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针对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开发后期注水易沿河道中部突进,导致注水波及系数小,常规水驱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合物驱的可行性研究。优选出适合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200×10~4~1600×10~4。优化注入参数,即聚合物驱注入质量浓度为1000mg/L,注入速度为0.06PV/a,聚合物用量为300mg/(L·PV),可以实现有效渗透率在100mD以下储层的有效注入。通过分析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效果的影响因素,表明当聚驱控制程度大于80%、驱替距离165m时聚驱效果较好。该研究提高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油藏的采收率,为该类油藏后期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泡沫流体在地下含有条件下的渗流特性,通过泡沫流动试验和驱油试验,考察不同注入泡沫体系的提高油层体积波及系数及降低油层渗透率的作用和驱油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发泡剂及聚合物的浓度增加,泡沫在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缓;泡沫在岩心中的流度均随发泡剂及聚合物的浓度增加而降低;发泡剂浓度大于0.3%、聚合物浓度大于400mg/L时泡沫的驱油效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渤海油田厚油层水驱转聚合物驱(以下简称"聚驱")开发效果,开展了聚驱波及规律研究,力图定量获得聚驱提高厚油层波及效率的幅度。以渤海A油田为基础建立了油藏模型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转聚驱的时机、注入聚合物段塞大小、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储层有效厚度等因素对海上油田厚油层聚驱波及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注聚后波及系数(与水驱相比)明显提高,聚驱的波及系数比水驱的高0.2~0.3;2注聚段塞越大,波及系数越高,但从0.3PV以后增加注入聚合物段塞的大小对提高聚驱波及系数贡献幅度减小,建议经济合理的注聚段塞为0.3~0.4PV;3在含水率较低时进行转聚驱能够很快地、明显地提高波及系数,表明早期注聚较好;4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水驱的波及系数降低。当变异系数较大时,聚驱可以提高波及系数;5储层有效厚度大,波及系数略低。厚度增大水驱和聚驱的波及系数都降低,但聚驱提高波及系数的效果明显好于水驱。研究建议早期注聚(含水率40%左右开始),注聚段塞以0.3~0.4PV为宜,可选择非均质性严重、预计水驱效果差的油层优先注聚。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油注聚井堵塞导致采收率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及扫描电镜(SEM)的方法对堵塞位置、堵塞因素进行研究.聚合物注入性试验结果表明,注入阻力越大,注入压力就越高,确定堵塞位置为近井地带,结果与实际矿场结果相符;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高渗岩心以吸附堵塞为主,低渗岩心以机械捕集为主;静态吸附试验显示防吸附剂质量分数、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矿化度、温度均对聚合物吸附有不同程度影响,为此研制出一种使砂岩表面润湿反转以减少吸附的防吸附剂(代号5807),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防吸附剂最优注入质量分数为0.5%;该防吸附剂耐盐性较好,不同矿化度(1500~10000mg/L)对该防吸附剂体系的防吸附率影响不大;防吸附剂注入体积数越大,聚合物防吸附率越高,最佳注入体积为0.6PV;防吸附剂处理地层的时间越长,聚合物防吸附率越高,处理时间在12h以上防吸附率大于70%;防吸附剂的最佳注入方式为:顶替液+0.6 PV防吸附剂段塞+1PV清洗剂.该研究对油田后续现场施工及动态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河南油田提高聚合物驱技术应用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克拉玛依红山嘴油田红18井区克下组油藏流体性质、油层储层特性及非均质性,设计了耐盐型聚合物凝胶体系与表面活性剂的组合调驱段塞,通过优化段塞的组合方式,形成了适应于该油藏的逐级深部调驱技术,并分析了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滞留规律,评价了其驱油效果。该组合体系注入聚合物凝胶体系与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体积比为1∶0.3,注入聚合物凝胶的强、中强、弱段塞最佳体积比为4∶3∶3,组合调驱方式为强凝胶段塞+表面活性剂段塞+中强凝胶段塞+弱凝胶段塞+表面活性剂段塞+强凝胶封口段塞。该技术在红山嘴油田红18井区现场应用效果显著,12个调驱井组的日产油由85t上升到130t,含水率由75%降至67%。  相似文献   

6.
在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的CO2驱过程中,针对气水比、段塞大小和注入层位3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设计了相应方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在中高含水期以气水比为1∶2的交替注入方式、采用较小段塞和注入物性较差层位是最佳气驱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油田沙七断块低渗高温中盐储层的特点,通过室内聚合物性能评价及注入性实验,探究了该类型区块聚合物驱应用的可行性。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梳形聚合物、磺化聚合物和普通聚合物进行初选,梳形聚合物的抗温耐盐能力良好,1000mg/L聚合物清水溶液的黏度为22.4 mPa·s(25℃)、10.1 mPa·s(83℃),1000mg/L聚合物污水溶液的黏度为10.6 mPa·s(25℃)、5.7 mPa·s(83℃)。对4 种梳形聚合物(M=480×104~1550×104)进行进一步筛选,其剪切黏度保留率为89%~100% ,在83℃老化90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88.5%~95.1%,抗剪切能力和热稳定性均较好。注入性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注入压力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分子质量1000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可以注入到渗透率50×10-3μm2的人造岩心中,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也有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相对分子质量1000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会堵塞渗透率小于30×10-3μm2的天然岩心,相对分子质量616 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可以满足渗透率20×10-3μm2天然岩心的注入性要求。沙七储层聚合物驱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616万的梳形聚合物HF62208。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岗高台子区块低渗裂缝性油藏特征,优选出了适合于封堵优势通道的"预交联颗粒+聚合物凝胶+孔喉尺度微球"复合深部调驱体系,其中凝胶最佳配方为聚合物HPAM浓度1000mg/L+交联剂C浓度100mg/L+调节剂TJ浓度100mg/L+除氧剂LN浓度100mg/L,预交联颗粒选用粒径0.5~1mm和1~3mm按1∶1组合使用,微球浓度为2000mg/L。通过室内试验对深部调驱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性能评价,体系耐冲刷和抗剪切性能良好,提高采收率15.01%,对于改善高台子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牛大力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大力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0.1%HgCl2不同处理时间对外植体进行灭菌;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浓度6-BA(2.0、2.5 mg/L)和NAA(0.2、1.0 mg/L)对无菌外植体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效果;以1/2MS为生根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NAA(0~2.5 mg/L)和IBA(0~2.5 mg/L),探讨对生根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0.1%HgCl2处理15 min,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组合均能诱导牛大力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但以添加1.0mg/L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添加NAA和6-BA可诱导牛大力茎段上的腋芽萌动再生,但最高出芽率仅78.6%;再生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30 d,增殖倍数可达4~5倍;在培养基1/2MS+NAA 2.5mg/L+IBA 2.5 mg/L中培养,其生根率可达66.7%;经过炼苗,移栽到菜园土和河沙(3∶1)的混合基质中,30 d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对番木瓜实生苗茎段分化的影响,为提高番木瓜繁育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番木瓜种子采用直接接种、无菌水处理18 h后接种等4种方式预处理获得最佳种子处理方式;再以获得的实生苗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芽诱导培养基、增殖壮苗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优化筛选。【结果】经6-BA 1.0 mg/L与GA31.0 g/L等体积混合液浸泡18 h后接种的番木瓜种子发芽率高达93.3%,接种培养后污染率低至3.3%;适合番木瓜茎段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增殖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40.0 g/L,增殖系数最高达4.3,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S+IBA 1.0 mg/L+KT 0.05 mg/L+AC 2.0 g/L。【结论】MS+6-BA 0.5 mg/L+NAA 0.2 mg/L、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40.0 g/L和MS+IBA 1.0 mg/L+KT 0.05 mg/L+AC 2.0 g/L分别作为番木瓜实生苗茎段芽诱导、增殖壮苗和生根诱导培养基,可提高番木瓜实生苗茎段组培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红叶石楠‘红罗宾’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对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从而优化红叶石楠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1)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蔗糖30g/L+琼脂7g/L+NAA 0.1mg/L+6-BA 1.0mg/L,诱导率为95%;(2)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蔗糖30g/L+琼脂7g/L+TDZ 0.05mg/L+ZT 0.2mg/L时,分化率达100%,增殖系数为7.1;(3)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蔗糖30g/L+琼脂7g/L+NAA 1.0mg/L,生根率达95%,平均根数为16;(4)适宜的移栽基质为珍珠岩∶蛭石∶泥炭=1∶1∶1,成活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低渗、特低渗油层富气-N2复合驱采收率,选用30cm长的低渗、特低渗2类天然岩心,分别在混相、非混相条件下进行了物模驱油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富气-N2复合驱方式,可获得接近于全富气驱的驱油效果,混相驱复合驱时低渗、特低渗透岩心富气合理段塞均为0.6 P V;非混相复合驱时低渗透岩心富气合理段塞为0.6PV,特低渗透岩心富气合理段塞为0.4PV;相对低渗透岩心在该试验条件下,低渗、特低渗透岩心中,混相富气-N2复合驱采收率平均比非混相复合驱采收率高10.87%,技术指标具有优势;但非混相复合驱注入压力低、注同样P V数时所需气量少,其投入产出比平均为混相复合驱的1.314倍,经济上具有优势;特低渗透岩心富气-N2复合驱可以获得更好的驱替效果,在混相条件下,采用0.6PV富气+N2复合驱的驱替方式时,特低渗岩心的采收率为73.21%,比低渗岩心的采收率(65.91%)高7.30个百分点;在非混相条件下,特低渗岩心0.4PV富气+N2复合驱的采收率为62.05%,比低渗岩心0.6PV富气+N2复合驱的采收率(54.98%)高7.07个百分点;该研究为富气-N2复合驱在油气开采中的实施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品红组织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培育出更优良的一品红,实现工厂化育苗。[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一品红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GR)的浓度及配比。[结果]最佳外植体为绿色叶片,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消毒时间7~9 min,初期诱导最佳碳源为3%蔗糖;诱导嫩叶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10 mg/LNAA+0.50 mg/L2,4-D;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0 mg/L6-BA+0.10 mg/LNAA+1.50 mg/L2,4-D;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 mg/L6-BA+0.10 mg/LNAA+0.50 mg/L2,4-D;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0.05 mg/LNAA。[结论]筛选出最佳的一品红培养基及其最佳PGR配比,为实现一品红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利用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种子无菌实生苗的茎段、叶片、叶柄等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悬浮细胞的培养。结果如下:(1)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获得愈伤组织高诱导率的激素种类及浓度为①0.5 mg/L 2,4-D、②0.5~1.5 mg/L IBA+(0.0,0.5 mg/L)6-BA,诱导率达到100%;(2)在外植体的差异上,茎段和叶片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较早、增殖系数最大,可达15倍;(3)在培养基1/2WPM+0.5 mg/L2,4-D+30 g/L蔗糖中,继代周期为14~17 d,胆木细胞悬浮培养增殖率可达30.16%。  相似文献   

15.
胡蓉  谢玉华  唐正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46-19448,19458
[目的]研究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的毒性效应。[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Hg2+、Cd2+以及Hg2++Cd2+的混合溶液处理鲫鱼受精卵和仔鱼,观察重金属离子对受精卵和仔鱼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Hg2+、Cd2+对鲫鱼胚胎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出膜仔鱼数和胚胎孵化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Hg2+、Cd2+对鲫鱼胚胎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Hg2++Cd2+〉Cd2+。Hg2+、Cd2+对仔鱼死亡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质量浓度为8.0 mg/L的Cd2+染毒24 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达到100%;0.25 mg/L的Hg2+和0.25 mg/LHg2++0.50 mg/L的Cd2+染毒72h时,仔鱼累积死亡率39%和32%;在染毒浓度为4.00 mg/L的Cd2+、2.00 mg/L的Hg2+和1.00 mg/LHg2++2.00 mg/LCd2的条件,仔鱼畸形率较高,分别为40.2%、32.4%和30.2%;在Hg2+、Cd2+混合实验组0.25 mg/LHg2+对8.00 mg/L的Cd2+有抑制作用;Hg2+、Cd2+对鲫鱼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d2+〉Hg2++Cd2+〉Hg2+。[结论]Hg2+、Cd2+对鲫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仙茅的快速繁殖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仙茅无菌地下茎段为外植体,在蔗糖浓度为20 g/L,琼脂用量为6.5 g/L,pH值为5.8,温度为25℃的光照条件下,设3组培养基(A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0-1.0 mg/L+NAA 0-1.0 mg/L,B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0.5-1.5 mg/L+NAA 0.2-0.8 mg/L,C生根培养基MS+IAA 0-0.5 mg/L)进行组培试验。[结果]最适合仙茅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1.0 mg/L+NAA 0.1-0.6 mg/L;丛生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8-1.5 mg/L+NAA0.2-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IAA 0.1-0.3 mg/L。仙茅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8%-93%,丛生芽诱导率为93%-96%,生根诱导率为92%-96%。[结论]该研究为仙茅地下茎段的组织培养提供了试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扶芳藤无芽茎段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稳定高效的不定芽再生体系。MS+6-BA 1.5 mg/L+IBA0.1 mg/L对诱导无芽茎段产生不定芽最为有利,再生率为82.6%。以下胚轴为外植体时,预培养50 d更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中浓度的6-BA(1.3 mg/L和1.5 mg/L)对直接分化产生不定芽有利,培养基MS+6-BA1.5 mg/L+NAA0.1 mg/L上不定芽再生率最高,达到95.7%。以绵白糖和蔗糖为碳源均能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80%以上),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再生率虽然高达100%,但玻璃化严重。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0.7 mg/L)最好,生根率高达92.9%,经驯化后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灰木莲组培快繁体系,为灰木莲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灰木莲盆栽苗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腋芽萌发、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1~5号培养基均可以诱导灰木莲腋芽萌发,其中3号培养基MS+6-BA0.5mg/L+NAA0.1mg/L腋芽萌发速度最快,芽的诱导率89.3%;添加KT(Kinetin,激动素)的10~13号培养基增殖系数为2.2~2.7,没有添加KT的6~9号培养基增殖系数为1.8~2.2,11号培养基MS+6-BA0.3mg/L+NAA0.05mg/L+KT1.0mg/L芽的增殖系数可达2.7,为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添加生长调节剂浓度在0.5mg/L以上的17~21号培养基能诱导灰木莲组培苗生根,其中NAA浓度为0.5、1.5、2.0mg/L生根率分别为33.3%、45.4%、58.3%,21号培养基1/2MS+NAA2.0mg/L上生根率最高。【结论】初步建立灰木莲组织培养体系,组培苗的芽诱导率和增殖率较高,苗木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气泡沫驱注水井环空高温、高压、氧气浸入、细菌超标等现状,采用缓蚀剂、杀菌剂、pH调节剂和除氧剂复配组成了新的空气泡沫驱环空保护液体系。参考单因素试验结果,对配方中主要功能组分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缓蚀剂、pH调节剂、杀菌剂和除氧剂等四组分的配伍性,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优化了4个因素的加量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缓蚀剂CHR-2浓度900mg/L、杀菌剂CD-11浓度为150mg/L、pH调节剂AMP-95浓度为5g/L,除氧剂CHY-2浓度为100mg/L时,环空保护液的平均腐蚀速率可低至0.0514mm/a。  相似文献   

20.
以秋唐一号黄瓜为试验材料,比较了MS(MS+2,4-D 1.0 mg/L+BA1.0 mg/L+IAA0.5 mg/L+蔗糖50 g/L+琼脂7 g/L)和B5(B5+2,4-D 1.0 mg/L+BA1.0 mg/L+IAA0.5 mg/L+蔗糖50 g/L+琼脂7 g/L)两种培养基,以及不同大小花蕾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76.2%);在B5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生长较慢,成活率较低(49.6%)。经细胞学显微观察,当花蕾长度为0.9~1.5 cm,花药处于单核中后期时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