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河西绒山羊性别、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间的关系,对1~4岁的198只河西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和绒纤维直径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间产绒量差异显著(P<0.05);羯羊的产绒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随年龄增长母羊和羯羊的产绒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4岁保持稳定(分别维持在359.09~392.33g和454.75~503.149),差异不显著(P>0.05);绒纤维直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母羊和羯羊的绒纤维直径在1岁时最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随年龄增长绒纤维直径逐渐变粗,24岁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维持在15.17~15.54 μm和15.27~15.81 μm.由此可见,河西绒山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岁处于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对1~8岁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31 μm),随年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6岁时达到最粗(18.02 μm),而后缓慢下降.②周岁羊绒产量最低(508.21g),5岁羊绒产量最高(790.30 g),5~8岁羊绒产量差异不显著.③1~8岁内在3岁和5岁时出现了两个绒长高峰,分别为7.62 cm和7.61 cm,3~6岁阶段羊绒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④一般认为,细度和长度与绒纤维品质最为密切,1~2岁绒纤维直径虽小,但因其长度和产绒量均很低,不是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2~4岁时绒细度适中、绒长较长、绒纤维品质较高,然而其产绒量很低同样降低了经济效益.6~8岁绒产量较高且绒长下降平缓,但其绒纤维直径较粗且降低幅度小,因而不可作为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由上述可知,4~5岁年龄段的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4~5岁羊在群体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区藏山羊的产绒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  王杰 《四川草原》1998,(3):57-62
选择青藏高原四个不同的生态区,对藏山羊的产绒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两个产区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主要品质指标均高于四川两个产区,尤其是西藏阿里地区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产区,四川茂县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品质较差;同时,西藏两产区藏山羊的产绒量从年龄上看以4岁较高,从毛色上看以白色个体较高;四个不同生态区内藏山羊的产绒性能差异较大,越严酷的高寒生态条件,其产绒量越高,绒的品质越好。今后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按不同的生产方向对藏山羊这一宝贵的基因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牙山黑绒山羊不同年龄的产绒规律,选取240只1~8周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测定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方面,相邻年龄间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周岁母羊产绒量最低(379.74 g),2~4周岁母羊产绒量呈逐年增长趋势(475.09~502.63 g),5周岁以后开始下降(466.95 g);在羊绒长度方面,1周岁母羊绒长度最短(5.78 cm),2~4周岁绒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6.43~6.72 cm),4周岁母羊绒长度最长(6.72 cm),5周岁母羊绒长度开始下降(6.45 cm);在羊绒细度方面,1周岁母羊羊绒细度最小(14.43μm),2~5周岁母羊绒细度呈逐渐增长趋势(15.27~15.86μm),5周岁时达到最粗(15.86μm)。由此可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周岁时达到最佳阶段,5周岁以后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2012~2017年陇东绒山羊育种核心群母羊测定(调查)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出生类型和年龄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类型对产绒量和出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绒长度、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对产绒量、绒长、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绒高峰期在2~4岁,5岁时体重最大,2~6岁是生长发育及产绒的理想利用时期。  相似文献   

7.
用辽宁绒山羊级进杂交改良宁夏土种山羊,结果表明,在宁夏荒漠化草原地带全年放牧、冬春季补饲条件下,辽土三代杂种绒山羊在1~4岁期间,抓绒后平均体重、产绒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杂三代4岁公、母羊体重依次比同龄、同性别、相同时期的土种山羊提高63.1%和53.3%,各项体尺呈同样趋势;杂三代1~4岁公、母羊平均产绒量414.9 g±58.2 g,比杂二代提高4.1%,差异显著(P>0.05);绒毛自然长度6.0 cm±0.4 cm,比杂二代提高7.14%,比土种山羊提高53.8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非长绒期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对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6岁能繁母羊150只,每个年龄段根据产绒量和体重将母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于2014年4月30日和6月30日埋植2 mg/kg BW褪黑激素于耳部皮下。自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5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于抓绒时采集绒样,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所有年龄段山羊绒产量和绒长度均显著提高,绒细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5岁埋植组山羊的产绒量提高幅度和细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8.75%、4.94%,6岁埋植组山羊绒长度增加幅度最大,为29.27%。综上,不同年龄内蒙古绒山羊埋植外源褪黑激素均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和提高产量作用,但不同年龄绒山羊增产效果不一致,并且褪黑激素对于提高内蒙古绒山羊后期的生产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
试验参考内蒙古白绒山羊2003~2011年的生产性能记录,并对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中利用Excel和SAS程序整理数据。产绒量在2004、2008、2009、2011年呈明显降低趋势,而抓绒后体重增加。随年龄变化,4岁之前产绒量逐渐增加,4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仍有极少数羊的产绒量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抓绒后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不考虑年份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绒量与抓绒后体重4岁之前随年龄变化趋势一致,但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出现增加幅度变小的趋势;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出现增加减缓趋势。而4岁以后,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降低;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降低。表明在绒山羊生长后期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白绒母山羊绒质绒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前言 内蒙古白绒山羊所产绒毛质优量多,中外驰名,但对绒质绒量的研究报道甚少,特别是系统地对其绒质绒量随年龄变化的研究。前者笔者对其羔羊,1岁和2岁母山羊绒毛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本文继前者对内蒙古白绒母山羊3岁、4岁和5岁其绒毛生长变化进行研究,继续探索绒山羊选留年龄,提高经济效益途径。 二、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山羊绒样本:全部采自健康无病的内蒙古白绒母山羊3岁、4岁和5岁,每年龄组采样30只。 2.采样时间、地点:1991年4月1日~20日在巴盟同和太种畜场。 3.采样部位:体侧中部。  相似文献   

11.
对博新(新疆博格达白绒山羊和新疆土种山羊)杂种F,周岁山羊和土种周岁山羊的产绒量、绒自然长度和抓绒后体重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结果表明,F1周岁公羊和母羊的平均产绒量、绒自然长度与抓绒后的体重与土种公羊和母羊产绒量、绒自然长度和抓绒后的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将120只3~4岁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按年龄、上年度产羔类型和上年度产绒量分为4组,研究自然放牧条件下不同配种周期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周期的发情率、情期受胎率和产羔率最低,第2,3周期达到高峰,第4周期逐渐下降;各组绒山羊初生重差异显著(P<0.05),第3,4周期显著高于第1,2周期,第2周期最低。各组绒山羊产绒量差异显著(P<0.05),第3,4周期显著高于第1,2周期,第2周期最低;不同配种周期对绒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绒山羊的适宜配种周期应选择在第3周期,即10月份。  相似文献   

13.
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基于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陕北白绒山羊母羊主要体尺、体重、绒产量和绒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规律,以期为合理组织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提供基础参数和理论依据。从陕西省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场2009年~2011年原始生产记录中共采集1 103只(次)母羊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岁以前为4项体尺快速增长期 ,3岁~5岁为缓慢增长期,至5岁时4项体尺已基本达到成年标准;5岁以后4项体尺均基本停止生长,保持稳定状态;(2)3岁以前为体重快速增长阶段,该阶段体重年均增长达40%左右,至3岁时体重已基本达到成年体重(29.32±4.73)kg;4岁以后为体重缓慢增长阶段,母羊体重羁绊保持在(29.32±4.73) kg~(31.63±6.38) kg之间,其年均增长率仅为2.5%左右;(3)3岁以前,随着年龄增长产绒量和绒长度均快速增加,至3岁时均达到其一生中的生长峰值,4岁及其以后二者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绒量随年龄增加呈缓慢下降,而4岁~8岁母羊的绒长度较3岁时略有下降后,不同年龄母羊绒长度呈不规则的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克隆山羊的Dkk1基因并对其多态性及其与山羊产绒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寻找与山羊产绒量有关的DNA标记。山羊Dkk1基因的获得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根据产绒量的高低混成2个基因组DNA池,PCR扩增测序寻找差异的核苷酸,然后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Dkk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获得了山羊Dkk1基因3491bp的序列,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编码265个氨基酸残基,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对应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共发现33处单核苷酸替代和一处内含子2中四碱基的插入。对启动子区2个邻近的多态性位点(T593C-C603A)的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5个山羊群体中,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的白绒山羊个体在产绒量、单位体表面积产绒量、初生体质量、出生到断奶体增质量上差异不显著(P0.1),但A等位基因(T593-603C)对产绒量较为有利。结果表明,山羊Dkk1基因与其它哺乳动物相应序列高度同源,非编码区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启动子区的2个多态性与绒山羊的生产性状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循化县盂达乡专堂村有山羊4500只,平均产绒0.11kg,生产水平低下。为了提高产绒量,曾四次从辽宁省引进辽宁绒山羊230只(公羊183只,母羊47只),在黄河沿岸的乡村进行杂交改良。到2002年统计,累计育成杂种山羊8657只,为进一步调查杂改取得的效益,我们对杂一、杂二代1~3岁改良山羊与本地山羊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比较,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用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山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绒纤维品质及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代杂种羊的各个指标均较子午岭山羊有提高。杂种羊体重比子午岭山羊体重提高10%以上,子午岭成年母羊产绒量为115克,杂种一、二、三代分别为282、330、355克,产绒量显著提高(P<0.01),接近当地辽宁绒山羊(370克)。本文估测了高代杂种F_3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62、0.138、0.455。产绒量与体重、绒纤维的长度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74、0.882。绒纤维细度与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086。根据估测的遗传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选择指数I_8=-0.00425x_1+0.1898x_2+0.8785x_3,其中x_1=产绒量(克);x_2=体重(千克);x_3=细度(微米),可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燕山绒山羊毛、绒性状(产毛量、产绒量、毛细、毛长、绒长和绒厚)对绒细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相近(2~3岁)的成年燕山绒山羊母羊共119只,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6对该山羊各毛、绒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燕山绒山羊产毛量、产绒量、绒厚与绒细呈极显著正相关;毛、绒性状与绒细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114X1(毛细)+0.641X2(绒厚)+0.346X3(绒长)+7.712X4(产毛量),其中毛细对绒细的直接作用最大,产毛量对绒细的间接影响最大。生产上,以羊绒细度为主要指标选育优质燕山绒山羊时,需同时兼顾毛细、产毛量等性状,以获得最优选育结果。  相似文献   

18.
循化县孟达乡砖塘村和尕楞乡比塘村引入辽宁绒山羊对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取得良好的成效。截至2000年底,已育成杂种山羊1.46万只。杂种羊适应良好,生长发育正常,F2周岁羯羊、母羊产绒量比本地羊高70g。互交周岁羯羊、母羊产绒量比本地羊分别高75g和61g;F2成年羯羊、母羊产狨量比本地羊分别高85g和82g。互交成年羯羊、母羊产绒量比本地分别高74g和79g,绒毛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灵武市本地山羊 ,产绒量低 ,体格小 ,产肉少 ,为了提高本地羊的经济效益 ,1 992年引进辽宁绒山羊种公羊改良本地山羊。经过几年来的杂交改良 ,杂种羊产绒性能明显提高 ,体长也有所增加。而它的产肉性能究竟如何 ?为查明杂种后代的产肉性能 ,我们特进行本试验。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 999年 1 1月 2 6日在灵武市北沙窝商业局饲养场1 .2 试验羊 灵武市梧桐树乡猪圈坑放牧点 ,全放牧饲养条件下 2 .5岁、3.5岁的羯羊 30只 ,宰前停食 2 4小时。1 .3 试验内容 宰前活重称量及各项体尺的测定 ,宰杀后分别称取胴体、血、头、蹄…  相似文献   

20.
在对四个主产区的柴达木绒山羊产绒量及绒样品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后发现:四个地区的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区域间成年公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区域间成年母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绒纤维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统计分析后认为,德令哈市地区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和纤维品质方面优于其他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