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品种色素万寿菊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份供试万寿菊的农艺性状、色素含量及理论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万寿菊花瓣产量及叶黄素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其中蒙菊的干花瓣产量最高(1891.35 kg/hm2),士杰3号次之(1831.35 kg/hm2);叶黄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常规2号(1.778 g/kg)、赤菊1号(1.648 g/kg)及士杰3号(1.623 g/kg),叶黄素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3号(2.999 kg/hm2)、蒙菊(2.361 kg/hm2).从农艺性状、色素含量综合分析,士杰3号是优良的色素万寿菊生产栽培品种;蒙菊次之,可加大种植密度应用;士杰常规2号、赤菊1号、猩红4号可作为育种亲本再经进一步选育或培育,有望成为优良的育种原材料或常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甘肃河西地区金盏花栽培最佳的水氮施用量,旨在提高金盏花产量与叶黄素含量。【方法】2009~2010年在垄作沟灌条件下,以节水栽培品种NK08-5为材料,进行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灌水3600m3/ha与施N270kg/ha组合处理的产量最高,较灌水4200m3/ha与施N和灌水4200m3/ha与施N90kg/ha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水3600m3/ha与施N90kg/ha和灌水3000m3/ha与270kg/ha处理的叶黄素含量最高均为11.7%。【结论】金盏花垄作沟灌有明显的水氮耦合效应,品种NK08-5最佳的水氮施用量组合为灌水3600m3/ha与施N90kg/ha。  相似文献   

3.
金盏花加工过程中叶黄素变化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2004年采收的金盏花鲜花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发酵花、压榨花、烘干花和颗粒叶黄素含量测定表明,金盏花从鲜花发酵到加工成颗粒,其叶黄素含量呈抛物线趋势,鲜花含量最低,为13.68 g/kg,压榨花含量最高,为18.67 g/kg,颗粒含量为16.80 g/kg;年际间叶黄素变化不大;鲜花、颗粒叶黄素含量均随采收期推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甘肃河西地区金盏花栽培最佳的水氮施用量,旨在提高金盏花产量与叶黄素含量。【方法】2009~2010年在垄作沟灌条件下,以节水栽培品种NK08-5为材料,进行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灌水3600 m3/ha与施N 270 kg/ha组合处理的产量最高,较灌水4200 m3/ha与施N和灌水4200 m3/ha与施N 90 kg/ha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水3600 m3/ha与施N 90 kg/ha和灌水3000 m3/ha与270 kg/ha处理的叶黄素含量最高均为11.7%。【结论】金盏花垄作沟灌有明显的水氮耦合效应,品种NK08-5最佳的水氮施用量组合为灌水3600 m3/ha与施N 90 kg/ha。  相似文献   

5.
选用来自内蒙古莜麦品种,在河南进行了首次引种栽培.研究表明:该牧草能很好适应河南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鲜草产量达65000kg/hm~2,籽粒产量达48000kg/hm~2,秸杆产量30000kg/hm~2,这三项产量均高于原产地,而且其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良好,可望在我省得到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避雨栽培对金苹芒芒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金苹芒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潮州市果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从实生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芒果新品种。为充分挖掘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潜力,对其关键避雨栽培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避雨栽培技术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广泛应用于芒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金苹芒进行全程避雨栽培,测定并对比分析两种栽培模式对该品种两性花率、座果率、果实产量和品质、保鲜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模式下,新品种金苹芒的总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紫花芒,而还原糖、总酸、可滴定酸、粗纤维含量均低于紫花芒。金苹芒的两性花数、挂果数、座果率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但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均比紫花芒低。高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平均每667 m~2产量达608 kg,第3年788 kg、第4年1 280 kg,平均每667 m~2分别比露地栽培和紫花芒增产348.27 kg和72.67 kg、增收5 224.05元和5 186.7元,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金苹芒果实总糖含量112 g/kg,还原糖25.8 g/kg,蔗糖85.5 g/kg,总酸4.17 g/kg,可滴定酸4.16 g/kg,可溶性固形物17.9%,维生素C 23.4 g/kg,粗纤维含量0.2%;总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而还原糖、总酸含量均低于露地栽培;采用外赤内黑的专用双层果袋效果最佳;40%百可得和50%万利得混配成1 000倍液的保鲜效果最佳。【结论】避雨栽培技术在我国南方多雨芒果种植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摘时期对金盏花产量与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采摘时期对金盏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河西地区金盏花在开花后每隔12d采摘1次.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且鲜花色素含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3414”肥效试验,建立了金盏花鲜花产量(Y)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金盏花最佳施肥量为 N 167.10 kg/hm2、 P2O588.20 kg/hm2、 K2O 72.30 kg/hm2,此时金盏花鲜花产量可达53265.90 kg/hm2.氮、磷、钾对产量的独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 P2O5、 K2O、 N,施入量较低时表现为正交互效应,较高时表现为负交互效应.金盏花各器官中氮、磷、钾含量以钾最高,氮次之,磷最低;氮在叶、花朵中含量最高,磷在花朵中含量最高,钾在叶中含量最高.在该试验条件下,土壤供氮量为215.10 kg/hm2,供磷量(P2O5)为123.90 kg/hm2,供钾量(K2O)为688.65 kg/hm2;碱解氮校正系数为89.46%,有效磷校正系数为46.52%,氮肥利用率为21.72%、磷肥利用率为4.84%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育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且适合广西种植的葡萄新品种,为广西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方法]2009~2013年,对从巨峰葡萄群体中选出的优良芽变单株分别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栽培试验,观测其栽培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品比试验中,该芽变单株第一季果平均穗重376.7 g,平均粒重8.53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9%,较对照巨峰提高了1.2%(绝对值);区域试验第二季果平均穗重约300.0g,平均粒重约7.30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19.0%.产量方面,品比试验第2年开始挂果,单株产果2.79 kg,第一季果产量为7449.0 kg/ha;区域试验第3年进入丰产期,都安县试验点第一季果产量为14874.0 kg/ha,第二季果产量为7326.0 kg/ha.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桂葡4号.桂葡4号表现果穗中等大,果肉质细,有浓郁的草莓香味,对葡萄黑痘病及灰霉病抗性较强,对霜霉病、炭疽病抗性中等,高产稳产,在广西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结论]桂葡4号综合性状优良,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避雨栽条件下适合在广西等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蔗渣处理物作西瓜、甜瓜栽培基质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甘)蔗渣中加入不同添加物进行堆沤处理后的物料,作为无土栽培基质进行西瓜、甜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每吨蔗渣同时加入堆肥速效菌曲1.5 kg、尿素5kg、鸡粪50 kg堆沤处理后的物质作基质栽培的效果最好,西瓜单果质量1.68kg,小区产量33.6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Vc含量8.8 mg/100g(干基)、总糖含量8.89%,都显著高于CK;甜瓜的单果质量、小区产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总糖含量分别比CK提高0.44kh、10.5kg、1.8个百分点、2.0 mg/100g和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基因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4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线粒体DNA单倍型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均为Ⅱa型,说明Ⅱa型可能是目前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主要类型,同时病菌群体结构为新的群体结构;所有供试的4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可划分为17种AFLP基因型,平均每2个菌株为1个特有的基因型,17种基因型分布于3个组中,菌株的亲缘关系与病菌的地理来源、采集年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蒙啤麦一号大麦氮、磷、钾及密度合理的田间配比试验,建立四因素二次回归数学模型,为蒙啤麦一号在黄灌区的大面积示范、推广。集成该品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黄灌区施用配比合理的氮、磷、钾肥及密度对蒙啤一号大麦的丰产性有显著作用,运用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进行推算,最高理论产量可达723.2109kg/667m^2,氮、磷、钾及密度配比为氮肥8.0kg/667m^2,磷肥8.0kg/667m^2,钾肥2.5kg/667m^2,播种量21.1kg/667m^2(千粒重为50g);最佳产量为549.7956kg/667m^2,与之相匹配的四因素配比为氮肥7.093kg/667m^2。磷肥3.730kg/667m^2,钾肥4.580kg/667m^2,播种量20.5kg/667m^2(千粒重为50g)。  相似文献   

13.
“内2499”是二倍体甜菜单胚型雄性不育杂交种,该品种是以二倍体多胚品系RZ-1为父本,单胚雄性不育系N9849-CMS为母本,按1:5比例杂交而成。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5097.50kg/667m2,较对照增产31.79%,平均含糖率为15.80%。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经过田间实际测产和检糖,该品种的单产为4420.00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幅18.36%;合糖率为17.67%,与对照相比,增加O.33个百分点。与单粒丰产性指标相比,达到单粒型、丰产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万寿菊选种、播种、育苗、定植、栽培、摘花等技术,其产量非常高。色素万寿菊采摘的花,主要用于提取色素,从中提取的叶黄素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目前,这种纯天然的黄色素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索不同地区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大豆疫霉菌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利用Popgene V1.32软件计算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利用NTSYSpc V2.10软件估算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系统树状图谱。【结果】采用探针PS127558对来自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5个大豆疫霉菌地理群体的133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得到25条杂交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4个,占96%。黑龙江分别和新疆、内蒙古群体间遗传相似度较高。相对于黑龙江群体遗传结构的高度复杂性,新疆和内蒙古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则比较简单,分别有88.2%和100%的菌株分属于同一聚类组,且均有超过58%的菌株和部分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完全相同。Shannon’s多样性指数也表明黑龙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福建和其它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低,且分别有45.5%和54.5%的福建群体都属于聚类组E和F,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福建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低于黑龙江和美国。美国和黑龙江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且部分美国菌株和黑龙江菌株指纹图谱相同。【结论】新疆、内蒙古的大豆疫霉菌起源于黑龙江,福建的大豆疫霉菌可能为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或起源于其它地区。此外,中国和美国的大豆疫霉菌群体间存在菌源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万寿菊提取叶黄素专用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选定的5个品种的比较,筛选出适合作为生产叶黄素的专用品种‘99022’,‘99001’及‘99146’,这些品种花期长,鲜花产量高,色素含量高,均地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种植,花色越深,叶黄素含量也相对越高,单花重,单株鲜花重和鲜花总产量尽管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所选出的3个品种均以74000株/hm^2密度处理的表现最高,通过本研究还提出了相应的万寿菊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7.
色素万寿菊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近年来东北地区色素万寿菊栽培面积发展很快,而生产中多采用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导致单产不理想,为充分发挥色素万寿菊的增产潜力和完善其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出地膜覆盖是东北地区色素万寿菊高产、高效栽培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大田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色素万寿菊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选择种植密度、氮、磷、钾肥等主要栽培因子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色素万寿菊产量与栽培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经模拟寻优,决策出了平均产量2388kg/667m2以上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种植密度2654~2769株/667m^2,氮肥(N)3.65~3.99kg/667m^2,磷肥(P2O5)5.5~5.96kg/667m^2,钾肥(K2O)3.52~3.67kg/667m^2。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巴单998是以自选系“巴系B0458”为母本,外引系“巴引05—443”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预备试验平均产量916.9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10.7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0.8kg/667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8%。该品种于2012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巴单998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耐密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中晚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