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3.
为了解保康不同等级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差异,收集保康绿茶一级茶样4个、二级茶样4个,联合采用感官审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色谱联用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系统测定分析了其香气成分、滋味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一级绿茶的感官总分均高于90分,二级绿茶低于90分,感官品质得分与市场所定等级一致;一级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均值均高于二级绿茶,只有非酯型儿茶素总量略低于二级绿茶;不同等级绿茶中咖啡碱、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含量均值有显著差异,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均值无显著差异;8个茶样共检测到64种香气化合物,包括醇类13种、醛类9种、酮类5种、烯类12种、芳香烃6种、酯类15种和其他类4种,其中醇类物质平均含量最高,酯类其次,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和己酸顺式-3-己烯酯;进一步主成分分析发现,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9.608%,其中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45.080%,综合了β-紫罗酮、邻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二甲基戊酸甲酯和顺-茉莉酮的贡献,主要反映绿茶中的花果香及特有芳香;一级绿茶醇类和酯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低于二级绿茶,醛类、酮类、烯类、芳烃类和其他类香气化合物含量均高于二级绿茶.  相似文献   

4.
试论乌龙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除了具有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醇厚外,还具有自然、幽雅、馥郁的花香和叶底“绿叶镶金边”等独特的品质特征。鲜叶原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物质基础,适制乌龙茶的鲜叶要求来源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并有适当的成熟度,一般以嫩梢全部开展、伸长将要成熟、形成驻芽时采下一芽三、四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相对于红、绿茶的鲜叶要求而言要偏老一些。究其原因。这是由于乌龙茶的品质风格所决定的。1.从吴味成分来看乌龙茶素以滋味浓醇回甘、收敛性强著称。茶多酚与茶汤的浓度、茶多酚/氨基酸与茶汤的醇度密切相关;可溶…  相似文献   

5.
不同供钾水平对茶树幼苗鲜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0月龄扦插"瑞香"茶苗[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Ruixiang]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设5个钾(K)浓度(0、100、400、800、2 000μmol·L~(-1)),每周施钾肥3次,处理26周后,研究不同钾浓度对茶苗叶片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钾浓度分别为0、100μmol·L~(-1)时,茶树成熟叶片钾含量分别为5.26、5.91 mg·g-1,此时茶树处于缺钾状态,缺钾降低了茶树根、茎叶的生物量,增加了根冠比,显著降低叶片氮(N)和磷(P)的含量;叶片钾含量与氮、磷含量均呈正的线性相关(YN=1.045X+11.906 5,R2=0.816 7;YP=0.307 5X-0.570 6,R2=0.914 6);缺钾显著降低了茶树叶片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EGCG含量,相反却显著增加了叶片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酚氨比,以及叶片EGC和EC含量;叶片精氨酸、茶氨酸、谷氨酸等在缺钾时显著降低,与正常供钾浓度(2 000μmol·L~(-1))的叶片相比分别下降了86.96%、72.46%、40.43%;香气成分GC-MS分析表明,缺钾叶片醇类、醛类和酯类芳香物质含量降低,香气物质种类减少,缺钾对茶树叶片香气品质的提高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瑢  王永华  杨博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8):1609-1621
利用气质联用对沉香燃烟粒相物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检测,并对萃取溶剂、溶剂用量、振荡时间进行优化。最终选定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溶剂用量为30 m L,振荡时间为30 min;对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燃烟粒相物谱图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23种物质,主要为一些小分子挥发性物质、降解糖、单萜及含甲氧基的化合物,其中有26种物质具有各种香气特征的常用于食品香料的制备,在天然沉香燃烟中,26种具香气的物质所占鉴定物质总量的百分比高于人工沉香。  相似文献   

7.
对12份菠萝品种的果实香气成分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菠萝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含量变化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在相关系数距离19时,分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显示120种挥发性成分简化得到3个主成分包含27个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显示密宝菠萝最高。本研究结果可对菠萝果实香气品质进行评价,有助于加快菠萝选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8.
广东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评价茉莉花茶香气品质,以福州茉莉花茶为试材,测定不同品质花茶的香气成分。结果显示,福州茉莉花茶香气主要由醇类、酯类、萜烯类及含氮化合物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主成分载荷有显著影响的6个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构建了香气品质评价得分公式:XFJTF=(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氨茴酸甲酯)含量/(芳樟醇+乙酸叶醇酯+乙酸卞酯)含量×100;根据得分将花茶分为5个级别(低等、中等、高等、优等、特优等),得分越高,花茶品质越好。该指数对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赛样本的香气品质评价准确率达到85.7%,比现有花茶香气品质评价JTF指数的评价准确度提高20%。所建立的指数不考虑α-法呢烯的作用以排除可能由玉兰香气成分带来的影响,且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做到标准化评价,评判结果客观、可行,能够真实区分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及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戴素贤 《茶叶科学》1997,17(2):213-218
岭头单枞是广东省的优良乌龙茶品种,其成茶具有一种特殊的蜜香。对其鲜叶和成茶分析结果表明,其醚浸出物较高,儿茶素含量较低。检出了78种香气成分,秋茶的含量及种类比春茶丰富。成茶中含量较多的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秋茶13.41%,春茶9.45%)、法呢烯(秋茶10.76%,春茶4.71%)、橙花叔醇(秋茶8.58%)、己酸,2-丙烯酯(秋茶10.56%)、十六碳酸(秋茶5.12%、春茶1.57%)、植醇(秋茶3.04%,春茶8.61%)、亚油酸甲酯(秋茶5.7%)、γ-亚麻酸甲酯(秋茶3.35%)等,尤其是最后两种成分,在其他茶叶中少有检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对茶树新品系80-53-34工夫红茶样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试验共检测出72个组分,其中4个主要香气物质为脱氢芳樟醇(18.51%)、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3.04%)、香叶醇(10.16%)、苯甲醛(7.93%);按化学物质类别分,有3类主要香气成分:醇类(47.71%)、醛类(22.05%)和碳氢类化合物(12.49%).分析结果表明,该红茶的芳樟醇及其氧化、脱氢物总量多,Owuor(FI)风味指数中的香气物质组成优良,绝大多数香气物质都具有令人愉悦的香气特征,表明80-53-34制红茶花果香高长,香气好.  相似文献   

12.
人参中微量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人参中微量成分一聚乙炔醇类、酚类、特殊氨基酸类、肽类、酶类、含氮化合物、膦脂、木脂素类、有机酸、维生素以及甾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49篇。  相似文献   

13.
茶叶深加工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慧英  刘启贵 《茶报》2001,(2):30-30,32
  相似文献   

14.
15.
陈力 《茶报》1999,(3):22-22,2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陈皮原料茶枝柑为对照,探究了其他典型的柑橘原料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黄酮、总多酚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其他橘皮作为茶枝柑替代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州蜜柑、脐橙、湖北柑果皮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茶枝柑果皮相比均差异显著;采用GC-MS法检测出茶枝柑果皮精油的成分主要是D-柠檬烯、萜品烯、γ-松油醇、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等,3种典型柑橘皮原料中的精油特征成分及D-柠檬烯含量与茶枝柑最为接近的均为脐橙。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脐橙作为广陈皮原料的替代品是最具前景的。  相似文献   

17.
光照和光谱成分可影响马铃薯植株与光有关的两个过程:主要是光敏色素和色素接受蓝光的光调节过程和作为光感受器的质体色素的光合作用过程。光照条件对植物器官影响的这两条途径是彼此紧密联系的。因此,由光照条件引起的光合作用变化,能反映出形态建成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供应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茶树和饮茶最早的国家,《本草》记载了饮茶有益思、少卧、利尿、轻身、明目、止渴、消食、防病和治病的功效。近代生物和医学科学研究也证明茶叶不但有通常的药理作用,而且有营养作用,其中某些成分还具有抗细胞突变的作用。有关茶叶中的有机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前人已作了不少的研究,本文着重研究茶汤中矿质成分的含量情况,并探讨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嫁接两年生茶树新梢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姗  骆耀平 《茶叶》2001,27(3):22-26
研究了两年生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43/鸠坑,水仙/鸠坑及相应接穗,砧木品种新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鸠坑氨基酸含量的升高,多酚含量的减少使其较对应接穗品种的酚氨比降低,而水仙/鸠坑的酚氨比升高,咖啡碱含量因嫁接组合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嫁接一年生时的结果作比较,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表明嫁接初时对茶树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时效”问题,嫁接后两年,嫁接茶树体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主要滋味成分的含量受砧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对藤茶有效成分和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藤茶中黄酮类、蛇葡萄素和二氢杨梅素等有效成分的分离和提取,以及藤茶抗氧化、降血压和调节免疫等方面功效的研究。本文主要从藤茶有效成分及相关功效进行综述,以期为藤茶有效成分和相关功能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