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广西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为芒果炭疽病的科学防治和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各芒果产区采集芒果炭疽病病样分离、纯化芒果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获得53株芒果炭疽病菌菌株,53株菌株对咪鲜胺的EC50为0.0244~0.2572mg/L,平均为0.0916mgm,其中采自凌云县均亭村的菌株LY12的EC50最小(0.0244mg/L),采自田东县平马镇东达村的菌株TD122的EC50(0.2572mg/L)最大,后者为前者的10.5倍。【结论】来自广西主要芒果产区的53株芒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未产生抗药性亚群体,咪鲜胺在生产上仍具有应用前景,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存在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根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炭疽病的生防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和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Czk1菌株对13个橡胶树根病菌和1个炭疽病菌的拮抗活性以及对炭疽病的生防效果。【结果】Czk1菌株对13个橡胶树根病菌和1个炭疽病菌具有强烈的拮抗作用,且持续接种20代后依然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Czk1菌株对橡胶树炭疽病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其中在发病前期先喷洒拮抗菌液的效果最好。【结论】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红根、褐根、紫根、白根、臭根和炭疽病菌等多种致病真菌都有强烈的拮抗作用,且有抗菌谱广、持久稳定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潜在生防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根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炭疽病的生防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和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Czk1菌株对13个橡胶树根病菌和1个炭疽病菌的拮抗活性以及对炭疽病的生防效果。【结果】Czk1菌株对13个橡胶树根病菌和1个炭疽病菌具有强烈的拈抗作用,且持续接种20代后依然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Czk1菌株对橡胶树炭疽病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其中在发病前期先喷洒拮抗菌液的效果最好。【结论】枯草芽孢杆菌Czk1菌株对橡胶树红根、褐根、紫根、白根、臭根和炭疽病菌等多种致病真菌都有强烈的拮抗作用,且有抗菌谱广、持久稳定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潜在生防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大叶山楝体内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DYSJ3,发现其对香蕉炭疽病菌、橡胶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芒果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皿内抑制率分别为61.9%、57.9%、55.3%和65.9%。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初步将菌株DYSJ3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对菌株DYSJ3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菌株DYSJ3的抑菌活性物质集中于菌丝体中,其菌丝体乙酸乙酯浸提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热稳定性较好,100μg/m L浸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及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明显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2.7%和62.0%。当浓度为1 000μg/m L时,浸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橡胶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胶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梨炭疽病在江苏、安徽两省酥梨产区普遍发生。本研究采集病样,分离并鉴定梨胶胞炭疽病菌25株。采用梨果表面刺伤后接种菌块的方法,观察炭疽病菌对砀山酥梨的致病性。平板接种炭疽病菌菌块,测试不同培养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25株炭疽病菌中3株致病性较强,18株致病性中等,4株致病性较弱。致病性强的菌株其菌落颜色较深,菌丝浓密;致病性弱的菌株其菌落颜色均为白色,菌丝稀疏。菌落生长快,菌株的致病性较强;菌落生长慢,菌株的致病性较弱。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梨胶胞炭疽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5.0~7.0;菌丝对多种单糖和双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阴香内生细菌YXG2-3的抑菌活性与菌株分类地位,并确定其适宜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YXG2-3对多种热带植物病原真菌(橡胶基腐病菌(Fusarium venfricosum)、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rdes)、橡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橡胶黑团孢病菌(Periconia heveae)、橡胶落叶棒孢霉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椰子灰斑病菌(Pestalotia palmarum))的抑菌活性;通过观察形态特征,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采用16S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分类地位鉴定;通过优化菌株生长碳源、氮源、pH和培养温度,确定菌株适宜生长条件;采用浸果法测定YXG2-3发酵液滤液对香蕉炭疽病害的防效。【结果】YXG2-3对10种供试靶标菌的皿内抑菌活性均大于50%,能够有效控制供试靶标菌菌丝干质量的增加;经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适宜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膏,pH为7.0,温度为33℃。香蕉果实经YXG2-3发酵液滤液处理后,香蕉炭疽病得到有效控制,防效66.22%,与对照药剂咪鲜胺(250μg/mL)相当。【结论】YXG2-3抑菌谱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丁香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初步研究了几种植物(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菌株、敏感菌株和引起香蕉枯萎病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菌株(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抗药性菌株、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丁香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抗药性菌株、香蕉枯萎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进行了研究。离体检测结果表明,丁香等植物乙醇提物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及香蕉枯萎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芒果炭疽病抗药性菌株对供试植物提取物没有明显的抗药性。其中丁香、石菖蒲、花椒提取物抑菌作用尤为明显。丁香4种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在1mgDW/mL浓度下对芒果炭疽病菌及香蕉枯萎病菌相对抑制率达86%以上,说明丁香抑菌物质丰富。其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及香蕉枯萎病菌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40mgDW/mL、0.54mgDW/mL。  相似文献   

8.
从江苏省南京地区草莓病株上分离的2株炭疽病致病菌,经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胶孢炭疽复合种中的暹罗炭疽菌和果生刺盘孢。为筛选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药剂,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这2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2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各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2种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根据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的综合表现,75%肟菌·戊唑醇和10%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在供试药剂中是相对较小的,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对2种病菌相对抑制率均可达80%以上,可作为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防治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研究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橡胶炭疽病菌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性、加和性及增效性3种不同作用,不同的炭疽病菌株对同种配比的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戊唑醇与苯醚甲环唑以1∶3混配对胶孢炭疽菌RC178的增效最明显;1∶3和2∶5混配时,对尖孢炭疽菌RC169增效最佳;2∶5混配时,对胶孢炭疽菌RC227增效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究梨胶胞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采集的病样分离并鉴定出梨胶胞炭疽病菌25株。采用梨果表面刺伤后接种菌块的方法,观察炭疽病菌对砀山酥梨的致病性。平板接种炭疽病菌菌块,测试不同培养温度、pH 值、碳源、氮源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参试的25株炭疽病菌中3株致病性较强,18株致病性中等,4株致病性较弱。致病性强的菌株其菌落颜色较深,菌丝浓密;致病性弱的菌株其菌落颜色均为白色,菌丝稀疏。菌落生长快,菌株的致病性较强;菌落生长慢,菌株的致病性较弱。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梨胶胞炭疽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 值为5.0~7.0;菌丝对多种单糖和双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结论]该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梨胶胞炭疽病的认识,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HbSUT3的分子进化特点,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方法】克隆获得橡胶树5个大规模推广品种、9个1981′IRRDB野生种质和7个橡胶树属其它种或变种共计21份材料的HbSUT3及其同源基因(统称为SUT3)的cDNA序列,以及其中10个材料的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软件(版本4.02)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并采用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橡胶树属不同材料的SUT3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其cDNA编码区长度均为1 608 bp;不同材料序列的转换/颠换比均小于2.0,Ks值普遍大于Ka值;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高产的橡胶树种质趋于聚为一类,但橡胶属不同种的材料也可以聚在一起。【结论】橡胶树HbSUT3是一个进化相对保守的基因,其分子进化与橡胶树产量性状有一定的相关性,橡胶树属内的不同种和变种可能属于一个物种综合。  相似文献   

12.
Cu离子对巴西橡胶树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西橡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微量元素Cu对巴西橡胶树组织培养成胚、生根及组培苗生根有重要影响。试验以巴西橡胶树花药为外植体,以改良MSB为基础培养基,改变其中Cu的浓度,进行试验,寻找最佳的微量元素Cu的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不同铜元素的添加量,对巴西橡胶树胚状体及组培切苗的生根产生明显的促进及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遗传转化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和分析了影响农杆菌介导橡胶树遗传转化的主要因子,包括橡胶树植物基因型、农杆菌菌株、菌液浓度、培养基附加成分等内外因子,简要概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苗的茎围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苗的株高生长无显著作用。薇甘菊茎叶覆盖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芽接小苗茎围增量显著高于种植薇甘菊1株处理,而与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处理后3和9个月,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反映了薇甘菊水浸液0.25 g/mL和薇甘菊覆盖处理的橡胶树小苗光合效率高。因此,在试验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薇甘菊植株对橡胶树小苗还未造成不良影响,薇甘菊水浸液和茎叶覆盖能促进橡胶小苗生长,生产上可以用作有机绿肥,但必需晒干以免造成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巴西橡胶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为巴西橡胶抗病R基因的获取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抗病基因(Resistance gene, R gene)编码的蛋白质NBS-LRR保守结构设计一对简并引物 P1/P2,采集经水杨酸(SA)处理0、12、24、48 h的巴西橡胶叶片,进行cDNA同源序列克隆。【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RGAs经系统进化分析分为TIR-NBS-LRR和non-TIR-NBS-LRR 两种类型和9个基因家族;多重比较发现,克隆获得的RGAs具有典型的NBS类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在与已知植物NBS类序列相似性比较中,与I2c-2基因相似性最高,为46.2%,而巴西橡胶NBS类RGAs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22.1%~100.0%。进一步研究发现,核苷酸非同义替换和同义替换的比率小于1,有低水平的重组,表明点突变逐步积累是导致纯化选择的主要力量。【结论】通过SA诱导作用和NBS类抗病基因结合得到的巴西橡胶NBS类RGAs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已知抗病基因氨基酸序列具高度相似性,这些RGAs候补序列可能与某抗病基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槟榔、橡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槟榔、橡胶作为供体,玉米、花生、南瓜、黄豆、稗草、马唐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的生测和根伸长的生测法来测定槟榔、橡胶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槟榔叶浸提液在对玉米、南瓜和黄豆的萌发和根生长的影响呈现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槟榔叶浸提液高浓度下对稗草和马唐的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槟榔根系周围的土壤对玉米和南瓜的萌发、玉米和黄豆的根生长都有促进作用;而对南瓜的根生长和花生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橡胶叶浸提液高浓度下对南瓜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对花生的根生长有促进作用;橡胶叶浸提液对马唐的根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橡胶根系周围土壤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和根生长都有少量促进作用,橡胶根系周围的土壤对花生的萌发和根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巴西橡胶树中鉴定出一个泛素结合酶(UBC)基因,该基因长653 bp,最长开放阅读框504 bp,预测编码蛋白包含167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一段保守的UBC结构域,与拟南芥E2成员UBC14(At3g55380)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将该基因命名为HbUBC14。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HbUBC14在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表达最高,在花药中表达最低。与健康橡胶树相比,死皮树胶乳中HbUBC14表达量明显下降。HbUBC14表达还受乙烯和茉莉酸调控。以上结果表明,HbUBC14可能在巴西橡胶树死皮、乙烯和茉莉酸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国内主要植胶区炭疽菌复合种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乐东炭疽(Colletotrichum.ledongense)、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暹罗炭疽(C. siamense)、版纳炭疽(C. bannanense)、C.laticiphilum、新种群和华南炭疽(C. australisinense)9株胶孢炭疽病菌(C.glocosporioides Penz.)和8株尖孢炭疽菌(C. acutalum Simmons)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元复配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7株橡胶树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为0.001 1~0.218 7 mg·L?1,平均为0.085 3 mg·L?1;咪鲜胺、多菌灵、氟硅唑、戊唑醇、己唑醇、咪鲜胺·三唑酮6种药剂对炭疽菌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腈菌唑和粉唑醇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差;多数以三唑类为代表的麦角甾醇生物抑制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尖孢复合种内的新种群对粉唑醇、腈菌唑觉和多菌灵3种药剂敏感性性差;咪鲜胺与戊唑醇的比例分别在7∶3和4∶6时对橡胶树炭疽菌优势种群暹罗炭疽和华南炭疽的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巴西橡胶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为巴西橡胶抗病R基因的获取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抗病基因(Resistance gene, R gene)编码的蛋白质NBS-LRR保守结构设计一对简并引物 P1/P2,采集经水杨酸(SA)处理0、12、24、48 h的巴西橡胶叶片,进行cDNA同源序列克隆。【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RGAs经系统进化分析分为TIR-NBS-LRR和non-TIR-NBS-LRR 两种类型和9个基因家族;多重比较发现,克隆获得的RGAs具有典型的NBS类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在与已知植物NBS类序列相似性比较中,与I2c-2基因相似性最高,为46.2%,而巴西橡胶NBS类RGAs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22.1%~100.0%。进一步研究发现,核苷酸非同义替换和同义替换的比率小于1,有低水平的重组,表明点突变逐步积累是导致纯化选择的主要力量。【结论】通过SA诱导作用和NBS类抗病基因结合得到的巴西橡胶NBS类RGAs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已知抗病基因氨基酸序列具高度相似性,这些RGAs候补序列可能与某抗病基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炭疽病致病菌的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方法】从山东省菏泽、济宁等5个辣椒主产区采集感炭疽病的辣椒果实,经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5对4个典型代表菌株的r DNA-ITS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5.1软件进行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通过活体接种试验验证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结果】分离得到的27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气生菌丝较发达,初呈白色,而后逐渐变为浅灰色,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一端稍尖,大小为(7.48—14.69)μm×(2.52—5.64)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刺伤果实或无伤口果实,两者均可发病,但刺伤果实上病斑发展快。病菌既侵染未成熟的辣椒果实,也侵染成熟的果实,病斑呈椭圆形凹陷,表面有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团。所选取的4个代表性菌株的rDNA-ITS序列的长度为562、541、557和553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4个代表菌株与炭疽菌属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聚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置信度为100%。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尖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活体接种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浓度为400μg·mL~(-1)时,对辣椒炭疽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大于60%,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防效。【结论】引起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该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和活体防效,在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