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由于化肥被广泛地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化肥中所含放射性核素就有可能随化肥转移到农田环境,通过作物吸收经食物链,最终被人体摄取。因此,对化肥及施用过化肥的土壤进行监测,认识放射性核素经土壤向作物转移的规律及农田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长期积累,了解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后所引起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对保护农田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方法】对3种不同模式下枣树、作物、土壤和杂草截形叶螨种群数量进行定点定期调查。【结果】截形叶螨在不同类型的枣农间作地中种群数量动态规律基本相同,在3种种植模式下,截形叶螨均早春在土壤、杂草上活动,经繁殖后种群数量逐步扩大,6月下旬开始向枣树和农作物转移,其中枣树上部分截形叶螨来源于枣园间作的棉花等农作物,8月上旬枣树截型叶螨种群数量达到高峰,8月下旬逐步向杂草和土壤转移。【结论】初步摸清了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3.
引言随着我院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近几年在核技术应用上有很大的推动。特别是应用放射性核素~(14)C 的示踪研究农作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的实验,为生产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如;“番茄不同叶片与各层果实的源库关系”,从不同部位叶片上的~(14)C运转规律研究,为番茄生长合理整枝打叶提供了理论依据。放射性核素~(14)C 是由靶素~(14)N 在反应堆内吸收慢中子发生(n、p)反应产生的。其半衰期很长,有5568年.利用它所制备的实验样品,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测量时不必考虑衰变的校正,比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方便得多。放射性核素~(14)C 衰变时单纯的放射β射线,能谱是连续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评价石煤矿周边农田土壤与农作物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本文测定了土壤中238U、232Th、226Ra和40K比活度,以及水稻中的放射性核素水平。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中238U、232Th、226Ra和40K的比活度均值分别为132.77Bq/kg、54.26 Bq/kg、116.55 Bq/kg和909.25 Bq/kg,采用梅内罗综合评价法得出该片区农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3.45,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水稻不同器官中的放射性核素水平存在差异,根系中比活度最高,其次是茎叶,籽粒中最低。水稻籽粒对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富集指数为1.04~1.15×10-3,尤以对232Th的富集能力最强。鉴于该农田土壤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建议尽量不要种植对核素吸附能力强的作物,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核素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农田机械化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原来的精耕细作型栽培不再成为农作物种植的主要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新的种植模式逐渐出现在了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南漳县是湖北省小麦主产区,气候和土壤条件较适宜发展小麦生产,是湖北省小麦单产比较高的区域。以南漳县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几种主要的耕作方式为基础,设计对比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当地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许多农民朋友在种植农作物时,往往对行向不加选择。其实,不同行向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东西行向种植农作物,植株透光性和叶面积受光量增加,更能有效地利用光能,促进作物生长,从而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作物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改革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棉花简化整枝栽培管理技术已成为当前棉花生产的主要措施,是棉花种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C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中放射性Cs作为K的化学类似物,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因此如果土壤中存在着超标的放射性Cs,人类的健康将受到长期的影响。在诸多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对生境扰动性小等优点,是改善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新途径。放射性Cs由土壤向植物转移的过程不仅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还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竞争阳离子、根际效应、微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影响土壤中放射性Cs植物修复的主要因素,旨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村畜牧业向规模化饲养转变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家肥越来越少,土壤养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始终处于种大于养、产大于投的掠夺式经营状态。由于化肥的施用量占用肥总量的比例过大,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作物营养不良和病虫害多的严重后果,因此秸秆还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微耕机秸秆技术经禄劝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劳动力转移模式分化以及不同农作物机械化程度存在差异的事实,将劳动力转移分为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利用江汉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和DEA-Tobit方法,实证检验不同模式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水稻和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影响因作物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均对样本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异地转移对样本农户棉花生产技术效率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本地转移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提高农户耕地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均能有效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安康富硒土壤中不同农作物富硒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G-AFS测定了陕西省紫阳县双安镇富硒地区一系列农作物及对应土壤样品中的硒含量,并通过作物可食部位分类比较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富集能力,筛选出硒富集能力相对较强的农作物。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的硒累积量具有很大差异,绿豆、辣椒、白萝卜的硒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作物。不同类型农作物对土壤中硒的生物富集能力大小顺序:根茎类叶菜类果实类种子类。同一类型中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硒累积量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水稻作为我市面积第二、总产量第一的农作物,在粮食安全战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们不断探索水稻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本文立足内江本土实际,分析了我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供政策制定和生产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涓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391-392
通过分析园艺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北京植物园园艺发展的趋势.随着观光农业的兴起,北京植物园未来的园艺发展,必将融入更多农业元素.园艺师们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选育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在园中建立农业观光专类园、儿童植物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因区.在世界花卉业发展迅猛、园艺生产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背景下,植物园园艺业的发展,前途光明,潜力非凡.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黔东南州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47年(1961-2007年)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年平均日照时数、冬季降水量和夏季日照时数等8个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气候因子,分析其演变趋势对黔东南州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主要气候因子均不同程度地向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向变化,即随着气候的变化,黔东南州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向加重的趋势演变.  相似文献   

15.
农业从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和国家城市化的必要条件。在随着农业对工业资本积累的逐步完成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农业人口转移问题发生。美国可谓是其中的杰出典范,其在转移农业人口的同时又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这对正处于探索转移农业人口实现城市化的我国无疑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Surfer进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预报可视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借鉴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的信息发布形式,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防治技术等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媒体向社会发布。它具有传递快捷、时效性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覆盖面广、入户率高等优点。近几年,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在我国呈蓬勃发  相似文献   

17.
刘霞 《北京农业》2010,(7):52-52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将野生植物的某个单一基因移转至易染病的农作物,能让农作物更有效地对抗细菌造成的疾病感染。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让植物的病虫害抵抗力在不同植物之间转移的方法可为植物提供更广泛的保护,让它们更好地战胜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作在温室环境下的机器人需要在垄间穿行的难点,建立栅格化环境模型,提出了基于势场蚁群算法的温室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温室环境下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是要在温室中长有农作物的情况下,使机器人能够寻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连续、无碰撞的路径,其中,机器人走过的路径要包围农作物的生长区域,以方便机器人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摘取果实等行为。路径规划过程中,蚂蚁根据当前节点与可达点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分为确定性方向转移和概率性方向转移2种转移方式,并且重新构造了启发信息,指引蚂蚁搜索。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势场蚁群算法能有效解决温室环境的路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科学化、精准化生产的道路上跟进。1精准农业收割的要求精准农业收割是一种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理念,要求农作物收割机安装有先进的农作系统,充分利用传感技术与GPS技术来自动记录农作物的产量及其他信息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普洱市小气候现象突出,同一农作物品种在不同海拔区域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等差异较大,在不同海拔区域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筛选并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对推动普洱市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普洱市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普洱市如何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