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30min瞬时雨强极显著地影响着泥沙输移比,30min瞬时雨强越大,泥沙输移比越小,且泥沙输移比随30min瞬时雨强有y=1.20x~(-0.35)的变化规律.植被覆盖度也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被覆度越大则输移比越大.降雨量和坡度对泥沙输移比无显著影响.本文还探讨了泥沙输移比值,认为该地区的泥沙输移比约为0.42—0.44.  相似文献   

2.
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最严重的害虫之一。1986~1988年在洛南县对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此虫在洛南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2cm深的表土层中结茧越冬。其发生轻重与核桃树生境条件、4~6月降水量及降水日照的综合作用有关。荫蔽潮湿、杂草丛生的深山沟道和阴坡发生最重,阳坡和耕种地发生最轻。降水日照综合系数大的年份发生严重。提出了以树冠下地面深翻为基础、树冠喷药为应急手段、摘拾虫果集中深埋为辅助措施的综合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3.
为黔中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实测降雨资料,选取降雨量、降雨历时、平均雨强3个指标,采用快速聚类、判别聚类和分位数取值相结合的方法,将侵蚀性次降雨划分为A、B、C3类雨型,研究黔中地区侵蚀性次降雨特征.结果表明:1)黔中地区年均降雨量913.52 mm、年均侵蚀性降雨量493.17 mm,平均次侵蚀性降雨量26.42 mm.2)侵蚀性降雨量在每年5月和9月最稳定,在7月达最大值.3)降雨次数和降雨量均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趋势.降雨量在夏季年际间波动小,在春季和秋季年际间波动大.4)3类雨型的侵蚀能力呈A雨型(大雨量,长历时,大雨强,低频次)>C雨型(小雨量,短历时,中雨强,高频次)>B雨型(中雨量,中历时,小雨强,中频次).5)各雨型降雨侵蚀力与平均雨强、最大30分钟雨强、最大60分钟雨强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区域降雨侵蚀性的动态特征,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区域有效水土保持规划,促进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良好发展。现以西双版纳勐仑气象站1959~1998年平均年降雨量值为参考值,每24h≥12.7mm为侵蚀性降雨标准,分析该站1992~2006年的日雨量值,用修正后的土壤流失通用方程(RUSLE)中计算降雨侵蚀力方程M=α∑kj=1(Pj)β来估算该区域降雨侵蚀力动态变化(MJ.mm.hm-2.h-1)。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勐仑区域在研究时段内,45%的年份为平水年,丰水年份超过枯水年份,总体表现为略微增加现象;同时,侵蚀性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75%以上,并且集中发生在雨季期间;年降雨侵蚀力值在160.742~350.393MJ.mm.hm-2.a-1,最大侵蚀力出现在2001年;年内不同月份降雨侵蚀力差异明显,雾凉季的1月仅1.107MJ.mm.hm-2.h-1,雨季的7月达到57.189MJ.mm.hm-2.h-1,二者相差50多倍,随后又逐渐降低,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该研究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根据室内侵蚀模拟试验的特点,设计了两种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降雨特性进行了率定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X2002管网式降雨模拟器和SX2004喷射式降雨模拟器,可以把雨强作为主要控制参数来实现降雨模拟的动能相似;这两种降雨系统都能较好地满足室内降雨模拟试验的要求,其中管网式降雨器雨强调控范围较大、均匀度较好,但比较适于尺度较小的试验,喷射式降雨器更适于尺度和地形高差较大的模型试验,但它的雨强调控范围和均匀度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6.
林冠截留降水是森林植被对降雨到达地面的阻截,也是对大气降雨的再分配,是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当前森林冠层水文过程研究,即林冠截留、透流和茎流及影响因素(降水量、降水强度、林冠结构特征、林分密度、林冠干燥度);林冠截留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经验、半经验、半理论和理论模型)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闽东南花岗岩侵蚀区的侵蚀性降雨集中分布于5~9月份。产生水土流失主要是大于20mm的降雨,尤其是50.1~80和大于100mm的降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占总量的55%。降雨量仅对顺坡抛荒区的土壤侵蚀量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同时与顺坡抛荒区、顺坡草区、中耕作物区和灌丛区的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30min瞬时雨强与顺坡抛荒区和中耕作物区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也与顺坡草区的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平均雨强对各处理区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玉米植株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明确成熟期玉米冠层截留降雨的能力。【方法】以研究区域实际降雨强度为基础,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对成熟期玉米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层截留率平均为7.5%,茎秆流率平均为28.8%,穿透雨率平均为63.7%;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与雨强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冠层截留量和茎秆流量与叶面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线关系,而穿透雨量与叶面积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雨强条件下,玉米冠层截留效应不尽一致;玉米冠层和茎秆可以引导一部分冠上雨量,减少直接到达地表降雨的数量,从而影响径流;本研究中建立的雨强和叶面积与冠层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之间简洁、实用模型,可为农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次山东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金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0-21841
2003年4月17~18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西南涡的影响下产生于地面倒槽之中。笔者分析了产生这次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结果表明,降雨前水汽量急剧增加,700 hPa最大上升速度区与850 hPa最大水汽通量的叠加区域是大暴雨的落区,高能舌为大暴雨提供了必要的不稳定能量。暴雨发生前低层能量有不断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侵蚀性降雨与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侵蚀性降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选取霍山县上土寺水土保持站作为降雨观测资料的中心站,采用量级法和回归分析法来分析霍山县上土寺水保站记录的当地降水资料,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得出降雨因子中降雨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历时,最后是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密云水库油松林和大兴安岭落叶松林3种针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采用截留容量作为衡量指标。截留容量指标不受气象因素及雨前枝叶的干湿程度的影响,只与林冠自身的特征因素有关,所以能够真实反映不同林分类型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的差别。根据实测林冠截留资料,利用相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近似确定3种林分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并以莱因斯利公式为基础,计算了各自的截留容量公式。通过分析3种林分林冠的特性以及截留容量与降雨量的关系曲线可以得出:3种针叶林截留容量与降水量关系大致趋势相同,贡嘎山峨眉冷杉林与密云水库油松林的截留容量随降雨量增加的速度比大兴安岭落叶松快;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最强,其次为密云水库油松林,大兴安岭落叶松林最小。  相似文献   

12.
高羊茅草地地表径流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羊茅作为我国北方典型冷季型城市草坪草,具有调蓄雨水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北方高羊茅草地的降雨径流,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高羊茅草地在不同覆盖度(60%和90%)及不同雨强(30、60和90mm/h)条件下的径流系数变化过程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并用裸地作为对照,得出高羊茅草地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径流系数削减率。研究结果表明:1)高羊茅草地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加逐渐提前,随着覆盖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同时,雨强越大初始产流时间提前幅度越小,覆盖度越大草地延缓初始产流时间的效果越明显;2)裸地和高羊茅草地的径流系数随降雨时间变化规律相似,均随降雨时间的延长先迅速增加后逐渐变缓,经过拟合裸地及高羊茅草地的径流系数与降雨时间均呈对数关系;3)高羊茅草地地表径流系数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雨强的增加而增加,且覆盖度越低雨强对径流系数的影响越显著,反之则越不显著;4)高羊茅草地对径流系数的削减能力有限,随着雨强的增加两种覆盖度草地径流系数削减率越相近,在雨强为30、60和90mm/h时两种覆盖度草地径流系数削减率分别相差25%、24%和23%;5)建立试验条件下高羊茅草地径流系数与降雨强度、覆盖度、降雨时间的回归方程,经过验证,方程可用于试验条件下高羊茅草地径流系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根据熊岳河流域水文站、雨量站的历年实测资料,简要地分析了熊岳河流域的径流、降雨之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帐篷性能测试模拟降雨及雨量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验帐篷在工作状态下防止雨水渗漏的能力,特进行了帐篷性能测试模拟降雨及雨量检测系统的研究。系统由机组管路、雨量检测、电气控制三大系统组成。首先确定降雨强度,结合试验场地有效淋雨总面积,计算所需总雨量。按所需最大流量,确定水泵、管路、喷头、阀件型号及安装、布置方式等机组管路系统设计。触摸屏与PLC通信,按照预定程序和控制逻辑,实现雨量等模拟量的检测、显示和控制变频器、电磁(动)阀的启停。变频器根据降雨量等级,设置不同的多段速参数,结合不同数量、型号的喷头投入,模拟不同的降雨等级。运行效果表明:系统性能可靠,可实现帐篷性能测试模拟降雨及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Soil erosion on cropland is a major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ranging from the losses of a non-renewable resource and of nutrients at the source to contamination of downstream areas. Regional soil loss assessments using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 would supply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conservation planning. However,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cover and management(C) factor for cropl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USLE, has limited accurate regional assessments in China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crops grown and their complicated rotation systems. In this study, single crop soil loss ratios(SLRs) were collected and quantified for 10 primary crops from past studies or reports. The mean annual C values for 88 crop rotation systems in 12 cropping system regions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ingle crop SLRs and the percentage of annual rainfall erosivity(R) during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s for each system. The C values in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 region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LRs of the 10 primary crops ranged from 0.15 to 0.74. The mean annual C value for all 88 crop rotation systems was 0.34,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12. The mean C values in the single, double and triple cropping zones were 0.37, 0.36 and 0.28, respectively, and the C value in the triple zon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ingle and double zones. The C values of dryland crop systems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ingle and triple cropping system regions b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ouble reg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C values of crop rotation systems in China at the national scale. It will provide necessary and practical parameters for accurately assessing regional soil losses from cropland to guide soil conservation plans and to optimize crop rot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川渝盆地主汛期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1980-2012年主汛期(5-9月)基本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峰值位相和空间分布特征,事件极值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等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川渝盆地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上(01:00-24:00时,北京时间,下同),表现为"V"型结构下典型夜间峰值位相特征;结束时间的日变化上,表现为多个峰值型结构分布.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的日变化上,频次和降水量均呈双峰型结构,频次极大峰值出现在3h,而强度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开始时间空间分布上,极大频次和极大降水量出现在20:00-01:00时内,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日峰值频次结束时间主要发生在20:00-01:00时和08:00-13:00时两个时段内,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3)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的日变化上,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单峰型结构,白天多为短时间(2~4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而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持续2~10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均有发生;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持续时间日变化,1~24h内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出现在2h.  相似文献   

17.
云 杉 截 留 降 雨 实 验 与 模 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该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得到了不同雨强和不同叶面积指数组合下的云杉截留降雨过程,同时考虑了树冠湿润度的影响. 依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和枝叶截留速率随树冠湿润度变化的定量关系,进而构建了云杉截留降雨随雨强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模型. 最后,通过对模型模拟验证,得到模型对截留过程的模拟精度为91.5%.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罗玉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侵蚀力是建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RUSLE的6个最基本因子之一,它反映了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罗玉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典型小流域,此区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采用章文波修正的Richardson日降雨侵蚀力模型,处理该流域15年日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通过分析得出:(1)该流域年均降雨侵...  相似文献   

19.
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与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2004年和2005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对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与降雨量及降水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兴安落叶松林冠的平均林冠截留率在生长季为18.61%,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开始降雨时递增的幅度不大。林冠截留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降雨雨强越小,林冠截留量越大,林冠截留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陇东地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陇东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认知该区域水土流失规律和指导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陇东地区正宁、宁县、西峰、镇原、合水、庆城、华池和环县等8个区县气象站2001-2011年日降雨量资料为基础,采用日降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值,探讨分析了该区域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特征,并结合GIS软件分析了陇东地区年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陇东地区各区县气象站点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 144.8~2 048.5 MJ·mm/(hm2·h),且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中南部地势低洼的宁县和合水县由于侵蚀性降雨集中,其降雨侵蚀力值大于东南部年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最大、侵蚀性降雨天数最多的正宁县。区域降雨侵蚀力年内高度集中,各区县气象站点6-9月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84.4%~88.8%,呈显著的单峰型分布。区内降雨侵蚀力年际波动较大,各站点年际变率为29.09%~56.55%。趋势分析表明,陇东8个区县的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华池和环县降雨侵蚀力减小显著(P0.05)。【结论】陇东地区年内80%以上的降雨侵蚀力集中在6-9月,空间上则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时间上看,近年来该地区降雨侵蚀力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