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胸鼠种群年龄鉴定和种群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贵州省三都、关岭县1996~2001年1 714只黄胸鼠标本(雌鼠874只,雄鼠840只)以体重指标划分种群年龄,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将黄胸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确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小于或等于40.0 g;亚成年组(Ⅱ):40.1~75.0 g;成年Ⅰ组(Ⅲ):75.1~115.0 g;成年Ⅱ组(Ⅳ):115.1~150.0 g;老年组(Ⅴ):150.0 g以上。黄胸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参与繁殖的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平均怀孕率为59.15%,平均胎仔数为6.48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6.46%。同时探讨了各年龄组体长、尾长的变化和种群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2.
应用胴体重指标鉴定贵州省褐家鼠的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贵州省农区主要害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对2002~2009年贵州省余庆、息烽、三都、关岭、大方5个县捕获的441只褐家鼠(雌鼠201只,雄鼠240只)胴体重统计分析表明,褐家鼠平均胴体重为(69.16±30.45)g,雌、雄鼠之间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本研究将褐家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并制定了各年龄组胴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40.0 g),亚成年组(Ⅱ)(40.1~80.0 g),成年Ⅰ组(Ⅲ)(80.1~120.0 g),成年Ⅱ组(Ⅳ)(120.1~160.0 g),老年组(Ⅴ)(160.0 g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组胴体重、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胴体重与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平均怀孕率为51.39%,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3.51%,平均繁殖指数为2.583 9。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余庆县2000~2008年51只黑腹绒鼠(雌鼠21只,雄鼠30只)以体重指标划分种群年龄,根据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黑腹绒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18.0g;亚成年组(Ⅱ)18.1—23.0g;成年Ⅰ组(Ⅲ)23.1~28.0g;成年Ⅱ组(Ⅳ)28.1~33.0g;老年组(Ⅴ)33.0g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之间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具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是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68.42%,平均胎仔数为2.3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1,67%。种群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锡金小家鼠年龄鉴定的体重划分标准,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1984~2012年贵州省关岭、三都、大方3个县历年捕获的249只锡金小家鼠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锡金小家鼠平均体重为(15.57±5.97)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其繁殖状况,将其年龄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8.0 g,亚成年组(Ⅱ)体重8.1~13.0 g,成年Ⅰ组(Ⅲ)体重13.1~18.0 g,成年Ⅱ组(Ⅳ)体重18.1~23.0 g,老年组(Ⅴ)体重>23.0 g。不同年龄组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地鉴定大足鼠的年龄,制订适合贵州省大足鼠种群年龄鉴定的体重划分标准。对贵州省岑巩县、息烽县、关岭县1984~2014年采集的57只大足鼠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足鼠平均体重为(107.82±38.86)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结合雌、雄鼠的繁殖情况,将大足鼠年龄划分为5个年龄组,确定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为: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45.0 g,亚成年组(Ⅱ):体重45.1~85.0 g,成年Ⅰ组(Ⅲ):体重85.1~125.0 g,成年Ⅱ组(Ⅳ):体重125.1~165.0 g,老年组(Ⅴ):体重大于165.0 g。大足鼠不同年龄组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差异显著,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成年Ⅰ组、成年Ⅱ组为繁殖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6.
应用胴体重指标鉴定黄胸鼠的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贵州省农区主要害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对2002—2009年贵州省余庆、三都、息烽、关岭4个县捕获的186只黄胸鼠(雌鼠105只,雄鼠81只)胴体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胸鼠平均胴体重为(72.86±32.80)g,雌、雄鼠之间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黄胸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胴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胴体重小于或等于30.0g;亚成年组(Ⅱ),30.1~60.0g;成年Ⅰ组(Ⅲ),60.1~90.0g;成年Ⅱ组(Ⅳ),90.1~120.0g;老年组(Ⅴ),120.0g以上。不同年龄组胴体重、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国内针毛鼠的种群生态学研究资料并为其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3年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凯里市和雷山县的稻田与旱地耕作区鼠情监测中捕获的针毛鼠数据,对其种群年龄组的划分标准及繁殖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毛鼠平均体重为(70.12±23.60)g,根据体重的频次分布特征,参照其繁殖状况,将针毛鼠种群年龄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体重≤35.0 g,亚成年组(Ⅱ)35.1~55.0 g,成年Ⅰ组(Ⅲ)55.1~75.0 g,成年Ⅱ组(Ⅳ)75.1~95.0 g,老年组(Ⅴ)>95.0 g。不同年龄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变化,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雌鼠怀孕率和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和繁殖指数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该鼠的主要繁殖群体。不同季节种群年龄组成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2013—2020年贵州省安龙县229只褐家鼠形态特征和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家鼠最高体重539.60g,最低体重11.80g,平均体重(121.36±70.11)g,平均胴体重(95.14±58.02)g;平均体长(152.84±31.94)mm,平均尾长(133.12±28.99)mm,体长为尾长的1.15倍;平均后足长(31.73±4.56)mm,平均耳长(18.47±2.23)mm.不同性别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雌雄鼠个体间在当地基本保持一致的生长速度.不同年龄组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能力不断增强,主要繁殖群体为成年Ⅱ组、老年组和成年Ⅰ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参数的变动规律,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对贵州省余庆县2006~2010年捕获的701只黑线姬鼠(雌鼠327只,雄鼠374只)分析表明:黑线姬鼠种群总性比为0.87,不同年龄组种群性比存在一定差异。亚成年组、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均可参与繁殖,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的主体,平均怀孕率为43.01%,平均胎仔数为5.11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9298,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5.44%,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7~2007年2563只黑线姬鼠体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体重最低5.36g,最高53.41g,平均体重为26.31±8.14g,其个体体重主要分布在15.01~35.00g之间.占总鼠数的79.01%,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黑线姬鼠怀孕鼠最低体重为17.61g,睾丸下降鼠最低体重为16.50g,体重达16.0g以上时开始繁殖,随着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体重达24.0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分别达31.82%、67.02%,接近雌鼠总怀孕率30.06%和雄鼠总睾丸下降率52.67%,繁殖指数达0.7138,亦接近总繁殖指数0.7599.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雌鼠怀孕率、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因此,它们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员角色发生的变化,剖析了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要求,提出要通过更新观念、加强继续教育、进行学术交流、培养数字素养能力来提升馆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信息化形势下图书馆数字化不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植物器官生理年龄划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年龄是植物学家为描述植物生长过程而提出的,它的合理划分对于分析树木的生长变化规律、构建树木的生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拓扑结构复杂的多年生高大树木而言,生理年龄的划分并不简单,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划分方法。为了快速、合理地划分植物各器官的生理年龄,基于欧美杨107的实测数据,根据生理年龄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自动划分多年生高大树木生理年龄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划分方法是可行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工方法存在的误差大、操作复杂等问题。该方法也可以被借鉴应用于其他多年生树木生理年龄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在新兴的消费主义文化写作模式中,文学创作出现了"戏拟经典"躯体写作"两大写作特征,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遭戏拟、拼帖或改写,呈现出肉体化、欲望化的写作特征。分析这一文学现象的内外部原因,有利于审视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转型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模型及采伐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其生长模型为:林分平均树高H=53.094798(1-e^-0.006186A)^0.787890;林分平均胸径D=57.665304(1-e^-0.017344A)0.857815;林分平均单株材积V=0.688271(1-e^-0.026333A)0.604964.马尾松天然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a,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经济成熟龄为40a,采伐年龄为40-45a。表2参8。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及主伐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杉木人工林是浙江省主要用材料资源,根据调查资料,经过模型拟合和统计分析,确定林分生长模型,据此计算数据成熟龄,以土地期望价最高和内部收益率最大确定经济成熟龄,并确定主伐年龄。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24-29a,经济龄成熟为17-27a,主伐年龄为19-26a,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间有一定的差异,其中8和10地位指数级主要培育小径材,应尽可能提前采伐,12和14地位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可适当提前采伐,16地位指数级以培育中径材为主,可适当延长采伐,18及18以及地位指数级,培育中大径材,应尽可能延长采伐年限,表2参8.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服务重心的转移,对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馆员的转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信息高速发展、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丰富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馆员转型与变革是必不可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幼林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掌握四倍体刺槐根龄与生物量和叶片营养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分别测定了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的生物量及叶片的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中当年生植株的株高、地径、茎叶比、总重和叶重均随根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根当年茎的总重和叶重分别达1 138和637 g;不同树龄的株高、总重、叶重和茎叶比也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生树龄的总重为2 230 g,远高于3年根当年茎,但其叶重仅为603 g,稍低于3年根当年茎;当年生植株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达225.45 g/kg,极显著高于2年根当年茎、3年根当年茎、4年根3年茎和5年根4年茎(P0.01),而后4个根龄之间叶片粗蛋白含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且叶片粗蛋白含量均高于178.75 g/kg;根龄对钙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钙含量有随着根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根龄对四倍体刺槐叶片的粗脂肪、粗灰分、磷和单宁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从生物量和营养综合考虑,四倍体刺槐饲料林定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刈割,进行矮林作业较好。   相似文献   

18.
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实物期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在假设木材价格符合几何布朗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实物期权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长、秧苗易抛栽、易立苗,返青快,十分有利于桂中双季稻区推广两季种植生育期较长品种和超级稻。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要求高校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着手,提出应从加强信息技术策略,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保证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