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是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症结在教育。农村中小学学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并将是农村水土保持工作的直接介入者。现阶段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严重缺失。加强农村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是实现“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水土保持的农村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水土保持投资合计、累计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总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共6个指标构建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近10年水土保持的农村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的10年中,甘肃省水土保持工作以较小的投入换取了较大的农村社会经济效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土保持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南平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农村经济发展中锥栗山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例,提出了防治措施和解决方法。倡导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强化水土保持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帮助和资金积累,通过科普教育培育了新型的农民,水土保持工作已处于主导和基础地位。介绍了新农村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和涉及水土保持的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赣州市南康区在实施农发水保项目中,坚持治理与开发紧密结合,把水土保持主动融入农村主导产业发展之中,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南康甜柚产业,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和谐,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的双赢,真正实现了水土保持为农村、农业发展作贡献,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介绍了南康区农业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依托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保持水土与黄土高原农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是依赖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土资源的而发展的产业,目前我国的水土资源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下降趋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尤为突出,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黄土高原要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的发展道路,而水土保持工作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保障,黄土高原几十年的水土保持建设成就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故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其工作是  相似文献   

7.
加强庭院水土保持建设,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做好庭院水土保持,首先必须认识到庭院水土保持的含义,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与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再次就是要搞好规划、加强管理、搞好技术服务、做好宣传等。  相似文献   

8.
搞好公路建设,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运输环境,活跃城乡经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但在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没有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法规不太了解、施工单位不遵守水土保持法规等问题,极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隐患.应采取科学编制与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切实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和加大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的执法力度等对策措施,将公路建设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满城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建设生态旅游景观,培育致富产业,为新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和乡村统筹后 ,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都要通过“一事一议”来操作 ,这样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组织形式、投入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将对驻马店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必须正确处理税费改革与水土保持建设的关系 ,建立水土保持多元化投入机制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加强领导 ,继续开展“红旗渠精神杯”活动 ,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健康、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湟水流域重点流失区水土保持规划为对象, 对综合规划中实行经济开发项目区的规划和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流域水保规划中推行项目区的规划和管理, 可以充分利用规划区的自然资源, 通过对项目区实行科学管理和控制, 在专项治理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项目区的规模效益, 以项目区的经济开发带动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 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同经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市场经济下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出发,提出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浅陋见解,谨供水土保持从业人员参考和以期引起从业人员对市场经济下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水土保持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21世纪的水土保持将要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适应需要,才会有发展。水土保持领域只能延伸扩展不能萎缩,要在涉农领域和非农领域、山区丘陵和平原区全方位的开展;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水土保持的内涵,在“综合”上下大力气,在预防监督、治理开发、规划、科研、管理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特殊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生态修复的潜力及驱动因子,不同尺度生态修复的布局,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标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生态水文过程、植被演替、生物多样性、农村经济的影响等的综合评价与预测等。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就神木道沟小流域小煤窑开采对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小煤窑开采对振兴乡村经济,改善村民生活功不可没,但是与环境及水土保持的矛盾更加尖锐,而且有加剧之势,怎样解决好这个矛盾是目前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中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土壤调理剂PAM的农用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90年代 ,新型PAM产品 (具有很高分子量的阴离子型PAM )和改进的应用技术 (低用量配合灌溉水 )使得PAM在农业上的使用成本大大减少 ,而农用效益大大提高 ,土壤调理剂PAM的农用重新受到重视。目前美国西部已将PAM的农用作为一项农田水土保持新技术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壤调理剂PAM曾于 80年代后期介绍到我国 ,但是由于成本高等其它问题而未能在农业上推开 ,目前新型PAM的农用研究也在我国引起重视。国外大量研究和国内有关研究表明 ,PAM的农用效益体现在水土保持、灌溉效率、农业生产、环境、经济等方面。土壤调理剂PAM用于农田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运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确定了甘肃内陆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各项措施的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内陆河流域各措施累计调水30.40亿m3,各措施累计保土2.69亿t,调水保土主要来自于坡面措施减蚀效益;内陆河流域梯田、水保林、经济林、人工种草经济效益分别为1.25亿元,195.16亿元,4.35亿元,14.57亿元,合计215.32亿元。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治理程度的提高,甘肃省内陆河流域受旱灾程度有了一定的控制,全省年均受灾面积、作物减产面积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并且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山镇柞区域属陕西省主要生态旅游区,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分析了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提出将生态旅游发展与水土保持建设相结合,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同时,以生态旅游为经济支撑,开展广泛的水土保持工作,从而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现阶段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限和教育相对滞后于我国经济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实践,提出了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和优化设计方法,以及优化设计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如此培养出来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专业人才,将更能适应行业的市场需求、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因此,该方案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