显的损伤,且有一定的利胆作用,对奶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祝玉卿  魏萍  曾祥伟  杨阳  张芳 《中国家禽》2005,9(Z1):125-128
本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PF鸡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总IgG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感染IBV-M41第1 d、3 d、5 d、7 d、10d、14d、21 d、28 d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升高,于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略呈降低趋势,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Ig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幅小,差异显著(P<0.01).同时,两者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荷斯坦奶牛的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瘤胃瘘管奶牛,每头奶牛分别灌注0(对照)、15、30、45 g/d的茶皂素,预试期14 d,正试期21 d,共4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淋巴细胞IL-1、IL-6、IL-10和TNF-α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30 g/d茶皂素组奶牛血清Ig 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5 g/d茶皂素组奶牛血清IL-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5 g/d茶皂素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15、30、45 g/d茶皂素组奶牛血清IL-1、IL-6、IL-10、TNF-α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45 g/d茶皂素组可提高以上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由此可见,茶皂素可提高奶牛血清中Ig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并提高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量,表明茶皂素可提高奶牛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