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及用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提取香榧假种皮中的挥发油,并以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在水蒸气提取物中鉴定出57个化合物,占其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6.65%;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化学成分总含量的84.70%.两者共有成分有18种.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于获得香榧假种皮挥发油中的化合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藏药山苦荬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垠  童志平  薛鹏禧  谢远  泽仁拉姆  刘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22-16222,16225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山苦荬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浓度95%乙醇通过冷浸法提取得到总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对其萃取,得到各部分浸膏;对乙酸乙酯提取部分浸膏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山苦荬中分离鉴定出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木犀草素(tuteolin)、芹菜素(apigenin)和木犀草素-7-ο-β-D-葡萄糖苷(tuteolin-7-ο-β-D-glucoside)。[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利用山苦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溶剂提取液中柳兰化学成分的差异,筛选出柳兰入药的最佳提取溶剂.分别用蒸馏水、70%乙醇、100%乙醇、乙腈、乙酸乙酯、正丁醇和石油醚7种提取溶剂对柳兰全草粉末进行浸提,用液质联用QTof对提取液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7种不同溶剂的柳兰提取液中化学成分共有57种,主要为脂肪酸、酚酸类、黄酮类及醇类4大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均为脂肪酸,有且只有一种共有化学成分棕榈酸.不同溶剂的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的数量、种类及含量均明显不同,可见提取溶剂对植物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从柳兰已知的主要药理作用来看,正丁醇和石油醚适用于抗氧化作用提取溶剂,水和70%乙醇适用于抗炎抑菌作用提取剂,乙酸乙酯适用于镇痛和抗癌作用提取剂.综合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及生产工艺成本,70%乙醇可成为柳兰提取的常用溶剂.  相似文献   

4.
榆叶梅精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水蒸汽蒸馏提取法提取榆叶梅花中的精油,用GC-MS对提取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150多种组分,共鉴定出 33种化合物,占榆叶梅精油蜂面积的71.31%.主要化学成分有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醛酮类、酸酯类等多种化合物,其中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流出峰面积的35.73%,烷烃化合物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  相似文献   

5.
红柳花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对红柳花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冷浸法提取新疆野生红柳花化学成分,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28个峰(占提取物的81.08%),确定了其中23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二十九烷(31.62%),二十七烷(19.86%),9-十八碳炔酸(11.30%),十六碳酸(4.48%),二十八烷(3.47%),以上五种化合物占提取物的70.71%。  相似文献   

6.
杨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89-90
采用超声波协助水蒸汽蒸馏提取法提取侧柏叶中的精油,用GC-MS对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0多个成分,鉴定出2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0.15%,主要化学成分为烯、醛、醇、酯等多种化合物,其中1-甲基-4-异丙基-4-羟基环戊烯含量最多,其相对含量达到28.44%,其次为α-蒎烯,其相对含量达到22.47%.  相似文献   

7.
藏药材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印度獐芽菜乙醇浸膏,所得产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洗脱后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芽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和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Ⅱ)。[结论]2种化合物β-谷甾醇与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均为首次从印度獐芽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压石油醚萃取法提取野生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meum Massee化学成分,得率为1.23%,通过GC-MS方法对野生大白口蘑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析,共分离出62种成分,鉴定了主要的21种;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占总量的74.15%。结果表明,野生大白口蘑子实体石油醚提取物中,化学成分主要由脂肪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组成(52.05%),其中亚油酸乙酯含量最高,占36.31%;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也较高,占3.92%。对3株指示菌的药敏试验显示,野生大白口蘑石油醚提取物不具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柱法分离纯化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中的25种脂溶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占总量的39.53%,其中亚麻酸(11.16%)、棕榈酸(9.16%)、β-香树精(6.63%)、亚油酸(5.46%)含量最高.[结论]为开发利用金花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B-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旱金莲花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根据内标法计算其含量,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24%(1号)、0.517%(2号);检测到的化学组分分别为26、67种,其中有22种在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均存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3种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影响,为牛油果油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进行鉴定、组间区分及总体差异分析。【结果】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3种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分别检出40、40和45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以碳氢类、醛类、酸类和醇类为主。热榨法中碳氢类17种,占比45.68%;醛类5种,占比3.31%;醇类8种,占比9.39%;酸类3种,占比21.65%;水代法中碳氢类13种,占比28.87%;醛类14种,占比26.42%;醇类8种,占比15.92%;酸类2种,占比19.5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中碳氢类21种,占比42.99%;醛类9种,占比12.77%;醇类4种,占比7.75%,酸类1种,占比20.23%。基于不同牛油果油样品中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含量进行OPLS-DA分析,实现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样品的鉴别。3种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样品的标志差异性化合物有56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有癸烷、甲苯等特有香气化合物13种,水代法有2-庚烯-1-醇、1-辛烯-3-醇等特有香气化合物16种,3种提取方法共有己醛、2-庚烯醛等18种香气化合物。【结论】通过HS-SPME-GC-MS结合OPLS-DA找到牛油果油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性,从而筛选出差异性形成的潜在物质,可用于快速鉴别牛油果油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柱果铁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柱果铁线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柱果铁线莲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3.014%。柱果铁线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29.696%),其次是棕榈酸(12.370%)、α-松油醇(8.554%)、4-乙烯-2-甲氧基-苯酚(6.474%)、2-正戊基呋喃(4.063%)。圆底烧瓶的大小、温度及加水量是柱果铁线莲挥发油提取的关键,而添加正己烷有利于挥发油的提取与收集。[结论]该研究从柱果铁线莲挥发油中鉴定出5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及乙醚浸提法提取蓑衣草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乙醚浸提法分离出61个峰,鉴定出4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7.37%,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酰胺类、醛类、有机酸及醇类等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31个峰,鉴定出20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0.70%,主要成分为醇类、有机酸类、酚类及烷烃类等化合物。经比较,乙醚浸提法较水蒸气蒸馏法能提取出更多的成分和获得更高的提取率,提取的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对牙刷草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大理、牟定两地产牙刷草中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所得挥发油的含量、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两产地挥发油得率分别为2.31%和3.28%,分别鉴定出44和45种化学成分,其中共有组分37种。其结构类型包括单萜、倍半萜、芳香族和脂肪族,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主要成分为台薷酮。[结论]牙刷草挥发油含量、化学成分与产地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种子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黄秋葵种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正癸烷含量最高,达21.180%;从黄秋葵种子脂肪酸中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占总量的40.225%。黄秋葵种子中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提取金银花挥发油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超临界提取金银花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的香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66种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占总质量分数的96.81%,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2-甲基丁酸、芳樟醇等。通过卷烟加香试验发现,金银花挥发油能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质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