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正交设计,对大麦新品种"蒙啤麦2号"设置肥料与密度效应梯度,探索肥料与密度效应对"蒙啤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确定"蒙啤麦2号"在内蒙古西部灌区适宜的肥料施用量及播种密度。结果表明:啤酒大麦"蒙啤麦2号"在内蒙古西部灌区生产潜力达406.5kg/667m2,与此适应的肥料与密度为,纯氮9.0kg/667m2,纯磷9.0kg/667m2,纯钾1.5kg/667m2,密度25.1万株/667m2时,蛋白质含量及千粒重能够符合国家标准(GB/T7416-2008)的酿造要求。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稻田免耕全程覆盖栽培氮、磷、钾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肥料试验,探索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稻田全程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同等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其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氮肥(N)7.85kg/667m^2,磷肥(P2O2)8.63kg/667m^2,钾肥(K2O)11.52kg/667m^2,其产量为1824.5kg/667m^2。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氮、磷、钾肥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水平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试验中,黄瓜达到较高产量时的氮肥适宜用量为25-50kg/667m^2;磷肥试验中,磷肥以施用15-30kg/667m^2产量较高;钾肥试验中,钾肥施用量为20-40kg/667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了肥料和密度互作下蒙啤麦5号灌浆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肥64.5~97.5kg/hm2,磷肥79.05~135.00kg/hm2,钾肥26.55~60.00kg/hm2,种植密度458.00~528.00万株/hm2范围内,增加氮、磷、钾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均可提高灌浆期蒙啤麦5号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过此范围,则其活性下降。从4个因素的偏回归系数看,其对SOD、POD、CAT活性的影响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种植密度,说明灌浆期增施磷肥对蒙啤麦5号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该试验条件下,蒙啤麦5号灌浆期SOD活性最高理论值为241.65U/g,POD活性最高理论值为1 077.92U/g·min,CAT活性最高理论值为44.83U/g·min。达到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理论最高值的最佳施肥和密度为氮肥(N)102.10~114.30kg/hm2,磷肥(P2O5)95.27~129.98kg/hm2,钾肥(K2O)19.52~86.53kg/hm2,密度447.50~621.93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法,对大麦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产量与施肥量效应函数数学模型为:y=256.16+22.46x1+8.1x2+5.97x3+0.25x1x2+0.57x1x3+0.15x2x3-2.01x1^2-0.5x2^2-0.5x3^2,最高产量为432.4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6.3kg/667m^2、磷7.5kg/667m^2、钾6.7kg/667m^2,最佳施肥量产量为409.8kg/667m^2。土壤对大麦的养分供应能力:供氮量为7.92kg/667m^2,供磷量为2.93kg/667m^2,供钾量为7.53kg/667m^2。氮肥利用率47.54%,磷肥利用率6.45%,钾肥利用率17.60%。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黔油系列油菜新品种黔油11号在贵州黔南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贵定采取二次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11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黔油ll号在该地区获得1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密度为7301.60~7776.38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363~12.649kg/667m^2.P2O5施用量为7.888~9.111kg/667m^2,K2O施用量为21.001~22.465kg/667m^2。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1.5:1:2.7。在黔南地区影响黔油11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氮肥,再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对大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旱田大麦施肥最佳配比,构建旱田大麦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旱作条件下,以大麦品种甘啤7号为材料,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的回归最优设计,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结果】氮、磷、钾对旱田大麦的增产效果依次为NK_2OP_2O_5;旱田条件下,增施氮肥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成穗数均有显著变化,增施磷肥大麦千粒重和成穗数变化显著,增施钾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成穗数均有显著变化;生产上氮磷钾施用量分别控制在95.85、120.6和14.96 kg/hm~2以内。【结论】在中低肥力水平条件下,旱田大麦肥料投入中首先考虑氮肥投入,以氮定磷、钾,且N∶P_2O_5∶K_2O比以1∶0.83∶0.02为宜。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甬优9号“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开展甬优9号“3414”肥效试验,摸清甬优9号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蛄果表明:甬优9号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排序是:氮肥〉钾肥〉磷肥,同类土壤最佳施肥量N、P2O5和K2O分别:12.91kg/667m^2、1.11kg/667m^2和3.82kg/667m^2。  相似文献   

9.
刘守步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05-106
通过“3414”小麦肥效试验结果,得出最佳产量下氮磷、钾的施肥量为:N:11kg/667m^2,P2O5:6kg/667m^2,K2O:5kg/667m^2,最佳产量487.6kg/667m^2。综合不同施肥量和产量关系,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建议尿素、磷肥、钾肥施用量分别为:24kg/667m^2、50kg/667m^2、8.5kg/667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3414”完全试验设计,2007-2008年在靖江市主体土种油沙土上进行弱筋小麦扬麦15号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用量及配比试验.建立了弱筋小麦施肥模型,分析出不同施肥配比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靖江市弱筋小麦最佳施纯氮14.27kg/667m^2、五氧化二磷7.20kg/667m^2.氧化钾3.91kg/667m^2,配比为1.0:0.5:0.3。  相似文献   

11.
早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作物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8.60-9.68kg/667m^2,P2O53.47-3.76kg/667m^2,K2O5.48-5.91kg/667m^2,最佳产量410.99-413.42kg/667m^2。根据田闽试验及土壤测试结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推荐量分别为N9.3kg/667m^2、P2O53.5kg/667m^2、K2O5.6kg/667m^2,或者N9.2kg/667m^2、P2O53.0kg/667m^2、K2O6.0kg/667m^2,或者N9.1kg/667m^2、P2O23.5kg/667m^2、K2O6.1kg/667m^2。  相似文献   

12.
红塔区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设计,对玉溪市红塔区油菜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N、P、K配比施肥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为y=42.9906+15.5291N+2.1187P-13.1592K-0.8474NP+0.2745NK+1.0717PK-0.2330N^2+0.9174P^2+0.2712K^2,油菜N、P、K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20.66kg/667m^2、P2O56.80kg/667m^2、K2O3.65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206.45kg/667m^2。  相似文献   

13.
平衡施肥对油用向日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配合施用NPK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K肥均有增产效果,且氮肥钾肥磷肥;1 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葵花籽2.3、2.7和7.2 kg,施用N、P2O5和K2O养分利用率分别为24.4%、10.5%和50.1%,生产100 kg油葵籽实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5.02、1.62和7.64 kg。干物质和NPK养分积累均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S"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可用阻滞方程y=k/(1+aebx)进行模拟。油葵全株吸收的K最多,N次之,P最少,出苗后70 d是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转折点,收获时N和P主要集中在籽实中,K主要分配在茎秆中。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施对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3414"最有饱和设计方案,以氮(N)、磷(P2O5)、钾(K2O)肥为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氮、磷、钾3因素与油葵杂交种F60的籽粒产量、籽粒粗脂肪含量、粗脂肪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施肥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氮、磷、钾单因子对油葵籽粒产量和粗脂肪产量的影响是一致的,表现为P﹥N﹥K;对粗蛋白产量的影响是K﹥N﹥P;增施氮肥降低粗脂肪含量,增加粗蛋白含量;增施磷肥增加粗脂肪含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增施钾肥增加粗脂肪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施肥模型的寻优结果表明:施N=9.9 kg/667m2,P2O5=6.3 kg/667m2,K2O=8.8 kg/667m2,可获得最高籽粒产量为217.5 kg/667m2;施N=8.5 kg/667m2,P2O5=6.6 kg/667m2,K2O=8.5 kg/667m2,可获得最高粗脂肪产量为90.9 kg/667m2;施N=9.6 kg/667m2,P2O5=6.6 kg/667m2,K2O=10.2 g/667m2,可获得最高粗蛋白产量为35.5 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三元二次方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为:N:9.78kg/667m2、P2O5:1.55kg/667m2、K2O:5.25kg/667m2,最佳产量538.97kg/667m2。一元二次方程得出:N:9.13kg/667m2,最佳产量551.19kg/667m2;P2O5:2.64kg/667m2,最佳产量552.13kg/667m2;K2O:6.11kg/667m2,最佳产量530.88kg/667m2。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施用量分别为:N:9.5kg/667m2、P2O5:2.5kg/667m2、K2O:6.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花生“3414”肥效试验,确定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为当地花生配方施肥和推荐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14个处理中,N2P2K2(N 8kg/667m^2、P2O56kg/667m^2、K2O 10kg/667m^2)处理产量最高,单产达286.8kg/667m^2。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花生每667m^2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8.03kg,P2O56.49kg,K2O 10.34kg。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南部地区玉米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7、2008年辽宁省中南部地区多点试验产量进行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到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通过对平均产量进行码值回归,建立了辽宁省中南部地区玉米生产综合肥料效应模型,其中包括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给出辽宁省中南部地区玉米最佳推荐施肥量:氮肥(N)14 kg/667m2,磷肥(P2O5)9 kg/667m2,钾肥(K2O)7 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肥在扁沙泥田水稻上的施肥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氮、磷、钾肥"3414"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德江县扁沙泥田水稻产量和施肥量的关系,并建立水稻产量与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水稻植株群体与个体协调,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回归分析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 9.083 kg/667 m2,P2O5 7.691 kg/667 m2,K2O 14.013 kg/667 m2的水稻产量为562.7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及施肥水平对木薯华南5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因素4水平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探索不同栽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与华南5号木薯产量间关系。结果表明:华南5号在栽植密度为550~700株/667m^2,施N3.9kg/667m^2、P2O52.0kg/667m^2、K2O7.8kg/667m^2时可获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20.
色素万寿菊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选择种植密度、氮、磷、钾肥等主要栽培因子为决策变量,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色素万寿菊产量与栽培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经模拟寻优,决策出了平均产量2388kg/667m2以上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种植密度2654~2769株/667m^2,氮肥(N)3.65~3.99kg/667m^2,磷肥(P2O5)5.5~5.96kg/667m^2,钾肥(K2O)3.52~3.67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