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标准地调查材料,运用数量化理论、聚类分析等数学手段,结合林业生产现状,将该区刺槐用材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甲类型,轮伐期20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12cm、树高大于10m的坑木林,初植密度1995株/hm2,最终密度900株/hm2;乙类型,轮伐期15年,培育目标为胸径8—12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初植密度399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丙类型,萌生林,轮伐期12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8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更新后密度270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  相似文献   

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不同培育目标的适宜造林密度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造林密度对比试验与现有人工林分密度的调查结果,提出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与不同培养目标的林木密度调控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密度以中密度为宜,植距在1.4 m ×2.0 m 和2.0 m ×2.0 m 之间,每公顷3 555~2 490株。试提出不同培养目标的林分密度调控管理模型如下:(1)小径材(12~16 cm ),伐期20 a,立地指数14~16,造林密度3 600~330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2 340~2 14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1.61~14.54 m 3·hm - 2。(2)中径材(18~24 cm ),伐期25 a,立地指数16~18,造林密度2 775~2 49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1 560~1 39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3.02~17.47 m 3·hm - 2。(3)大径材(26~32 cm ),伐期30 a,立地指数18~20,造林密度1 995~1 725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900~750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6.20~16.76 m 3·hm - 2。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5.
在杉木分布北缘的苏南低山丘陵试验研究表明,利用萌芽杯幼龄速生的阶段优势,能发掘短轮伐小径材的生产潜力。影响萌芽林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更新林分种源的遗传特性,立地条件,伐桩密度与更新方式。在山洼、山谷阴坡坡脚等优良立地,实施2250~2400株/桩·hmt2密度控制,小块状更新,集约肥培管抚,9年生萌芽林蓄积量达118.2~126.7m2/hm2,可产出约85%的小径材.在山坡中下部中等立地条件,实施较高密度(3000~3300株/桩·hm2)控制,窄带状(8~10m宽)更新,集约管抚,9~15年生蓄积量达111.7~139.6m3/hm2,可产出约40%的小径材和农用椽材。而在较差岗坡立地,即使采取高密度(4500株/桩·hm2:),窄带状荫芽更新与高水平集约管抚,也无生产小径材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7.
利用54块乔灌水保林地类型油松标地调查资料,分别拟合林分密度与不同规格椽材林木数量及林下灌木覆盖度的回归方程。由拟合方程计算出林分密度为1250~6600株/hm2时不同规格椽材林木的株数、蓄积量、和非椽材林木株数、材积及产值。按照生态、经济双重要求,乔灌水保用材林地类型油松适宜密度以1650株/hm2为最佳。在此密度时林下灌木覆盖度达57%,可形成一个乔灌草立体配置的、较稳定的森林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功能  相似文献   

8.
潘辉 《福建林业科技》1998,25(3):23-26,39
在用密度管理图进行林分蓄积的动态预测时,建立在优势木平均高和每公顷株数基础上的收获密度效应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具体林分的预测精度偏低。本文以立木度Rv为修正系数,来反映林分内营养空间结构对蓄积的影响,从而提高密度管理图的应用精度。该方法可以使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密度管理图对蓄积量的预测误差标准差分别从44.32m3/hm2、23.11m3/hm2减少到17.47m3/hm2、5.23m3/hm2,提高密度管理图在实践中应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华北落叶松次生林中,胸径达5cm的林木可出椽材,12cm可出檩材,22cm可出原木。受较高优先级材种影响,椽材和檩材出材量随径级增长而增长到一定阶段后逐渐下降,形成一条左侧急升,右侧平缓下降的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3cm和23cm处。用4次多项式分别拟合椽材、檩材出材量与胸径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93,原木出材量与胸径的关系为直线式,相关系数0.92。拟合的.总出材量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式,相关系数0.998。用拟合总出材量计算的各径级出材率一般为0.73~0.74。  相似文献   

10.
苏北京杭大运河堤杉木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苏北京杭大运河堤引种种栽培杉木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经营林分,19a时H12.30m,D1.319.1cm立木积量224.0m^3/hm^2,地上部分生物量达147.d12t/hm^2中径材51.1%,小径材占46.65;集约管抚林分,13a时H11.90m,D1.315.1cm,立木蓄积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达204.73m^3/hm^3和111.05t/hm^2,中小径材各占48.4%。广西融水  相似文献   

11.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2.
对5年9个月生三种密度(1666株/hm^2、2222株/hm^2和3333株/hm^2)两种配置(1666株/hm^2,株行距分别为2m*3m、1m*6m)尾叶桉试验林的研究表明:密度越大的林分,其冠幅、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就越小;  相似文献   

13.
对参试的35.6hm2天然阔叶林伐后迹地进行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通过树种选择、清杂、去高桩、补植、抚育、施肥等措施,4年后,幼树密度由2250株/hm2增加到7500株/hm2以上;活立木蓄积由1.5m3/hm2增加到42m3/hm2,平均生长量达10.1m3/hm2·a。  相似文献   

14.
油松人工林主伐更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得出,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主代更新,适宜采用二次渐伐和带状皆伐.二次渐伐的先决系件,第1次渐伐后保留种源好的林木600株/hm2,上层林分郁闭度0.3~0.4;带状皆伐的带宽,以各、柞树为6m,落叶松、侧柏等6~9m,刺槐9~12m,沙棘至少12m,其他灌木树种为6~9m;保留带根据地形及立地条件保留6~12m.叙述了两种主伐方式的适用条件,更新树种营造方法及逐步形成针阔混交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表明:在立地指数为14条件下15年生湿地松短轮伐期纸浆材的最佳经营密度为1800~1650株/hm2;建筑材最佳经营密度为1350~1200株/hm2,15年生后,应立即进行第二次间伐。  相似文献   

16.
对参试的35.6hm^2天然阔叶林伐后迹地进行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通过树种选择,清杂,去高桩,补植,抚育,施肥等措施,4年后,幼树密度由2250株/hm^2增加到7500株/hm^2以上;活立木蓄积由1.5m^3/hm^2增加到42m^3/hm^2,平均生长量达10.1m^3/hm^2.a。  相似文献   

17.
枫香苗期密度试验及苗木分级指标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枫香苗期苗木密度与地经、高、根系、叶面积、生物量等的方差分析,得出枫香苗期最适密度为90株/m^2。采用逐步聚类法对苗木分级指标进行了探讨,提出枫香苗木分级指标为:I级苗H≥50.9cm,D≥0.49cm;Ⅱ级苗37.7cm≤H≤50.8cm,0.30cm≤D≤0.48cm;Ⅲ级苗H≤37.6cm,D≤0.29cm。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的造林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北亚热带丘岗地区营造湿地松工业用材林或湿地松材、脂兼用林、造林密度以1667株/hm^2为宜,部分较优立地或高规格整地的地区可考虑1333株/hm^2,部分较产地可考虑2000株/hm^2。植穴配置宜采用适当宽行窄株配置,株行距以1.5m ̄1.8m为宜,首次间伐宜在10 ̄12a进行。  相似文献   

19.
对华山松中龄林进行的3种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表明,下层中度间伐和下层强度间伐可促进保留木树高、胸径、蓄积的生长和林分总材积的提高,其中下层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平均年高生长量0.5m,胸径年生长量0.59cm,蓄积年生长量13.6m3/hm2,林分材积总产量2073709m3/hm2,分别是对照林分的196倍、1.26倍、1.14倍和1.09倍,且林分规格材总产量和大径级材总产量均有较显著提高,间伐效果居各措施之首。  相似文献   

20.
通过3种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及裸地种竹等试验,比较分析成活率、新竹及竹鞭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各种经营模式中,杉木近熟林分中套种有利于提高毛竹成活率及长竹率,但发笋长竹数以裸地种竹为最多;新竹的生长以杉木密度为225株·hm-2的林分最好,其次为375株·hm-2、裸地种竹和600株·hm-2的林分;单根竹鞭长和鞭节长随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增加,而总鞭长、竹鞭数及竹鞭断梢率则相反;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以密度为225株·hm-2的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