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鳀鱼(俗称“出水烂”、“晴天烂”、“巴鱼食子”),是近几年大连地区沿海渔民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资源。在鲤鱼属中,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资源最为丰富,日本、朝鲜沿海均有分布,年产量日本约为30~40万吨,朝鲜约为10~20万吨。大连沿岸的鳀鱼就是日本鳀。每年4月,从黄海中南部越冬场北上,进行产卵洄游,5月到达沿岸河口低盐水域附近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2.
<正> 到6月10日,大连市海洋捕捞鳀鱼产量达1万吨,三年的鳀鱼开发试验已获成功。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论证,我国东、黄、渤海鳀鱼资源年可捕量近百万吨,其中黄海北部海域年可捕量约8万吨.长期以来,沿海渔民的鳀鱼生产,只用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为开发外海鳀鱼资源,缓解鱼粉需求不足,以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主,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鳀鱼资源开发"的研究.三年来运用海洋渔业调查船"北斗号",并组织山东省有关渔业公司生产渔船随同进行试捕,已取得重大进展.经调查和专家评估,黄东海区鳀鱼资源丰富,蕴藏量在280万吨以上,年可捕量约50万吨;并基本探明冬季越冬鳀鱼的密集渔场、洄游规律和分布范围.鳀  相似文献   

4.
鳀鱼     
陈介康 《水产科技情报》1978,(10):30-31,M032
种类、分布和资源 鳀属Engraulis鱼类通称鳀鱼,隶属鲱形目G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鳀鱼是世界性鱼类资源丰富,在渔业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年量为7000万吨左右,鳀属鱼类占10~20%(600~1400万吨)。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8,(1):21-21
秘鲁的鳀鱼生产自1976年年初到1977年鳀鱼汛结束,共捕获鳀鱼420万吨,没有达到预计的450万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黄海鳀鱼越冬洄游分布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1~2003年间秋、冬季调查资料,对黄海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利用一个以温、盐为参量的刻画海区物理环境对鳀鱼适合程度的指标(环境适合度),对环境因子在鳀鱼洄游分布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定量探讨。结果表明,鳀鱼的越冬洄游分布呈现出一种为温盐环境因子所“驱动”的态势;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是其两个主要控制因素。秋季黄海冷水团决定着鳀鱼的洄游与分布,鳀鱼主要聚集于黄海冷水团的边缘、底层水温11~12℃等温线附近,冷水团边缘应是鳀鱼越冬洄游的主要路径。冬季黄海暖流决定了鳀鱼的越冬分布,鳀鱼主要密集于黄海暖流入侵所形成的暖水舌边缘、水温11~13℃等温线附近。物理环境适合度与鳀鱼的分布有着良好的匹配,适合度由低到高的负梯度方向决定了鳀鱼的越冬洄游路线,适合度高值区恰是越冬鳀鱼的密集区;表明适合度可作为一有效环境指标在预测鳀鱼密集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鳀鱼为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东黄海,其资源量高达300万吨,由于缺乏捕捞手段和经济效益等问题,至今未被很好利用。鳀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列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尚处在试验阶段。1988年1月8日,象山县的2艘600马力双拖渔轮,在黄海中部渔场进行变水层拖网试捕鳀鱼时,发现有“第八绵洋丸”,等10艘日本的中型尾滑道渔轮与我在同渔场拖网作业,直至6日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黄、东海鳀鱼资源量逾300万吨,可捕量约50万吨,是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情况下唯一有较大承受能力可供开发的鱼类资源,主要分布在烟威、石岛、连青石、大沙渔场。每年的11月中、下旬,渤海、黄海北部的鳀鱼群开始南下越冬,在黄海北部冷水团的西部、南部边缘(即烟威渔场的中东部)滞留集结,鱼群较厚。进入12月至翌年1月,随着冷空气频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黄海鳀鱼亲体-补充量关系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芳  刘群  王艳君 《南方水产》2008,4(2):15-20
鱼类年际资源量的波动可以归因于年间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该种鱼类亲体数量的变化。文章根据1990~2001年间黄海中南部鳀鱼声学调查评估结果,以及黄海千里岩海区在此年间的表层水温和营养盐统计数据,以Ricker模型(R=αSe^-βS)为基础对黄海鳀鱼(Engraulis japonicas)亲体-补充量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千里岩水域表层水温、磷酸盐浓度等环境条件因素对补充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鳀鱼是我国东、黄海区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据估算,其蕴藏量在280—430万吨,最大年可捕量在50—70万吨。鳀鱼的蛋白质、鱼油含量高,特别是鱼油含DHA、EPA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因此,鳀鱼是制作鱼粉、药品和保健品的优质原料,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开发、利用鳀鱼进展较快,1993年鳀鱼产量8.8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翻了近一番;生产鱼粉约5000吨、鱼油700—800吨。荣成市在发展鳀鱼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  相似文献   

11.
万瑞景 《水产学报》2002,26(4):321-330
1999年夏季鳀鱼卵和仔稚幼鱼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122°00′~123°45′E、34°00′~35°15′N与122°15′E以西海域分别为鳀鱼卵与鳀鱼仔稚幼鱼的密集分布中心,其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别为25.5~26.9℃和27.11~31.81与26.4~27.0℃和31.31~32.05。鳀鱼卵和仔稚幼鱼分布的最适表层水温分别为25.5~26.4℃和25.9~27.0℃;全长为20mm以上的鳀鱼稚鱼已初步形成广盐性分布的习性,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分布对盐度的要求并不非常严格,水温是影响鱼卵和仔稚幼鱼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分布与叶绿素a的分布也有密切的关系,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密集分布中心正是叶绿素a的高值区。随着季节的变化,黄海南部鳀鱼产卵场由青岛外海逐渐向深水区转移。黄海南部鳀鱼活卵所占的比例为45.76%,胚胎发育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10多年在黄海中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越冬场进行的声学/拖网调查生物量评估结果,利用调谐有效种群分析方法(VPA)对黄海鳀鱼资源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鳀鱼限额捕捞工作内容和程序框架。并根据2001年鳀鱼生物量情况推荐,F↓(0.1)为0.7时  相似文献   

13.
黄、东海越冬鳀鱼的分布与水文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绍赛 《水产学报》1989,13(3):201-206
越冬鳀鱼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最适水温(11~13℃)水平梯度大的冷水或暖水舌锋区,其水平位置,范围大小和鱼群密集程度随最适水温分布趋势的逐月变化和年际变化而发生变化。 鳀鱼垂直分布有昼夜变化。在无温、盐跃层水域,白天鳀鱼分布于中下层或近底层,且易集成小群;夜间鱼群分散,几乎分布于整个水层。但在有温、盐跃层的水域,因受跃层的影响,鳀鱼常常分布于跃层之上的水层。  相似文献   

14.
马绍赛 《水产学报》1989,13(3):201-206
越冬鳀鱼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最适水温(11~13℃)水平梯度大的冷水或暖水舌锋区,其水平位置,范围大小和鱼群密集程度随最适水温分布趋势的逐月变化和年际变化而发生变化。 鳀鱼垂直分布有昼夜变化。在无温、盐跃层水域,白天鳀鱼分布于中下层或近底层,且易集成小群;夜间鱼群分散,几乎分布于整个水层。但在有温、盐跃层的水域,因受跃层的影响,鳀鱼常常分布于跃层之上的水层。  相似文献   

15.
秘鲁渔业部公告称,2012年的第二个鳀鱼捕捞汛期,鳀鱼捕捞配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今年由秘鲁渔业部设定的第二汛期最大允许捕捞量为81万吨,与去年同期的250万吨相比减少68%,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减少捕捞配额的原因是由于秘鲁沿海地区的鳀鱼资源状况不佳,今年多数月份,秘鲁鳀鱼捕捞产量同比出现下滑。秘鲁的鳀鱼捕捞今年的第二汛期将于11月22日开始,汛期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1月22日至12月31日,捕捞配额为41万吨,第二阶段为2013年1月1日至1月31日,捕捞配额为40万吨。  相似文献   

16.
外刊信息     
<正> 1997~1998年厄尔尼诺是15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 1967~1991年间年产鳀鱼900~1200万t的秘鲁和智利渔民现处于困境之中。有报道说南美洲两海岸周围的暖水把鳀鱼驱赶到冷水水域。1972年因厄尔尼诺鳀鱼渔获量猛跌至仅450万t,而1991年则高达1200万t。1982年  相似文献   

17.
黄海中南部鳀鱼生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1.黄海中南部鳀鱼属洄游产卵型鱼类。春季向近岸方向移动,产卵后向外海方向移动。产卵场分布广泛。 2.黄海中南部鳀鱼在产卵盛期开始前达到性成熟度Ⅴ期雌鱼的最小叉长为9.0厘米,纯体重为5.0克,主要叉长范围为10.3~11.7厘米;主要年龄组成为1~2龄。 3.黄海中南部鳀鱼的产卵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产卵盛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产卵期长。 4.黄海中南部鳀鱼的性腺发育分3个阶段。生长期从3月初到5月上旬;产卵期从5月上旬到10月上中旬;恢复期从10月中旬到翌年2月末。 5.黄海中南部鳀鱼的排卵类型为多峰连续排卵型,一年产卵一次。 6.黄海中南部鳀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在600~13600粒之间,平均为5500粒;主要叉长组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2500~11000粒,平均为5700粒。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2-32
秘鲁鳀鱼产量居世界首位,1970年估计为1,100万吨。1969年12月初,有一股强大的新增殖的鳀鱼成为捕捞对象。1969~1970年捕捞季节后半期,产量有时每星期竞超过30万吨。  相似文献   

19.
鲻鱼是一种广盐性的硬骨鱼类,几乎在全世界海洋和河口水域均有分布,它是一种重要的食用经济鱼类。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年鉴》第56卷报道,1979-1983年全世界鲻鱼每年平均渔获量为18.5万吨,这段时间,平均几乎1.4万吨是美国捕捞的,占全世界鲻鱼渔获金的8%,超过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的产  相似文献   

20.
东、黄海主要鱼类Q/B值与种群摄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在测定年栖息平均水温、渐进体重、尾鳍外形比以及胃含物分析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出了东、黄海103种鱼类的Q/B值。Q/B值总体范围从3.09(黄鱼安鱼康)到19.13(七星底灯鱼),平均值为7.97。根据Q/B值和生物量评估了鱼类种群年摄食量。黄海的重要鱼类(鳀鱼、竹荚鱼、鲐鱼、细纹狮子鱼和小黄鱼),共消耗了449万t/年。东海的重要鱼类(竹荚鱼、带鱼、发光鲷、鳀鱼和蓝点马鲛),共消耗了175万t/年。97种鱼类在黄海共摄食约466万t/年,在东海共摄食278万t/年。同时对东、黄海主要饵料生物(磷虾类、鳀鱼、发光鲷、七星底灯鱼、细条天竺鲷、日本枪乌贼、桡足类、樱虾类、细螯虾和脊尾腹褐虾)被摄食量进行了估算。主要饵料生物在这两个海区共被消耗了555万t/年,占整个97种鱼类摄食消耗的7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