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及海上筏式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三大主要养殖方式。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的大规模养殖开始的.其间经历了对虾低密度养殖→对虾高密度养殖→两茬低密度养殖→多品种生态养殖的发展轨迹。循着这一演变轨迹可以发现,不同的养殖模式对海水池塘的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态效益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虾养殖在高效益的驱驶下。沿岸开发对虾养殖池塘,不少地区出现超负荷。加之养殖管理不规范,养殖废水任意排放,池塘残饵和对虾的排泄物大量增加,池塘底部污泥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不利、人为管理不当以及自身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养殖池塘中出现不良水色,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对虾暴发疾病。本文介绍对虾养殖中常见的几种不良水色和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Penaeus,mortodort Fabri citts)俗称草虾,是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几年在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已作为虾类的主要养殖对象,并且在高密度和较完善的养殖条件下取得很高的产量。我国大陆养殖斑节对虾起步较晚,近两年才开始较大面积养殖。为了探索斑节对虾在本地区池塘条件下养殖的可行性和高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效益角度,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下粗浅的评价。 1对虾池塘单品种养殖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大规模养殖开始,期间经历了起始、兴旺、顶峰到衰退、恢复发展的不平凡经历。1978-1992年,对虾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到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春以来,湛江市池塘养殖对虾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病症,很多池塘对虾在表面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大规模死亡,放养对虾30天内出现死亡的尤其严重;今春以来,形势更加严峻,养殖者早造放养对虾排塘者十居八九,多数虾农反复放养反复排塘,经检测,此病疑为微孢子虫感染引发。湛江市异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摸索试验。逐渐探索了一条以杀灭虫体、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为主要措施,以培育良好水质、提高对虾应激为辅助治疗措施的防治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予以总结,供广大对虾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5,30(12):10-11
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在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种对虾白天在水体表层游塘的异常现象,有时对虾游塘2~3d或稍长一段时间后就悄然停止,有时连续游塘长达10~20d都不停止.有时刚开始游塘不久就出现对虾死亡现象。许多养殖户对此疑惑不解,只好“病”急乱投药,使用药物杀菌消毒。这样.对虾游塘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反而会适得其反.加剧对虾异常现象,甚至造成对虾死亡。笔者从事对虾养殖多年,现将养殖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对虾游塘现象及处理方法作如下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水池塘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品种,自1993年以后随着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探索新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利用鱼虾贝不同养殖生物生态习性和共生互补的原理,2009年笔者在连云港市达盛水产公司进行梭鱼、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多品种高效养殖试验。采取立体混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1和T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1和T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 %/d和6.76 %/d;养殖期间,T1组具有最大的SGR (9.36 %/d)和饲料投喂量,然而其饲料系数(FCR) (1.053)高于T2组(0.822);经过分段养殖的对虾FCR均低于C组(1.082).在分池养殖阶段的大部分时间,T2组对虾的SGR高于T1组;C组NH4+-N、NO2-N和Chl-a浓度低于T1组和T2组,而颗粒物含量(TPM)和总磷(TP)高于T1组和T2组;T2组Chl-a含量明显高于T1组和C组.结果显示,经过48 d中间培育后,即对虾体重约为2 g时进行分池养殖仍可保证对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大的生长速度,对于饲料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池养殖阶段具有较多的饲料投喂,经过36 d中间培育后的对虾具有最大产量.分池养殖池塘内饲料投喂少于全期养殖,有利于养殖系统的稳定,然而单位时间内投喂量增加则会影响水质.分段养殖模式在提高分池养殖阶段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保持水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改变广大盐碱地地区池塘长期依靠养鱼,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并探索中国对虾养殖防病新途径,进行了中国对虾盐碱地池塘养殖试验。经130天试验,无白斑病毒阳性感染,每亩利润超过2300元。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从业者把池塘养殖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的实用性,在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中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由对虾养殖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取3口池塘进行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500尾/m^2,养殖试验周期100 d。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达到(9.77±0.11)cm,平均体质量(10.80±0.82)g。1号池塘产量为4.25 kg/m^2,存活率为78.71%,饲料系数为1.22;2号池塘养殖产量为4.42 kg/m^2,存活率为81.85%,饲料系数为1.18;3号池塘产量为4.07 kg/m^2,存活率为75.37%,饲料系数为1.25。养殖期间8:00水温范围为22.5~31.0℃;15:00水温范围为22.5~32.0℃,日气温差最大为11.0℃,日水温差最大为2.5℃。养殖期间pH稳定在7.00~8.34。养殖期间亚硝酸盐氮(NO-2-N)0~8.47 mg/L,总氨氮(TAN)0~7.83 mg/L。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实现了对虾养殖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收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增加我县虾类养殖品种,探索墨西哥蓝对虾能否成为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一个适宜推广品系,我们积极引进了墨西哥蓝对虾进行淡水试养,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池塘半封闭淡化养殖斑节对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在池塘条件下半封闭式淡化养殖斑节对虾的技术,成功地将斑节对虾养殖环境的盐度下限控制在1~2。通过培养基础饵料、科学驯养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手段,使对虾的平均单产达到了3812kg/hm^2,产值达到10.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6.
应用池塘底部增氧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对虾养殖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2005年,我们结合白对虾病害防治试验,在一部分养殖池塘推广应用一种新的增氧模式,即在池塘底部铺设增氧管道,配上水车式增氧机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溶藻细菌控藻作用及其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微藻与养殖池塘的水质及对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控制有害微藻的过度繁殖,维持优良的藻相对于养殖水环境的稳定、减少对虾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浮游微藻与对虾养殖的关系及溶藻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溶藻细菌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利用溶藻细菌控制对虾养殖池塘有害微藻的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但由于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为了寻找更好的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山东省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在333,3hm^2(5000亩)海水养殖池塘中进行了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9.
陈金仙 《水产养殖》2009,30(1):20-21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为了减少养殖的肓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由于持续低温冻害导致海区和池塘大量的鱼、虾、贝类的死亡,水源受到污染、环境恶化情况加重。针对这样不利的条件,提出如下措施供养殖户在灾后恢复对虾养殖生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