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在海南各植桑区均发现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严重为害,桑园被害株率达100%。在我国,该木虱仅记录于台湾省,为我国大陆新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采用45日龄桑树扦插苗和离体叶片饲养,对桑小头木虱的发育与繁殖特性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开展观察。结果表明,桑小头木虱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和成虫期。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水滴形,带短的卵柄,端部具细长的端丝,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时可见淡红色眼点;1龄若虫头、胸部乳白色,复眼和腹部橘黄色,无翅芽;2~5龄若虫黄绿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增加,翅芽随之变化。2龄翅芽出现,稍突起;3龄翅芽较小,呈三角形;4龄和5龄翅芽长椭圆形,其中5龄超过腹部第1节。各龄若虫和初羽化成虫均可分泌白色球形蜡质。雌雄成虫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羽化3 d后体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为0.5~3 h,结束交配18~21 h后开始产卵,产卵量为20~42粒。卵单个散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处,偶尔可见产于新抽嫩叶正面边缘,5~7 d后孵化,孵化率为98.19%,雌性百分率为70.44%。若虫期12~18 d,完成一代的时间为18~24 d。本研究将为桑小头木虱的准确识别与监测,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沈单十号玉米杂交亲本的特征特性,阐述了提高辽西地区沈单十号玉米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宿主昆虫体壁穿透和体内定植过程中分泌了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两种胞外几丁质酶,但二者的作用分工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菌株胞外总几丁质酶活性与侵染毒力的相关性分析,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基因表达水平与侵染毒力的相关性分析,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以期明晰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在菌株侵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分工。结果表明,菌株胞外几丁质酶活性与侵染毒力呈正相关,但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表达水平不同。菌株间Bbchitinase 1表达水平与菌株侵染毒力(MMT和LT50)呈显著正相关,而Bbchitinase 2表达水平却与侵染毒力不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具有显著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可能结合不同的配体蛋白,参与不同的代谢过程。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基因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均上调表达;但Bbchitinase 1仅在侵染家蚕的体壁穿透阶段显著上调表达,而Bbchitinase 2在芽生孢子生成阶段和菌丝大量增殖阶段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说明,Bbchitinase 1可能参与菌株侵染早期的侵入钉形成和体壁穿透过程,与侵染毒力呈正相关;而Bbchitinase 2可能参与侵染过程中的芽生孢子发育和菌丝大量增殖代谢调控。本研究明晰了球孢白僵菌不同几丁质酶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分工,建立了以Bbchitinase 1基因表达水平判定菌株毒力的数学模型,为高毒、高稳定性球孢白僵菌生防菌株的筛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提升绿色生态防治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原球茎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铁皮石斛再生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建立铁皮石斛在生产中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Fonnesbech和N6中,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MS;原球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75 mg/L+NAA0.2 mg/L+4.0% 白糖,接种35 d后原球茎增殖倍数为4.19;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0.3 mg/L+3.0%白糖,分化率为74%。分化出的丛芽在生根培养基MS+AC0.05%+白糖3.0% 中,28 d生根率达到87%。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高效再生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球茎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铁皮石斛再生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建立铁皮石斛在生产中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Fonnesbech和N6中,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MS;原球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75mg/L+NAA0.2mg/L+4.0%白糖,接种35d后原球茎增殖倍数为4.19;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0.3mg/L+3.0%白糖,分化率为74%。分化出的丛芽在生根培养基MS+AC0.05%+白糖3.0%中,28d生根率达到87%。  相似文献   
6.
1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海口综合试验站围绕体系任务工作目标和海南省蚕桑发展工作任务,全站科技人员积极投身桑蚕研究、综合试验站建设、基地建设、农民培训、合作交流等科研和生产工作中. 团队建设方面,海口综合试验站现有固定科技人员5人,高级职称3人,助理研究员1人.流动科技人员11人,新增编外科技人员1人,硕士研究生2人.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桑树主要害虫桑螟的天敌寄生蜂资源及其寄生特性并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桑螟的危害,对海南主要桑园桑螟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桑螟天敌寄生蜂主要有5种,分别为桑螟绒茧蜂Apanteles heterusiae Wilkinson、食心虫白茧蜂Phanerotoma planifrons Nees、红铃虫甲腹茧蜂Chelonus pectinophorae Cushman、菲岛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philippinensis Ashmead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其中,桑螟绒茧蜂为优势种,田间寄生率高达63.24%,1头桑螟幼虫可出蜂3~16头;其他4种寄生蜂均为单寄生,田间平均寄生率依次为9.15%、6.21%、5.62%和5.24%。室内寄生特性研究发现,桑螟绒茧蜂对桑螟龄期和密度具有选择性,主要寄生1龄和2龄桑螟幼虫,偶尔寄生3龄幼虫,仅在1龄桑螟幼虫密度为9和2龄密度为8头时寄生率最高,且出蜂量最大。待被寄生桑螟幼虫发育至5龄时从桑螟体内啮出,并在5~7 h内结茧化蛹,啮出幼虫可全部化蛹,4~5 d后羽化,羽化率为33.33%~ 100%,性比为0~87.50%,成蜂寿命为1~3 d,多为2 d,雄蜂寿命略短于雌蜂。未观察到桑螟绒茧蜂寄生家蚕。研究为桑螟绒茧蜂的规模化繁育和利用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学在植物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562-2564
综述了表观遗传学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表观遗传学的诞生、分子机制等,并对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国种子企业现状与发展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业规则全面改写,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种业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千载难逢的整合良机,无不成为战略投资者眼中的"唐僧肉",更何况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资本市场为产业重组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Cu离子对巴西橡胶树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西橡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微量元素Cu对巴西橡胶树组织培养成胚、生根及组培苗生根有重要影响。试验以巴西橡胶树花药为外植体,以改良MSB为基础培养基,改变其中Cu的浓度,进行试验,寻找最佳的微量元素Cu的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不同铜元素的添加量,对巴西橡胶树胚状体及组培切苗的生根产生明显的促进及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