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锑矿区土壤生态修复、造林树种选择和快速恢复植被提供科学依据,对冷水江锑矿区受重金属污染的林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不同地点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P、速效K有极显著差异,而同一地点不同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有机质、有效P、速效K有极显著差异,矿区林地土壤呈弱酸性反应,联盟点以土壤容重、速效K最高,七里铺以有机质、碱解氮、有效P最高.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碱解氮呈多态反应.表层土壤速效钾显著高于其它土层.锑矿区土壤有机质、速效K较丰富,而有效P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2.
京珠高速长沙、郴州段边坡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选择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5项因子,对京珠高速长沙段和郴州段两旁受高速面源污染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郴州地段的坡顶、坡中、底泥的土壤综合肥力属一般,坡底土壤综合肥力属贫瘠,长沙地段的综合肥力属一般。依据单项指标分析,郴州地段坡顶有机质较丰富,底泥的碱解氮极度缺乏,而坡底的有机质、有效磷则极度匮乏,而各地点的速效钾基本处于中等肥力状态;长沙各地段的有机质处于中到中低肥力、碱解氮和速效钾处于中等到中高之间,有效磷除了坡中属极度匮乏外其他地点处于中到中高肥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咖啡主栽区土壤肥力现状初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咖啡主栽区的土壤进行野外采集和室内分析,采集57个土壤样品进行肥力指标测定和分析比较,采用客观真实的单项系数和内梅罗综合系数法来反映各咖啡主栽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咖啡科学施肥,优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云南咖啡主栽区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5.5、29.96 g/kg、151.2、27.13、125.83和339.40 mg/kg;初步评价云南咖啡主栽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呈强酸性,有机质中等,碱解氮很丰富,速效磷丰富,速效钾中等,缓效钾缺乏,土壤的供钾潜力不足;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异程度按土壤pH、碱解氮、缓效钾、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的次序递增。云南咖啡主栽区的土壤综合肥力整体一般。  相似文献   

4.
鄂西北丹江口库区柑橘产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柑橘产业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选取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等肥力因子,再将各属性值分级标准化,采用修正的内梅罗指数对各地块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柑橘产业土壤生产力质量指数属肥力一般水平,碱解氮和有机质为主要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延安市蔬菜大棚土壤肥力状况,以延安市周边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蔬菜大棚土壤pH范围在7.36~8.95,总体偏弱碱性;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46.56 g/kg、68.95 mg/kg和506.85 mg/kg,处于高或极高水平,而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为0.66 g/kg和67.16 mg/kg,处于偏低水平;蔬菜大棚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1.08~1.89之间,处于一般肥力水平(肥力等级Ⅲ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速效钾和全氮是引起土壤肥力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分析秭归县柑橘主产区2 045个土壤样点的土壤养分指标,包括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以及pH值,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隶属度函数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结果表明:秭归县柑橘主产区94%的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长江以南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中等水平地块面积较大;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实际年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用来评价柑橘园土壤综合肥力。柑橘主产区碱解氮处于缺乏状况,其他养分处于适宜水平,但速效磷空间变异性较大;从各养分的分布空间来看,种植区内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布较为均匀,pH、碱解氮、有效铁分布不均;大部分种植区pH值处于4.8~8.5,适宜柑橘生长,局部地区土壤偏酸,长江以南酸性土壤面积较大。总体来说,秭归县柑橘主产区土壤肥力水平属中等以下,土壤肥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合理的养分管理是有效提高柑橘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 ,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广西蔗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绿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表层(0~30 cm)以及剖面(0~90 cm)样品,研究了土壤pH、电导率(EC)、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特性,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了绿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pH以8.0~9.0为主,98.88%土壤的pH高于7.5,土壤电导率主要分布在0.03~2.64 mS/cm,平均为0.17 mS/cm,有机质以中等含量为主,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以中等到偏低为主;大多数绿地土壤有效磷较为缺乏,而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则较为丰富;从剖面分布看,土壤各层次pH差异不明显,而电导率则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表层显著高于亚表层和底层,全磷、全钾含量表层高于底层,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绿地土壤肥力表现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地;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肥力指数较低,63.94%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数为0.9~1.8,34.08%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数小于0.9,表现为中等到贫瘠水平,在未来养护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嘉兴市王店镇耕地土壤肥力状况,采集化验了476个土样,分析了土壤养分现状及其丰缺情况,并对不同作物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王店镇土壤pH总体呈中等偏酸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1.2 g/kg,碱解氮110mg/kg,速效磷24.6mg/kg,速效钾133mg/kg,土壤肥力总体为中等水平。从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的土壤养分来看,林地肥力相对较低;粮油种植区肥力次之;桑园、蔬菜、果园土壤养分特征相似,均表现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中等,速效磷、速效钾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永胜县涛源村新垦土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选择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对永胜县涛源村新垦土地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的土壤综合肥力属于瘦瘠水平,其中土壤呈碱性,有机质含量中等,氮、磷缺乏,钾稍缺。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海防林带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口市海防林带木麻黄林、景观林和无林空地的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含水量、有机质及N、P、K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内梅罗修正指数对土壤参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沙质海岸防护林带土壤pH值为中性;有效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偏低;有机质含量严重缺乏;景观林土壤理化指标远优于其他2种林地;...  相似文献   

13.
对东部发达地区典型乡镇的绿地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绿地土壤pH值呈中性偏碱,磷素、钾素质量分数中等,氮素、有机质质量分数较小;绿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值IF,I整体偏低,肥力状况较差;固有的绿化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建议"自下而上"地以绿地土壤性质分析为关键开展绿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第7次(2012年)“五年一次肥力详查”采集的204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表明,结果显示,2012年南通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5gkg、1.25g/k、20.6mg/kg、89.9mg/kg。与前6次肥力详查结果对比,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均呈不断升高趋势,速效钾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根据土壤肥力现状,提出了继续培肥地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修复和恢复石漠化区的生态环境,对新邵县岩溶石漠化林地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石漠化林地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壤呈弱酸性,不同坡位和土层厚度的土壤容重、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效磷、土壤碱解氮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坡位的土壤速效钾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速效钾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坡位0~6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变异幅度为1.39~1.58 g/cm3,不同坡位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其变异幅度为6.47~7.40 g/kg,各坡位以0~2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其变异幅度为73.75~111.25 mg/kg,不同坡位土壤碱解氮变异幅度为69.65~77.70 mg/kg。石漠化地上坡、中上坡及中下坡的土壤综合肥力为一般,而下坡的土壤综合肥力则为贫瘠。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2011年间江阴市土壤养分含量的长期跟踪监测数据,分析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多、磷钾肥少的传统施肥习惯导致江阴市长期土壤磷、钾含量缺乏和氮肥的大量浪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来,江阴市2011年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平均含量比2007年分别提高了84.5%、45.7%、6.6%,土壤全氮含量比2007年下降5.6%。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四大植烟区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4个植烟区(攀枝花、广元、宜宾、泸州)的土壤样本进行养分测定,选取了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p H、速效钾、碱解氮、全氮、全磷和全钾8项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模型确定各评价因子隶属度值,进而根据加乘法原理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最后根据各样地IFI得分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攀枝花和广元植烟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都偏低,泸州植烟区除碱解氮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都适中,适宜烟草生长,土壤肥力较高。四川省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可分为Ⅰ级(较高),Ⅱ级(中等),Ⅲ级(较低),Ⅳ级(低)四个等级。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排名为泸州广元宜宾攀枝花。  相似文献   

18.
秦岭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秦岭太白山区不同林分下鹿蹄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探索其空间变异规律,为野生鹿蹄草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秦岭北坡太白山区4种林分下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平均富集率分别达34.64%,58.29%,126.94%,114.02%,96.38%,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酶也表现出根际活性较强的特性,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32.04%,22.40%,30.57%,8.17%。在鹿蹄草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与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氮、速效磷含量与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非根际土壤中,有机质与转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含量与 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秦岭北坡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鹿蹄草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 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 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