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本文利用大同市所辖8县区气象资料,分析了1981—2019年期间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同市夏季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和日照均呈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0.1mm降水日数和≥10mm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大同市日照时数减少的原因并非降水所致。夏季总降水量和≥10mm降水日数的减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同时气温高、降水少容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结合西吉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同期的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西吉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以及马铃薯产量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吉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与地温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10℃初日明显提前、积温增加,降水则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变化不显著,日照时数与平均风速变化较小.除发芽期的日照时数对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近36年陵水县日照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海  吴耀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75-9677
利用1971~2006年《陵水县地面气象资料整编》统计分析,对近36年来陵水县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了日照时数演变的一般特征规律,以及气候背景和日照时数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陵水县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减少趋势,但秋季变化最小,冬季变化最大,因此,日照时数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冬季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双版纳茶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州茶树不同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10.0℃积温、0℃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3个茶区近53年各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积温普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普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降水量普遍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各茶区不同,勐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景洪和勐海变化趋势不明显;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该区茶树的发育期进程、鲜叶理化成分的含量、病虫害的发生及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昭觉县1971—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无霜期日数等气象资料,采用多项式拟合、累积距平、变差系数、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昭觉县44年年平均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年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18℃/10年;年降水量线性变化并不明显,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但强降水日数增多;年日照时数线性增多趋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出现突变现象。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持续上升,其中,春、秋2季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冬、春季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夏、秋季呈增多趋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春作物播种、出苗期延迟,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5年延边地区8个台站气象资料和图们1976—2015年气象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降水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初霜日明显延后,终霜日变化明显提前;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宁晋县植保站去冬今春对农作物病虫草基数调查,参照近几年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结合本县农田生态环境及气候因子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预计2008年主要病虫害总体将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具体预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气候变暖时空变化响应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汇总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的已有预估结果,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气候变暖可使大部病虫害发育历期缩短、危害期延长,害虫种群增长力增加、繁殖世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发生界限北移、海拔界限高度增加,危害地理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但也使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病虫害呈减弱趋势,致使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由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迁移危害。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大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扩大、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0—2009年莒县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日照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年日照时数、各季度日照时数进行线性模拟,结合相关滑动平均资料,分析了莒县近50年来的日照变化特征、日照骤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太阳辐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莒县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年日照时数在明显的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13.9h,降幅近0.6%。从日照时数的季节性变化来看,春、夏、秋、冬季4个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连续递减规律变化,尤其夏季年日照时数的递减最明显。日照时数的骤变导致部分农作物贪青现象的发生,甚至影响到农业生产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莒县太阳总辐射曝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夏季总辐射下降最明显,这与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山东省近8年小麦生育期内气象三因素变化及旬气象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0年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积温呈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生育期内84个气象因子中有25个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或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旬降水量有6个因子,旬日照时数有9个因子,旬平均气温有10个因子。因此,在今后旱地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应结合日照和气温等气象因子变化特点进行选择,从而提高选育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温度、降水、日照等角度,分析小麦各发育期气象条件的适宜度,为作物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昆明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程度的隶属函数模型,据此模型分别计算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隶属度,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除生殖生长阶段温度适宜度偏低外,其余发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日照适宜度在小麦整个生长阶段都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日照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降水偏少和生殖生长阶段的温度偏低是昆明小麦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作物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能客观地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昆明水稻生育期气候因子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辉  王鹏云  曾艳  李万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81-9082,9189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结合昆明水稻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温度和日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候条件下,水稻总体气候条件一般,抽穗开花期温度偏低和水稻中后期日照不足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2013年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综合气象条件为中等水平.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可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866-8869
根据喀什噶尔河流域2个气象台站的历史气候资料以及P-M公式,计算流域各地逐年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近50年各站气候要素、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全流域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年平均风速呈减小的趋势,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风速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受各气候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近50年喀什噶尔河流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呈减小趋势,这与全球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阿拉尔垦区玉米种植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建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87-9088
依据阿拉尔垦区1961~2005年的降水量、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分别对该垦区光合、光温、光温水、光温土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垦区光温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的225.68%,光温资源丰富;光温水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的21.55%,水分是限制玉米高产的主要因子;光温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的108.30%,土壤肥力是限制玉米高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晋中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和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趋势变化角度对晋中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做了较全面分析。对晋中市其它气候要素如日照时数、蒸发量、无霜期、积温等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对晋中市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布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晋中市气候变化情况,简单分析了当地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将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得到应用。为晋中市适应气候变化、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聊城市估算和科学分析作物需水量提供依据,选取1961—2015年聊城市8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该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日值为3.04mm,年内极大值呈下降趋势,极小值呈上升趋势;月值1月最小(30.88 mm),6月最大(164.48 mm);春、夏、秋、冬各季值分别为332 mm、435 mm、237 mm和102mm;年值为1108mm;不同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下降趋势。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日气象因子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中与最高气温的典型相关系数最高,达0.841 3。不同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7.
叶树春  梁敏妍  张志坤  周武  王迪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44-14546,14548
根据气候资料对罗定市的农业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罗定市三大气候资源,得出了罗定市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指出了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光、温及雨水是影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因素;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台风等是罗定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气候,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以气象灾害强度和风险指数为指标,作出全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为政府和决策部门制作农业生产计划、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保险理赔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气象因子对湖北襄阳地区虾蟹养殖产业的影响,以期为襄阳地区虾蟹养殖生产提供参考。利用襄阳地区近30年气象统计资料分析了与虾蟹养殖生长发育相关的6个主要气象因子(温度、日照、阴雨、暴雨、风力和气压)年度变化趋势,探讨了襄阳地区虾蟹养殖潜在的气象风险,以便于合理利用气象预报预警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结果表明:襄阳地区温度适宜、雨水丰富、气候温润、日照充足、气象灾害相对较少为虾蟹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笔者通过分析了襄阳地区温度变化的规律,结合气温与水温的关系确定了襄阳地区虾蟹养殖的最佳放苗时期(清明节后)和最佳捕捞时期(霜降之前),同时探讨了低温阴雨、日照时数、连续暴雨、大风雷暴等气象因子对襄阳地区虾蟹养殖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防御对策。本研究有助于为当地气象部门根据虾蟹养殖周期作好中长期天气气候预测和短期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渔民应高度重视气象部门预警信息,积极主动防御来尽量减轻气象灾害造成虾蟹养殖损失。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济阳县2017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主要气象因素资料,与常年和去年进行比较,分析了气候特征,并就灾害性天气对当地农业、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评价。通过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分析,综评济阳县2017年的气候年景为平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