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糯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糯玉米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文章阐述了糯玉米的特点、糯玉米的发展概况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膳食结构已从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发展。开发利用糯玉米种质资源 ,培育糯质玉米新品种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引进和保存的黑糯玉米资源数量少 ,且产量低、抗性差 ,难于在生产上开发利用。对黑糯玉米资源的改良和创新 ,培育优质、高产、抗病、黑色糯玉米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995年 ,笔者开始引进黑糯玉米种质资源 ,通过种质导入 ,把黑糯玉米种质资源的优良品质性状和普通玉米种质资源的丰产性、抗病性结合起来 ,通过定向选择 ,创造出新的糯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1糯玉米发展前景糯玉米也称粘玉米,是玉米胚乳性状的一种突变体。1.1糯玉米的优缺点优点:糯玉米胚乳淀粉几乎全是支链淀粉,而普通玉米只占72%;糯玉米消化率可达85%以上,而普通玉米最高只有69%;糯玉米口感甜、粘、嫩、鲜、香,风味独特。缺点:果穗较小,产量较低;抗逆性、适应性较差;多数品种生育期短。1.2糯玉米利用广泛糯玉米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一是即食。可以煮鲜棒、烤玉米棒。二是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菜用特种玉米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近20年的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菜用特种玉米市场发展迅速,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菜用特种玉米的兴起和开发前景菜用特种玉米主要包括糯玉米、甜玉米、笋玉米(玉米笋)、极早熟鲜食玉米、黑玉米。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册的地方资源就有近1000份,遍及我国玉米种植带,但8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滞后,长期以来只有零星种植。美国1908年从我国引入糯玉米后,随即开展应用研究,目前其糯玉米种植面…  相似文献   

5.
黑糯玉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黑糯玉米表型特点、改良、育种、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具有优良的特性,阐述其开发利用前景,进一步分析了甜糯玉米生产利用的种类划分及各种类特点,并从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和分期播种、种植密度、施肥、田间管理、适期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糯玉米的关键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糯玉米也称粘玉米,它的营养丰富,口感好,易于消化吸收,广大消费者都喜欢鲜食糯玉米,其种植效益也比普通玉米高。目前牡丹江市糯玉米种植规模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远远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立足市场,积极发展糯玉米栽培,使糯玉米生产真正成为牡丹江市农民增收一个新的途径。糯玉米属于特用型玉米,其栽培技术与与普通玉米相比,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1.严格隔离,防止串粉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也称粘玉米,鲜嫩的糯玉米具有独特的色香味,食用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牡丹江市糯玉米种植规模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远远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牡丹江市粘玉米种植面积在1 000hm2左右,主要是青食和速冻后食用,有一定规模的粘玉米保鲜加工企业较少。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又称黏玉米,是由隐性基因(WX)突变而产生的玉米类型.WX基因改变了玉米胚乳的类型,也改变了淀粉的性质,从而使糯质玉米具有了宝贵的价值和广泛的用途.现阶段糯玉米的开发利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其蛋白质质量、含量、食用品质比普通玉米大有改进;常食糯玉米,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肠道疾病和癌症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糯玉米浑身都是宝,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品种选择在豫北及华北、黄淮海地区可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强、植株健壮、果穗整齐、不秃尖、果品外观好、籽粒均匀、品质优良、口感细腻、粘、香、有甜味的品种,同时应具备鲜食性好、市场畅销等特点,如:郑白糯4号、中糯309、苏糯1号、天紫23等品种。2地块选择种植普通玉米的地块均可种植。为了保证高产,应选择土…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系统地介绍了糯玉米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阐述了国内外糯玉米生产和遗传育种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其综合利用前景,表明在中国发展糯玉米对发展食品加工、淀粉加工及畜牧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85-12186
[目的]为黑糯玉米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糯玉米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其中的黑色素,并研究光照、温度、pH值、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日光下放置1 d后,色素的保存率为40%,放置7 d后,色素保存率仅为15%;90 ℃时色素分解较快,温度低于70 ℃时色素降解不明显;添加柠檬酸、蔗糖、山梨酸钾和Vc后,色素的吸光度变化不大;H2O2对色素有较强的破坏作用;Fe^3+使色素的吸光度明显减小。[结论]黑糯玉米色素的耐光性较差,耐热性较强,对酸、碱、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及Na^+、K^+等离子较稳定,对氧化剂和Fe^3+、Al^3+等离子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省16个地州(市)78个县(市)都分布有糯玉米地方品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至今仍种植有被公认为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状的地方糯玉米品种四路糯。从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生态型或多样性、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型特征、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回顾了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对云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了勐海四路糯玉米与缅甸糯玉米、锡金原始玉米的关系,以及糯玉米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糯玉米采收后的鲜食品质是衡量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为进一步探讨糯玉米品质形成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以63份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采后不同贮藏期果穗中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测定其中8份优异材料蒸煮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蒸煮前后糯玉米果穗中都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鲜样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4.22 mg·g-1,占可溶性糖的65.60%,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接近,平均含量分别为11.30 mg·g-1和10.49 mg·g-1。鲜样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是由蔗糖决定。蒸煮过后,糯玉米熟样中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均下降。可溶性糖和蔗糖是判断糯玉米生化甜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糯玉米鲜样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降解速率的快慢主要由蔗糖决定。根据可溶性糖含量与降解速率,筛选了两份糯玉米特异可溶性糖种质,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鲜食玉米广白糯5号的选育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食玉米食用方法多样,食用方便而成为现代都市人备加青睐的消闲食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鲜食玉米品种快速更替,产量、品质、抗性逐步提高。广白糯5号是以YZ22-1-8为母本、YZ43-1-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纯白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08—2009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民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提供技术保障,对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和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们消费观点的改变, 阐述了糯玉米品种选育与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介绍了糯玉米由一个突变体到现在上百个品种, 各种花色的发展过程; 糯玉米由简单的青嫩果穗鲜食到现在的青嫩鲜食、保鲜加工、深加工等多种利用途径, 以及形成了产业化; 分析了糯玉米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今后要根据我国国情因时、因地、逐步扩大的建议; 明确了现阶段糯玉米的育种目标除农艺性状和综合抗性要求外要求鲜食及保鲜加工以适口性、商品性好为主; 工业用深加工以籽粒产量高, 支链淀粉高为主; 饲用主要以生物产量高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规律,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F2群体中性状为黑糯(黑糯27)和白糯(白糯66)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花色甙含量的测定,研究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及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果种皮中,而糊粉层没有黑色素分布,随着籽粒的发育,黑色素从籽粒远胚端开始沉积直至分布到整个籽粒;在黑糯27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推进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则随着籽粒发育的推进先上升,直到3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白糯66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没有黑色素的沉积,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忻州市糯玉米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发展现状及优势,指出糯玉米产业普遍存在的缺少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类型较少且质量不一、市场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力推进政府对于糯玉米产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中介和纽带作用、加大宣传、打造品牌等促进忻州市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忻州市乃至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鲜食玉米具有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优良属性,发展鲜食玉米种植、旅游、休闲、加工、贸易、服务产业,对于构建新型鲜食玉米产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一二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从产品特性、消费者、产业者层面探讨了鲜食玉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剖析当前存在的规划设计能力不足、种植业社会化组织不健全、企业深加工和产品研发能力欠缺等弊端,理清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以可行性和发展短板分析为基础,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计,细分产业格局,强化产业利益联结,从根本上提高产业融合水平,实现农村产业跨越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升级,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糯玉米的由来和我国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分析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糯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提出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