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2015年1月对江西省丘陵地区微观农户调研数据,探讨了劳动力转移及其分化对化肥施用的影响,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转移模式发生分化,选择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的劳动力比例约为4∶6。(2)与非本地转移相比,本地转移对农户化肥施用的影响方向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替代关系并不明显。(3)与非异地转移相比,异地转移对农户化肥施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此,提出了鼓励农村劳动力向本地转移,大力发展县域二三产业,吸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针对异地转移农户,应继续发展和完善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让散户零散施肥逐渐变为专业施肥、科学施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年1月对江西省丘陵地区微观农户调研数据,探讨了劳动力转移及其分化对化肥施用的影响,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转移模式发生分化,选择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的劳动力比例约为4∶6。(2)与非本地转移相比,本地转移对农户化肥施用的影响方向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说明替代关系并不明显。(3)与非异地转移相比,异地转移对农户化肥施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此,提出了鼓励农村劳动力向本地转移,大力发展县域二三产业,吸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针对异地转移农户,应继续发展和完善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让散户零散施肥逐渐变为专业施肥、科学施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将农户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农户,对辽宁省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分析,DEA方法测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影响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玉米种植规模、有无农技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等因素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所在村到其所在镇上的距离对其影响为负,劳动力转移类型对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明聪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62-264,268
运用DEA-BCC模型对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再用Tobit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均小于1,未达到整体有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度、交通便利性和农村水利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与规模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对雇工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针对雇工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从雇工劳动视角分析其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梳理粮食规模化经营中存在的瓶颈制约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黑龙江、浙江、四川3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不同前沿面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雇工劳动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雇工生产在粮食生产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44.7%的样本农户进行雇工生产,规模经营户的雇工需求尤为突出。农户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85.11%,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但技术效率的省际差异并不明显;农业雇工投入比例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效应趋势,雇工投入比例在25%~50%区间内,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控制变量方面,户主受教育年限、人均纯收入和地块面积对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地规模、地块距离家的距离、地块受灾和差的土壤质量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开拓新型经营方式、建立有效劳动监督激励机制与"农业CEO"管理机制、重视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户投资效率的影响与机制对提高农户种粮收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江苏省6县(区)401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水稻种植户的投资效率,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水稻种植户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水稻种植户投资效率整体偏低,平均产出效率和收入效率分别为0.66和0.50。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水稻种植户投资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亲友型和身份型社会资本通过促进生产性借贷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组织型和企业型社会资本则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对不同效率水平的种植户以及不同劳动力流动水平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多方联动贷款模式、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户投资效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会显著提高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但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方式和异地转移方式的比较发现,就地转移会使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得以提高,但异地转移却对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两种转移方式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眉县5个镇7个村169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对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眉县农村地区45岁以下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现象显著,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和低素质化,导致劳动力转移家庭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减少积极性下降,对新型农业科技的学习态度消极化且使用频率较低。这些变化一方面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稳定与提高,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不同退耕规模的农户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对农户产出贡献为负,种子与地膜的合并投入以及其他农业物资投入对农户产出贡献均为负,退耕面积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户主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农户家庭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1.
基于MIV和GA-BP模型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玉米播种面积比重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在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水稻播种面积比重、户均人口数的负向影响在波动中逐年减弱。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破稻作农机技术瓶颈,发展适合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同步推进农机专业服务市场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custom machine servic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which can influence ric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future. We calculate technical efficiency,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using data collected in 2015 from a face-to-face interview survey of 450 households that cultivated 3096 plots located in the five major rice-producing provinces of China. We use a one-step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to calculat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regress the efficiency scores on socio-demographic and physical land characteristics to find the influencing variables. Variables influencing technical efficiency are compared at three different phases of rice cultivation. We also calculate technical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Heckman Selection Model, which addresses technological heterogeneity and self-selection bias.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average valu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using a one-step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was found to be 0.74. When self-selection bias is accounted for using the Heckman Selection Model,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creases to 0.80; (2) mechanization at the chemical application phas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but mechanization does not affect efficiency at the plowing and harvesting phases; (3) machines are overused relative to both land and labor, and high machine input use on the small size of landholding has resulted in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4) rice farmers are overwhelmingly operating at a sub-optimal scale. Future policies should focus on encouraging farmland transfer in rural areas to achieve scale efficiency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while promoting mechanization at the chemical application phase of rice cultivation to improve techn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劳动力流动、服务外包及二者的交互项等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以河南省2 058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为例,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小麦种植户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CLA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样本农户平均技术效率为0.707,且农户之间技术效率具有较大异质性和不均衡性;2)劳动力流动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近距离流动下的粮食技术效率大于远距离流动下的粮食技术效率;3)服务外包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耕种收全部关键环节外包的技术效率大于不外包或者部分关键环节外包的技术效率;4)劳动力流动和服务外包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链接关系,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推动服务外包程度,服务外包又反过来能够刺激劳动力流动,并能够抑制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技术效率带来的损失。鉴于此,提出发展地方产业增加就近就业机会、加大关键环节外包程度和土地流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长江流域12个省(直辖市)的1430个农户水稻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效率损失模型,对比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分析农户不同年龄段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农户老龄化现象普遍,农忙时节劳动力相对不足;受体力及人力资本限制,老龄劳动力的技术效率高于年轻农户;增加当前结构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并不能有效带来水稻种植产出增加。对比看来,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劳动力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下游地区中年农户技术效率水平最稳定,部分地区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老龄农户当前流入土地比率大于年轻农户,但未来土地流转倾向低于年轻农户;文化程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人次、专业协会、农资经营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等变量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是否为村干部、土地流转情况、家庭兼业情况、基层信息服务站及地方政府等变量则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客观认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农业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稻农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 707个不同规模农户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油菜生产投工的产出弹性为0.153 5,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且油菜种植规模与技术效率呈“U型”趋势.若消除技术无效率,会使现有油菜平均产出增加24.1%.效率损失函数显示:在小规模下,户主年龄(-3.225,估计系数,下同)、从事油菜劳动力(-0.501)、农技培训次数(-3.448)、收入水平(-0.567)、是否转包耕地(-0.366)等对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农户家庭规模(0.476)、受教育程度(0.143)会产生阻碍作用;而在超大规模下,户主受教育程度(-0.251)、油菜种植面积(-0.171)、是否转包耕地(-0.540)对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户主年龄(0.028)、农技培训次数(0.240)、是否外出务工(0.370)等会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利用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就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及交互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中均能发挥一定的直接中介作用。其中,劳动供给和照料孙辈对老年人躯体健康有更明显的正向中介效应,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向中介效应更加显著。2)中介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一方面,子女的经济支持减少了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和子女看望的频率;另一方面,老年人照料孙辈在提高子女经济支持同时,总体降低了子女的情感支持。3)在所有的中介效应中,子女看望缺失导致的老年人健康恶化效应大于其他影响途径对老年人健康的增益效应以及子女通讯的健康补偿效应。这说明,子女的情感支持,尤其是子女看望对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种植不同抗病性棉花以及不同经济作物对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多样性影响,为棉田土壤微生态调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土壤酶检测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不同抗病性棉花及种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结果】 不同抗病性棉花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5与7月2个采样时期之间无显著差异;棉花与水稻间作处理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分别较棉花单作升高3.84%、28.7%、45.2%,水稻处理较棉花单作升高8.87%、102.4%、80.4%,间作对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提升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苜蓿、大豆、花生3种豆科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甜菜、番茄和玉米,但是未达到显著差异。耐病品种新陆中66号与感病品种军棉1号根际土壤的细菌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大豆、花生、苜蓿3种豆科作物根际土壤细菌的OTU数量和Ace、Chao1指数均高于棉花,番茄、玉米、甜菜3种作物根际土壤细菌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棉花,其中大豆的增幅较大,甜菜降幅较大,但是不同作物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季生育期内,种植不同抗病性棉花品种和不同作物、棉花-水稻间作等均未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棉花与不同作物搭配、间作等模式改变棉田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可能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9.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