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的立地及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时间较16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早4 a,中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的时间早6 a;立地指数相同时,随初植密度增加小径材出材率的峰度及峰值均减小,20立地指数样地中,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小径材出材率峰值较初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高17%,而初植密度对中径材、大径材影响不大;在林分发展的不同时期,林分密度对材种出材率的影响不同,30年生时林分蓄积相近的但初植密度不同的样地,初植密度越大小径材出材率越高,大径材出材率越低。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柚木是我国稀缺的珍贵树种之一,而其大径材更是我国极为紧缺的战略物质。分析了不同种质来源、立地条件以及保留密度对柚木大径材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良种林分的柚木年均生长量和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立地指数及保留密度对柚木大径材林分形成具有显著影响。立地指数为20、保留密度为800~900株/hm~2时,是培育大径材柚木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间伐措施对密植杨树生长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对107/108杨的对比试验表明,资源紧缺地区,为提高木材产出,可以适当提高初始造林密度,以缩短杨木生产周期。初始造林密度在1000株/hm2左右,为培育大径杨木可采用间伐措施,间伐强度要适中,在第4年间伐50%,使保留密度在500株/hm2左右;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时,为能获得最大量的大径杨木,一般不宜采用密植后再间伐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株)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tm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24 a生时达44%,A、B、D密度林分小径材材积分别于12、18、24 a生时达83%、76%、69%o 10立地指数级C、E密度林分36 a生时小径材材积比例分别达71%、61%。[结论]杉木林材种形成与立地、密度和林龄关系密切,立地质量具决定性作用,而培育高规格材种时初植密度亦可成为关键限制因素。初植密度越低、立地指数越高,越利于中、大径材形成。在杉木南带产区,10指数级立地短周期经营时只适宜培育小径材及小条木。14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小径材,若以中径材为第一培育材种时初植密度宜低。16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径材,长周期经营时也可培育大径材,但初植密度不宜超1667株·hm^-2。18指数级立地中径材生产潜力很大,但更宜培育大径材,且初植密度宜控制在A密度,轮伐期不宜低于36 a。  相似文献   

5.
间伐措施在杨树结构栽培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35/66杨的对比试验表明,在初始密度较高时,资源紧缺地区,为提高木材产出,可以适当提高造林密度,以缩短杨木生产周期,初始造林密度在1 000株/hm2左右,为培育大径杨木可采用间伐措施,间伐强度要适中,在第4年间伐50%,使保留密度在500株/hm2左右;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时,为能获得最大量的大径杨木,一般不宜采用密植后再间伐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初植密度 2 0 0 0~ 16 6 7株· hm-2 ,或 15年生主伐 ,或 8~ 10年生作中强度间伐至 12 0 0株· hm-2左右 ,18~ 2 0年生主伐 ;培育建筑材 ,初植密度 16 6 7~ 1111株·hm-2 ,10~ 12年生第 1次间伐至 110 0~ 80 0株· hm-2 ,16~ 18年生第 2次间伐至 80 0~ 50 0株·hm-2 ,2 0~ 2 5年生时主伐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调查数据,综合林分生长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为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落叶松大、中径材优化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6地位级适合培育中径材,不同初植密度林分间伐3次就可以进行主伐;18地位级以培育大径材为主,密度4 400株/hm2的林分需要间伐5次,而密度3 300株/hm2的间伐4次就可以获得目的材种;20地位级也主要培育大径材,经过间伐45次后,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全部优化经营模式内部收益率均在15%以上。本研究为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经营密度(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375株/hm2及750株/hm2的对照样地)试验样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及郁闭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变化林分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各试验样地的材积总量却小于对照样地。并最终确定保留木为225~300株/hm2的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塞罕坝地区培育大径材华北落叶松林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4块毛白杨林的材种出材率(量)分析,认为立地指数SI≤16.0m的林分应培育以椽材为主的小径材;18.0m≤SI≤22.0m时,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定为以檩材为主的中径材林;当SI≥24.0m时,可生产柁材等大径级材。柁材林的主伐密度以400~600株/hm2为主;檩材林的适宜密度为600~900株/hm2;经营椽材的林分密度以1000~1200株/hm2的收获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桉树大径材培育是实现当前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林分密度直接影响林木胸径生长,间伐是调整林分密度最为常用的手段。本试验以6 a生不同种植密度桉树优良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进行不同强度的一次性间伐后,12 a生林分生长、径级分布、大径材生长及木材收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与间伐强度试验林,林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差异显著。其中,以1 100株·hm-2种植密度+30%~50%间伐强度处理,林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以1 100~1 650株·hm-2种植密度未间伐时林分蓄积量最大;径级分布受种植密度与间伐强度影响显著,大径级(≥28 cm)林木数量占比以低种植密度(1 100株·hm-2)+30%~50%强度间伐时较大,为82%~92%;间伐后林分保留株数与大径材蓄积量无关(R2=0.31),与林分中大径材蓄积量占比、大径材单株出材量、大径材出材率呈明显的负相关线性关系(R2=0.77~0.85);不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