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旨在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缺失株及回复株,明确MFS外排泵Rant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杀质粒pRE112介导的同源重组,以红霉素抗性标记进行正向筛选,获得基因缺失株Δrant,并以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穿梭质粒pCPRA作为载体,构建回复株cΔrant。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类临床常用抗生素对野生株、缺失株及回复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测定3株菌的生长曲线,评价菌株对雏鸭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与野生株和回复株相比,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缺失株的MIC值明显下降,其他类抗生素的MIC值无变化;缺失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下降;rant基因的缺失显著降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毒力。结果提示,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介导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外排,并可明显影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长和毒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IA_0940基因缺失株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探讨RIA_0940基因的潜在功能。【方法】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GD株为亲本株,扩增其左右同源臂及红霉素抗性基因(ermR)盒片段,构建左同源臂-ermR抗性基因盒-右同源臂融合片段,通过自然转化的方法缺失RA-GD株RIA_0940基因,并利用PCR筛选、鉴定RA-GDΔRIA_0940基因缺失株。分别对亲本株RA-GD和缺失株RA-GDΔRIA_0940的生长特性、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RA-GD株的RIA_0940基因缺失株(RA-GDΔRIA_094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RA-GDΔRIA_0940株体外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基因缺失株在生长后期生长受到显著或极显著抑制(P<0.05;P<0.01);RA-GDΔRIA_0940株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是亲本株的114倍;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感染鸭血液和组织的载菌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缺失株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RA-GD株RIA_0940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对雏鸭的致病力、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亲本株。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明确鸭疫里默氏杆菌烯醇化酶(Enolase)在其侵袭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DBMEC)以及血脑屏障(BBB)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为亲本株,利用同源重组和结合转移的方法构建enolase基因缺失株ΔEnolase和回复株cΔEnolase,并测定RA-LZ01、ΔEnolase和cΔEnolase对DBMEC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差异;用上述菌株感染雏鸭,测定雏鸭血液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结果表明,与亲本株RA-LZ01相比,缺失株ΔEnolase对DBMEC的黏附率和入侵率均极显著降低;回复株cΔEnolase恢复了对DBMEC的黏附和入侵能力。感染RA-LZ01、ΔEnolase和cΔEnolase菌株的雏鸭的血液载菌量无显著差异;与感染RA-LZ01和cΔEnolase菌株的雏鸭相比,感染ΔEnolase菌株的雏鸭脑组织中的载菌量极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说明,Enolase与鸭疫里默氏杆菌黏附和入侵DBMEC以及入侵雏鸭脑组织显著相关,可能为介导鸭疫里默氏杆菌突破鸭血脑屏障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4.
构建鸭疫里默菌aroA基因缺失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毒力进行研究。以本实验室分离的鸭疫里默菌YM株(RA-YM)为亲本株,建立pRE112-LSR重组自杀性质粒,通过结合转移的方法缺失RAYM株aroA基因,并利用PCR方法对突变株进行鉴定,成功构建了鸭疫里默菌aroA基因缺失株。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鸭疫里默菌aroA基因缺失株不再水解精氨酸;体外生长曲线对数期细菌生长速度减缓,在稳定期趋于一致;半数致死量与野生株相比下降了3倍左右;aroA基因缺失株在血液、心、肝、脑等组织的载菌量与亲本株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鸭疫里默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肖琨  陈广  张军  温贵兰  文明  程振涛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2):4085-4092
为了解番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耐药性,本研究对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发病番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病鸭病原检测、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PCR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有光泽、半透明的奶油状针尖大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命名为GZQN201907。GZQN201907生化试验中尿素反应阳性,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生化反应呈阴性。其16S rRNA系统进化树与鸭疫里默氏杆菌处于同一分支;并且分离菌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PCR鉴定结果为阳性。其对头孢呋辛、红霉素、头孢他啶等18种抗菌药耐药,对羧苄西林和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新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而耐药基因能检测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TEM,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ermF。药敏试验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说明,GZQN201907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3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GZQN201907的雏鸭在72 h内全部死亡,而对照组雏鸭未出现任何症状,说明GZQN201907对雏鸭有致病力。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番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DNA损伤反应(SOS response)是细菌应对基因组DNA损伤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RecA蛋白在许多细菌中对SOS反应的诱导都起关键调控作用,其同源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本研究对鸭疫里默氏杆菌RecA蛋白是否调控其SOS反应进行探索。构建recA基因缺失株和回复株,检测亲本株、缺失株和回复株在紫外线辐照损伤下的生长能力、recA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及SOS反应。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recA基因缺失株ΔrecA和回复株cΔrecA;recA基因灭活对鸭疫里默氏杆菌RA-GD株的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在紫外线辐照损伤下,亲本株recA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缺失株的存活能力及其基因组的完整性都显著低于亲本株和回复株。本研究证实RecA蛋白参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SOS反应。  相似文献   

7.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云南流行株的外膜蛋白A (OmpA)的基因序列差异及其与16S rRNA序列的相关性,PCR扩增18株云南流行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及16S rRNA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分为2个群,其同源性分别为86%~99.2%和92.6%~100%。1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16S rRNA基因同属1个群,同源性高达96.1%~100%。 RA-1、RA-2、RA-11和RA-39 4株分离株的OmpA基因位于进化树的同一个亚群,其16S rRNA基因也位于进化树的同一亚群,两者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他14株分离株的OmpA基因系统进化树与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pestifer)血凝素蛋白的功能,本实验克隆表达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血凝素基因,并对其蛋白定位进行了分析。根据鸭疫里默氏杆菌CH3株血凝素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凝素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血凝素基因全长1 059 bp,编码352个氨基酸。不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凝素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1%~100%,与黄杆菌3519-10株血凝素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8.0%~68.9%。采用表达的血凝素蛋白免疫鼠血清和鸭抗鸭疫里默氏杆菌阳性血清对血凝素在细菌中的定位分析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血凝素可能不是一种膜蛋白,而是存在于胞浆中的一种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鸭胚肝细胞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粘附入侵实验的可行性,本研究比较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鸭胚肝细胞和Vero细胞的粘附和入侵能力。首先将构建的互补质粒pRES1-ompA通过双亲本接合转导的方法导入ompA基因缺失株Th4ΔompA中,构建得到缺失株的回复菌株cTh4ΔompA;然后比较了野生株Th4、缺失株Th4ΔompA及回复株cTh4ΔompA菌株对鸭胚肝细胞和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能力。结果表明,与野生株Th4菌株相比,缺失株Th4ΔompA对鸭胚肝细胞和Vero细胞的粘附能力分别降低了3.32倍和3.12倍,入侵能力分别降低了2.25倍和7.58倍,而cTh4ΔompA对鸭胚肝细胞和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能力均得到部分回复。本研究结果表明鸭胚肝细胞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粘附入侵能力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耐药性、基因组结构与遗传变异程度,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1株从病死鸭脑组织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疑似菌株进行了PCR鉴定、耐药性检测及全基因组框架图测序,并基于16S rDNA与管家基因对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与过滤后成功组装为1个包含38个contigs的基因组框架,使用Abricate软件、CARD在线数据库共检测出6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4种与耐药表型符合;将基因序列提交至MLST数据库,发现了一种新ST型,定为ST93。构建的16S rDNA和管家基因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离鉴定得到1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该菌株为多药耐药菌株,其基因组中携带多个耐药基因;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变异程度较大,且存在跨区域流行传播风险。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合理用药,及时监控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防止鸭疫里默氏杆菌跨区域流行。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14.
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中国的发现。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分离到146株血清4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4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在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安徽省某鹅场急性死亡的雏鹅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病死鹅肝脏、脑和心包液,经过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RNA和血清学检测,鉴定病原菌为血清1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命名为LAG1株。该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等耐药;对雏鸭的致病性强,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为7.75×103CFU/只;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LAG1灭活油乳剂疫苗对自身菌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以上,对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HXb2攻毒的保护率可达70%,对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WJ4和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Yb2攻毒的保护率低于20%。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养鹅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扬州仪征某樱桃谷肉鸭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凝集试验,其中5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研究采用随机引物初步建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扩增多态性方法,对分离自广东地区的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产生1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有些鸭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菌株并且不同鸭场流行基因型不一样。该结果可为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主要感染鸭、火鸡和多种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自2003年以来,我县陆续发现一些雏鹅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造成大批雏鹅死亡,未死鹅病愈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县养鹅业的重要细菌性疫病之一。从临床资料分析,20-30日龄的雏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